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醫學家對癌症的研究

                    文章來自網路  /  整編:Niuniuyumami

   許多研究發現,人患癌症都與下述因素相關:

(1)細胞缺乏氧氣

(2)便秘

(3)高血粘度

(4)脂血症:高血脂、高膽固醇和各類毒素含量高(包括齲齒和汞合金補牙產生的毒素)

(5)血液化學缺損

(6)血液循環受限(如穿緊身衣)

(7)身體脂肪過剩

(8)飲食脂肪攝取量高

(9)飲食蛋白質(動物或植物蛋白質)攝取量高

(10)肉食攝取量高(牛肉、熏肉、熏魚最高)

(11)食糖和其他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高

(12)飲食澱粉攝取量高

(13)飲食鈉(鹽和味精)攝取量高

(14)調味食品攝取量高

(15)罐裝、保鮮或加工食品攝取量高

(16)咖啡、茶、巧克力和可樂飲料攝取量高

(17)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低

(18)對食品進行烹飪(高溫烹飪危害性最大)

(19)維生素、礦物質和酶缺乏(不是飲食缺乏,就是因烹飪或加工而摧毀酶),維生素A、C、E以及礦物質鉀和硒嚴重不足

(20)激素失衡,甲狀腺機能嚴重減退

(21)口服避孕藥

(22)酒精類

(23)啤酒

(24)加氟自來水

(25)加氯自來水

(26)通過皮膚接觸或服用,吸食、進食並吸收各類化學致癌物質,包括染髮劑和防晒霜

(27)鋁製烹飪器皿、罐和容器

(28)藥物(包括醫藥)、鎮靜劑、安定葯和止痛藥

(29)吸煙(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和致癌物)

(30)空氣污染、汽車尾氣等

(31)爽身粉、石棉(敏感組織刺激物)

(32)缺乏陽光

(33)X射線和電視機輻射

(34)缺乏體育鍛煉

(35)體質差

(36)城市生活

(37)應激——情緒和身體應激(包括過度工作、疲勞、疼痛等)

(38)憂慮、悲傷和絕望

癌症預防與治療,不是依賴於以錯誤的醫學手段殺死癌細胞,而是依賴於矯正身體化學的潛在缺陷,而正是這些缺陷引發了癌症。

惡性疾病是一種綜合症,其根源在於異常生化反應,若不加以干預或遏制,則會引發腫瘤,進而引發異常原發性腫瘤,最終引發癌症。」「眾所周知,只有出現癌前病變,才會引發惡性腫瘤,而癌前病變平均時間為8年。癌前病變可視為癌症始發期。若確實出現癌前病變,那麼,即使渾然不覺,也不可將生化惡性疾病與惡性腫瘤混為一談。」

重視肝藏功能的解毒 : 癌症環境——單個身體細胞儘管極其微小,但卻是活體,且需要不斷補充營養、燃料和氧氣,同時需要清洗、排泄廢料。環繞細胞的細胞外液(淋巴液)擔當重任,它來自血液且不斷變化。當然,細胞外液質量取決於血液質量,血液質量又取決於飲食質量和肝效能。肝不僅為血液提供適當營養物質,而且竭力清除血液毒素。西方飲食和其他文明陋習必然導致血液中毒、脂肪充溢,最終損害肝,這種細胞環境惡化的現象稱之為「癌症環境」。

血流順暢度與否的因素: 細胞斷氧,則會引發癌症。——奧托·沃伯格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細胞生理學研究所所長,2次榮獲諾貝爾獎)他終生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血粘度高低左右了各類疾病,癌症更是首當其衝,另外血流順暢度本身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血流順暢度高低主要取決於血粘度。指動脈血粘度增高會引起常見惡性腫瘤癥狀。紅細胞聚集、血小板聚集和血凝過快也會加重綜合症。紅細胞皺縮、纖維蛋白原增多、血小板粘度增高是惡性腫瘤的常見癥狀。高血粘度與缺氧和癌症的關係不言而喻。

重視飲食的營養:完全健康的組織從未出現過癌細胞。如果缺乏營養物質,即如果缺乏維生素A、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和E,加之缺乏檸檬酸、鐵、碘、硫磺等營養物質,另外,如果鈉—鉀比值再失衡,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損壞細胞氧化能力,最終引起細胞呼吸衰竭。癌症是一種全身疾病,這已成為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研究發現,大多數癌症癥狀源於代謝異常而非局部腫瘤。癌症病人身體日漸衰弱,醫學稱之為惡病體質,最終癌症病人因衰竭而死亡。人們普通認為,癌腫瘤和雞蛋差不多,它會嚴重損害身體器官,最終致人於死命。其實,身體衰竭而亡的原因,不在於某一部位的腫瘤,而在於代謝異常。癌症病人絕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全身疾病。這種疾病而非腫瘤稱之為癌症。癌症癥狀,即癌症一般癥狀,如惡病體質、病毒增殖、腫瘤組織大量繁殖,均為代謝失衡的結果。代謝失衡(即癌症環境)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細胞去分化,但是,它並非總是引發癌症,也可以說,它或許引發良性腫瘤而不是惡性腫瘤。只有去分化程度非常高,才會引發惡性腫瘤,而且會在受刺激或受傷組織引發惡性腫瘤      錯誤飲食與癌症和其他退化疾病的相關性很高。對全身組織細胞液來說,錯誤飲食既會造成污染,又會造成缺氧,脂肪是罪魁禍首,膽固醇和蛋白質過剩是幫凶。脂肪不僅會引起脂血症,而且會惡化癌症病情,還會引起雌激素值升高。紅細胞聚集、血小板粘連和高血粘度起因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高蛋白質飲食,糖、酒、茶、咖啡、鹽以及美味垃圾食品也會進一步損害身體。

