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83式動作詳解10一41(326動順序)

吳式太極拳83式動作詳解10一41(326動順序)

2012-11-03 19:17閱讀: 十、抱虎歸山(四動)

1,雙掌前伸;兩腕松力,十指指尖向前舒伸,兩掌掌心向下平按,以重心完全集於左腳為度,視線由兩掌中間平遠看,意在兩掌掌心。(圖34)

2,兩掌展開;右掌以食指尖引導向右移動1/4(正南方)時,右腳以腳尖為軸,腳跟翹起,向左移,以腳尖向南腳跟向北為度;右掌再繼續向右移動1/4(正西方),左腳跟向左移,亦以直向南北為度。當右手向右前方移動時,左掌向左展開,兩掌掌心向下,兩臂均與肩平,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35)

3,兩掌上朋:右掌以大指引導,掌心漸向右上翻轉,轉至極度時,身隨掌起,左腳收到右腳旁,虛著地;同時,左掌虛隨與右掌成同樣動作;兩掌到正前上方處,腕部交叉,左掌在外,掌心向右;右掌在內,掌心向左;十指指尖向上;重心集於右腳;視線由交叉兩掌中間向前上方旁遠看;意在兩掌指尖。(圖36)

4,兩肘下垂:兩膝松力,漸向下蹲身,兩肩松力,兩肘向下松垂,以腕與肩平為度。重心在兩腳;視線由交叉兩掌之中間平遠看;意在兩掌指尖。(圖37)

劉晚蒼註:吳式太極拳將身形後撤併用橫勁轉體,成為抱虎歸山。此式上承如封似閉,在雙掌前按的同時伸腰撤步,扶身形右腳落地後,即用腰臂橫勁移動,重心移至右腳,右膝用力將身體站穩立直。

抱虎歸山是在進攻中做好防禦準備,並在防禦時轉入進攻的著法。敵方向我的進攻作反擊時,我即向後直撤,使自己的重心轉移,兩臂自朋勁引敵勁力向我身體右側,我則能用捋勁以對,或者及時的變為打虎式,反守為攻。兩臂必須保持朋勁,否則既不能有所變化。

此式在退守過程中,左腿立地保持身體平衡,兩手兩臂向前伸張,而右腿向後伸張,使手臂、軀幹、右腿在一條直線上,腰脊在緩緩的呼氣中得到最大的伸展。右腳落地後,即由後撤轉為橫移,要在腰胯勁力的作用下,使重心自左腿逐漸的轉為右腿。右腿站實後,才能身體立直。橫移的過程中,要吸氣入丹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兩臂含有朋勁。

歌訣:

抱虎歸山撇身形,前進後腿宜相應。脊柱伸張腰腹松,重心轉換步作營。

進攻須防平衡失,退守切記腰襠遲。直撇橫朋化為捋,因敵前進打虎式。

抱虎歸山第四動,兩肘下垂,兩碗交叉,互打於胸前,形狀如十字手,故此式又稱「十字手」。此式既可作拳式間聯接貫串之用,又可作多種防禦和進攻的變化。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有歌訣:

腕臂十字相互搭,腰為中軸寓捋法。脊背屈伸臂朋滾,虛頂涵胸多變化。

卸身護膝防功下,取腿進步疾飛斜。十字分單作劈打。雙掌前按把敵發。

十一、左右摟膝(四動)

1,左掌斜摟,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左前方下按,以左掌大指到左膝左側為度,右腕松力提到右耳旁;伸左腳(東南),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38)

2,右掌斜按,抬頭,視線平遠看(東南)左腳落平成左弓步式(隅步);右掌以無名指引導,向左前1/8處(東南)按出,到極度時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於左腳,視線經右掌大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39)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導掌心翻轉向下,向右後方移動1/4(到西南隅)

時,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向右轉1/8(向西南隅);右轉繼續移動到右膝外側,右腳跟向右收1/4後,往右移半步;同時,右腕提到左耳外側,抬頭,揚右腳尖成左坐步式(隅步),重心集於左腳,視線向右前平遠看(西北隅),意在左腕。(圖40)

4,左掌斜按,抬頭,視線平遠看(西北)右腳落平成右弓步式(隅步);左掌以無名指引導,向右前1/8處(西北)按出,到極度時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於右腳,視線經左掌大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41)

劉晚倉註:此式又稱「左顧右盼」。顧盼本來是目光流露,而在太極拳法中有時卻將它作為步法來對待。左顧右盼作為拳式名稱,是指向左與向右的摟膝拗步。有人將此式也稱為抱虎歸山,是把敵人比擬為虎,如往懷中摟抱,必須立即迅疾擲出去的意思。

太極拳行功走架時,通常起式的方位是背北面南左東右西。左顧的方向是東南,而右盼的方向是西南。左顧時,左手摟膝挪移敵腿,右手向敵進擊,直奔左前方斜角。如敵用力抗拒,以免受我擒拿,或攬抱而勁力指向我身體時,我則必須立即涵胸拔背,以脊椎為樞紐,重心移於左腿,轉腰擰胯,順敵動向,用力前推,掌心吐力,完成指向西南方斜角的右盼。

拳架中,左顧右盼的兩臂運行路線為雙圓,手身與步法必須協調一致,作全身運動,而以腰為軸。左顧右盼中間的銜接處,轉腰擰胯,涵胸拔背,必須乾淨利落,精神貫注,於輕捷中表現機警靈動。此時,既要虛領頂勁,又要呼吸轉換,上下輕靈。以腰脊運動肩背,用腰挎轉移重心,對於腰腎的鍛煉極為有益。

歌訣:

  摟膝拗步顧盼間,兩臂運行成雙圓。涵胸拔背腰脊力,轉身蓄勁發向前。

右手摟抱左手擲,乘勢進掌復可按。機靈於頂神通臂,右腳外擲可推山。

十二、攬雀尾(六動)

1,左掌翻轉:左腕松力,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翻轉向上。重心仍在右腳;視線經左食指尖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42)

2:右掌前按:右肘松力,右掌提到左臂彎上,掌心向下,沿左臂外向左前方走外弧形,右掌掌跟移到左掌中指尖為止,重心仍在右腳,視線經右掌食指尖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右前方舒伸,掌心翻轉向下,左掌隨而翻轉向上,中指扶右腕脈門處,至右臂舒直與右腳小趾上下成一直線時,身向後坐,重心移於右腳(成左坐步式);同時,右肘松力,右掌循外弧形線向左後下成斜坡的回捋,左掌中指仍扶右腕隨之。右肘貼近右肋下時,肘尖右後下,與肩成垂直;腰向左後下松力,右肘隨腰往後,由肘以下松力,右掌心翻轉向上,左掌心隨轉向下,意在右掌掌心;而眼則始終看右掌食指尖。(圖9)

4:右掌前朋:右掌以小指引導循內弧形線向左前上方舒伸,至左腳前時,弓右膝,同時右掌繼續轉至右前方,至右臂舒直(到右前1/16)與右腳成一直線時止,重心集在右腳;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0)

5:右掌後朋;身向後坐成左坐步式;同時右肘松力右掌向左後方走外弧形線,左掌隨之,至右掌轉到右旁,眼與大指及中指成一直線時止;重心在左腳;視線始終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1)

6:右掌前按,腰微松,右肘尖微向前下松垂,右腳尖向左轉1/4(腳尖向正南),同時右掌循右腳尖下落方向往前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埃右腳尖落平時,右掌以大指引導向右前方轉1/8(西南隅)按出,右膝弓足,重心集與右腳,視線左右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2)

一三、斜單鞭(二動)

1:右掌變鉤,右腕松力,右掌聚指為鉤,左腳踝松力,左腳尖向左1/4,大趾虛著地,重心仍在右腳;視線經右腕平遠看,意在右腕。

2: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導由右腕下逐漸向左(走外弧形)移動,掌心與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兩腳正中時,左腳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兩腳,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逐漸向外翻轉,至左腳尖前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視線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14),〔此式身向西南〕

