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專題查缺補漏資料(教師版)

詩歌專題查缺補漏資料

 考點回顧:

一、(2009·寧夏海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試題

鷓鴣天  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於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答案】(5分)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考點1】鑒賞詩歌的形象。

【解析】

解題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形象意義)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答題步驟:詩中形象(意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徵意義和社會意義。

【思路分析】提問及變式:①「╳╳的寓意是什麼」,「╳╳指什麼」,「╳╳在詩中是什麼意思」等。②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③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麼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徵是什麼;(3)形象的意義是什麼(作者情感)。

2.詞的最後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麼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

【答案】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裡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後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採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考點2】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構思的分析與評價。

【解析】解題格式:①手法+表達作用②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④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麼感情 

【思路分析】

題目類型:

(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麼」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答題步驟: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 

二、(2009·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考點3】第一問:鑒賞詩歌的「意境」。

第二問: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解析】第一題考查意境形象,注意點出意象,分析畫面要注意時間、地點、總體特徵。分析本題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釋(「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結合第三、四句具體詩句分析。作詩歌題,一是要注意結合詩歌分析,二是要明確答題思路,三是要注意詩歌注釋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問:分析詩歌「意境」, 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營造氛圍的作用意義。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富麗堂皇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第二問:分析「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第一步,調動積累,讀品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機整合,準確表述。

三、(2006廣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清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①。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3分)

【答案】

 「帶」採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以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

【思路分析】①分析詞語詞性。詞語的詞性體現詞語的意義、作用。如「帶」字,動詞,形象感強。②分析詞語修辭。不同的修辭方法體現出詞語表達意義的不同特點。③分析詞語作用。詞語在內容、結構上的作用能明確地表達詞語的妙處。④分析詞語體現的詩歌思想。詞語在內容上表現出來的意義與詩歌體現的中心思想的關係。

【考點4】鑒賞詩歌的語言。不說鐘聲遠播,偏說老鶴帶著鐘聲到海幢,這種擬人化的手法,讓讀者心中產生許多柔情,畫面也頗具動感,可謂著一字而風流盡出。

鑒賞詩歌語言主要指判斷語言風格、領會用詞妙處及把握詩歌的音韻特點等。

⑴分析「詩眼」。要抓住詞語在句子和整首詩中的作用來進行,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章」,也就是要從整體上把握,看它是不是詩歌的代表性意象,是否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是否表明了詩歌的主旨。

⑵尋找某聯中用得巧妙的詞語,這些詞一般為動詞或形容詞,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性的詞語,如疊詞、擬聲詞等。

⑶分析詞語的妙處:①從詞語本身的特點入手,分析該詞語在創設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上的作用,如準確、傳神、富有情味等。②留心該詞語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③分析修辭的作用,如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④組織答案時,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強調其妙處,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等。

⑷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一要結合意境;二要注意用詞;三要準確使用術語,如平淡、清新、絢麗、質樸、明快、含蓄、簡潔、洗鍊等。

    詞語的妙處主要會體現在詞語的詞性在詩歌結構、思想內容上的特點以及詞語在表達技巧(景與景的關係、修辭格、寫作手法等)上的特點等。其答題思路是:理解詞語本身的含義——理解詞語的詞性作用——分析詞語的修辭——分析詞語在詩歌內容、結構上的作用——分析詞語在詩歌中心表達上的作用或作者的情感。

四、(2007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選)                          夜深

唐·王維                           宋·周弼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4分)

【答案】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景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答案】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託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註。(1分)

【解析】

⑴王詩和周詩都是三、四句寫「夜景」,這裡分析「夜景」的不同,應從內容和手法兩個角度分析。

⑵「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或「詩眼」),王詩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詩抓「不聞」「不知」等。)

