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八段錦 | 練功要訣及全套動作示範

編者按:

        八段錦屬於古代導引法的一種,是形體活動與呼吸相結合的健身法,其動作如絲錦般連綿不斷。活動肢體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經絡,與呼吸相結合,則可行氣活血、周流營衛、斡旋氣機,經常練習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此功法能加強血液循環、改善神經體液的調節功能,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宮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強身健體的功法。

        本功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病病人的治療與康復,凡體質不很虛弱、活動無明顯障礙者,都可採用。對頭痛、神經衰弱、冠心病、慢性氣管炎、內臟下垂、脾胃虛弱、肩周炎、慢性腰背痛病症尤為適用。


分解動作要訣

(演示:陳雨婷)

全套動作視頻示範

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內勁特性

(1)蓄勢待發

        八段錦的動作過程要求柔和緩慢,肌肉筋脈得以充分舒張伸展,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內勁的蓄積過程。比如「兩手托天理三焦」這一式,但兩手緩緩上托時,兩手並未用力,只是導引氣機上行,內勁卻逐漸蓄積,直到手臂翻轉撐滿,但不可完全伸直,眼看雙手;此時低頭並夾脊內收,雙臂撐緊,氣機蓬蓬然郁盛,上下暢通,三焦一體,「內勁」上達兩掌勞宮,此為「緊」到頂處;但不可破,須先收意識,氣機下行,兩手分開,從兩旁緩緩下落,「內勁」並氣收斂,合抱丹田,回到站樁。又比如「兩手攀足固腎腰」這一式,充分俯身按掌後,略一停頓,蓄勁從腰間命門用力,進一步下探,同時雙手向前平伸,順勢昂首起身,上舉至頭頂最高,然後內收下落於肩前,翻掌穿腋,腰背摩運,內勁並氣落丹田。

(2)意到力到

        八段錦的深層次習練必須配合意識;氣功的本質乃是三調和一,缺一不可。而內勁的透發更是需要在合適意念的調控下完成,所謂的「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太極拳是十分注重「內勁」透發的,在太極拳的經典《十三勢歌》中明確強調:「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比如「調理脾胃須單舉」這一式,在左右手自然充分上撐下按之後,意念單手舉鼎,夾脊略一內收,挺胸收腹,撐手略外旋,按手略內旋,手臂均不可完全伸直,氣運掌心,飽滿有力,「內勁」貫透左右上下;然後彈性回收,上撐之手緩緩下落,下按之手逐漸翻轉,兩手向上托球,氣沉丹田,回到站樁。又比如「搖頭擺尾去心火」,旋轉起身時,意在上下畫圈,「內勁」由腰背命門而起,略前俯衝,順勢搖頭擺尾,頭略後仰,臀稍前挺,內勁上行至項與首、下走尾閭,上下各自旋轉,方向相反,然後復歸中位,略下坐,氣沉丹田。

(3)節節貫穿

       八段錦整套動作端莊舒展,動作要求自然盡度、舒縮充分。在「內勁」的傳遞過程中,從身體中央脊柱而發,由里而外,逐步傳到肢體末端,這個過程在太極拳中常用「節節貫穿」來形容。但太極拳發力時的傳遞形式卻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與腰,形於手指」,與健身氣功強調「力從脊背而發」有所區別。比如「左右開弓似射鵰」這一式,馬步拉弓時,肩胛內收,夾脊內涵,前推之手不可完全伸直,肘微曲,立掌空心,勁蓄兩臂,由內而外,循肩胛、上臂、前臂依次傳遞,抵達手掌以及食指末梢,微微發麻,此為松中緊,外型端莊;然後彈性回縮,自然舒展,雙手內合,氣落丹田,此為緊中松。又比如「背後七顛百病消」,提踵拔勁,勁由脊背而發,脊柱節節拉伸,百會虛領,上下繃緊,然後緩緩下放一半,接著全然放鬆落踵,全身自然振蕩,周身舒暢。

(4)整合一致

       八段錦每一式有不同的鍛煉部位和功能作用,卻是有賴於全身性運動來實現的,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因此,在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時,要求全身心的投入,身心合一;內勁的透發更是如此。比如「攢拳怒目增氣力」這一式中,馬步站樁,抱拳挺腰,拳由腰際貼肋前送,先緩而後沖,由腰背命門處發勁,力「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然後擰腰順肩,勁抵拳面,力在寸勁,同時怒視拳頭;然後順勢展手,由腰帶動手臂手掌,旋轉握固,手臂不要完全伸直,緩緩收回於腰間,氣歸丹田。又比如「五勞七傷往後瞧」,扭頭轉臂,須得盡度,但不可過度挺胸,夾脊內收,肘部微曲,「內勁」由肩胛循手臂內側達小指及五指末端,微微發麻;然後彈性回收,氣歸丹田,雙手若按浮球,置於兩胯旁。

(5)圓活飽滿

        八段錦的動作多為弧形運動,不可直來直去;這是因為所有動作都是在「松」「緊」相反相承的基礎上來實現的。內勁還表現為一種內在的制約,它強調全身肌肉的協調參與,拮抗肌群之間的配合,從而使力有多重變化的特性,因此內勁本質上是一種合力。比如「預備勢」的三圓式站樁,除了雙手抱圓、襠胯圓之外,背要略弓,胸要略含,腰背部略向後拱,將命門打開,如坐高凳,舒適得力,同時脊柱對拉拔伸,節節貫穿,整個人飽滿混沌,好似充滿氣的狀態。而「收勢」時,兩手勞宮相疊,前合丹田,氣息內收,呼吸自然,周身放鬆,體態安詳,功德圓滿。

        此外,在習悟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內勁過程中,還得注意一個要點,即:「勁由脊背而發」。脊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第二條生命線」,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髒的功能,同時又是人體運動的樞紐;脊柱兩側是全身內臟神經根和運動神經根出入的地方,是大腦「司令部」與全身軀體進行信息聯繫的要塞與關隘。因此脊柱的運動和調整具有全身性調節作用,從而實現健身氣功·八段錦確切顯著的保健功效。健身氣功·八段錦運動有兩個關鍵部位,都在脊背上:一個是兩肩胛脊中間凹陷處的夾脊,另一個是兩腰脊中間凹陷處的命門;其中前四式側重於夾脊,後四式側重於命門。從氣功修鍊角度來看,這兩處正是任督小周天循環的關卡所在。

        綜上所述,習悟每式動作中蓄勁撐滿的「緊」,以及隨之而來的自然充分的「松」,正是實現健身氣功·八段錦「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關竅所在。這樣,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習練層次可以從「柔和緩慢,圓活連貫」上升到「鬆緊結合,動靜相兼」(「動靜相兼」還另具含義)。在健身氣功·八段錦習練過程中貫注「內勁」的運作變化,動作柔和連貫、飽滿而富有彈性;如此練完一套八段錦,讓人感到身輕氣爽、周身舒松,十分美妙!

(資料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閉氣功法集錦
怎樣練好健身氣功八段錦(很全面)
鐵板神算閑談 >> 中華氣功網
其實,任督二脈本來就是通的,更無需打通

TAG:健身 | 動作 | 氣功 | 八段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