一四、肘底看捶(二動)

1,左掌前伸:左掌向左前(東南隅)伸出,弓左膝,左腕松力,掌心向左,以食指引導向左移至1/8(正東)時,左腳跟向右轉1/8(腳尖向正東);左掌繼續向左後捋,漸變為鉤,捋到西北隅時,右腳向右橫移,以合乎兩胯之自然度數為止,腳尖虛著地;同時,右手鉤以右腕引導向左移到正前方(正東),右腕遙對鼻尖;重心集於左腳;視線經右腕向正前方平遠看;意在右腕。(圖43)

2,左肘上提,左腳松力,坐身成右坐步式;左鉤漸變為拳,拳心翻而向上,由左肋向右斜上,經過右臂彎向前上方伸出,以食指中節遙與鼻尖對正為止,拳心向內,同時,右鉤變拳,向下松垂,以拳眼貼於左肘下為度(拳眼向上),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於左拳食指中節;意在左拳。(圖44)

劉晚蒼註:看有看守的意思。將右拳放在左肘尖下,看守對方而待動,稱為肘底看捶。此式也稱葉底藏花,是將左肘直立,左掌上托比擬為葉,而將右拳置於左肘底,比擬為花。肘底看捶是太極五捶之一,具有極強烈的進攻性質。

動作中,肘底看捶採用三角步法,從面向西南的斜單鞭,移動右腿使身體轉動135度,面向正東,隨即聳身向前,松肩垂肘,雙手分別化圓,臂膊滾卷,在腰勁主宰下,含胸拔背,立肘藏拳,而將全身重量置於右腿,彎曲坐實,左腿為虛。

在此拳式中,事情自若,態度自然,上下相隨,完整貫串,除定式外,無絲毫定頓間斷。從而,能圓活的運動腕、肘、肩、腰、胯、膝諸關節和胸背的肌肉群,同時,輕勻的呼吸行氣並隨著胸背的開合而伸長緩細,增強肺活量。

肘底看捶必須能夠八面轉換,才能發揮其強烈的技擊能力。在身形轉動後,雙手分別所化的圓弧是轉換敵人進攻的措施。由於身體轉動,使身後之敵出現於我的前方,用右臂防範其從右前方的進攻,用左臂與敵接觸,沾接後,即立肘外朋,小臂外滾,化卻敵力。自內下向外上立肘,是去最短的路徑,並可用肘法進攻,又能擰腰扣襠用右拳作捶擊。因此肘底看捶即是擊人法,又是發人法。

歌訣:

肘底看捶葉底花,移步轉身三角法。兩臂分作圓護頂,立肘巧妙敵拳化。

左肘花葉不是守,擰腰進擊須合胯。開合宜用深呼吸,太極捶肘把人發。

一五、倒攆猴(六動)

1,兩拳變掌:重心不動,右拳變掌,往下捋到右膝蓋外側為止,掌心向下,同時,左拳亦變掌,掌心向內,視線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45)

2,左掌前按:左掌以大指引導掌心向外翻轉,轉到1/4(掌心向正南),左膝松力,左腳向後撤,以左腿舒直為度,腳尖虛點地,腳跟往外開,腳尖向正東,左掌繼續向外轉1/4(掌心向正東),向前按出,大指遙對鼻尖,左腳跟漸落平,右膝弓足成右弓步式,重心集於右腳;視線經左掌大指正前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式同圖24)

3,左掌下按:左腕松力,左掌用指尖向右前方舒緩下按,同時,重心後移於左腳,揚右腳尖,左掌掌心與右腳大趾上下相對,同時,右腕松力,上提到右耳外側,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於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46)

4,右掌前按:右掌以無名指引導向前舒伸;同時,視線離開左掌食指向左前上方移去,右掌伸到正前方時,立身,平看,右膝松力,右腳向後撤,右腿舒直,腳尖虛點地。同時,左掌回捋到左膝外側止,掌心向下,右腳跟落平。左膝弓足成左弓步式,同時立右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於左腳。視線經右掌大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式同圖21)

5,右掌下按:右腕松力,右掌用指尖向左前方舒緩下按,同時,重心後移於右腳,揚左腳尖,右掌掌心與左腳大趾上下相對,同時,左腕松力,上提到左耳外側,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於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6,左掌前按:左掌以無名指引導向前舒伸;同時,視線離開右掌食指向右前上方移去,左掌伸到正前方時,立身,平看,左膝松力,左腳向後撤,左腿舒直,腳尖虛點地。同時,右掌回捋到右膝外側止,掌心向下,左腳跟落平。右膝弓足成右弓步式,同時立左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重心集於右腳。視線經左掌大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式同圖21)

劉晚蒼註:拳術中將退步過程中腰胯向後移動稱為攆勁。將敵人比擬為猴,我引猴前撲,而退步撤手,轉移其進攻之勢,同時,又以手擊其頭部,稱為倒攆猴。

在太極拳中架中,倒攆猴式承接肘底看捶或金雞獨立。抬左腿,右手橫勁搬移敵拳,在後退中,腰胯向後移動,左腳落地踏實,並由虛變實,同時進左掌擊敵頭部。右倒攆猴與上述動作對稱。

此式後退的距離必須恰當。對方進多少,我退多少,即不能多,也不能少。退步時,身體須保持正直,虛領頂勁,即不能傾斜,也不能歪斜。腳落地後,即應塌腰坐胯,輕靈無滯,松凈平穩。

倒攆猴式既是防禦,又是進攻;既是擊發,又是發人法。在腰胯向後用攆勁移動時,敵方前擊之力落空,或臂膊受我拿住,都將使身體滯重或騰虛,我利用此機會進攻,一般能發放成功。倒攆猴與摟膝拗步,除進退方向相反和所使勁力不同之外,其它均相同,因此生理保健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歌訣

倒攆猴勢守中攻,摟膝拗步倒退行。猴兒遇人向前撲,撒手閃斜避其鋒。

後退避化不完整,同時前按頭頦胸。塌腰坐勢輕與松,身體正直忌前傾。

一六、斜飛式(四動)

1左掌上朋: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向左前上斜轉1/16,右掌掌心右後下1/16;腰微向下沉,重心仍左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48)

2,左掌下捋:左掌以小指引導,走左外下弧形向右移到右膝前為度,右掌以食指引導,走右外上弧形向左移到左耳外側為度,掌心仍在右腳;視線向正前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49)

3,左腳前伸;左膝松力,左腳向左前1/8(東北隅)伸出,腳跟著地,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右腳;視線不變,意在右掌掌心。

4,左肩左靠:兩肘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右下垂,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左上提;左腳落平,兩掌掌心虛合;弓左膝,兩掌分開,左掌向左前上方移動1/8以腕與肩平為度,掌心斜向內,同時,右掌向右後下方虛采,以掌心遙與右踝相對為止。重心集於左腳成左弓步式(隅步);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圖50)

劉晚蒼註:在太極拳套中,斜飛勢是將自己比喻為鳥,兩臂斜展,有如鳥張翅而飛。

此式上接倒攆猴,取意於敵以右手擊我,而我用左手側捋使其勁力落空,身體前傾;敵方為了避免撲到,勢必後退思脫,我則得機而其動向,用左手穿其右腋下,往斜擲發。因此斜飛勢中,兩臂須按逆時針方向作大圓,用腰勁進坐步,以左臂向斜側伸出。

全勢舒展大方,轉換綿密,既有肩背脊腰的伸縮,又應滾卷小臂而舒腕掌。定式時,身體雖在偏斜之中,而頂勁不可失,左右勁力應相稱。因此,常練此式,能夠增強腕臂膂力,並結合呼吸曲伸,訓練肩胛的靠勁。