     人體細胞功能的化學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依賴於食品營養成分,而且直接依賴於熟吃還是生吃,還直接依賴於食品消化、吸收和廢物排泄方式。一百多年來,醫生們發現,便秘與各類癌症的關係非常密切。西方飲食不僅會污染血液、增高血粘度,而且肯定會引起便秘。凡是患癌症之前,病人都會出現一個長期腸淤滯階段。有一個歷時愈15年的調查檢驗結果表明,99%的癌症病人患有便秘,便秘越嚴重,癌症越嚴重。——William Arbuthnot Lane爵士(英國著名外科醫生)

酶與新鮮瓜果:  若一個人患了癌症或癌前病變,則血液化學肯定失衡、重要器官肯定出現功能失調、酶值減少,因此,新鮮熟水果等就成了最簡單、最潔凈、最易於消化的食品。熟水果不僅可以完全預消化,而且對酶的需求量很少。早在1809年,甚至從人類誕生之後,人們就用飲食來預防和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時至今日,人們發明了數百種保健飲食,大家自己可以根據需要選用。格爾森飲食以生鮮水果和蔬菜為主,鈉含量低,鉀含量高。格爾森飲食是治療癌症和其他代謝疾病的最佳飲食。如前所述,早在19世紀初,人們就用類似飲食治癒了癌症病人,不過,含有酶補充劑的格爾森飲食是一種十分科學的飲食,是研究人員通過參考20世紀大量癌症治癒病例研製而成的。現在,所有成功的癌症療法都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小心食物中的蛋白質,糖和鹽:蛋白質消化生成了大量氨,氨又不斷侵害腸道。氨這類化學物質會引發癌症或惡化病情。它殺死細胞,增加病毒感染機會,影響細胞分裂速率,增高腸壁厚度。結腸癌發病率與氨濃度成正比。——Willard Visek博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英國癌症研究所調查了43個國家,結果發現,糖為誘髮乳癌的首要飲食因素,其次為脂肪,再次為蛋白質。

  美國國家生物化學實驗室的E·D·Robinson博士認為在無機物中,食鹽是最強的致癌物。艾伯特·施魏策爾博士曾於1913年去非洲工作,他發現當地居民無一人患上癌症,他認為這應歸功於飲食。他說:「最明顯的差異是離海岸200英里的土著人從不吃鹽。後來,土著人開始吃鹽時,癌症發病人數才開始由無到有並呈現增長趨勢;鹽是鉀的化學天敵,它會引起體內化學失衡。」

重視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 只要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癌細胞就不會增殖。如果沒有免疫系統的保護,許多人就會患上癌症。由此可見,免疫系統衰竭或部分衰竭,儘管不是癌症的原因,但卻是癌細胞增殖的充分必要條件。多數病人起初還是亞健康,但不久就會出現原發瘤。

重視肝功能檢驗:  肝功能檢驗應用於檢查病症,而且應用於檢查各類慢性營養疾病, 檢驗經常出現失誤,甚至都檢驗不出中晚期癌症。組織活檢和探查性手術不僅會損害身體,而且還很可能會加速癌細胞增殖與擴散。從發現癌前病變和癌症的效果來看,肝功能檢驗不僅應用於檢查病症,而且應用於檢查各類慢性營養疾病。空腹血糖值若超過90mg/%,則表明出現了癌前病變。

越來越多的檢驗結果表明,癌症是一種全身疾病。時至今日,所有科學家都反對癌症是一種局部疾病的觀點。若一位病人血維生素C值少於10mg/%,則可能患上了癌症。其實,中晚期病症才會出現局部腫瘤,熱衷於提前發現癌症的醫生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若癌症病人飲食科學合理,則血液化學會發生許多有利變化。綜上所述,醫學檢驗的真正意圖何在?無創性檢驗是否有害尚待商榷,創傷性檢驗肯定會損害身體,而且還可能惡化病情。總之,一旦檢驗完畢,醫學治療就在所難免了。無論檢驗結果如何,都只有一種選擇,即停止做引發癌症的任何事情。—(Kasper Blond醫學博士(國際外科醫生學會會員、世界著名癌症專家)

