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融合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TV+大咖說」現場。

  新年開局,一份來自中央的「媒體融合行動指南」在各大媒體、社交平台刷屏了。

  推進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所有傳統媒體的「頭號工程」。面對互聯網加速吸引資金、資源、人才,不斷分流電視受眾,分食視頻業蛋糕,近兩年,電視平台也在不斷加速互聯網化,但仍然缺乏爆款案例和可複製的模式。

  近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天脈TV+平台發起的「TV+大咖說」邀請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中國新歌聲》《中國夢想秀》《奔跑吧,兄弟》《夢想的聲音》《2017跨年演唱會》等大IP(知識產權)總導演蔣敏昊,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模式策劃研發專家冷凇,TV+創始人、天脈聚源(北京)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遜鈺,聚焦實操、實戰,詳解電視融合的正確打開方式。

  蔣敏昊:

  「TV+」爆發,電視仍是引爆點

  浙江衛視正在熱播的《夢想的聲音》以嶄新的節目模式拿下華為手機的冠名合作。要知道,華為此前還沒有做過電視節目冠名。打動華為的不是節目理念,也不是明星陣容,而是一張舞美圖。

  蔣敏昊透露,當時節目理念、明星陣容都還沒有確定,這張舞美圖背後的高科技包括極致的燈光音響畫面效果讓華為感受到,這檔節目能夠透過音樂讓科技、技術力量深入人心。

  這個讓華為心動的高科技裝置就是機械臂。此前,機械臂主要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機械臂與形式多變的LED活動顯示屏組合,帶來搶眼的舞台效果,也因此逐漸進入演藝領域。《夢想的聲音》首次將其引進國內,並在節目中使用了6台。

  「不管是素人也好、明星也好,都是節目所需要的資源之一,也是節目內容的一部分,就看你的節目極致不極致,這背後需要強大的電視技術力量的支撐。」在蔣敏昊看來,對於一檔節目,規則往往都是一樣的,而裝置是獨特的,獨特的裝置會呈現出獨特的節目氣質,給觀眾以獨特的視覺衝擊。

  比如節目中設定投票要用手指「敲一敲」,而不是往常的「點一點」,不僅僅因為這個動作很帥,這還是華為手機獨特的指關節截屏功能,這個功能跟整個節目創意結合在一起非常和諧,包括手機互動「放橋」的過程也讓廣告商很滿意。

  蔣敏昊坦言,很多電視節目的互動設備仍然比較落後,很多可以進行包裝和視覺化的工業產品、高科技還沒有被運用到電視製作上。「技術一直存在,一直在革新,就看你敢不敢用。而且光靠一台晚會去互動遠遠不夠,必須通過常態節目嘗試接地氣的互動,調動觀眾情緒。」

  蔣敏昊堅信,TV+模式想要在視頻內容上取得重大發展,嘗到頭一口水的還是電視,因為電視積攢著所有客戶、觀眾的視覺能量。「大家都在等著看你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和奇蹟。未來哪檔節目都可能會紅,關鍵就看誰的製作理念和水準符合當下觀眾的需求。」

  蔣敏昊認為,現在卡在電視和直播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安全性,這道屏障不打破,台與網永遠是兩張皮。「微博、微信直播都需要大量的編輯技術人員去過濾信息,電視如果直接跨屏互動,一定是不行的。」

  尹遜鈺:

  別怕出界,電視沒有邊界

  天脈聚源曾經在2015年獲得具有廣電業界奧斯卡之稱的PromaxBDA

  Asia金獎——最佳數字交互創意獎(Most Innovative Use of Digital),這也是當時亞洲獲得的唯一金獎。

  尹遜鈺一直很看重這個獎,因為這是中國節目數字化得到的全球首肯,也是天脈聚源TV+模式多年探索結出的果子。「電視是眼球變現的邏輯,怎麼樣強化電視對觀眾的吸引力、吸附力,讓每個觀眾都能參與到節目中去,這是天脈想做的事兒。」

  如果你認為,電視融合就是用手機投投票、搶搶紅包,那就把TV+想得過於簡單了,通過手機參與互動關鍵是讓觀眾跟節目產生內容關聯,這就意味著,節目各個環節都要在手機這一側有所反映,實現場景化。