但是,在我雙臂左圓時,敵人不用右手擊我,而用左手進攻,我如不能根據具體情況處理,仍繼續向左作斜飛勢,則必將出項形而上學的錯誤。對此,應右臂立肘,承接對方的勁力,化而發之,或使右小臂在滾動中以肘為軸,向下作逆時針轉動,既化除對方的勁力,更直出腕臂而擊敵胸。此右側的斜飛勢是太極拳術中的有一種肘法。腕擊之後,接作單鞭勢。

歌訣:

中正之偏翼斜飛,腰脊收縮手足隨。頭頂用意有轉換,勁力連綿腕骨現。

因敵退避展翅追,橫插腋下擲與推。右式立肘可進攻,肘轉腕走疾如風。

一七、提手上式(四動)

1半面右轉,左腳尖向右轉1/8(腳尖向東南);視線離開左掌食指尖向右前3/8移動,同時身向右轉3/8面向正南,身向後坐成左坐步式;同時右鉤五指舒伸變掌,松肩垂肘,右掌大指遙對鼻尖,左掌大指貼於右臂彎;重心左左腳;眼從右大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式同圖7;但向正南)

2左掌打擠,右腳漸向下落平,右膝弓出成右弓步,左腿舒直成箭步;同時,左掌以掌心向前推出,右掌以小指引導而下松,肘尖即向上移,以指尖與肘尖橫平為度,此時右掌的掌心向內,指尖向左,而左掌則推至右腕脈門處打擠,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食指尖遙對鼻尖;眼隨左掌食指尖上方向前平遠看;重心集於右腳;意在左掌掌心。此式向正南方(圖8)

3右掌變鉤,右掌五指聚攏變鉤,向前上(微偏右)提,身隨腕而上長,左腳虛靜隨身之上張而收至與右腳相齊;同時,左掌下按,至大指橫貼於臍下為止。視線與意均左右腕。(圖15)

4右鉤變掌,右鉤上提,以小指引導漸向上翻轉變掌,掌心向外前上方,指尖斜向左上方;眼從右掌食指尖上面仰視遠方;重心仍在右腳;意在右掌掌心。(圖16)

一八、白鶴亮翅(四動)

1俯身按掌,視線注右掌食指尖,逐漸向前俯身,俯至右掌(掌心向外0與肩相平時視線改注左掌食指尖,左掌向下按至極度為止;俯身時兩腿直立,膝部不要彎曲,重心平均在兩腳;意在左掌掌心。

2向左扭轉,左膝松力,左掌指尖下垂,(視線仍在左掌食指),以大指引導掌心向左翻轉而逐漸向外,轉1/4(至正東)到左腳心外側為度;視線移注於左掌中指尖;同時,右掌亦隨上身而轉向正東,掌心向外,重心集於左腳;意在左掌掌心。(圖17)

3左掌上朋,左掌以中指引導,向外舒伸到極度,左臂自然上起,左掌升至頭頂以上,向右前上方轉正,(仍向正南),同時右掌隨而轉正,兩掌掌心向外,十指尖均上指,眼由兩掌中間向前上方仰視,重心仍在左腳,意在兩掌掌心。(圖18)

4兩肘下垂,兩膝松力,漸向下蹲身,同時,肩、肘、腕、腰、胯各部均松力,兩肘尖漸漸下垂,兩掌漸隨肘落而向內轉,至兩碗與兩肩相平,掌心轉向內為止,重心平均在兩腳,眼由兩掌中間平遠看,意在兩掌指尖。(圖19)

一九、摟膝拗步(二動)

1左掌下按,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向左前下方(轉1/4而至正東)按(掌心如扶物),以左臂舒直為度,同時右腕松力,腕在右耳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上身隨視線(看左掌食指尖)之轉動而向左轉;重心集於右腳,視線不離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20)

2右掌前按,左腳向左前移半步(面向正東),腳跟著地,腳尖逐漸落實,弓左膝成左弓步;同時,右掌自右耳旁以無名指引導向前(正東)按出,掌心向外,大指尖遙對鼻尖;同時,右腳跟微向外開,左掌在左膝外側;重心集於右腳,眼經右大指尖上方平遠視;意在右掌掌心。(圖21)

二十、海底針(二動)

1,右掌前指:身向後坐,重心移在右腳成右坐步式;同時,右腕松力,右掌指尖前指掌心向左;視線從右掌大指尖上正前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51)

2,右掌下指:松腰;右掌腕部松力,指尖漸向兩膝間下指,掌心向左,指尖向下,左掌以食指引導斜向上,食指尖到右耳外側為度,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同時,左膝松力,左腳撤到右腳腳尖旁,腳尖虛著地,重心仍在右腳;視線向正前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52)

劉晚蒼註:拳術中,將以手直督向下,稱為海底針。

此式上接摟膝拗步,敵人握我右腕而前進時,我則左掌自下循弧線向前停留於胸前,同時右掌自前方循弧線向後直督向下,勁力慣於指端。

海底針中,兩手運行路線均為立圓,是在右手引敵前進過程中,乘其力鬆懈而向下點刺。點刺時,重心落於右腿,彎曲坐實,左腿為虛,腳尖點地,準備敵進而踢。此時,身體必須平正不曲,頭部端正而不低俯。從而,能夠鍛煉脊骨與膝關節的伸縮,使督脈膨凸,氣沉丹田。

此式還有俯之彌深的意思,寓有向下的拿法。左手扶敵肘而勁力向後,擒拿敵臂,造成對方身體傾斜而受制於我。

歌訣:

海底點刺指如針,直督向下俯彌深。頭正頸直不可低,坐身平準脊骨伸。

掌行立圓目凝神,勁力貫注指端沉。化卻敵力復有拿,轉腰肘進側發人。

二一、扇通背(二動)

1,兩掌前伸:掌心不動,右掌以食指尖引導漸向上移動,以臂與肩平為止,掌心向左,左掌由右耳側移至右臂下,以掌心順右臂向前伸長,同時,右掌掌心漸翻向下,與左掌掌心虛相對合,視線注於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53)

2,左掌前伸:伸左腳,腳跟虛著地,腳尖相右轉1/4(腳尖向正南)落平,兩掌分開,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右前1/8方向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右掌與左掌分開後,亦以小指引導向右後上方朋去,右肘彎曲,右掌食指斜指右眉梢,同時,松腰向下蹲身,右腳跟向左轉1/4成騎馬步式,重心在兩腳,視線從左掌食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54)

劉晚蒼註:太極拳套中,將自己的脊背比作扇軸,將兩臂看成是扇輔,在腰脊的作用下,兩臂橫側分張,有如摺扇張開,稱為扇通背。

此處,通背指的是引導脊背的勁力貫通與兩臂。右手在頂上眉際,腕臂作逆時針滾卷,以化敵進攻上部之力。敵受化勁而身體騰虛時,我腕臂則應作順時針的逆轉,發放敵人。如果我更用腰脊之力推動左掌配合前擊,則必將具有更大的攻擊作用。

扇通背也可作擊發使用。右手持敵右臂,而左掌直奔敵肋,如張弓放箭,一呼即出,周身完整,突然爆發。

此式步法取騎馬蹲襠式,重心落於兩腳中間,頭領頂勁,下頦內含,沉腰坐胯,呼氣發自丹田。這樣能夠訓練腿力和肩脊的橫勁。

歌訣:

兩臂分張如扇開,脊骨內勁通背來。頭虛上頂頦下含,身體舒伸神安泰。

左手翻轉擄敵腕,轉腰背劍全力摔。右手橫直猛攻肋,張弓放箭莫徘徊。

二二、撇身捶(二動)

1,左掌右朋: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右上方走上弧形;視線隨之,左掌移1/8到正前上方時,左腳尖向右轉1/8(向西南),身向左後下方轉(向正西),重心移於左腳;松右腳跟;同時,右掌變拳,拳眼貼於左掌掌心,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圖55)

