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貴妃之死:皇權下的畸形戀愛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李太白的這首《清平調》描寫的就是中國的古代著名美女楊貴妃。

 

初次相識,李隆基看上了兒媳婦

櫻桃飾演的楊貴妃

說楊貴妃得從她的名字、出生地說起,可惜很不幸,這兩項在正史中的描述要麼無案可考,要麼互不相同。今人說楊貴妃都稱作「楊玉環」,但實際上,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哪怕《資治通鑒》都沒有這種說法。史書中一般不給女人留名字,所以正史中稱呼楊貴妃都做「玄宗貴妃楊氏」,叫他楊玉環是唐中期的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的說法,內中稱:「楊貴妃小字玉環」。和鄭處誨同一時期的鄭嵎則披露了楊貴妃的另一名字,據其所著《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因此說,後人記述的楊貴妃名字有二:一是楊玉環,一是楊玉奴。鄭處誨和鄭嵎距唐開元時期不過一百年,也都是進士出身,說法應該不會太錯,但不知什麼原因,楊玉環的說法流傳甚廣,楊玉奴的說法卻不很流行。

楊貴妃的出生地就更是一樁懸案了,近年來因為名人效應,各地又爭得不亦樂乎。《皇家冊貴妃文告》上稱楊貴妃生於蜀郡(成都)。《新唐書》中說:「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不過不管怎麼說,楊貴妃的父親楊玄琰是蜀州司戶,所以楊貴妃生在四川應該錯不了。

伴隨著楊貴妃姓名,出生地而來的,就是楊貴妃的發跡之謎。其實說發跡也不恰當,確切的說應該叫「上位」。楊貴妃在被唐玄宗看上以前,已經是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既然貴為王妃就已經算是「發跡」了,但她隨後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從「王妃」而升為了「貴妃」。據說楊貴妃能夠成為李瑁之妻源於一見鍾情,而且很得婆婆的好感,可弔詭的是,她很快又跟公公一見鍾情了,真夠亂的。《新唐書》中說:「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大意就是有人告訴玄宗皇帝,楊王妃資質出眾,應該進入後宮,玄宗皇帝於是招來跟前看了看,一看果真是位女神,於是驚呆了。這段話有很多疑點無法破解:第一,這個「或」是誰沒說明白。有人推測是李林甫,這就有點把人一棍子打死了,李林甫就算再奸詐,也不至於傻到攛掇唐玄宗去搶兒媳婦,因此筆者認為,這個人肯定是唐玄宗身邊的親近人,而且常在掖庭走動,宦官最有可能,問題是宦官為什麼主動把楊王妃供上去,畢竟後宮佳麗可是數不勝數;第二,唐玄宗叫楊王妃到「禁中」,楊王妃就去了,也沒告訴老公,也沒告訴婆婆,去的很流暢,而且第一時間讓玄宗皇帝「異之」,聯想到他之前跟壽王李瑁也是一見鍾情,這裡面可能還有什麼文章。

不管怎麼樣,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不是誰都可以控制的了。唐玄宗既然對楊王妃一見鍾情,也就顧不得什麼禮義廉恥、父子情分,他用了「請出來,送進去」兩套手法,「低調」的把兒媳婦攬入懷中。所謂「請出來」就是借口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所謂「送進去」就是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這年楊玉環28歲。

《新唐書》講述這一複雜過程的時候只用了一句話,道是:「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春秋筆法真是爐花純青。

 

兩次被逐,楊貴妃剪髮戳中唐玄宗弱點

楊貴妃進入後宮之後很得玄宗寵幸,「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后等」。文學作品中對他們二人的感情烘托得那就更多了,白樂天先生《長恨歌》中說:「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還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擺醉和春。」再加上後人的一些想像加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似乎完美的無以復加。

其實只要是過日子,肯定會有矛盾,所謂的「完美」恐怕只有韓劇里才能看到。唐玄宗和楊貴婦既吃五穀雜糧,也就難免是個凡人,這些家長里短的瑣碎事兒史書里也有記載,楊貴妃有兩次被唐玄宗逐出宮門。

第一次被逐出宮門史書上沒說原因,後人估計無非是楊貴妃吃醋加任性,看不得皇帝三妻四妾,可是唐玄宗頭天把楊貴妃趕出去,第二天就後悔了。臨到中午頭還不吃飯,動不動對身邊人發火。身邊太監高力士是個明眼人,主動試探是不是給楊貴妃送些殿中供帳、司農酒餼,唐玄宗則讓高力士把些御膳也一併分賜,「力士知帝旨,是夕,請召妃還」。

