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韻律詩讀寫常識

聽雨軒  編寫【摘要】①律詩和絕句的偶數句必須押韻,押韻一般都押平聲韻。②七律、七絕的首句多數入韻;五律、五絕的首句多數不入韻。③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④律詩和絕句的用字都必須合乎平仄格式。⑤韻律詩一般不用重複字和白話句。中國古典文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詩歌應該說是最早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甚至在文字發明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的先民在勞動中為協調動作而發出的呼號,其實就是詩歌韻律的起源。學習、創作、欣賞韻律詩(一稱舊體詩)既是一種文化修養,也是一種藝術享受。青年學生在上課之餘即興吟詩,中年人閑暇之時品茗作詩,退休老人寫詩感嘆人生,這些都無愧一種超凡脫俗、樂趣融融的高雅活動。對於今人寫舊體詩,我們不僅不要反對,而且應該加以讚賞。一、有關詩的格律的幾個最重要的名詞術語一、押韻。押韻也稱「壓韻」,指在詩詞歌賦中一些句子的末一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詩歌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而且能使作品具有迴環往複的特點,從而顯現出節奏、聲調之美,聽起來緊湊流利。古人寫韻律詩,是以韻書為標準,使韻腳字的韻部相同或相通。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漢字的讀音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東」和「冬」這兩個字,在古韻書中並不屬於同一韻部,而今天的發音則完全相同;反之,「悲」、「時」、「涯」這三個字,在古韻書中屬於同一韻部,而今天則分屬三個不同的韻母。對於這種情況,筆者的觀點是:不以今論古,不以古求今。就是說,我們今天讀古人寫的韻律詩,不能因為有些韻腳字在今天的普通話中不屬於同一韻母,就說他們的詩不符合格律;反之,今人寫舊體詩,選韻腳字也不必拘泥於古韻書中的韻部,只要在現代漢語中屬於同一韻母就可以了。理由是,寫詩就是為了讓人讀的,如果今人寫出的韻律詩讓今人讀出來並不押「韻」,也就失去了寫韻律詩的本意。二、平仄。通俗地講,平仄就是字的聲調。寫詩詞歌賦,要求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以顯示抑揚頓挫,使聲調諧協,謂之調平仄。古人寫韻律詩,也是以韻書為標準來確定每個字的平仄。古漢語中也有四聲,分別是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古人把此四聲又分為兩大類:平聲和仄聲。上聲、去聲和入聲都歸入仄聲。現代漢語中,平聲已經分化為陰平、陽平兩個聲調,即漢語拼音中的第一聲和第二聲;古上聲字今天基本上仍屬上聲(第三聲),只有一小部分變成了去聲(第四聲);古去聲字今天仍屬去聲。普通話沒有入聲,古入聲字今天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根據上述情況以及調平仄就是為了使聲調諧協的本意,筆者以為,今人寫韻律詩,只要把普通話中的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歸入平聲,把普通話中的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歸入仄聲即可。這樣,用普通話讀今人寫的韻律詩,更能達到「聲調諧協」的目的。三、對仗。簡而言之,對仗就是對偶句,也就是在一聯(兩句)詩的出句與對句中,把同類(或對立)的概念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並列起來。詩詞中使用對仗的句子可以表現出一種開合對稱之美。一幅工整的對聯要求做到上、下聯(出句和對句)的:①字數相等;②句法相同;③節奏相同;④詞性相同;⑤詞義相關或相反;⑥平仄相對。古人為了指導初學者搜索詞性相同、詞義相關或相反、平仄相對的詞,把彼此相對的字詞編成書,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讀起來琅琅上口,也很便於記憶。例如: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等等。二、詩的分類詩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豐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文學體裁。詩一般分行排列。按照詩體,詩歌可以劃分為舊體詩和新體詩。其中,舊體詩又可劃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按照有沒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照語言有無格律,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和歌謠詩;按照是否押韻,又可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舊體詩】指用文言和傳統格律寫的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唐代以後,把區別於近體詩(律詩、絕句)的詩體稱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也可以不等,不要求對仗,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近體詩】一稱今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指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句數、屬對、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比古體詩嚴格。【新體詩】又稱新詩,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各詩體之間的關係如下表。