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 | 吉祥美好 五德之禽——首都博物館「金雞唱曉」生肖展

《藝術品》期刊 | 回顧

吉祥美好 五德之禽

——首都博物館「金雞唱曉」生肖展

「博物館裡過大年」生肖系列文化展從2008年的鼠年歲時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個年頭,展品全部出自首都博物館館藏文物。今年的「雞」生肖展,為觀眾呈現了陶瓷、玉器、書畫、金器、青銅等文物展品,穿插了大量的詩詞、名畫作為輔助展品內容。展覽分為「生肖奧妙」「酉雞有吉」「靈禽幻化」三個單元,分別講述了十二生肖的起源、與雞相關的風俗和文化,以及由雞引申出的幻化神鳥。

「生肖奧妙」單元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八卦、歲星紀年、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等內容為背景知識,講述了十二生肖的起源。

生肖與紀年

 

古人通過對星空的觀察,發現歲星(即木星)大約每十二年完成環繞一周天的運行,由此將周天劃分為十二份,用十二個符號來表示。劃分周天的十二個符號不斷演變,並與人們更為熟悉的十二種動物形象相聯繫,最終演變為現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表示體系。東漢王充所著《論衡·物勢篇》中,對十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進行了描述,是對十二生肖的較早闡述,且與今天的十二生肖表述完全一致。由此可見,我國的生肖文化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展成型。

歲星在每個周天劃分區域運行的時間是一年,於是古人用歲星在周天的運行位置代號(即十二地支)來紀年。如果僅以十二地支紀年,每十二年就會重複,容易產生時間記錄的混淆。於是古人將十二地支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天干數字相配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後,用作紀年代號。天干與地支依次排列,循環往複,這樣,就形成了我國傳統的天干地支紀年法,也稱歲星紀年法。十二地支與十天干相配,紀年符號每六十年才會重複,古人的平均壽命短於現代人,這個循環周期對於古人紀年來說,是比較合適的。

圖1 十二地支劃分周天圖

今年,歲星運行到了十二地支中「酉」的區域,「酉」對應的生肖是「雞」,今年的天干數字是「丁」,因此今年是「歲在丁酉」(圖1)。

圖2 唐 十二生肖俑

展品中有一組唐代十二生肖俑(圖2),高度為24—27厘米不等,紅陶質地,人身獸首拱手而立。古人認為十二生肖俑具有「辟邪」「厭勝」的作用,唐代盛行以十二生肖俑作為鎮墓明器。

圖3 清 白玉活心佩

此活心玉佩(圖3)高11.8厘米,寬8.7厘米,厚5厘米,以整塊白玉鏤雕而成,共雕作三層。從中心向外分別雕刻了太極圖案、十天干文字和十二地支文字,其中十天干文字和太極圖案可以隨著所在玉層轉動。這件藝術作品構思巧妙,工藝精湛,不僅可以靜態地欣賞,當轉動玉佩的活心玉層時,又體現了陰陽的運轉和天干地支的相互匹配。

第二單元「酉雞有吉」講述了雞的品德和與雞相關的民間風俗。

圖4 青玉公雞

展品青玉公雞(圖4)高8.5厘米,寬9厘米,厚5厘米。圓雕的公雞口銜靈芝,腳踏祥雲,體態豐盈圓潤,氣質內斂含蓄,為清代文人案牘間欣賞把玩的珍品。

 

雞有五德

雞被譽為「五德之禽」,頭上有冠為文德,足後有距為武德,見敵敢斗為勇德,得食相呼為仁德,司晨報曉為信德。「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展覽以宋徽宗趙佶的名作《芙蓉錦雞圖》作為背景,展開了對雞這五種美德的描述。

信德

圖 5 「壽同日月」銘雞紋白玉佩

《詩經·鄭風·風雨》中有一段名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句詩表現了雞在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下,依然按時報曉的誠信品德(圖5)。

仁德

圖6 齊白石 白菜雛雞圖

雞得到食物,總是心系同伴,相呼而食。母雞對於雛雞,也是關懷備至,愛護有加。雞的這種協作互助、團結友愛的品質是仁德的重要體現,正如唐代詩人陳陶在《雞鳴曲》中的詩句所讚頌的:「愧君飲食長相呼,為君晝鳴下高樹。」(圖6)

