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制度破除潛規則(專題深思)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27日 07 版)

  依法治國是一種有序治理、規則治理,突出制度作用,強調製度建設。然而在有些地方,制度寫在紙上、掛在牆上,起不到應有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潛規則。像看病做手術要送紅包、孩子上學要找關係等現象司空見慣,正說明潛規則積弊之重。顯規則與潛規則從來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以硬制度有效破除潛規則。

  潛規則是沒有正式明文規定,但被一些人遵守的隱性規則。它不成文、不公開,甚至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卻實際支配著人們的某些行為。潛規則之所以以潛在或隱蔽的形式存在,是因為它直接侵害顯規則的運行和權威,為多數人所不齒,上不了檯面,也為正式規則所不容。潛規則的蔓延和泛濫,玷污社會生態,破壞社會誠信,助長違法犯罪,危害社會公平。

  潛規則的出現與正式規則的缺失密切相關。正式規則不去佔領的空白地帶或灰色地帶,潛規則便會去佔領。正式制度不健全、不合理,也容易產生潛規則。只有原則規定沒有實施細則,就會留下制度漏洞。法律條文尺度寬泛,執法者擁有較大自由裁量權,就會給權力尋租帶來便利。而執法者知法犯法,就會形成「羊群效應」,導致社會遵紀守法意識淡化,潛規則盛行。

  解決潛規則所導致的信任危機、尋租腐敗等問題,需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更重要的是推進法治建設,用法律約束人們行為,用硬制度破除潛規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並作出全面部署,為彰顯制度剛性、破除潛規則提供了根本保證。制度建設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少做或不做壞事,壞的制度會使好人做壞事。要破除潛規則,就要以公開透明、明確具體的法律或制度為社會行為準繩,讓法治思維、規矩意識、按規矩辦事成為社會風尚,「讓那些看起來無影無蹤的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

  在現階段,用硬制度破除潛規則,關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通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實現有法可依,並增強法律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擠壓潛規則的生存空間。執法是法治的重點環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助長潛規則。應通過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使法律得到有效實施、法律權威得到有效維護。公正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司法不公損害人們對制度的信仰。應通過規範司法行為實現公正司法,讓當事人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到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民守法是法治實現的基礎環節。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人都信仰法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潛規則就無法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不會長久。應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使全體社會成員自覺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推薦閱讀:

吃飯學問大 大陸飯局潛規則
尋釁滋事罪的十五條裁判規則
婚姻「潛規則」 你已被潛了嗎?(圖)
貓撲Hi - 瀏覽日誌 - 酒桌上的潛規則

TAG:潛規則 | 制度 | 規則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