舊體詩古體詩《詩經》及四言詩《楚辭》及騷體詩古樂府詩及新樂府詩漢魏六朝五言古詩(五古)漢魏六朝七言古詩(七古)近體詩七律七絕五律五絕新體詩三、唐以前的古體詩1、《詩經》及四言詩《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句式一般是四個字一句,故稱四言詩。大約是四句為一組,稱為一章。也有六句或八句一章的,每首詩都包括數章。《詩經》的押韻形式沒有明確的規定,其用韻情況分為三類:1、句尾押韻與句中押韻;2、一韻到底與中間換韻;3、句句押韻與隔句押韻。《詩經》的表現手法非常豐富,一般來說有賦、比、興三種。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2、楚辭及騷體詩楚辭騷體詩除語氣助詞「兮」以外,大都是六字句。在詩句中加一個「兮字」,是騷體詩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兮」在騷體詩中的用法是比較靈活自由的,或者兩句一用,如《離騷》;或者句句都用,如《九歌·國殤》。其位置,或放在句中,或放在句尾。 「兮字」雖然沒有辭彙意義,但通過它可以表現語氣,使詩歌的聲調節奏更加富於抑揚頓挫,婉轉變化。騷體詩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騷體詩形式自由,如果寫得好,往往能使詩的情韻更加悠揚蕩漾,動人心魄。3、樂府詩秦漢時代,由國家設立的詩、樂、舞相結合的音樂機構叫做「樂府」,由此機構採集製作的可以配合樂曲歌唱的詩也叫樂府詩。這樣,「樂府」便由一種機構名稱演變成了詩體名稱。漢樂府詩的主要句式是五言,其中也兼有七言、雜言不等,總地來說屬於五言詩。其節奏一般有「二一二」句式和「二二一」句式兩種。樂府詩一般是隔句用韻,押在偶句的最末一個字上。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以不入韻較為常見。樂府詩有一韻到底的,也有中間換韻的。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善於攝取生活片斷,敘事性強,語言生動質樸、淺顯明白。盛唐時,著名詩人杜甫等寫了一系列針對時事有感而發的作品。由於這些作品不再沿襲古樂府的舊題,而是根據所寫內容重新命題,故稱新樂府,以區別於舊題樂府詩;但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還是繼承了漢樂府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詩歌語言淺顯明白的傳統。4、漢魏六朝五言古詩漢魏六朝五言古詩實際上包括漢樂府古辭、南北朝民歌以及漢魏六朝文人所作的五言詩,它基本上摒除了雜言形式,是從頭到尾完全採用五言句式的地道的五言詩。五言古詩在格律方面有如下特點:1、每首句數沒有規定,句式一般為「二三」節拍,詳細分可劃分為「二一二」或「二二一」節拍。2、用韻一般是整首詩不換韻,也可以在中間換韻。3、以首句不入韻為常見,首句入韻者較少見。韻腳一般壓在偶句句末,所用韻字一般不迴避重複使用。4、詩中的對仗雖然常常出現,但並沒有作為必須遵守的格律來要求,並且它在詩中的位置也沒有統一規定。因此,五言古詩在格律要求方面還是很寬鬆的。總之,五言古詩在句數、押韻、對仗、平仄等方面沒有過於嚴格的要求,所以現代人藉以言志抒懷的不少。5、漢魏六朝七言古詩在唐代,因五、七言古詩多有「歌」、「行」之名(如《扶風歌》、《從軍行》、《長歌行》、《短歌行》、《燕歌行》等),便將其稱作五、七言「歌行」。後來,人們又大多將五言古詩稱作「五古」,將七言古詩稱作「七古」或「七言歌行」。七言古詩(七言歌行)具有如下格律特點:1、全詩句數沒有規定,既可以短到四句,也可以無限延長,但其篇幅較長者居多。句式多為「二二三」節拍。2、押韻形式靈活自由,既可一韻到底,也可中間多次換韻。既可句句押韻,也可隔句押韻。3、以首句入韻為常見,首句不入韻者較少見。如果詩的篇幅較長,詩中所用韻字一般不避重複使用。雖說是七言詩,但卻容許以七言為主,中間雜以二言、三言以至十一言不等的句子。4、七言古詩雖然沒有把對仗作為必須遵守的格律來要求,但大多數詩人都喜歡在詩中採用對仗修辭手法。對仗在詩中什麼地方用,沒有嚴格規定。總之,七言古詩是古代各類詩體中形式最自由的一種。四、唐以後的近體詩近體詩又稱格律詩,它包括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等五種形式。現在有些人認為只要把句子分行排列,每句字數相等,一些句子末尾字的韻母相同就是格律詩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概括地說,一首格律詩起碼應當符合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句數和字數固定。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五絕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七絕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律詩十句以上稱作排律,每句五字的稱五言排律,每句七字的稱七言排律。排律句數不限,只要是雙數即可。2、押韻。五律、七律的偶數句(第二、四、六、八句)句末字必須押韻,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者為常見,七律以首句入韻者為常見)。五絕、七絕的偶數句(第二、四句)句末字必須押韻,並且通常都押平聲韻。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五絕以首句不入韻者為常見,七絕以首句入韻者為常見)。排律的偶數句句末字必須押韻,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全詩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並且通常都押平聲韻。3、對仗。五律、七律定格為八句,每兩句為一聯,依次稱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絕句一般不要求對仗。排律除首尾兩聯之外,詩中所有上下兩句必須全部對仗。(1)對仗要求:①詞性相同;②義類相對;③平仄相對。(2)對仗類型:①工對。同類的詞或相關的詞相對。②寬對。詞性相同、句法結構相同的對仗。③借對。一詞有二義,詩中用甲義,又借用乙義與另一詞語相對。④流水對。相對兩句的關係既不對等,也不對立,上下句之間只是一種承接連貫關係,如同流水一樣,從上面自然流到下面。⑤句中對。指一聯詩中,不僅上下句是對仗關係,而且句中詞語搭配自成對仗。(3)對仗避忌:①忌失對。一聯詩中上下對平仄聲調沒有相互對應叫失對。②忌失粘。粘即粘連,即要求上一聯下句與下一聯上句前兩個字平仄必須相同,否則就是失粘。