學會放鬆,不要長期處於應急狀態: 應激對人類淋巴細胞的影響效果如同X射線一樣具有致命性。

    應激會增高血脂和血粘度,進而降低細胞攝氧量。

    應激會降低淋巴細胞(身體免疫系統的保護性白細胞)的攝氧量,進而引起淋巴細胞衰竭。

    應激會持續影響免疫系統,進而引起免疫系統衰竭和失能以及胸腺萎縮。

    應激會引起其他激素紊亂。

癌症的治癒:

    我的研究最終證實,未接受醫學治療癌症病人的生命,要比接受了醫學治療癌症病人的生存時間長4倍。若癌症病人拒絕醫學治療,則平均生存時間為12年半;若癌症病人接受了外科手術和其他醫學治療,則只能生存3年。在個人發表的論文「癌症治療比癌症本身更危險」中,瓊斯博士進一步指出:「儘早發現癌症癥狀會延長病人生命的觀點荒唐可笑。沒有一位醫學科學家或一項醫學研究曾證明事實如此。另外,研究發現,未接受醫學治療的乳癌病人壽命,要比接受了醫學治療的乳癌病人長4倍。大手術或化療不會延長癌症病人的生命,若拒絕醫學治療,則多數癌症病人會活更長時間。毋庸置疑,給癌症病人做大手術是弊多利少。

   傳統的癌症治療手段主要有三種: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它們都會損害身體,且往往都會惡化病情。若用外科手術切除了單個腫瘤,則會中止該腫瘤的寄生行為,或許會有利於康復,不過,多數病人不僅體循環已有數百萬游移癌細胞,而且往往已經轉移。即使一位外科醫生說腫瘤全切除了,也只是自我安慰罷了——Hardin Jones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物理系)

外科手術或活組織檢查會引起組織細胞分化,最終會刺激癌腫瘤生長。詹姆斯·佩吉特爵士認為:「外科醫生對身體局部的損傷恰好為癌腫瘤生長提供了機會。」

改善免疫系統,才能徹底清除全身癌細胞:     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只會減緩癌症病情,只有改善免疫系統,才能徹底清除全身癌細胞。癌症病人免疫系統不堪一擊,功能盡失,試圖用疫苗和其他人工方法去激活免疫系統,無異於鞭打一匹筋疲力盡的老馬。只有消除應激,增進全身健康,才能恢復免疫系統的功能。只有消除應激因素,才能改善免疫功能;只有改善免疫功能,癌症病人才能有機會自然康復。癌腫瘤消失並不意味著癌症痊癒了,它只是說明癌細胞處於身體白細胞的控制之下。只有清除體內癌症環境,只有全身恢復健康,才能治癒癌症。

    化療所謂的益處是,化學物質在全身循環,進而可殺死全部癌細胞;化療所謂的壞處是,化學物質會抑制健康細胞的增殖,進而引起脫髮和各類組織潰瘍,還會引起噁心、嘔吐、頭暈等,同時會令免疫系統不堪一擊。醫療當局和化學製造商都承認,化療使用的化學藥品確實會引發癌症,藥劑師為了避免傷及自己,總是身穿特製防護裝並戴上面罩來處置化學藥品。醫生將這類劇毒化學藥品注射入癌症病人血流,病人近乎衰竭的肝不得不倉促應戰,頑強抵抗。只有恢復了肝臟和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才能維持和延續病人的生命。化療有百害無一益,它只會加速病人的死亡

我堅決反對化療。化療的唯一效果就是加重病情。世界上有許多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化療名列是第一。——Charles Huggins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

癌症痊癒(自然康復)的機會取決於三大要素:

    a、病人肝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殘存功能。

    b、病人免疫系統的恢復程度。

    c、病人的抗爭精神。

    只要恢復營養物質正常代謝功能,只要中止自體中毒,只要身體解毒能力完全可以處理癌細胞製造的毒素,血液化學就會恢復平衡狀態,惡性腫瘤就會自動消失。只要循環改善、氧氣增多,就不僅會延緩甚至遏制腫瘤生長,而且會幫助免疫系統恢復功能。只要身體天然抗腫瘤化學與免疫系統摧毀力的整體合力超過癌細胞增殖的能力,就會打贏征服癌症的戰爭。取勝關鍵不是癌腫瘤多少,而是身體再生能力和外界增援能力高低。有時,各類草藥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抗癌效果。

體溫的高低:體溫過高(發熱)也用於輔助其他治療,旨在殺死癌細胞。包裹全身來加熱直至體溫達到發燒水平,進而高燒會殺死癌細胞。此法可縮小腫瘤體積,但無法治癒癌症。發炎不僅引起體溫升高,而且會引起體內化學變化。真正發炎,既會在發炎部位生成一種化學液體來抗禦癌細胞,又會產生髮熱效果。癌症晚期病人身體疼痛難忍,若服用止痛藥又會進一步抑制免疫系統,結果是病情迅速惡化,病人生命岌岌可危