第二次楊貴妃估計是徹底把唐玄宗惹惱了,這次事件發生在天寶九年,唐玄宗把楊貴妃趕走後根本就沒有再請回來的意思。最著急的要數楊國忠,楊國忠是楊貴妃的遠房哥哥,因為自己妹妹的受寵,他這個市井無賴才得以身居高位,萬一妹妹失寵,他自己的前途肯定會斷送。他求人去做說客,給唐玄宗洗腦,「一個女人家家的,犯了錯直接在宮裡處理就是了,何必趕出宮讓外人笑話呢?」唐玄宗又心軟了,派人給楊貴妃送吃的。這次貴妃效法曹操,來了個割發代首,「妾有罪當萬誅,然膚髮外皆上所賜,今且死,無以報。」言罷割下青絲一縷,以此作為訣別。這一招徹底摸到了唐玄宗的軟肋,史書上說玄宗皇帝看到頭髮之後「駭惋」,即是又震驚又同情,立刻就把楊貴妃召回宮內,並且禮遇如初。

當然,唐玄宗跟楊貴妃鬧矛盾還是次要方面,兩人感情好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唐玄宗這人估計比較偏感性,不光對楊貴妃好,凡是跟楊貴妃攀上關係的,他都大加封賞。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楊貴妃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據說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後人評價唐玄宗「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由此觀之,不是沒有道理的。

 

馬嵬驛兵變,死後都不敢光明正大的改葬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若是放在尋常百姓家裡,也沒什麼錯,錯就錯在這是帝王之家。唐玄宗既然身為一國之君,理應將治理國政擺在第一位,但他「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國勢一但衰微,他跟楊貴妃的生活肯定也好不了。

撬動大唐盛世的人是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此人本是雜胡,表裡不一,一番溜須拍馬的功夫實在是前無古人。安祿山因立過軍功而深得玄宗信任,與楊氏姐妹結為兄妹,拜小自己20多歲的楊貴妃做乾娘。據說安祿山體胖,有次他跟玄宗、楊貴妃遊園,玄宗拿這個胡胖子開涮,用手摸他的肚子問道:「這裡面都裝的些什麼?」安祿山回答:「這裡面都裝的是對您的忠心。」

「忠心耿耿」的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755年)發動叛亂,和歷代的叛亂者一樣,他提出的口號就是清除奸臣楊國忠。消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分,遂與楊國忠帶著貴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打開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陝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嘩變。

馬嵬驛兵變

士兵們滿腔怒火全部集中在奸臣身上,首先誅殺了楊國忠,這等奸臣尸位素餐,早為大眾所不齒,《新唐書》說士兵們將楊國忠「殺之,爭啖其肉且盡,梟首以徇」。在誅殺楊國忠之後,嘩變的士兵久久不散,唐玄宗派遣高力士問何故,士兵回答:「禍本尚在!」這裡的「禍本」自然就是楊貴妃。玄宗此時縱使內心有一百個不願意,也明白輕重緩急,他在與楊貴妃生離死別之後,派高力士將其縊死,裹屍以紫茵,葬在路邊,這一年楊貴妃38歲。

失去楊貴妃的唐玄宗也同時失去了整個天下,他的兒子在靈武即為,尊其為太皇,他喪失了一切權力。《新唐書》說唐玄宗後來自四川路過馬嵬驛,內疚之下,特意使人祭奠楊貴妃且詔改葬。禮部侍郎李揆認為這樣做會使嘩變的官兵內心不安,唐玄宗只得罷。但他背地裡派了一批人悄悄地實行改葬,這批人打開墳墓後發現楊貴妃餘下的一個香囊完好如初。這是楊貴妃留給唐玄宗的最後一個禮物,這個香囊被帶到唐玄宗跟前的時候,「帝視之,凄感流涕」。


推薦閱讀:

女生總是「刁難」,該如何獲得好感?
男生穿成什麼樣,會讓女生對他好感度暴增?
對不起,我終歸還是要愛自己的
你為什麼跟他/她分手?
闞清子和紀凌塵的狗糧你吃嗎?

TAG: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