文德

圖7 雞形銅硯滴

雞天生戴冠,冠與「官」諧音,學而優則仕,雞因此被賦予了崇文尚學的高雅品質。民間的繪畫、雕刻或剪紙作品多以雞冠花下立一雄雞為題材,寓意 官(冠)上加官(冠),表現對讀書人仕途通達的一種美好祝願。在古代的文房用品上,也常常能看到以雞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另外,雞與「吉」諧音,牡丹寓意「花開富貴」,藝術作品中常以錦雞和牡丹為題材,祝願人們的生活吉祥富貴(圖7)。       

勇武之德

雄雞見到敵人就伸出脖子,乍起羽毛,勇於衝殺,敢於拚鬥。雞的這種勇武形象,在古代的兵器—「戈」的造型上可以看到些許影子。漢代鄭玄注《周禮·考工記·冶氏》中記述:「戈,今句孑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此式戈的外形特徵是長援,援鋒部位寬大,援的中部收窄,形狀好似一隻引頸欲斗的雄雞。

圖8 明皇鬥雞圖 局部

雞的勇武之德,也體現在「清明鬥雞」這種民間風俗上。鬥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歷代藝術作品對「鬥雞」都饒有興緻地加以表現。《東城父老傳》中記載:「唐明皇喜民間清明鬥雞,立雞坊於兩宮之間。」邀文武百官到場觀看,屆時,鑼鼓齊鳴,場面盛大(圖8)。

除了鬥雞,我國很多地區還有過年貼「酉」的習俗。家家戶戶在春節臨近之際,不僅貼上福字和對聯,還會在水缸、米缸、石磨、鋤頭等地方貼上「酉」字,祈求新的一年,遠離災害,五穀豐登。此外,正月雞日貼雞畫、中和節做太陽雞糕、穀雨禁蠍貼神雞等習俗,也都與人們對雞和太陽的崇拜有關。

第三單元「靈禽幻化」,將雞引申為三種神鳥—天雞、鳳凰和太陽神鳥。

 

天雞唱白

 

據《述異記》記載,東南方向的桃都山上有巨大的桃都樹,天雞就棲息在桃都樹上,每天太陽一照到桃都樹上,天雞就開始鳴叫,天雞一叫,天下的雄雞才跟著鳴叫。天雞成為人間雄雞的首領、智慧和先知的化身。

圖9 碧玉天雞尊

此天雞尊(圖9)高11.8厘米,寬8.7厘米,厚5厘米,碧玉的綠色中夾有俏麗的墨點。天雞姿態端莊,頂冠隆起,下頜微收,雙翅緊貼身體,雙尾下卷至足底,背負蕉葉紋四齣戟花觚,胸前刻有「乾隆年制」銘文,為清代宮廷造辦處所制。

圖10 天雞形銅車尊

在「天雞唱白」部分還展出了一對天雞形銅車尊(圖10),高9厘米,寬9厘米,厚5.5厘米。這車尊是為了紀念1921年京綏鐵路通車製作的。京綏鐵路(今京包線的一段)是由京張和張綏兩段鐵路合併而來。京張線由北京至張家口;張綏線由張家口向西北延伸至綏遠(今內蒙古呼和浩特)。1921年京綏鐵路全線通車,這些天雞形銅車尊,就是為了紀念這次通車而製作的紀念禮品。

禮品的設計可謂別具匠心:1921年為舊曆辛酉年,因此選擇了天雞的造型;天雞與背上的寶瓶寓意平安大吉,寄託了對人們出行平安的祝福;與玉器中的天雞形象不同,設計者將天雞的一對足換成了火車的車輪,使得這件紀念品同時具備了時間、功用和吉祥寓意的多重內涵。青銅車尊器身的綠色中遍布灑金裝飾,造型古樸典雅,色彩濃郁莊重。兩側的車輪上分別刻有「民國十年七月一日」和「京綏鐵路通車紀念」的銘文,車輪裝有輪軸,可以靈活地轉動。

……

文 / 李赫

(本文作者任職於首都博物館)

(節選自《藝術品》2017-03 總第63期)


推薦閱讀:

超美好的語錄,感覺像清風浮過似的
你記憶中夏天的味道是怎樣的?
讓遊客感受旅遊的美好
哪句歌詞讓你覺得甚是美好?
你認為人世間最美好的是什麼?

TAG:美好 | 藝術 | 博物館 | 藝術品 | 首都 | 生肖 | 首都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