    續讀:

抗癌營養與飲食

 

   癌症,或許是人們最恐懼的一種疾病。沒有人希望自己體內存在癌細胞,而一旦已經患上癌症,似乎就已經被命運所宣判。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幾乎每個人體內都曾與癌細胞及其他的變異細胞進行鬥爭,只不過鬥爭的結果很不相同:有人一開局就取得了勝利,而有些人則敗下陣來,任憑癌細胞不斷蔓延如燎原之勢,甚至連各種治療也無濟於事。

    這是為什麼呢?怎樣飲食才能遏制癌細胞的瘋狂增殖,怎樣才能讓各種治療發揮作用?這一直是人們苦思不解的事情,也是已經患上癌症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家人迫切希望知道的事情,而這本書恰好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

    半年前,我有幸見到了德國生物學家Johannes F. Coy博士,當面聽他講解抗癌營養的生化原理,也就是這本書中的主要內容,受益良多。

    對於沒有生物化學基礎的人來說,他的理論聽起來有點艱深,其實他的主要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利用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代謝的不同之處,想辦法通過飲食來控制癌細胞的能量來源,撕破它賴以保護自己的屏障,從而遏制它的增殖,並發揮各種治療措施的作用。

     Coy博士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新的人類基因,後來經過艱辛的深入探索,發現這個基因與癌細胞的代謝密切相關,可以通過它來測試癌細胞的惡性程度和轉移風險。以此為契機,憑著深厚的生物化學知識,他終於找到了一種對付癌細胞的飲食方法——讓癌細胞得不到足夠的糖。

    癌細胞特別喜歡血液中供應的葡萄糖,它消耗葡萄糖的速度是普通細胞的二三十倍。這些瘋狂的細胞通過酵解途徑把葡萄糖變成大量的乳酸,用它來侵蝕正常細胞,不斷擴散轉移,同時也用這種方法來阻斷癌症治療的作用。血糖水平越高,癌細胞就越能輕易地製造大量乳酸。通過調整飲食,嚴格控制餐後的血糖濃度,就能逼迫癌細胞減少乳酸的產生量,從而讓它無法擴散轉移,部分失去作惡的能力。

    怎樣才能讓血糖濃度得以控制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減少精白米、精白面所做成的各種食品,遠離甜食、甜飲料,減少食物中總的澱粉量。這不僅對癌症病人有益,對於糖尿病人也一樣非常重要。

    不過,減少含澱粉的主食,特別是減少精白米面所做的食品,絕不意味著營養缺乏。與癌症細胞做鬥爭,需要大量的營養素供應。因此在控制澱粉類食物的同時,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素一種都不能少,蛋白質也要充足供應,極大豐富各種微量營養素的來源,增加抗氧化成分以及所有植物化學物的攝入量。這就意味著要提高膳食的內在質量,吃多樣化的天然食物,吃人類的祖先所適應的食物。魚類、肉類、蛋類和奶類都不是魔鬼,只要合理選擇和烹調,它們可以和蔬菜、水果、豆類等食品一起,成為抗癌飲食的一部分。

    Coy博士,以及很多西方營養學家,都把深邃的目光放到人類進化的歷史進程當中。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當中,乃至數百年之前,人們不曾有過白米、白面,不曾有過甜食甜飲料,不曾有過精鍊的油脂。人類的代謝機制,不知道該如何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下處理急劇升高的餐後血糖,也不知道該怎樣應付大量的糖和精白澱粉加油脂做成的食品。同時,人類也不曾像今日這樣,雖然吃得很飽,並自以為內容豐富,其實食物原料極為單調,微量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嚴重不足剖析那些看似千變萬化的食品,其原料無非是精製的麵粉或白米、精鍊的油脂、精製的糖,加上鹽、香精或增味劑,再加上其他食品添加劑。它們的營養價值,實在與其誘人的口感風味不相匹配。

    與此巧合的是,癌症也只有在近代才開始多發,在近幾十年中日益猖獗。除了環境污染的問題之外,飲食方式不合理,體力活動嚴重不足,以及其他錯誤的生活方式,很可能與癌症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現代研究也證明,目前發生率快速上升的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其患癌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與錯誤的飲食內容有關。

    既然很多癌症與生活方式相關,人們也就有可能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和控制這些癌症Coy博士所寫的理論、理念和實踐融為一體的健康指導書,給讀者提供了詳細的食品清單,告訴人們應當控制哪些食物,親近哪些食物,而且還給出了大量的食譜,示範了合理的搭配和烹調方法。雖然這些食譜都是西方烹調方式,但其中的主要思路和理念可以借鑒,可以改造成中式烹調後使用。儘管普通健康人不必要把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在60克的低水平上,但減少膳食中精白米面和甜食的比例,降低餐後的血糖反應,仍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忠告,也是我一直大力提倡的膳食方式。

    這個新的抗癌飲食理論,不僅給已經患癌的人帶來新的康復希望,也為所有希望遠離癌症的健康人指出了飲食的方向。特別是擔負著幫助大眾預防疾病責任的醫學、保健、營養工作者,都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抗癌營養與飲食新概念》序言

  續讀 :一位中國治癌醫生的報道。

     勞累致癌

  

  昨天,一個年齡只有58歲的肝癌病人在我們科室住院3天,就因病情加重,出現肝性腦病和休克而出院,不久就在家中死亡,英年早逝,甚為可惜!