【考點5】鑒賞比較型詩歌。多指向意象意境,常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針對「意象」本身設置問題:例如遼寧卷中對「夜景」不同之處的說明。解答這種類型的題目,應該專註於詩中相關意象的描寫,找出相對應的詞語或詩句,然後進行比較。比如王維《秋夜獨坐》,由「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可知,是秋夜之景,選取的是動態的意象;而周弼的《夜深》,由「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可知,是春夜之景,屬於靜態的意象。組織答案時,可以從異同的角度,找出各自的對應點。說明一點,分析「意象」的不同之處,也可以包括氛圍意境、思想感情的差別

二是由對分析意象指向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設題形式也較為靈活:如遼寧卷「月黃昏」所營造的氛圍、表達的心緒。這種類型的題目的解答,難度要大一些,需要我們透過意象作深一層的挖掘與分析:首先應準確把握意象,其次要把該意象放到全詩所營造的氛圍之中,再次結合作者、詩題等諸多要素理解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組織答案時,應當先對意象作簡要的分析,然後指出思想感情的不同之處。

 

鞏固練習:

 唐代以前詩歌

1.(2010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係、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2)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賞析】

這首《詠素蝶詩》是南朝齊梁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此詩在形式上採用了白描手法描寫蝴蝶在風中、花中的飛舞的情況,同時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將蝴蝶飛舞的姿態描寫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詩人僅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態、情感表現出來,讓人如於風和日麗之時,見蝴蝶隨著蜂兒轉於綠蕙叢中,時而避雀隱,時而浴日舞,令人嘆為觀止。

聯繫劉孝綽雖然自負才華自視甚高,但一生僅做到秘書監,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詩中蘊含著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素蝶即白蝶,詩首聯寫蝴蝶為了躲避天敵(「蜂」、「雀」)時而繞著草花飛,時而躲藏在草花叢中。頷聯寫蝴蝶在陽光照射下隨風翩翩起舞。頸聯寫出蝴蝶在花草樹木間出沒。詩的前三聯採用白描的手法,使紅花、綠草、白蝶、陽光、嘉樹,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充滿了無限生機。最後寫出蝴蝶的期盼:希望這些提供蝴蝶棲息的花草樹木能夠永遠存在。這首詠物詩傳達了古人樸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願望。

2.(2010陝西卷)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下面題目。

雨雪曲     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6分)

【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賞析】

江總今存征戍詩五首:《隴頭水二首》《關山月》《驄馬驅》《雨雪曲》,皆為樂府橫吹曲辭,多描寫邊塞之荒僻與離人之憂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點題,「榆溪」乃邊關之溪,「隴西」乃邊關要塞,可見戍地之寒遠。「天寒旗彩壞」雖未如「風擎紅旗凍不翻」形象,卻異曲同工。詩末回首遙望來時路,無限思鄉之愁起。《樂府詩鑒賞辭典》稱此詩「蒼涼勁直,頗有氣骨」。

江總(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南朝陳大臣。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遂擢為侍郎,後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輾轉避難,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563年)還為中書侍郎。後主即位,歷任尚書僕射、尚書令,世稱「江令」。江總雖身為宰相,但不理政務,終日與陳暄、孔范等陪侍陳後主,游宴後宮,吟作艷詩,荒唐無度,當時謂之狎客。入隋,為秦王文學,卒於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輯有《江令君集》。江總是宮體詩重要作家,今存詩近百首,浮艷靡麗,內容貧弱,多是一些為統治者淫樂助興之作。

3.(2008四川卷·延考區)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野夕答孫郎擢①          

何遜②

山中氣色滿,墟上生煙露。杳杳星出雲,啾啾雀隱樹。

虛信無賓客,幽居乏歡趣。思君意不窮,長如流水注。

[注]①孫郎擢:孫擢,何遜的友人,生平不詳。②何遜(?一約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任尚書水部郎、廬陵王記室等職。

(1)詩題為「野夕答孫郎擢」,詩的前四句是怎樣寫「野」、「夕」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

(1)①「山中」、「墟上」把「野」具體化了;②「氣色滿」、「生煙露」則是環繞著「夕」字,將傍晚的景色展現了出來;③寫星星從雲中鑽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讓我們感到了「夕」色;④我們聽到鳥雀在「啾啾」地鳴叫,但卻不見蹤影,因為它們歸巢深藏在樹林之中,這既為我們描繪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層「夕」色!