③忌合掌。合掌就是一聯詩中出句和對句以同義詞相對。④忌雷同。雷同就是上下兩聯的對仗方式完全相同,造成音律上的重複呆板。4、除有意為之者外,韻律詩中一般不允許使用重複字和白話句。在戲劇、曲藝、兒歌中經使用一些疊聲詞、「把字句」、白話句,如「麥籽個個飽盈盈」、「大街以上把車停」等等,但在詩中一般不用。5、字的平仄要合乎格律。按照一首詩是平起(全詩第一個字是平聲字)還是仄起(全詩第一個字是仄聲字)以及首句入韻還是不入韻,共有四種基本平仄格式,我們用四幅圖(見附一)表示。例如,圖一是「七平五仄起式首句不入韻」格式。按照這種格式寫的七律,是平起首句不入韻的;按照這種格式寫的五律,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的。其餘三幅圖的題目的意思依次類推。絕句又稱截句,即截取律詩一半的意思。五絕可以看作由五律截得,七絕可以看作由七律截得。它們或者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或者截取律詩的中間兩聯,或者截取律詩的前兩聯,或者截取律詩的後兩聯。其平仄安排也是兩兩相對的。附一:近體詩的四種平仄格式我們每寫完一首詩(包括七律、七絕、五律、五絕),都要在圖中找出其對應的格式,逐字加以對照。有不符者,就要更換字詞使之符合或通過「救拗」的方法加以補救。(1)律詩平仄的禁忌②禁忌「三平調」五言律詩的「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會成「三平調」。七言律詩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能不論,否則會成「三平調」。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做「三平調」。如果在句中而不是在句末連續出現三個平聲字,無論五律還是七律,都不能當成「三平調」。②禁忌「犯孤平」五言律詩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不論,因為如果改成「仄平仄仄平」的話,那麼除了韻腳字外,就只有一個字是平聲了,這在律詩中是大禁忌,叫做「犯孤平」。不過,「孤平」也僅限於「平平仄仄平」句式,在其他句式中如果只出現一個平聲字,也不能算「犯孤平」。七言律詩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字不能不論,如果改為「仄仄仄平仄仄平」的話,也是觸了「犯孤平」的大忌。(2)律詩平仄的「救拗」當詩中出現了「拗句」,即不符合一般平仄規定的句子,在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或者在該用仄聲的地方用了平聲,那麼就在其本句或者對句的相應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地方改為平聲,該用平聲的地方改為仄聲。通過補救方式來協調平仄的辦法,就叫做「救拗」。①本句自救:五言律詩三字拗了四字救,一字拗了三字救。如句式:七言律詩五字拗了六字救,三字拗了五字救。如句式:②對句相救:五言律詩,三字拗了對三救。如句式:七言律詩,五字拗了對五救。如句式:最後再說一點題外的話。有人拿到一幅裁開的對聯,不知道如何張貼(分不清上聯和下聯),這是由於缺乏對仗知識造成的。實際上,一副對聯可以看作就是律詩中的一聯對偶句。凡是符合格式的對聯,兩個句子的末字必有一個讀仄聲,一個讀平聲。末字讀仄聲的就是上聯(出句),末字讀平聲的就是下聯(對句)。如果把上下聯貼反了,先讀對句再讀出句,僅從語感上就會覺得拗口。附二:不同格式的律詩舉例體裁起式首句平仄格式舉例五律仄起式不入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入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霍家親。平起式不入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入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消愁又幾千。七律平起式入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誰愛風流高歌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入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毆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仄起式入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年已惘然。不入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附三:不同格式的絕句舉例體裁截取方式平仄格式舉例五絕截取首尾兩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截取中間兩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截取前兩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截取後兩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綠野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七絕截取首尾兩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截取中間兩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截取前兩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黃西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妖鶯恰恰啼。截取後兩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岐山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春。
推薦閱讀:

致知乎上一些傻逼杠精
常識大普及:十二星座大全
樂活旅行——出國旅遊:護照常識不可不知
「骨病常識」一動就痛當心骨質疏鬆

TAG:常識 | 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