2,右肘下采:右腳向右橫移半步,重心漸向右腿移去,到右腳落平時,弓右膝成右弓步式,同時,左掌俯在右拳眼上循右膝路線隨右肘之下采垂之右膝上方(前與膝齊)為止。當右腳落平時,視線由左食指尖移開向前平遠看。重心集於右腳,意在左掌掌心。(圖56)

劉晚蒼註:撇身之後,用拳進擊,稱為撇身捶。此式是太極五捶之一,既能擊人,又能發人,具有強烈的技擊作用。

所謂撇身,是以腰為轉折,使臂膊用橫勁作圓弧,肘尖向後下方,上膊夾於肋旁,後腿坐實。這樣,以腰脊為樞紐,運動手足作擊法,是很明顯的。撇身捶擊人時,後腿要伸直,前腿弓屈,腳趾抓地,用腰勁使右拳一呼即出。左臂保持棚勁,左掌前伸,既能進擊人胸,又能搬移對方直攻勁力,為右拳進擊創造條件。此外,在右拳出擊的同時,還可以抬左腿前踢;上下同時動作,能夠提高命中率。

撇身捶的應用並不僅限於擊發。在扇通背勢中,如對方用手加力於我肘部,我即轉腰左坐胯,沉肩墜肘,完成撇身動作,同時用肘尖向後沉帶,可將對方身體掀起,腳跟自斷,而我又蓄勁用左掌進擊。如敵欲退避,我則立即將右拳跟進,將敵放出。這是太極拳中,肘法的另一種應用,。一般地說,在撇身捶中,只要右肘能用沉勁將對方迭住,則能將對方發出。右臂所作的橫圓運動,則是既避敵鋒,又采敵臂的動作,其關鍵在腰勁的應用。

長期練習撇身捶,不僅能增長腰臂的橫勁,還可以使身體輕靈活潑,變化自如。

歌訣:

撇身捶法避敵鋒,扭項回頭用力攻。腰作轉折脊為軸,手腿橫勁自輕靈。

右拳圓轉采敵臂,左掌迎面進如風。太極一錘擊與發,因敵動向變化中。

二三、卸步搬攔捶(四動)

1,左掌前朋,兩肘松力,右拳在左掌之下向右前上方走外弧形到右前1/8處,以手與肩平為度;重心在右腳;視線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拳。(圖57)

2,左掌左朋,重心漸往左腿移,手隨身動,右拳在左掌下向左移動,到左前1/16時,坐身成左坐步式,重心集於左腳,視線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拳。(圖58)

3,左掌回捋:左膝松力,右腳向後撤,腳尖著地,坐身成右坐步式,同時,兩手隨身之後移走左後外弧形,到左腳尖揚起時,兩手分開,右拳往右後下方撤到右胯上為止。重心集於右腳,視線經左掌食指尖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59)

4,右拳前伸:右拳漸向正前伸出,伸到左掌掌心右側、左腳落平成左弓步時,右拳繼續前伸,以右臂舒直為度,右拳食指中節(第二節)遙與鼻尖相對,重心集於左腳,意在右拳拳面;視線經右拳上面向前平遠看。(圖60)

二四、上步攬雀尾(六動)

1,右拳松轉:右拳向左前方1/16處舒長,掌心翻轉向上,右肘及腰部松力,虛右腳,左掌食指尖虛貼與右拳脈門處,掌心向下;右膝松力,右腳向前邁處出,腳跟著地,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視右拳食指中節,意在右拳。(圖61)

2,右拳變掌:右拳變掌向右前方1/16處伸出,掌心向下,左掌在原處隨之,同時,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於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右前方舒伸,掌心翻轉向下,左掌隨而翻轉向上,中指扶右腕脈門處,至右臂舒直與右腳小趾上下成一直線,身向後坐,重心移於左腳(成左坐步式);同時,右肘松力,右掌循外弧形線向左後下成斜坡的回捋,左掌中指仍扶右腕隨之。右肘貼近右肋下時,肘尖右後下,與肩成垂直;腰向左後下松力,右肘隨腰往後,由肘以前松力,右掌掌心翻轉向上,左掌心隨轉向下;意在右掌掌心;而眼則始終看右掌食指尖。(圖9)

4,右掌前朋:右掌以食指引導循內弧形線向左前上方舒伸,至左腳前時,弓右膝,同時右掌繼續轉至右前方,至右臂舒直(到右前1/16)與右腳成一直線時止,重心集在右腳;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0)

5,右掌後朋;身向後坐成左坐步式;同時右肘松力右掌向左後方走外弧形線,左掌隨之,至右掌轉到右旁,眼與大指及中指成一直線時止;重心在左腳;視線始終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1)

6,右掌前按,腰微松,右肘尖微向前下松垂,右腳尖向左轉1/4(腳尖向正南),同時右掌循右腳尖下落方向往前按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埃右腳尖落平時,右掌以大指引導向右前方轉1/8(西南隅)按出,右膝弓足,重心集與右腳,視線左右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12)

二五、正單鞭(二動)

1,右掌變鉤:右腕松力,右掌五指指尖聚攏成鉤,右腕向上凸起,鉤尖向下松垂;視線換在右腕;左腳向左後方(正東方)斜撤,腳尖虛著地;重心仍在右腳,視線與意均在右腕。面向正南(圖13)

2,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導由右腕下逐漸向左(走外弧形)移動,掌心與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兩腳正中時,左腳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兩腳,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逐漸向外翻轉,至左腳尖前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視線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面向正南。(圖14)

二六、雲手(六動)

1,左掌下捋:左腕松力,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左下方移動,掌心向右,經左膝走下弧形而到右膝;重心漸移於右腳;右鉤變掌,以食指引導向右後方伸出,掌心向下,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3)

2,左掌平按,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右上方移到右臂彎,先向右前方1/8處移動,掌心向內,左掌繼續走上弧形往左移動,身隨掌起,左掌移到正前方時,左腳落平,重心平均於兩腳,左掌小指外轉,掌心漸轉向外,到左前方1/8處時,重心移於左腳,左掌轉到左方時(正東),掌心向下平按,與肩平為度,同時,右掌走下弧形經右膝而到左膝前止。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64)

3,右掌平按:右掌以食指引導向左上方移到左臂彎時,先向左前1/8處網上移至極度;身隨掌起,右腳收至左腳旁,右掌繼續向右移動,到正前方時,重心在兩腳,到右前1/8時,重心移於右腳,繼續轉到右方(正西)時,掌心向下平按,與肩平為度,同時,左掌走下弧形經左膝而到右膝前止,此時,左腳向左橫開一步,腳尖著地,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4,左掌平按,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右上方移到右臂彎,先向右前方1/8處移動,掌心向內,左掌繼續走上弧形往左移動,身隨掌起,左掌移到正前方時,左腳落平,重心平均於兩腳,左掌小指外轉,掌心漸轉向外,到左前方1/8處時,重心移於左腳,左掌轉到左方時(正東),掌心向下平按,與肩平為度,同時,右掌走下弧形經右膝而到左膝前止。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64)

5,右掌平按:右掌以食指引導向左上方移到左臂彎時,先向左前1/8處網上移至極度;身隨掌起,右腳收至左腳旁,右掌繼續向右移動,到正前方時,重心在兩腳,到右前1/8時,重心移於右腳,繼續轉到右方(正西)時,掌心向下平按,與肩平為度,同時,左掌走下弧形經左膝而到右膝前止,此時,左腳向左橫開一步,腳尖著地,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

6,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導由右腕下逐漸向左(走外弧形)移動,掌心與眼相平,眼看左掌食指尖,左掌移至兩腳正中時,左腳跟向右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在兩腳,左掌以小指引導掌心逐漸向外翻轉,至左腳尖前為止,掌心向外,指尖向上,視線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面向正南。(圖14)

劉晚蒼註:兩手在腰脊轉動的帶動下,分別作上下左右的迴旋盤繞,如行雲流水,稱為雲手。此式是全身動作,對有保健和技擊的意義都很大。在太極拳架中,它和攬雀尾一樣,都極講究,也極嚴密。