【考點】考查理解詩歌大意(詩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分析。

【采分點及評分細則】要結合詩句分析,答出1點1分,兩點3分,三點滿分。

【解析】據題干要求,要從前四句中分別分析如何寫「野外」、「夕氣」,回答包括畫面的營造(內容),表達技巧的運用兩方面。

(2)這首詩表現出詩人什麼樣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麼?(3分)

【答案】

(2)表現出詩人因「幽居」、「無賓客」而「乏歡趣」的心情。詩人末句中用

「流水」來比喻對朋友的一種連綿不斷的思念之情。

【考點】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和內容分析

【解析】第一問要回答心情的依據(據原文);末句的含義要答出「思念」(1分)和該情感的情狀(如流水般連綿不斷)(1分)

 唐詩部分

1.(200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案】

(1)「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認真閱讀此詩並結合所學王維詩歌的特色,此題不難作答。第⑴問應根據「遍」字本身的意義並結合句子所寫的景物來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對比。第⑵問的「景」實際上就是把詩作的後四句用現代漢語表述出來,明確了「景」,「情」也就自然容易寫出來了。

2.(2008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迹,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比喻。①憂君王為姦邪所蒙蔽,憂姦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解析】

(1)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抓住關鍵詞「吳宮、晉代」,可知寫的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時的情況。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可知寫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後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抒發作者古今興亡盛衰之感。

(2)結合作者經歷及詩歌內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浮雲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姦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長安,自己不得見長安,自然不會被統治者所重用。

3.(2009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寄遠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詩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案】

(1)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歸的孤寂心情。 

(2)這兩句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見紅袖憑樓的情景時,一下子聯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於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或紅袖的悠閑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鮮明的對照,越發襯托出旅思的凄涼,進一步觸發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考點】(1)本題考查詩歌景和情的關係(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變化

【思路分析】

(1)「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應從兩個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寫出了什麼內容,二是對抒情起什麼作用。

(2)首先找到導致感情變化的因素「紅袖憑江樓」,然後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宋金元詩部分

1.(2007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1)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錶情達意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 

(1)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並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步裙、堅貞自勵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後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思路分析】

第一問:此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要抓住詩中意象特徵,仔細揣摩,即可概括出答案。

第二問答題時從兩方面切入:(1)理解此句詩的具體內容(2)概括出詩中詩人寄寓的情感。

2.(2008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1)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分)

(2)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4分)  

                                      

【答案】

(1)屈原  白居易

(2)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

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

【賞析】

據《金史·河渠志》載:「(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決衛州堤,壞其城。上命戶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王汝嘉馳傳措畫備御,而寂視被災之民不為拯救,乃專集眾以網魚取官物為事,民甚怨嫉。上聞而惡之,既而,……黜寂為蔡州防禦使。」救災不力,獲罪黜官,本屬應當,但從作者這首作於貶官蔡州時的詩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詩人如此耿耿於懷,憤憤不平。

