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的皇后

    

王氏,蘇州人,其父王略曾任廣東知府,後被封為長洲伯。永曆帝朱由榔還是永明王時,便納王氏為妃。後來,朱由榔的父親去世後,由其襲桂王位,王氏隨之又成為桂王妃。出身大家的王氏有德容,受到很好的儒學傳統教育,平素沉靜文雅,待人謙遜。她總持內政,處事得當,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聽她決斷。

   明隆武二年(丙戌,公元1646年)九月,隆武帝殉國的消息傳來,兩廣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和呂大器、陳子壯等人商議,認為桂王朱由榔的血緣最近,應繼承帝位。同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即位,改元永曆,冊封王氏為皇后。王氏作為明代末世皇后,其命運自然是悲慘的。

   明昭宗永曆元年(丁亥,公元1647年)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領清軍向湖南進攻。何騰蛟的部將劉承胤卻放棄湖南,率部進入桂林,名義上是拱衛皇室,實際上是想挾天子以自重。他們把永曆帝等皇族脅迫到湘西山區的武岡,並改武岡為奉天府,作為當時的南明首都。而劉承胤則獨攬朝中大權,號令天下。同年七月,清兵連破常德、寶慶,直犯奉天府。劉承胤因見清軍攻勢猛烈,感到大勢已去,此時的永曆帝,對他來說已毫無利用價值。於是,便想把永曆帝作為效忠清廷的一份厚禮。他暗中派人與孔有德聯絡,雙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因各懷鬼胎,而沒有談攏。就在這關鍵時刻,王皇后賢淑的好名聲起了作用。劉承胤軍營中有一位小校,曾得到王皇后的幫助,於是設法把這消息透露給王皇后身邊的一個太監。聽此消息後,王皇后急忙與永曆帝一起,率領宮中護衛加強防禦同時,打包行李倉皇出逃。一路上,風狂雨驟,一行人像落湯雞一樣狼狽不堪。王皇后此時雖在高燒之中,仍神色自若的不斷鼓勵著大家,把茫然無措的隊伍安排得井然有序。她一面派人四處找尋食物,一面聯絡勤王的武裝。在湘桂邊界上,總算碰到前來迎駕的明總兵商丘伯侯性。侯性先把他們接到苗區,後又奔往柳州。那時,瞿式耜一直在廣西作戰,成為抗清的一支勁旅,使桂林這一大本營得以保全,因為桂林未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也免於陷落。瞿式耜得知永曆帝南來,便派兵把皇室宮眷迎到了桂林。一時間,桂林成了穩定永曆政權的基礎。在逃難的前後,王皇后的鎮定自若,有膽有識,處驚不亂,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從心底佩服她的沉穩和謀略。

   明昭宗永曆二年(戊子,公元1648年)三月,王皇后生下了永曆帝的第三子朱慈恆,永曆帝宣布大赦天下。南明政權移至桂林後,清廷加緊了窮追猛打的攻勢。王皇后為激勵士氣,親自來到前線,帶頭把後宮積存的糧食、銀兩、衣物等悉數送給守城的將士,還將自己頭上的簪子、耳環等飾物當場取下,全部捐獻了出去。瞿式耜的妻子邵氏以及其他將帥之妻,也在王皇后的感召之下,拿出全部的金銀珠寶捐獻。前方將士因此深受鼓舞,感動得熱淚盈眶,士氣陡然大振,一次又一次擊退了多於自己數倍的清軍,取得了桂林保衛戰的勝利。王皇后的賢德之聲,一時成為朝野讚頌的話題。

   明昭宗永曆六年(壬辰,公元1652年)冬十月,佔據雲貴地區的張獻忠農民軍余部孫可望,派人迎接永曆帝到貴州的安隆所(今貴州安龍),改為安隆府,作為行宮。孫可望此舉,只是想借『後明』的招牌,實際上並不把永曆帝放在眼裡,更不聽從其指揮。每年只送銀八千兩,米六百石作為永曆帝及朝臣的口糧,在他的帳本上僅寫道『皇帝一名,皇后一名及從官數名』。眼見明政權日漸衰微,永曆朝部分權臣就想投靠孫可望,官僚馬如翔和太監龐天壽甚至慫恿孫可望受禪篡奪帝位,於是,孫可望對永曆帝更加傲慢無禮。朝臣中有骨氣的吳貞毓、張福祿、全為國等十八人見此,極為憤恨,他們暗中與正在出征廣東的名將李定國取得聯繫,請他回來保駕,迎接永曆帝。誰知消息走漏。