  原來,病人兩年前得了胃癌,手術做得很成功,再加上及時化療,幾次檢查沒有發現再次惡化的跡象。應該說,其治療效果是很好,病人如果這時急流勇退,其結局可能是滿意的。但這病人是一個成功人士,也是一個十分精明強幹的人,怎麼會這麼容易就放棄呢?這病人當時就發現除胃癌外,有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兩年的操勞過度使其肝臟不堪重負。

  類似的事情在我國比比皆是。很多人為了生計,為了榮譽,不得不拚命工作,卻不關心自己的身體。我的一位同學也是學醫的,畢業後我回到潮州,那同學留在廣州市,他原來有乙型病毒感染,現在的工作很忙,還必須到各地去講課,聽說晚上總要到凌晨才睡覺。我很怕他的肝臟承受不了,經常提醒他,但他卻無動於衷。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年輕時用命掙錢,年老時用錢買命。但我想用命肯定是可以掙到錢的;但錢再多就不一定能買回老命。就象上面的那個病人一樣,即使掙再多的錢,碰上肝癌這疾病也是沒辦法。

  我想告訴中國人,我的同胞們,趕快覺醒吧!大智若愚、難得糊塗並不是錯誤,而是身體休息的一個機會。勞累過度而死的事實經常發生,但很多人為了金錢、為了名譽,或者為了某種目的,總是用自己的身體去拼搏。這種在過去認為是有毅力,或者是「輕傷不下火線」的觀點都應該改變。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體損害了能重新再來嗎?

藥物毒害致癌

 

    我曾診治過一個病人,他多次因肺結核咯血來住院,癥狀反反覆復,後來我一了解,原來他是一個鄉鎮小幹部,平常工作很忙,治療時藥物使用不規則。有一次又再大咯血來醫院,這次是由於鄉鎮幹部選舉不順利導致心情不好。我勸他要安心養好病,不然這肺結核咯血癥狀難於改善,但他認為只要堅持吃藥就好了。我告訴他長期服用藥物的危害,但他卻不聽,長期的抗癆治療並沒有使其肺結核明顯改善。一年前,當他再次來找我看病時,X光拍片提示肺部有大片陰影,考慮肺部惡性病變,在此之後病人情況急劇下降,不久就因病情加重而死亡。

    研究發現,很多藥物可以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癌變:

    (1)解熱鎮痛葯,如安乃近與亞硝酸鹽反應可生成亞硝酸,後者有致癌性;保太松,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造成白血病;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復方阿斯匹林、氨非咖片、去痛片等,如果長期服用,可引起膀胱癌。

    (2)抗腫瘤葯硫唑嘌呤可誘發淋巴癌、白血病、宮頸癌、唇鱗狀上皮癌等,環磷醯胺可誘發膀胱癌、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長期使用氨甲喋呤治療牛皮癬,可誘發腎癌和乳腺癌。

    (3)睾丸素類葯 長期大量使用甲基睾丸酮等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時,易引起肝細胞癌。

    (4)氯黴素 包括氯黴素片劑、針劑和氯黴素眼藥水,長期使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白血病。

    (5)利血平 長期服用利血平的婦女,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易患乳腺癌。

    (6)其他像氯仿、砷化合物、煤焦油軟膏等藥物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致癌作用

  

  由健康報、健康文摘報、中國衛生雜誌和大眾健康雜誌共同舉辦的「百姓安全用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十分嚴重,約佔用藥者的22%-32%。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每年5000多萬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萬人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每年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有8萬人死於抗生素相關不良反應,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我國有殘疾人6000萬,其中聽力殘疾佔1/3,聽力殘疾的60%至80%為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中毒所致。我國病死患者70%為腦血管病、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疾病。心腦血管病首害為高血壓,但高血壓治療符合規範、血壓控制良好的僅有5%癌症符合治療規範者僅為20%,完全不符合者佔20%。不合理用藥已成為威脅患者健康的主要殺手。