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心緒。蔡州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區,當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國弦代稱之。秋風颯颯,萬物蕭瑟,被秋風輕輕「搖落」的自然是片片黃葉。望著在秋風中迴旋、掙扎、最終還是落地化作塵泥的黃葉,聯想到自己如同黃葉般枯萎飄零的身世和命運,「日暮依杖水」的詩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亂如絲呢?這一聯,出句是因,對旬是果;前旬寫景,後旬抒情,寫景具體,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風拂動的、鬱結在詩人心底的「羈緒」究竟是什麼。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積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總爆發,每一聯又單獨表達一層意思。頷聯引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詩人自居易以自況,作者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正直愛國如屈原,憂民憂時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貶逐黜放的命運,何況自己?不過,自己雖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樣含冤至深,但他們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懷、堅貞節操,自己也同樣彷彿一二。因此,頸聯就直接怒斥那幫專門羅織罪名、陷己於不義之地的奸佞小人,儘管他們費盡心機,陷害賢良,並且得逞於一時,然而天理自在,道義猶存,鬼神可鑒,蒼天有知。如果說,「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是作者借古人寫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謫官異鄉這一事實的話,那麼,「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兩句,則是作者對這一既成事實的不滿、憤恨情緒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對陷入於罪的小人的輕蔑,也表達了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現實終歸是嚴酷的,尾聯即明白無遺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當道、君主寡恩、伸冤無望、前途渺茫的事實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緒。自古官場皆為是非紛爭之地,有人飛黃騰達,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這些煩惱,辭官歸隱、寄情山水不失為一條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幾經折磨,「蒼顏華髮」,垂垂老矣。經歷了這樣身心俱瘁的痛苦後,即使是辭官歸隱,作者也嫌太晚太遲,何況獲罪之人,羈絆在身,並無辭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層地寫出了自己貶官失意後的懊悔心情,同頷聯,頸聯相比,雖然顯得壓抑沉悶,令人有遲暮之感,但同時也能激起人們對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從詩題來看,西下的夕陽映照著波光鱗鱗的水面,作者倚杖佇立水邊,映入眼帘的景色當遠遠不止「水國西風小搖落」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卻無心觀景,除了這一句外,全詩幾乎沒有接觸到任何其實就在他眼前的具體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羈緒」該有多麼複雜,多麼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觸動,便同決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絕。

3.(2009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1)詩人為什麼「厭聽棹歌聲」?(2分)  

【答案】(1)詩人離家日久,思鄉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

【考點】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等級為E 

【解析】從整首詩來看,作者那種離家日久、思鄉情切的情感主要通過「厭聽棹歌聲」尤其是「厭」來得以表露。前三聯主要寫自己旅途所見,最後一聯寫自己的感覺。

【思路分析】對於詩歌的賞析,離不開對整首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鑒賞時要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題干「厭聽棹歌聲」的上句是「離家今幾宿」,顯然,詩歌的主題就是「思鄉」。「思鄉」的原因是什麼呢?據「幾宿」、「厭聽」可以判斷為「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人生厭」。

(2)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答案】詩歌頷聯妙在融情於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緻,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考點】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能力等級為E。

【解析】詩歌情與景的關係主要有兩類(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可細分為四種關係:以樂景襯樂情,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以哀景襯哀情。回答時要據詩句說出何景營造了何境,抒發(寄寓)了何情。

【思路分析】考生通過解答第(1)題以後,對本詩的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題時,要緊密結合第(1)題的答案,進而從命題者所指定的「景」與「情」的角度進行賞析。在組織答案時,要涉及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賞析的「景」的區域為頷聯,「情」為全詩;二是答出運用的表達技巧;三是指出這種表達技巧下的「景」;四是寫出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情」。

 明清部分

1.(2007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黃氏延綠軒

[明]高啟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注]濕。

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注]蕪,叢生的草。

(1)「蔥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麼作用?

(2)「一時放春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答案】

(1)寫出春雨後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

(2)表現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1)考查關鍵詞的表達作用,對於問作用的題要注意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疊音詞一般都有音韻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強表達效果)

(2)考查對關鍵句的情景理解。答題時一般要描繪出其所描繪的景象,指出其所蘊涵的感情)

2.(2010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北固題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到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字的含義。(2分)

(2)詞的上闋說「依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答案】

(1) 「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達效果,非揭示其含義)

(2)不矛盾:從「愁」到「笑」,表現了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後,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3.(2006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敢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於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

 (1)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2)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1)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縴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2)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裡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卧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宋詞

1.(2007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針。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術一城花,煙雨暗十家。

  寒食②後,酒醒卻咨嗟。休時故人思故國,且將斷火試斷茶,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案】

(1)體現的是一種作者始終無法排遣的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又極力想把這種苦悶暫時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細膩難以察覺的鬱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與動作的描寫中,使全詞勾勒的畫面都隱隱浮現,這種淡淡卻無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細風、斜柳,煙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這些景物無不與本詞所表現的感情所契合,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喻情於景的功力。