   明昭宗永曆八年(甲午,公元1654年)三月,孫可望下令到處捕人,張福祿、全為國急忙向坤寧宮逃去,請求馬太后和王皇后救命,哪知龐天壽等人一直尾追其後,闖入宮門,把張、全二人抓住。王皇后勇敢地衝上前去想解救他倆,龐天壽仗勢欺人,對王皇后的干預毫不理睬,硬是將人抓走。結果,這十八人全部遇害。事後,趨炎附勢的馬吉翔、龐天壽為進一步討好孫可望,借口王皇后在坤寧宮救人一事,證明此事牽扯內宮,王皇后參與密謀,知情不報可殺。於是,他們找來死黨肖尹,指使他上疏說,王皇后破壞朝廷規矩,理應廢掉。王皇后得知這一消息後,思緒萬千,本想幫助帝君為反清復明出一分力,想不到今時今日,連性命都不能保全,越想越慘的她,悲從中來,傷心地掉下眼淚。她含著淚水找永曆帝哭訴:「真沒想到西漢末期王莽篡漢的悲劇又要重演了,大明江山真的要葬送在我們手裡了。」永曆帝看著泣不成聲的她,無可奈何的暗自落淚。最後,夫妻二人決定,要死就一塊死。於是,永曆帝就把王皇后留在自己的寢宮,想用此法救皇后的命,也是向這些權奸表明自己的態度。孫可望殺了十八先生之後,還是懾於外有李定國、鄭成功一干武將繼續盡忠明朝。權衡利弊之後的他,終未敢對皇后下手,就這樣,王皇后的性命總算得以保全。

   明昭宗永曆十三年(巳亥,公元1659年)正月,清軍兵三路追逼,永曆帝逃到緬甸,住在幾間竹編的房子里,其生活極其艱苦。王皇后由於長期奔波勞累,心境越來越壞,染上了疾病。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他們一行回雲南,但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明昭宗永曆十五年(辛丑,公元1661年),緬甸發生政變,金樓白象王被其弟猛白殺害,猛白自立為王。為了鞏固新政權,他向清朝示好,猛白假意請永曆帝的大臣沐天波、龐天壽等四十二人過江盟誓,同飲咒水,暗中卻派兵將他們全部殺死,這就是歷史上的『咒水之禍』事件。這次事件之後,宮中的貴人、宮女以及大臣的妻女都預感到末日降臨,紛紛懸樹自盡,史載死的人『累累如瓜果』。每當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就哭著對手下人說:「我不是沒有氣節的人,我也不是不能像她們那樣去做。可我還有馬太后,她老人家需要照顧呀,我要一死,馬太后還能活嗎?皇上不就更凄慘了嗎?我不能先死!」於是,王皇后拖著重病之軀,一直維持著永曆朝的殘局。

   明昭宗永曆十六年(壬寅,公元1662年)二月,緬王將永曆帝朱由榔及其家眷獻給了清軍將領吳三桂。吳三桂還不算絕情,他在政治上對永曆帝朱由榔冷血,嚴密拘禁,在生活上卻給予了他們良好的待遇。永樂帝依然是以前的皇家裝束,頭戴馬鬃瓦棱帽,身穿純絹大袖袍,腰系黃絲帶,舉止有度,衣著講究。加上永曆帝身材魁偉,體態豐滿,相貌堂堂,年方三十九歲的他,顯出一副英武之氣,不失皇帝風度。他被囚禁在室內,經常端坐不動,不管誰來送飯,或有人來觀看,他都無動於衷,一語不發。有一名士兵看後,不禁讚歎:「這才是真皇帝呀!」吳三桂也抽空見了一面,但受到永曆帝朱由榔大義凜然的譴責,使得英雄一世的吳三桂也不由得膽戰心驚,再也不敢見了。永曆帝的戶部尚書龔彝置辦了酒肴,準備進獻給永曆帝,守衛士兵不許。龔彝厲聲說:「我為臣子,面見我君。有何不可?況君臣大義,縱夷狄也不能忽略。我求見君面,何阻撓之甚?」守衛士兵不敢自專,於是請示吳三桂,因其心中有愧,於是准許進去探視。龔彝把酒宴擺好後,請永曆帝出來,向他行三跪九拜之禮後,恭恭敬敬地把酒端起奉上。永曆帝本不善飲酒,此時此境,有風蕭蕭之意緒,大為傷懷,痛哭不已。龔彝伏在地上也涕泗交流,勸之再三,永曆帝勉強飲了三爵,龔彝再拜不止。突的一躍而起,用力以頭觸柱,腦漿迸裂而死。永曆帝猝不及防,一下子驚呆,待反應過來後,撲到他屍體上,悲痛欲絕,哭得昏了過去……

   永曆帝和王皇后既已成為階下囚,是生,是死,他們無法知道。在度日如年的日子裡,只有悲哀和眼淚伴隨著他們。然而,最後的命運很快就降臨到他們面前!因吳三桂上書清廷,直言如將永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就地正法。於是,永曆帝及其眷屬25人被押至昆明的篦子坡執行絞刑。王皇后在被清軍押解途中,心有不甘的她,不願屈辱而死,於是與馬太后互相勉勵,在檻車中自相扼喉而死。至此,立國二百九十四年的明朝滅亡。其死後,被追謚為『孝剛敏肅哲慎正和應天順聖匡皇后』。


推薦閱讀:

南明永曆帝逃亡緬甸!最終造成一個傳奇地區的誕生,如今還建國了

TAG:南明 | 永曆帝 | 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