雲手動作,頭宜正直,虛領頂勁,下頦內含,目光平時前掌掌心,精神內斂;沉肩墜肘,胸收脊拔,腹部松靜,呼吸神勻;吊襠裹臀,兩腿委屈,腳力上提;兩手分作左右上下的盤旋,小臂自內向外滾卷,配合腰為主軸的轉動,並與腹式深呼吸緊密協調,上下相隨,內外結合,輕慢圓勻,左右迴繞,八面支撐,八面轉換。

雲手中,在腰脊的轉動下,右手從左端運行到右端,小臂向右外滾卷到頭,手掌舒張,五指伸直,重心自左腿移至右腿,呼盡腹氣。右手在右端盡處應稍有停頓,掌心吐力,而此式左手自下移至面前,掌心向內,貫徹似停非停的原則。左掌自右向左的運行,和右手一樣,完全是在腰脊的轉動下進行的,在腰脊平轉快要結束時,左臂右臂同時開始動作,左臂、腕、掌向外轉動,右手橫過膝前,重心自右腿轉移到左腿。此處腰的左旋右轉,達到一百八十四度即合乎要求,但是,為增加腰部旋轉的幅度,也可以轉動二百二十五對或二百七十度。

在雲手動作中,除定步雲手之外,還有步法的變換和移動。一般地說,可以在左手運行到盡頭時並右腳,右手運行到盡頭時開左步。但也可以隨左手的開始運行變左步,隨右手的開始運行變右步。不論採取哪一種方案,都必須使動作上下左右協調,並與呼吸緊密配合。

雲手對於身體的鍛煉是全面的。在運動中,取意於靜,意念集中,思想恬靜,精神內斂,神態悠然舒展,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得到適應的調節,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極好的鍛煉。在意識的引導下,動作與行氣相結合,呼吸深長緩細而有節奏的鼓盪腹部,有助於增大肺活量,為機體提供充分的氧氣,又使橫膈膜對臟腑作輕微的按摩。全部動作中,上起百會,下至會陰,自然正直,使督脈暢通;腰脊為主軸所作的平圓運動,左旋右轉,既能增強脊椎的活動,又有宜於中樞神經,更能促進腸胃的功能。上肢所作橫立橢圓,使肌肉群圓活盤繞,血脈通常;下肢隨重心的平移,可加強腿力。

雲手雖然舒緩圓靜,卻也是具有強烈的技擊能力,而且對擊人,拿人和發人都有所訓練。兩手輪流橫過面前,又橫過兩膝,上部的手有左右砍撥的作用,下部的手是橫截敵腿,而進步即成斜飛勢。這都屬於擊人法。敵攻我右肩,我右手自左下向上橫過面前,即能擒取敵臂,將人拿住。敵如不舍其臂,順勢前進,我又能立肘攻肋。但是,雲手動作更重要的是對棚、捋、擠、按、采、捩、肘、靠的訓練。手臂無論上行或下行,都不得失去棚勁。上臂保持一定的弧度,隱含肘法,轉腰為捋,提下手前進為擠,雙手放平為按;橫下作采,伸掌上擊成捩,進步用肩為靠。只要稍作變化,雲手就能自然地表現出各種太極拳手法,而且變化十分豐富。因此,「進在雲手」,太極拳將雲手作為進擊的主要著法。應該指出,雲手中,手臂的滾卷與要記的轉動必須緊密配合,互相協調,使身體順整靈動,遇勁即化,化即能發,虛實開合,自然而順遂。

歌訣:

雙手運行雲盤旋,虛領頂勁胸內含。目視掌心神內聚,腰脊輕旋身平轉。

左砍右撥采捩肘,大圈小圈棚捋按。太極此式極重要,虛實開合任變換。

二七、左高探馬(二動)

1,兩掌虛合:左掌以小指引導向下往回收撤,掌心翻轉向上,到胸前為止,右鉤松力向前下到胸前,臂與肩平,兩掌虛對(上下約距6寸);同時,長腰立身,收左腳9腳跟約距右腳1寸),腳尖虛著地成虛丁步,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5)

2,兩掌右伸: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極度,左腳向左前方1/8處伸出,腳跟著地;弓左膝,成左弓步式(隅步);兩掌隨左膝之前弓先向左前1/8處伸出,繼續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處為止,右掌在前,掌心向下,左掌在右臂彎處,掌心向上,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6)

劉晚蒼註:將身體高聳,向前探出,有如乘馬探身向前,稱為高探馬。此式要求上下相隨,手足動作一致,涵胸松肩,用腰脊之力探向前方。高探馬有左右兩式,此處盡談其右式,因動作對稱而相同,完全可作類推。

在吳式太極拳架中,高探馬承接單鞭。單鞭時,身體正前方有空檔。敵人用拳直擊我胸部時,我則用高探馬以對。先退前步,腳尖點地為虛,重心移於後腿為實;涵胸拔背以緩其攻勢,並使身體略向左轉,用右臂沾取敵肘腕,而用左手護肘;一經接觸敵肘,立即上步使重心前移,身法高聳,向前探出,而右手以肘為軸,自下沿弧線向上,用掌直奔對方面部,稱為撲面掌或捩掌。如果此時伸五指或用虎口徑對對方咽喉奔去,也成為鎖喉掌或白蛇吐信。無論是撲面掌,還是鎖喉掌,都具有強烈的技擊左右。敵如順勢昂首欲退,撲面掌下按,鎖喉掌翻腕,都能在對方胸部發勁放敵,更可用肘直攻。但必須用腰襠勁配合方始有力。但是,如果對方用左手捉我右肘而進攻,我則應順勢坐胯,用左手扶敵手背,迅速翻滾右臂,掌腕化圓,在捋式中用手采擒敵肘。此時,敵方肘部為我擒拿而受制,如果仍頑強抗爭,我則與下式右分腳結合,用右腳直蹬敵胯。由此可見,高探馬對腰脊的伸縮,手足的協同動作,有極緊密的訓練,而且具有十分強烈的技擊性質。

歌訣:

乘馬探身高前聳,涵胸松肩手足動。腰脊用力目視敵,運用純熟向胯蹬。

破敵擒拿取敵肘,撲面掌法可鎖喉。按捩力發腰襠勁,進肘直攻莫停留。

二八、右分腳(四動)

1,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導,走內弧形漸向左下方移動,以手背貼在左膝蓋左側為止,掌心向左,同時,左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右上方移動,到右耳側為止,掌心向右,當右掌移到兩膝中間時,右腳跟向右開1/4成左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左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7)

2,兩掌交叉:右掌以大指引導,掌心向轉向內,由下向上方移動,掌心復漸漸向外,走上弧形繼續向左前1/16(東北隅)處移動到腕與肩平為止,同時,右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左上方移動,到左前1/16處與左掌交叉,右掌在外,左掌在內,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左腳;視線由交叉兩掌中間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68)

3,兩掌高舉:兩掌以小指引導同時左前上舉過頂;同時,身隨掌起,右膝提起,(膝蓋與胯平),左腳獨立;視線由交叉兩腕下向前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69)

4兩掌平分:兩掌以指尖引導,走上弧形向右前、左後斜角分開,以掌與肩平為度,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前(東南隅)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後(西北隅);同時,右腳向右前方蹬出,與右臂上下成平直線;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圖70)

劉晚蒼註:用腳向左右分踢,稱為分腿,或起腳。既是左右分踢,則有左右二式,分別都與高探馬相接。

左分腳或右分腳,全身重量都要集中於微屈的後腿,兩臂左右分張,一手護腳,一手輔助平衡。分腿時,必須虛領頂勁,傷身放鬆,隨手足的伸張而將丹田之氣放出,目光要通過分踢之腳與護腳之手而前視。剔除的勁力要發自腰脊。達於腳跟。,有些太極拳架中,分腿時用點踢,使勁力貫注於腳尖腳背。在吳式太極拳中架中,重點不在踢人而在發放,要求使勁力貫注於腳跟。敵人以右手擊我,我用右手向右後方作捋,敵因受捋而抽臂撤身,我則順其勢右分腳,以右手外拋其力,用右腳前蹬其身,將敵放出。左式與右式對稱而相同。

