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能《六祖壇經》「自悟修行,不在口諍,若諍先後,即是迷人」

自悟修行,不在口諍,若諍先後,即是迷人,不斷勝負,卻生法我,不離四相。

這幾句話,可能是後人加的,和前面口氣不一樣了。是反對神會的。因為神會搞辯論了。上下不銜接,怕是有叉了。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時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莫心行謅曲,口且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但行直心,於一切法上無有執著,名一行三昧。心裡怎麼想,嘴上怎麼說,而且是去做善事。不然你說我揍你,這就不善了是魔。應該是怎麼說然後做,對自己對周圍都有好處,有利於於生命活動,這才稱為善。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一行三昧了,就是修佛的最高境界了。

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若如是,此法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如果迷到法相上去了,執著與一行三昧上去了,好象一切都必須怎麼怎麼,這都不對。現在很多人打坐練功不起念頭,這都不對。這跟石頭草木大地就沒有什麼區別了。這不能明心見性,還會成為障道。我們練功的時候不能有雜念,當你沒有雜念的時候又不能執著於沒雜念上去了。我們講不要執著於法,有形的有名的都稱之為法,要跳出來。道須流通。

善知識,又見有人教人坐看心凈,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悟,便執成顛倒。即有數百般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錯。現在有人教坐,要看心,看凈,要不動,不起念頭。這樣練功,很多人把身體搞壞了,成瘋顛了。看當時坐禪出偏的人不少。

善知識,又見有人教人坐看心凈,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悟,便執成顛倒。即裡面出來一個幻覺,搞不好,出問題了。他不會對待,不知道裡面出來各種景象。應該平常心對待,而不是不要不要……。一來念頭,越急越不要,結果把神經搞亂套了,失常了。所以練功出偏是自古就有的。這裡我們可以看一看慧能講的參禪。明心見性,不是讓你什麼都不想,反對這樣。

我們什麼強調動中求靜,就是從一開始避免這些弊病。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如燈光。有燈即有光,無燈即無光。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即有二,體無兩般。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定慧是什麼?就好象燈光,沒燈就完了。比如咱們練功,一安靜,意元體那不起念頭,但有體察到一種境界一種感受。我們很多人教功練功就忘了要那個感受了。什麼都不想,那是坐忘,但還有個「坐忘者存」呀。不然就是斷滅見成頑空了。

善知識,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勸,悟人頓修。識自本心,是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迴。方法沒有頓,沒有漸。利與鈍與人有關係。你還沒有悟的時候,慢慢的來,一點一點往前走。修的時候慢慢的修,悟的時候是一剎那的,當時一悟,哎!變了!這也符合咱們以量變到質變的道理。雜念慢慢少少少……沒有了。咚!靜了!出來了!那一剎那質變的時候,是個頓的。

這裡有個「輪迴」,還有個宗教的東西在裡面,除此之外都是對的

相關閱讀:(一)、精講達摩祖師胎息經 (二)、大同文化的歷史淵源(三)、未來文化是大同文化(四)、「無中生有,有無相生」---無形世界的變化(五)、《大預言——諸世紀》中曾經講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六)、未來文化是大同文化

推薦閱讀:

請問是否可以自己一個人修道,沒有師父的話是否就很難(幾乎不)成功?
如何免去淫慾的干擾,修一顆清凈的心?
修行就是轉念
七書?終章
為什麼有人在佛教板塊收費回答問題?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