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中用藥時間和進餐時間有講究嗎?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吃什麼東西對血糖影響很大,特別是吃的種類和數量。其實還有個方面大家可能會忽視,那就是怎麼把藥物治療與進餐時間相配合,這樣既可控制好血糖,又能減少藥物的劑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口服藥有這幾類:

1)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有磺脲類促泌劑、非磺脲類促泌劑、DPP-4抑製劑;

2)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有:雙胍類、噻唑烷二酮(TZD);

3)延緩葡萄糖吸收的有: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

胰島素分為: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超長效、預混等種類。

詳細可以看歷史文章:

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使用促胰島素分泌的口服藥物(如磺醯脲類和格列奈類)的,建議服藥和進餐時間保持一致性,一般都在餐前使用,並且按時進食,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餐後血糖,這也是飲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用藥和進食時間選擇不對可能會影響到血糖控制的效果,使用餐前胰島素的患者也應如此,對於那些餐前用超短效胰島素的患者,如果餐前忘了打胰島素,餐後可以立刻補打,但是對於用短效和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如果餐前忘了打胰島素,補打就需要調整劑量和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對於雙胍類藥物,一般建議餐後服用,主要是其容易出現胃腸道反應,這樣可以減少胃腸道癥狀。有些人為了更好的控制食慾,餐前服用也是可以的。而對於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它主要競爭性抑制位於小腸的各種α-葡萄糖苷酶,使澱粉類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減慢,從而減緩腸道內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後高血糖,所以它就必須進餐時服用,也叫餐時血糖調節劑,這個很形象,與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密切相關,它的應用可使用餐時間和食物選擇更靈活。

對於噻唑烷二酮(TZD)類和DPP-4抑製劑類藥物,降糖與進食的關係不是很大,每天固定時間服用即可。

對於在每日同一時間注射大致等量的胰島素(一日2次預混胰島素或基礎胰島素加口服藥物)的胰島素給藥方案,需注意保持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一致性。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攝入時間變化很大,那麼血糖就會波動,並且在沒有低血糖重大風險的情況下降低HBA1c值的可能性小。

對於需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礎-餐時胰島素方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使患者在進餐時間和根據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調整胰島素劑量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但是,如果患者經常攝入碳水化合物含量超過15g的零食,那麼可能需要額外注射胰島素來覆蓋兩餐之間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並保持血糖水平接近目標範圍。

同樣,對於採用基礎-餐時給藥方案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通過監測血糖,可以確定覆蓋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多少短效或速效胰島素。不同的人為覆蓋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胰島素量差異是很大的,有些患者不同餐次時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與胰島素比值也不同,但是如果一旦碳水化合物與胰島素比值確定,那麼患者在某一餐次時可以自由改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和胰島素的用量,而血糖不會波動太大。打個比方,一名患者可能被告知在晚餐時進食60g碳水化合物,餐前注射4U速效胰島素血糖就能控制滿意。這意味著,其採用的是1U胰島素抵消15g碳水化合物,那麼如果患者計劃在餐中進食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則可按比例減少胰島素劑量。但是在進行這些調整的過程中,必須靈活掌握碳水化合物計算方法,否則容易出現血糖偏高或者出現低血糖的情況。糖尿病的的治療有些小的技巧,大家在平時的實踐中摸索總結,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規律,這也是個體化治療的前提。

【後記】謝謝你的關注,更多內容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協和周大夫聊健康】,這是一本免費的飲食、營養、內分泌相關疾病的健康科普雜誌,希望把它建成國內最靠譜的健康科普平台。本平台轉載的文章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的觀點,本平台不做評論。也歡迎有興趣和想法,願意和大家分享的朋友投稿,直接以word文檔格式發到公眾號即可。

早期的文章可查看歷史消息。

重要提醒:輸入關鍵詞有文章自動推送功能,歡迎大家使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盜夢空間》夢中時間真的會變慢么?
春節來臨之前,送給你一件禮物
水波不興
出生時間看盡你一生財運
時間的準確——手錶的定義!!!

TAG:糖尿病 | 時間 | 治療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