【解析】本題考察了對宋詞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結合背景和詞的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 2007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答案】

(1)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鬱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

【解析】這首詞見於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上闋之「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兩句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後的行程有關;雨中陰雲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姦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繫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餘韻。

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並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作者寫出詞的最後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

 3.( 2008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車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麼?請作簡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寫眼前送別之景,(1分)下片寫朋友將去之地(1分)

【解析】概括詩詞的內容。要求簡明扼要地回答。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像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往。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解析】考查詩歌的語言。「新麗」是語言風格,答題的模式為描寫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要結合原詩。

 元曲及其它

1.(2010上海卷)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試題。

【越調】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

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

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注]①霹靂:琴名。

(1)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村民活動。

(2)「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

(1)村民們舉杯暢飲,喜慶豐收;彈琴賽歌,歡聲笑語。

(2)化用了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寫的是隱居之樂,曲作者表達了積極用世的志向和與民同樂的意趣。

【解析】

此曲寫堯廟祭神慶豐收的歡樂場景,抒寫作者為民謀福,與民同樂的志向,當是王惲出判平陽時所作。曲中歡樂的場景描寫,彷彿又將人們帶回到堯舜時那風調雨順,萬民富足,世風淳厚的年代。用晉人故事來形容堯廟周圍空氣清爽宜人,也暗含著政簡人和,無為而治的意味。誠能如此,也就不必學淵明吟唱「山氣日夕佳」的歸隱詩句了。此曲用典多,遣詞雅,意蘊含蓄,在元曲中別成一格。

2.( 2009重慶卷)閱讀下面的曲詞,回答問題。(6分)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蕭?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分)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借代,反問。

(2)通過「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

 (1) 「粉黛」借指歌伎,「笙簫」代指簫聲,均屬借代;「何處笙簫?」自然是反問。「粉黛」在課文中有注釋「借指歌伎」,即使沒看課文注釋也應該知道屬借代,因為在所學過的文言課文中出現類似的情況還不在少數,與「粉黛」類似的有《柳毅傳》「娥眉

不舒」中的「娥眉」,課文也有注釋,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紅顏、傾國」等都是代美女。

與「笙簫」類似的有「絲竹、胡琴、羌笛」大詩句中常代音樂。

 (2)《折桂令·問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試題材料選自第四支曲子,寫蘇崑生重訪秦淮的所見所感,突出南京荒涼殘敗的景象,表達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問:「黃花」指菊花,「紅葉」是樹葉經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應該是寫的初秋景象。

第二問:「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寫出了江山依舊,人事不存,黃花、紅葉無人賞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訪,對比以前燈紅酒綠、遊人如織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會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比較型詩歌鑒賞

1.(2007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海棠 (宋)蘇軾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月轉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後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麼手法?(4分)

【答案】

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後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裡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案】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 

【解析】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選了兩首詩進行比較閱讀。蘇軾的詩中「泛崇光」「空濛」「紅妝」一類詞,表達了蘇軾對盛開的海棠花的喜愛之情。白居易的詩,題目中的「惜」,第一句中的「惆悵」,第二句中的「殘」,末句中的「惜」等表明了使詩人對將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2.(2007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華清宮                  過華清宮

吳融                      李約

四郎飛雪晴去端,          君王遊樂萬機輕,

惟此宮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檐相掩映,          玉輦升天人已盡,

無人知道外邊寒。          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4分)

【答案】

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

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

3.(2007江西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圖

高蟾                              韋莊

曾伴浮雲歸晚翠,                  誰謂傷心畫不成?

猶陪落日泛秋聲。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傷心畫不成。                  老木寒雲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麼傷心?

【答案】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案】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看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雲」等意象,足以表現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難畫成的。

 


推薦閱讀:

《患病見真情》
雜談 莎士比亞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有哪些描寫悼亡的詩句?

TAG:詩歌 | 教師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