歌訣:

左右分腿用腳踢,勁力起源自腰脊。腳跟直蹬尖作點,兩臂水平重心低。

敵以一拳向前擊,因勢順手捋小臂。緣隨後撤拋與擲,同時分腿可破敵。

二九、右高探馬(二動)

1,兩掌虛合:左膝松力,松腰蹲身,右腳跟著地成左坐步式,同時,兩肘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右後方往下反捋,到手背接近右膝上方為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右前方虛按到右掌之上方為止,掌心向下,指尖向上右,兩掌上下相對,與兩掌移動之同時,漸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隅步),重心在右腳,視線先隨右掌食指,及左掌與右掌虛合式時,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71)

2,兩掌左伸:左膝松力向下蹲到極度,右腳向右前方1/8處伸出,腳跟著地;弓右膝,成右弓步式(隅步);兩掌隨右膝之前弓先向右前1/8處伸出,繼續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處為止,左掌在前,掌心向下,右掌在左臂彎處,掌心向上,重心集於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72)

三十、左分腳(四動)

1,左掌回捋:左掌以小指引導,走內弧形漸向右下方移動,以手背貼在右膝蓋右側為止,掌心向右,同時,右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左上方移動,到左耳側為止,掌心向左,當左掌移到兩膝中間時,左腳跟向左開1/4成右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73)

2,兩掌交叉:左掌以大指引導,掌心先轉向內,由下向上方移動,掌心復漸漸向外,走上弧形繼續向右前1/16(東南隅)處移動到腕與肩平為止,同時,左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右上方移動,到右前1/16處與右掌交叉,左掌在外,右掌在內,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右腳;視線由交叉兩掌中間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74)

3,兩掌高舉:兩掌以小指引導同時右前上舉過頂;同時,身隨掌起,左膝提起,(膝蓋與胯平),右腳獨立;視線由交叉兩腕下向前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75)

4,兩掌平分:兩掌以指尖引導,走上弧形向左前、右後斜角分開,以掌與肩平為度,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前(東北隅),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後(西南隅);同時,左腳向左前方蹬出,與左臂上下成平直線;重心在右腳;視線注左掌大指,意在左掌掌心。(圖76)

三一、轉身蹬腳(四動)

1,兩拳交叉:左膝松力,左腳懸垂;兩臂松力,各以小指引導向前和而漸變為拳;到正前方,兩拳在腕部交叉,左拳在外,右拳在內,拳心均向內,重心仍在右腳,視線由兩拳中間平遠看,意在左拳(圖77)

2,提膝轉身:左膝往左後上提(膝與胯平),以右腳腳跟為軸向左後方3/8轉身(西北隅),右腳尖向左轉1/4(正北);兩拳交叉不變;重心仍在右腳;視線仍由兩拳中間平遠看;意在左拳。(圖78)

3,兩掌高舉:兩臂松力,兩拳往前上方伸舉翻轉而變為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重心仍在右腳;意在左拳。(圖79)

4,兩掌平分:兩掌以指尖引導,走上弧形向左前、右後斜角分開,以掌與肩平為度,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前(西南隅),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後(東北隅);同時,左腳向左前方蹬出,與左臂上下成平直線;重心在右腳;視線注左掌大指,意在左掌掌心(圖80)

劉晚蒼註:左分腳踢出之後,身體隨腳跟後撤而轉動,立穩後再用腳跟前蹬,稱為轉身蹬腳。此式練習單腿站立迴旋,要求身體平衡中正,必須保持頂頭懸,切忌前俯後仰左右歪斜;轉動時要吸氣而使身體收縮,略微涵胸拔背,並使腰脊勁力,以右腳跟為軸轉動九十度;轉身後,右腳掌要平鋪於地,五趾用力抓地,使身體立如平準;再順勢蹬出,勁力由腰脊而達於腳跟。此式動作取意於敵自身後擊我,我即轉身迎敵,轉身時身法架勢不能散亂,先以右手進擊敵人面部,同時將全身勁力貫注於左腳跟,用力蹬出,上驚下取,必使敵撲到。

歌訣:

轉身蹬腳用足踢,單腿迴旋站立穩。軀體正直頂頭懸,涵胸提膝有精神。

敵自身後來襲擊,右足平轉力內蓄。左手向前取敵面,腰脊發勁腳跟現。

三二、進步栽捶(六動)

1,左掌下按:右膝松力,松腰蹲身,左腳下落腳跟著地成右坐步式,左掌隨左腳之下落而下按,摟左膝,同時,松右腕,虛領到右耳外側。重心在右腳,視線隨右掌食指,意在左掌掌心。(圖81)

2,右掌前按:左腳尖逐漸落平:抬頭,視線逐漸向前平遠看,弓左膝成左弓步式,右掌以無名指引導向前按出,掌心向外,大指遙對鼻尖,左掌在左膝旁,重心在左腳,眼從右掌大指上方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82)

3,右掌下按:右掌以食指引導向前下按,至左膝前為止,同時,左腕松力,上提至右耳旁;重心仍在左腳,視線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83)

4,左掌前按:抬頭視線逐漸向前平遠看;提到,立腰,虛右腳跟,松右膝,右腳向前賣出落平成右弓步式;左掌向前按出,重心在右腳,眼從左掌大指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84)

5,左掌下按:左掌以食指引導向前下按,至右膝前為止,同時,右腕松力,上提至右耳旁;重心仍在右腳,視線在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85)

6,右拳下載:左掌摟膝後,右掌變拳隨左膝之前弓而向前下方伸到左腳前止,拳眼向前,左掌虛貼右臂(腕後肘前);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拳食指中節,意在右拳拳面。(圖86)

劉晚蒼註:進步向前,同時握拳由上下擊,如栽植作物狀,稱為進步栽捶。此式為太極五捶之一。

栽擊作用之拳,拳眼可向後亦可向前。拳眼向後直擊敵胯,可使敵倒於腳前;拳眼向前,直擊敵腹,將使敵受前下方的勁力而跌出。栽擊時,右拳路線由上而下,使腰脊勁力貫注於拳,迅速發出。此時,必須保持百會至會陰一氣貫通,最忌頭頂下垂,超過足尖,影響身體平衡,失去八面支撐。全部動作都必須與呼吸配合協調,栽擊右拳時應呼氣鼓腹,五趾抓地。

進步栽捶是設想敵人用手摟開我左腿,而我落左腿取得身體的穩定平衡,並用左手摟開敵手,用右手進擊敵人面部。敵人如以右手下擄我右手,我即順其力而握拳,栽擊腹胯。

歌訣:

左腿向前右拳擊,發勁須用脊背力。自上向下如栽植,頭過足尖最諱忌。

左摟敵手右擊面,遭遇朋按宜握拳。拳眼前後皆有用,太極捶法順力行。

三三、翻身撇身捶(二動)

1,右拳上提:右拳向前方往上舒長,拳眼漸漸向下,右拳提高過眼時,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向右轉1/4(對正北),右肘松力,以肘尖引導向右後方轉去,身隨臂轉1/2(向正東);重心在左腳,成左坐步式,右腳跟虛起;當左掌隨右拳轉之1/4(正北)時,左掌掌心捂在右肘彎上繼續隨轉,視線先隨右拳,轉到1/4時隨右肘;意在右肘肘尖。(圖87)

2,右肘下采:右腳跟向左收正,向右橫開(正步),腳跟著地,弓右膝成右弓步式,右拳隨肘之下垂而與膝蓋齊,拳眼向上,左掌仍隨右拳;重心在右腳;視線先隨左掌食指尖,前腳落平時,弓右膝,抬頭,平遠看,意在右拳。(圖88)