  「TV+模式首先是在電視端發起號召,讓觀眾通過手機掃二維碼、咻一咻、搖一搖等方式跟電視節目互動;而電視節目這一端,可以通過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和MR(混合現實技術)等技術手段做出更加絢麗的效果。」

  深耕TV+8年,天脈打造過很多成功案例。比如跟央視五套合作過一檔南非世界盃的節目,第一次用直播方式做全球視頻連線、答題,為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還在節目現場設置了虛擬觀眾席,觀眾可以在節目中玩很多遊戲。

  再比如,2017年北京衛視春晚的互動,天脈把舞台的穹頂利用起來設計了一個虛擬的「碗」,當晚會到了主題升華點,「重明鳥」「金魚」「紅包」等元素就會從「碗」中飛出來,觀眾在電視機前搖一搖手機,就能搶好彩頭了。

  在尹遜鈺看來,TV+還有很多想像空間,比如TV+手機,觀眾看節目還可以做任務,除了深度參與節目,還可以建立大數據,拉長節目的產品價值。「電視節目結束了,但大數據還在,用戶沒有走,就可以反覆觸達。」

  但技術出身的尹遜鈺並不是一個「唯技術論者」,他始終認為,真正打動受眾的不是某個裝置、某種技術,而是人的情感,關鍵是能不能找到絢麗奪目的技術與人的情感之間的引爆點。「比如製造懸念,在《中國新歌聲》里用的是一把椅子,在《夢想的聲音》里是一個球形裝置,但只能聽到聲音,看不見歌手,只有當觀眾的點贊能量足夠大,才能讓歌手現身,這種互動對情緒提升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冷凇:

  電視如魔方,一轉是一個世界

  近幾年,很多人在唱衰傳統媒體,而冷凇有一個觀點是四「不要」。

  第一,不要盲目唱衰電視。2016年有兩個案例很典型,一個是傅園慧的「洪荒之力」,另一個是王健林的「1個億小目標」,都是首發於電視。

  第二,不要盲目地相信直播平台。直播平台的節目不是一定好、一定有流量,如果直播平台沒有養分,關注的人也會很少。

  第三,不要覺得網路綜藝必然會超過台綜。電視線性傳播的爆點無可匹敵,跨年、春晚大IP會有特別多人關注,而網綜觀看時間不定,瞬間爆點缺乏。

  第四,不要盲目相信收視率和點擊率的數值。公交里有人看,社會中有人議論,朋友圈有人轉,三條都符合才是真正的大IP。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電視沒有敵人,在「國民總娛樂時間的爭奪」中,傳統電視的競爭對手包括微信、遊戲、電影、網綜。冷凇強調,電視必須把小屏和大屏打通,與手機「握手言和」成為合伙人,否則怎麼發展都少一條腿。

  2016年TV+互聯網與新媒體技術企業正在助推傳統電視平台進行流量轉型,那麼,2017年電視業的「下半場」,TV+手機跨屏互動能否成為大IP常態配置並逐漸升級,也是冷凇的期待之一。

  在冷凇看來,電視與網綜各有優勢,但誰都離不開跨屏互動和智能推薦。而電視要思考的是如何「籠絡」C端垂直用戶。「TV+精準用戶數據可以成為電視最重要的"獲客渠道』。」冷凇指出,通過TV+,電視可以大範圍地與C端互動、獲取粉絲,讓「商品想買、悲情想幫、明星想見、技藝想學、美食想嘗、美人想聊、美景想詢」,並最終完成用戶與客戶的對接。

  2016年是公認的直播元年,2017年會不會成為電視融合、TV+爆發的元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減肥方式測個性與愛情,偶覺得很准
在外人面前,爸媽別再用這4種禮貌方式迎合自己,卻傷害孩子
地球到底有多危險?導致人類滅絕最有可能的三種方式
達真堪布: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聞法方式(三)--學佛網
所謂異性相吸,為非是以是以此作為發泄的方式

TAG:電視 | 方式 | 打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