標籤:

詠春拳四門攻守之內門攻守和外門攻守和內外門同時攻守

    凡詠春門人,在實戰搏擊中.必遵循四門原理與攻守合一的法則。

    什麼是四門原理?

    根據詠春拳的拳理.將身體的正面划出一個四方形的面積.在此四方形面積內,再十字切分為四塊面積均等的方形區域.作為實戰搏擊時的防護依據。這四塊方形區域分布在人身體的左上方(左側頭部、左胸)、右上方(右側頭部及右胸)、左下方(左肋及左膝胯)和右下方(右肋及右膝胯)。因此,產生了詠春拳理中的高外側門、高內側門、低外側門和低內側門防護,此為「守四方」。

    詠春四門原理講求與敵搏擊之時.應採用「橋來橋上過,腳起腳下消」的攻守法則。即是說當對方用手來攻時,我方以手臂防禦卸力.同時手法反擊;當對方川腳法來攻時.我方以腿法化勁防禦.同時腿法反擊。總之.只須將對方攻來之拳腳,封在己方四門之外,嚴守己方中線,即可護住身體不受傷害。

    因此.門雖分四門.在實際應用之時,只須牢記手法中的內門和外門即可運用得當。腿法的應用在《尋橋—敗形發力》一書中有詳細講述。

    內門指對方攻來之手在我方手肘內側。外門指對方攻來之手在我方手肘外側。

 

    四門原理的實戰應用如下:

    其一內門攻守戰例(注:下圖長發為甲方.短髮為乙方)。

    (1)乙方出右拳攻擊甲方頭面,甲方以左手攤手配合右手口字沖拳反擊乙方.將乙方右拳封於左手之外;同時,甲方右拳衝進乙方中線直擊其面門,乙方左手防護不力,未能將甲方攻擊拍擋出門外(圖057)。此例中甲方雙手皆攻人乙方內門中。

    (2)甲方右拳直擊乙方頭面,乙方出右臂向內側格擋甲方拳頭(圖058)。此例中,甲乙雙方右拳均進人對方內門中,但甲方左手護手易起到第二重防護作用。而乙方左拳未能起到真正防護作用,易被擊中面門;即使第一拳不被擊中.也容易陷人被動防禦的局面。

 

    其二,外門攻守戰例

    (1)甲方出右拳攻乙方頭面,乙方也同時出右拳擊甲方頭面,雙拳接觸點均為右臂外側尺骨部位.且雙方後手均防護有度,暫時難以分出勝負(圖059)。此例中.甲乙雙方右拳均在對方的外門,均未攻人對方中線,攻守機會均等;而訓練有素的詠春門人,在此種情況下,卻可以憑藉常年修鍊獲得的肘底力,在敵我雙方雙臂相交的瞬間,彈開對方手臂,由對方外門直衝人內門,擊中對方中線要害部位,此為日字沖拳中的藤條勁發力。

    (2)乙方出右拳直擊甲方心窩部位.甲方以右手攤手將乙方右拳力量卸開,同時出左拳攻乙方面門,乙方迅速以左手護手將甲方左拳拍開,卸掉攻勢(圖060)。此例中,乙方右拳未能由外門攻人甲方中線,而甲方左拳也未攻人乙方中線.雙方攻守有度,戰機均等。

    (3)乙方突然起右腿鞭腿踢擊甲方胸肋部位,甲方以左手攤手與右手膀手所形成的拱形卸力結構,彈開乙方右腿攻勢(圖061)。此例中,甲方已形成整體卸力防禦架構,乙方未能攻人;而甲方膀攤手的位置已接近乙方右腿膝蓋部位,卸力之後很容易令乙方失去重心,甲方膀攤手動作看似卸力,實則是發力反擊。

 

    其三,內外門同時攻守戰例

    乙方出右拳攻甲方胸膛.甲方以左手攤手將乙方右拳力笙卸開,同時出左拳攻乙方面門.乙方迅速以左手護手將甲方左拳封住.卸掉拳勁(圖062)。此例中,甲乙雙方右拳均在對方左手門外,而雙方防護之左手均在對方右臂內側門內,雙方攻防有度,戰機均等。

    從以上四門原理的攻守戰例中不難發現.詠春拳手法的攻防都是遵循「連消帶打」的理念展開的,卸開對方攻擊的同時攻擊對手,沒有所謂的先防守後攻擊的做法。

    事實上,詠春拳所有的手法都是攻守同期、攻守合一的;訓練有素的詠春門人可以輕易運用「不招而打」的高級技法截擊、迎擊對手。


推薦閱讀:

詠春拳之圈手
詠春拳簡介

TAG:詠春 | 詠春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