三四、翻身二起腳(六動)

1,反掌出步:左掌以小指引導循右拳外向下翻轉,掌心向上,右拳拳心微轉向下與左掌掌心虛對;左膝松力,左腳向左前1/8處伸出,腳跟著地成右坐步式(隅步);重心在右腳,視線注右拳食指中節;意在右拳。(圖89)

2,兩掌右伸: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極度,左腳向左前方1/8處伸出,腳跟著地;弓左膝,成左弓步式(隅步);兩掌隨左膝之前弓先向左前1/8處伸出,繼續走外弧形移到右前1/16處為止,右掌在前,掌心向下,左掌在右臂彎處,掌心向上,重心集於左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6)

3,右掌回捋:右掌以小指引導,走內弧形漸向左下方移動,以手背貼在左膝蓋左側為止,掌心向左,同時,左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右上方移動,到右耳側為止,掌心向右,當右掌移到兩膝中間時,右腳跟向右開1/4成左弓步式(隅步);重心仍在左腳,視線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掌心。(圖67)

4,兩掌交叉:右掌以大指引導,掌心向轉向內,由下向上方移動,掌心復漸漸向外,走上弧形繼續向左前1/16(東北隅)處移動到腕與肩平為止,同時,右掌以食指引導,漸向左上方移動,到左前1/16處與左掌交叉,右掌在外,左掌在內,掌心均向外,重心仍在左腳;視線由交叉兩掌中間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68)

5,兩掌高舉:兩掌以小指引導同時左前上舉過頂;同時,身隨掌起,右膝提起,(膝蓋與胯平),左腳獨立;視線由交叉兩腕下向前平遠看,意在右掌掌心。(圖69)

6,兩掌平分:兩掌以指尖引導,走上弧形向右前、左後斜角分開,以掌與肩平為度,右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前(東南隅)左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後(西北隅);同時,右腳向右前方蹬出,與右臂上下成平直線;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圖70)

三五、左右打虎(四動)

1,兩掌和下,右膝松力,屈膝,右腳尖垂懸;左掌以食指引導掌心翻轉向下往右合,右掌亦以食指引導掌心翻轉向下往左合,一同伸向左前1/8(東北隅);左掌在前,右掌在後,(右大指貼於左臂彎右側);左膝松力向下蹲到極度;右腳向右後(西南隅)撤,腳跟著地,重心集於左腳;視線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掌心。(圖90)

2,兩拳並舉:兩掌向右捋,捋到左膝前時右腳尖向右1/4(正南)落平;兩掌捋到兩膝中間時,重心平均於兩腳成蹲襠式,捋到右膝前時,弓右膝,左腳尖向右轉1/4(正南);同時,兩掌漸變為拳,向右前上方伸出,右拳在前,拳眼向左前(正東),左拳拳眼向上,貼在右肘下,重心在右腳;眼向左拳1/8(東南隅)平遠看;意在右拳。(圖91)

3,兩掌回捋:右腳尖向左轉1/4(正東),身則隨轉1/8(向東南隅);兩拳向左前1/8(東南)舒伸變掌,右掌在前,左掌在後(左大指貼在右臂彎左側),兩掌掌心均向下,右膝松力,向下蹲到極度,左腳向左後方(西北隅)撤,腳尖著地,重心集於右腳;視線先隨右拳,變掌後則隨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圖92)

4,兩拳並舉:兩掌向左捋,捋到右膝前時左腳尖向左1/4(正北)落平;兩掌捋到兩膝中間時,重心平均於兩腳成蹲襠式,捋到左膝前時,弓左膝,右腳尖向左轉1/4(正北);同時,兩掌漸變為拳,向左前上方伸出,左拳在前,拳眼向右前(正東),右拳拳眼向上,貼在左肘下,重心在左腳;眼向右拳1/8(東北隅)平遠看;意在左拳。(圖93)

楊禹廷註:為什麼左打虎勢落步時落腳跟?右打虎勢卻落腳尖?

左右打虎勢落步之前,雖然兩手都有向斜上1/8移動的動作,但落步的方向卻又區別。右打虎勢是由體前轉膝向右外的後方向落步;左打虎勢是向身體的左後外方撤步。這就決定了前者必須落腳跟,而後者必須落腳尖。其願意略釋如下:

(1)由翻身二起腳變右打虎勢時,身體的位置是:左腳獨立,腳尖向正東,兩手向正北1/8方向下合,此時屈右膝,由東南方向,借大腿迴旋運動,向右外後移動90度,到西南方向落步。按人體生理結構,大腿在矢狀軸上,可以在45度範圍內,做內收和外展的運動,如果大腿在半屈時,則可擴大到90度範圍內(右打虎勢開步動作,即利用屈膝落腳的原理)。因此當開步時,必須是:屈膝迴旋在先,然後邊迴旋邊舒伸小腿落步。又因落步系由體前下落,所以必須落腳根,才能迴旋大腿。反之如果落腳尖,則屈膝落步之前,小腿必先舒直,這樣就影響了大腿迴旋的幅度,達不到迴旋90度的要求。

(2)變左打虎勢時,兩拳向右前1/8(東南)變掌下合,前腳由正南扣轉1/4到正東此時後腿仍處於向後舒直狀態。按人體生理結構,大腿在額狀軸上,做屈(向前)、伸(向後)的運動,其範圍最到約為130度,其中屈的運動幅度較大;伸的運動因受髂骨韌帶緊張的限制,所以運動幅度較小。因此在後腿處於極度後伸的情況下,提步撤落腳跟是不可能的。只有先藉助於合掌下腰的動作,稍增大後伸大腿的幅度,然後在向後外方向撤移腳尖,右腳尖著地去變動步法。

劉晚蒼註:一手握拳上舉,拳眼向下;一手握拳下壓,拳眼向內;兩腿開襠如門,扭項轉頭,目光視敵,氣象兇猛,如同打虎,稱為打虎式。此式左右二式,相反而相同。

打虎勢中,雙掌在腰勁的帶動下,分別作螺線運動;兩腿向後分開,重心移向後腿,氣沉丹田。雙手繼續在腰勁的帶動下握拳,拳根用力,一上一下,形成定勢。

在此動作中,雙手劃半徑不等的圓弧,由大到小;腰部作平圓運動,肘肩胯膝各關節也都協調的作圓運動,身體搖曳而有節奏,但必須始終保持虛領頂勁,身法中正,腰肩松活,使胸、背、腰、脊、胯以及上下肢的關節和肌肉,都在腰脊的主宰下,按螺旋弧線運動。運動必須與呼吸和意念結合,使脊椎神經與內臟都受到柔韌的鍛煉。

打虎勢威武兇猛,圓活剛勁,具有強烈的技擊能力。雙掌和腰部的螺旋迴線,有曲直橫豎的變化。敵人如用直拳來進攻,我可用橫拳截制其腕,壓其鋒芒,並順勢向其頂後或面部進擊。敵方如用右手擊我,我又可以用右手作捋式,使其傾跌。打虎勢中一腿後移,雙手向後,也就是四隅推手中撤步時所作的捋手,是專門用來對付大力兇猛地攻擊的。此式如敵人抗拒並後撤其臂,我則以迂為直,將回線轉化為直線,乘其勢而發擲,並改變虛實,進身抬腿,用腳只踢敵腹。

歌訣:

打虎勢氣象兇狠,龍門步開襠如門。氣沉丹田凝神視,兩足虛實穩與准。

橫拳截腕破直攻,沾粘捋化壓其鋒。蓄勁充盈迅雷擊,因敵拋擲加腳踢。

三六、提步蹬腳(二動)

1,兩拳高舉:右拳循左肘外向左前1/8上方舒伸(身隨臂起)到極度時,右膝提起,腳尖懸垂;兩腕交叉,兩拳上舉過頂,右拳在外,左拳在內,拳心均向外;眼由交叉兩拳下之中間平遠看;意在右拳。(圖94)