    雖然我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明文規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處方葯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葯(包括抗生素和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類、抗真菌類藥物),在全國範圍內所有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藥師處方才能銷售。而實際執行情況很不理想,濫用藥物(包括抗生素)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藥物多是由化學物質製成的,雖然能抑制或調節機體機能,起到治療作用;但這些藥物也是毒物,可能對人體造成一些人類還不清楚的損害。癌症就是最常見的副作用,很多治療癌症的藥物有時也能引起體內其他部位的腫瘤,真是人們所不能預料的。建議盡量減少使用藥物,用中醫的針灸推拿按摩或養生等自然療法來治療疾病,就是這個原因。但很多人卻不理解,以為現在科學這麼發達,藥物這麼先進,只要生病了,就有藥物來保駕,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精神壓力大導致癌症

    我經常看到一些報道,中國人在外國喜歡耍小聰明,比如說鑽空子佔一點小便宜或偷稅漏稅,有的還認為外國人怎麼這麼傻,只會按原則辦事。其實不然,我這幾年的探索才發現,我國國民其實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一點小利而費盡心思,使精神壓力增大,可能會產生不可預料的疾病。而外國人看似難得糊塗,卻能心平如水,減少由於心理精神壓力而導致的疾病。

    研究發現,長期反覆的神經活動偏差,心理緊張和精神壓力過大,是許多癌症的誘發因素之一,而且不同的精神狀態還常會左右癌症的發展速度和治療效果。長期緊張和過分激動會削弱人體的抵抗力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反應,容易遭致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的侵襲。情緒緊張和長期壓抑,可能是體內癌細胞的活化劑

    中醫也認為人體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人體內氣血運行的紊亂,在所有的癌症中,食道癌、甲狀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與心理精神因素關係最為密切。由於精神刺激,使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而發病,如大怒傷肝、憂思傷脾、暴喜傷心、悲憂傷肺、驚恐聲納感腎等,此時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容易使潛伏在人體內的癌細胞乘機活躍起來而發展成癌腫,或促成轉移。當癌腫發生之後,如果情緒更加低落、沉悶,癌腫將迅速發展;反之,如果精神振作,奮起向癌症做鬥爭,堅定信念,並採用綜合科學的治療方法,癌症將可以被擊敗。

    外國的一些研究也發現,精神壓力和行為與癌症有很大關係。目前我們很難確認行為和情感因素在癌症的病因學中的作用,大多數相關的研究都有方法和技術上的局限性。然而,壓力這樣的情緒狀態看起來影響細胞的功能(例如DNA修復),這與癌症的發生有關。另外,與癌症的發生有關聯的不良情緒,以及對癌症治療有幫助的情緒調節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影響到癌症的發生、發展,個體的存活率及生活質量。

  

    暴飲暴食致病

 

    逢年過節,國內的酒店就開始火爆起來了。據一個在酒店工作的朋友說,很多單位天天在酒樓請客,暴飲暴食,花天酒地的,這些人不得病才怪。是啊!暴飲暴食也是導致癌症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暴飲暴食會導致癌症呢?中國人在過去經歷了太多貧困,故現在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以為吃得越多就營養越高,身體素質越好,這其實是錯誤的看法。研究發現,生活方式中尤其以飲食與癌症的關係最為密切,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與膳食不當有關。

  胃癌、食道癌:高熱量、高鹽的飲食;食用不新鮮或被污染的食品、腌制、熏烤煎炸食品;喜食偏硬、過熱、過燙、刺激性(烈酒、蒜、醋、辣椒)食物及酸菜可誘發食管癌其中腌制食物含鹽量太高,又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易誘發胃癌;它和黃曲霉素(發霉的食品)、苯丙芘(香煙中)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

  據人類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過多的攝入熱量,體重超過正常標準,會增加結腸癌、直腸癌、膽管癌的發生率。肥胖因為腸系膜上積存過多的脂肪,使腸管不能正常蠕動,使消化了的食物也難以排泄,這樣自然形成了便秘。便秘形成後,腸道內容物不能及時排除,其中致癌物質在體內滯留過久,有可能導致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這是肥胖發生結腸癌和直腸癌危險性增高的原因,在男性還包括前列腺癌,在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子宮癌內膜癌發生率明顯增高。

    

   缺少運動亦會引起癌症

 

    對於我們這些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既是幸運的,但卻承受了很多痛苦。我們的同學很多畢業後在全國各地搞得紅紅火火,做了大官或大生意,或者在股市大大賺了一筆。在一次同學聚會時,卻發現很多同學竟然患了癌症,有的甚至已經不在人世了,大家才都是四十多歲的人啊!可嘆!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除了與工作有關外,可能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運動。對於這些早年受苦的人來說,現在有機會讀大學並在社會立足,拚命工作、拚命掙錢可能是這些人的首要任務,但卻忽視了體育鍛煉。不久前,一位同學在我院檢查出腹腔內腫瘤,令人震驚!因為這同學在中學時是學校的運動健將,身體一直很好。但當我詢問這同學的鍛煉情況時,答案是畢業工作後幾乎很少參加體育鍛煉。

