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修佛法」還是「學佛學」?

本期導讀:佛,福德智慧的圓滿,福慧圓滿。他是一種境界,人生的一個最高的、最圓滿的一種境界。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三《開發我們內心的寶藏》,探討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如何向我們自己內心當中去開發,開發我們內心的寶藏,開發福德智慧的寶藏。

佛言祖語:見眾生苦厄,老病死逼迫。為此三惡趣,智慧轉法輪。——《佛說長阿含經》卷一

學誠法師法語:佛法和世間法的不同,佛法和佛學的不同的地方就是皈依法,能夠對治我們的煩惱,調伏我們的煩惱,讓我們的煩惱熄滅。也就是,如果我們人的煩惱多了,煩惱熾盛,煩惱沒有辦法得到調伏,就說明我們佛法學得還不夠,佛法學得還不好。


文章:你在「修佛法」還是「學佛學」?

皈依法,離欲尊。慾望的「欲」,貪慾的「欲」。

我們世間上種種的問題,戰爭也好、紛爭也好、鬥爭也好,人世間社會的、自然的、身心的、個人的、家庭的、單位的、學校的,所有的一切一切問題的發生都是同人的煩惱有關係,同人的貪慾有關係,嗔心有關係,痴心有關係。

所以皈依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要對治以我們貪慾煩惱為主的各種各樣的煩惱。

佛法和世間法的不同,佛法和佛學的不同的地方就是皈依法,能夠對治我們的煩惱,調伏我們的煩惱,讓我們的煩惱熄滅。也就是,如果我們人的煩惱多了,煩惱熾盛,煩惱沒有辦法得到調伏,就說明我們佛法學得還不夠,佛法學得還不好。

所以一個人佛法學得好不好,是看他煩惱心大不大。如果煩惱心很強、煩惱很重,就說明佛法學的不好;如果一個人煩惱很少,最後煩惱都沒有了,就說明這佛法學得好。

一個人懂了很多很多的佛學知識,不等於他的佛法學得好。所以我們在廟裡面,是要來學佛法的。

在學校里,是要學佛學知識的。學佛、學知識,一個佛學的博士,一個佛學的教授,他懂得很多很多的佛教的原理,但是不能對治煩惱。

我們廟裡來皈依,來學佛法,是為了要調伏煩惱,所以皈依法就沒有煩惱。(2)(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11年1月北京龍泉寺開示《開發我們內心的寶藏》

推薦閱讀:

出家人健康狀態是不是大多優於普通人?
涅槃不是死亡
關於拜師修行學佛的一點問題?
覺知的兩種方式
佛法實修——情緒管理。

TAG:佛學 | 佛法 | 學佛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