2兩掌平分:兩拳變掌,各以小指引導向右前、左後斜線平分;右腳跟向右前(東南)蹬出。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圖95)

三七、雙風貫耳(二動)

1,兩掌下采:左膝松力,向下蹲身,右腳腳跟著地,成左坐步式;兩臂松力,右掌以小指引導向左移1/16,左掌同樣向右移3/8,同到正前方(正動),兩掌距離與兩肩之寬相等,掌心向上;右膝漸向前弓;兩掌隨右膝之向下松力走下弧形,向後採到極度時掌變為鉤;同時右腳落平,弓膝成右弓步式,重心集於右腳,眼向正前平遠看;意在兩腕。(圖96)

2,兩拳相對:兩鉤各以指尖由里向外轉,繼以兩腕引導兩臂各向左右舒開,到高與肩平時鉤變為拳,同轉到正前方(正東),兩拳拳面相對(相距約三寸許),拳眼向下,重心仍在右腳;視線不變;意在兩拳。(圖97)

劉晚蒼註:兩拳由兩側取外線對擊敵人兩耳,其迅速猶如風行,稱為雙風詿貫耳。

在此式中,兩拳和兩臂的運行路線各為半個圓弧,自下而上合成一個整圓。運動時,要求保持頂勁,而胸背涵拔,腰襠擰扣,應與小臂的滾卷和兩拳的運行協調一致;上肢不得僵硬,肩胛鬆開,以破敵方用雙手直擊我前胸,而我能用雙拳進擊敵人耳門。為此,在雙風貫耳式中,常加一撢膝動作,用兩手背向下在前腿膝部撢動作響,以分散敵方的注意力,下擾上取,然後急奔對方耳門。

應該指出,耳門是人體的要害部位之一,受擊後容易發生暈倒現象。因此,此式往往被認為是屬黑手,在友誼比賽中,無論如何不能使用。太極拳起式可破雙風貫耳。

歌訣:

拳行外線取耳門,敏捷如風使人昏。身腿一致臂作圓,頭正胸涵目有神。

撢膝撥開直攻手,分散注意翻腕擊。遇緊防下皆適宜,但須受敵情況急。

三八、披身蹬腳(四動)

1,兩拳右轉:右腳跟松力,向左轉1/4(腳尖向正南),同時,視線隨兩掌向右前方轉1/8(東南隅),重心仍在右腳;眼平遠看;意在兩拳。(圖98)

2,兩拳交叉:身與兩臂向右轉1/8(向正南),松腰蹲身;左腿自然虛松,左腳尖著地,腳跟上起,同時,左拳向右移,左腕貼於右拳腕部外面成為交叉,拳心均向里;重心仍在右腳;眼仍向左前1/8方向平遠看;意在左拳。(圖99)

3兩拳高舉:兩拳交叉向前上方伸舉,身隨拳起:交叉之兩腕伸到頭上拳心轉而向外,左膝提起,左腳尖懸垂。右腿獨立;眼向正前(正南)方平遠看;意在兩拳。(圖100)

4兩掌平分:兩拳變掌,各以小指引導向右前、左後斜線平分;右腳跟向右前(東南)蹬出。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面向正南(圖101)

劉晚蒼註:身體向後傾斜作斜披姿勢,起腳前踢,稱為披身蹬腳。披身時,必須以腰為樞紐耳不失頂勁,否則就不能保持平衡而獲得進退咸宜的有利形勢。

此式的應用在於敵人以右手擊我,我即用左手作捋。敵人受捋雖回撤,而又反擊我頭部。再此情況下,我必須立即用手外擲其臂,身體斜披,並乘其身體後傾,提右足踢其左肋。因此披身蹬腳是退中寓攻的招法,既能擊敵,又能將敵人發出。

歌訣:

身體後傾作斜披,提膝起腳向前踢。披身須以腰為軸,進退咸宜可待敵。

尖點跟蹬目凝神,勁力雄渾泰山穩。敵進須用腳尖點,敵退發放用腳跟。

三九、轉身蹬腳(四動)

1,左腳右轉:左腳踝部松力,視線轉於右轉大指;左腳尖走外弧形向右後方腳跟下落在右腳外側;同時,松右腳跟;身隨左臂往右後方轉(向西北),重心仍在右腳;意在右掌。(圖102)

2,兩掌變拳:左腳漸漸落實;身向右轉1/8(向西北)蹲身;提右膝,右腳尖虛著地;同時,兩掌變拳,腕部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內,拳心均向里;重心在左腳;眼看右前1/8處(東北隅);意在右拳。(圖103)

3,兩拳高舉:兩拳交叉向前上方伸舉,身隨拳起:交叉之兩腕伸到頭上拳心轉而向外,左膝提起,左腳尖懸垂。右腿獨立;眼向正前(正南)方平遠看;意在兩拳。(圖100)

4,兩掌平分:兩拳變掌,各以小指引導向右前、左後斜線平分;右腳跟向右前(東南)蹬出。重心在左腳;視線注右掌大指,意在右掌掌心。面向正南(圖101)

四0、上步搬攔捶(六動)

1,右掌下按:左膝松力,松腰蹲身,右腳下落腳跟著地成左坐步式;右掌隨右腳之下落而下按,摟右膝;同時,松左腕,虛提到左耳外側。重心在左腳;視線隨右掌食指;意在右掌掌心。(圖104)

2,左掌前按;抬頭視線逐漸向前平遠看;提到,立腰,虛右腳跟,松右膝,右腳向前賣出落平成右弓步式;左掌向前按出,重心在右腳,眼從左掌大指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24)

3,左掌回按:左肘松力,左肘向右下方回按,同時右掌變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外;左掌掌心向下輕捂在右拳拳眼上;左腳腳跟虛起,重心仍在右腳;視線注左掌食指;意在左掌掌心。(105)

4,左拳前起:右拳向右前上方舒伸,左掌在上隨之;松腰,出左腳,弓左膝;同時,左掌右拳同伸到右拳1/8(東南隅)處,到左腳落平時,左掌右拳走外弧形轉到左前方1/16處止;重心在左腳;視線隨左掌食指指尖;意在左掌。(圖106)

5,左掌回捋(攔):松腰,重心漸移向右腿,左掌仍以食指引導走外弧形向左後回捋,右掌在下隨之,重心完全換到右腳成右坐步時式時,左掌往前上,腰松力後坐,左掌大指對鼻尖,掌心向右,同時,右掌變拳,拳眼向上,往後撤到右胯處至;視線經左掌食指尖上方平遠看,意在左掌掌心。(圖30)

6,右拳前伸:右拳漸向正前伸出,伸到左掌掌心右側、左腳落平成左弓步時,右拳繼續前伸,以右臂舒直為度,右拳食指中節(第二節)遙與鼻尖相對,重心集於左腳,意在右拳拳面;視線經右拳上面向前平遠看。(圖31)

四一、如封似閉(二動)

1,右掌回捋:左掌移在右肘後外側(掌心向右);重心漸移於右腿,右拳隨而後撤,撤到與左掌相齊時,拳舒為掌;兩掌左右分開,寬與肩齊,掌心向後,食指尖向上,兩肩松力,兩肘下垂,腕與肩齊。松腰,坐身成右坐步式,重心集於右腳;視線向正前方平遠看;意在兩掌掌心。(圖32)

2兩掌前按:兩掌以小指引導,掌心漸向外轉漸向正前方按出;同時,重心前移,左腳落平成左弓步式;兩掌向前按至極度,掌心向外,臂彎微曲;重心集於左腳;視線由兩掌中間向正前平遠看;意在兩掌掌心。(圖33)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摩登舞的中段動作訓練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口令
風水不得不信:每天做的8個小動作,把財神爺都嚇跑了!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詳解(三)
男人越是有這三個「壞」動作,女人越喜歡,別不懂!

TAG:太極拳 | 動作 | 太極 | 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