     缺少體育運動為什麼會引起癌症呢?國外著名的運動醫學專家范阿肯教授,在對450名40歲以上堅持運動的人和450名不運動的人跟蹤調查8年後,發現長期堅持運動者比不運動者得癌率少90%,而且堅持運動的患病者其死亡率也比不運動的小得多。

 運動能預防癌症的奧妙何在,研究認為:運動時肌肉產熱高,劇烈運動時甚至上升至40攝氏度以上,癌細胞對熱的承受力遠不如正常細胞,容易被殺傷;運動使人體吸入比平常多幾倍至幾十倍的氧氣,一般人安靜時每分鐘吸氧為4-7公升,而運動時可達到100公升以上。吸氧量的增加,氣體的頻繁交換,可使體內的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運動會刺激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細胞的速度,使白細胞數量增多,存活時間延長,增加吞噬細胞的能力,這樣,一旦體內出現少量的癌細胞,很快就會被眾多的白細胞圍攻殲滅;運動使人體大量出汗,汗水可以使體內的鉛、鍶、鎳和鈹等致癌物質及時排出體外,大大減少患癌症的可能性;運動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加大,在血液循環加速的情況下,體內出現的癌細胞就像急流中的小砂粒一樣,無法在某個內臟器官站穩腳跟、生長發育和轉移擴散;運動時,大腦會產生能引起人體身心愉快的物質,可以消除憂愁和煩惱,抑制不良情緒的侵蝕。

    另外,運動有改善人的情緒,消除憂眠和煩惱,在心理上減輕人體免疫系統的壓力。臨床資料表明,患癌症的病人,大多是有情緒憂鬱或受到精神創傷的。對他們來說,經常進行深呼吸運動,散步或跑步,作柔軟體操,作伸展運動,游泳、騎車或參加集體運動,可給他們帶來身心愉快和歡暢,可幫助消除緊張情緒,減少憂眠,改善自我形象。國外醫生把運動比作「溫和的抗憂鬱素」,把它稱之為「西方式的氣功」。它的功能與中國的氣功一樣,能放鬆身體和精神,改善人體的功能。憂慮和煩惱常常危及人體的免疫功能,運動可幫助一些人減輕精神壓力對免疫系統的損害。

    運動能鍛煉意志,增強戰勝癌症的信心和毅力。信心和毅力對戰勝許多疾病都是至關重要的,一位詩人曾說過:「信心是半個生命」。當人患病尤其是患了癌症之後,要有堅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巨大的毅力,樂觀的情緒,超大的勇氣,頑強的鬥爭精神以及壓倒病魔的氣概。英國醫學院的專家們曾對57名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進行了觀察,發現對治癒疾病充滿信心的病人,10年生存率佔70%,而那些病後即失去信心而絕望的病人80%手術後不久便死去了。

    因此,體育鍛煉既能減少癌症的發生,適度鍛煉對於癌症病人也能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是我們值得提倡的!

     睡眠習慣的改變

    在以往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人的生物節律(生物鐘)並沒有受到很大波動,不會由此而產生疾病。但現在隨著現代生活的改變,特別在大城市,夜生活成為一種時尚,很多青中年人不甘落後,流連忘返於夜生活。連我們的後一代,很多小孩子也象他們的父母一樣,導致嚴重睡眠不足,就很容易出現一些疾病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研究證明,正確的睡眠方式能夠預防機體組織遭到腫瘤疾病的侵襲,而對於那些已經患上腫瘤疾病的人來說,有規律地進行睡眠與不眠的交替可以緩解病情並增強治療效果。長時間以來,醫學家們就總結出了這樣一條規律:那些在患病期間接受精神療法並經常得到親友們積極的精神鼓勵的癌症患者一般都能獲得極佳的治療效果。然而科學家們對產生這一現象的緣由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據該大學從事此項研究的領導人大衛-斯皮格爾表示,睡眠很可能是癌症患者獲取良好治療效果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

    眾所周知,睡眠與不眠之間的循環周期會對某些荷爾蒙(激素)的分泌標準產生影響,而人體組織中的各項生命活動都受到特定荷爾蒙(激素)指數的調控。這裡有一個極其典型的示例:在夜間,人體內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能夠保護體內氧化物對脫氧核糖核酸(DNA)造成損害,同時它還可以抑制另外一種荷爾蒙——雌激素的產生,要知道這種雌激素能夠促使某些腫瘤的生長和發展。

    另外,還有一種機體晝夜節律機制對腫瘤細胞會產生影響,那就是荷爾蒙可的松的晝夜變化幅度——這種荷爾蒙的分泌量在凌晨時分處於高潮階段,而在白天則會驟然下降。它能夠對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也影響到人體對腫瘤的抵抗力。因此,荷爾蒙可的松的分泌規律一旦遭到破壞當然就會導致機體組織免疫系統被破壞,後果將可想而知。

    合理飲食

    合理的膳食結構,也有利於防癌於未然。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30%至40%的男性癌症、60%的女性癌症均與飲食有關。常見的腫瘤中,胃癌、乳腺癌及結腸、直腸癌與飲食的關係尤為密切。有專家指出,日本在「二戰」後,由於飲食結構西方化而引起癌症發病譜的改變,乳腺癌與結腸、直腸癌的發病明顯上升。我國也應從中汲取教訓,近年來,城市中引入的西方快餐均屬於高脂食物,不宜常食、多食,尤其應注意改變兒童喜食西方快餐的習性。我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以糧食、蔬菜為主,頗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常食黃綠蔬菜、水果、富纖維素及碳水化合物的要求。專家說,但應注意減少高鹽食物。食鹽雖不是致癌物,但太咸飲食與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有促癌作用。應推廣食物的冷凍保鮮,少食腌制及腌薰食物。更應避免吃霉變的食物,因黃曲霉菌毒素與肝癌發病有關,其他雜色麴黴菌毒素等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乳腺癌及結腸病發病的增加均與高脂攝入有關,在城市中應注意避免高脂飲食,脂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30%以下。

   

   慢性疾病導致癌症

    前不久,科室收治了一位肝硬化病人,這病人多次因肝硬化在門診治療,這次由於病情加重,出現了腹脹腹痛,考慮有肝腹水而收住院。住院後予以腹穿抽取腹水時發現為血性腹水,B超檢查示肝硬化惡性變,不久病人因病情明顯惡化而自動出院,真是可惜!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慢性疾病的病人最後導致癌症,加重病情而死亡。

    慢性病的種類很多,哪些慢性疾病容易發生癌變呢?目前,比較公認的慢性病與腫瘤有關的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屬於癌前期病變的慢性病

    如結腸息肉、女性外陰白斑、慢性萎縮性胃炎、長期不癒合的胃潰瘍、肝硬化、著色性干皮病等,很容易惡變為癌症。國內有資料報道,科研人員總結了15個省市22個協作單位的161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發現對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其癌前病變明顯增加,達1%左右。從防癌角度看,這些病變雖不是癌症,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恰當的治療。

    第二類:有些慢性病變是發生癌症的生物學病因基礎

    例如,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及肝硬變,這兩種病變都有肝細胞的損害和增生,增生的肝細胞可能誘發癌變。有關臨床報道證實,肝癌患者80%是來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其中,又有八成曾有肝硬變的病史。

    第三類:有些與遺傳有關的疾病也容易引發癌症

    現已發現,與癌症發病有關的遺傳疾病達200餘種。遺傳因素是誘發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年來研究證明,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乳腺癌、食管癌、宮頸癌、鼻咽癌等幾種腫瘤,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在先天性遺傳病中,多發性腺瘤樣息肉極易發展成結腸癌;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極可以惡變為神經膠質瘤。

    

   缺乏有效的癌症預防措施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播羅京因淋巴瘤去世,牽動著多少人的心,又一個精英人士英年早逝,令人可惜。

    這些不幸患癌的名人,有錢、有全國的專家會診、有先進的治療儀器、有昂貴的治療藥物,有的採用化療、有的採用中醫治療,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但遺憾的是不管他們是早期發現、還是晚期確診,這一切卻統統無法延長他們的生命,從病發到死亡,最長的僅生存了2年時間。而民間那些默默無聞的平民每年患上癌症這不治之症的人更多,其結局可能比這些名人更悲慘。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部門分別在1975年、1992年和2002年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針對惡性腫瘤的死因調查。三次調查的結果顯示,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是99.5/10萬;90年代初達到124.46/10萬;2002年增加到148/10萬。30年間,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了近50%。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工業化的必然代價嗎?上世紀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和21世紀初的這三次調查,在經濟史上恰好對應了中國全面工業化之前、全面工業化開始啟動和高速工業化時期三個時段。因為我國有太多的致癌因素每時每刻在危害著我們,而號稱勤勞、勇敢、輕傷不下火線的中國人,卻不時要承受一切危險。到頭來,患了癌症這不治之症,那時即使你是錚錚鐵漢,也不能挽回生命了!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對於上述的種種致癌因素,有網友好象並不是很感興趣,認為已經了解這些因素,但卻沒有辦法阻止疾病的發生。其實不然,縱觀癌症發生率很低的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區,他們之所以能做出這麼好的成績,是由於在了解了這些致癌因素之後,政府能加大力度控制這些易發因素,使癌症發生率下降。如新加坡是環境優美的地區,其食品及生活用品提倡自然,很少用使對人體危害大的化學合成物,這就大大減少了致癌因素對人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

家中必備的「救命葯」竟然是它!
醫生分享的腰背保健操,人人在家都能做!
多巴胺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剖腹產後沒母乳怎麼辦?
人的一生,心跳只有8億次嗎?

TAG:醫學 | 癌症 | 西方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