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完美主義焦慮和強迫性人格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本文為家庭育兒媽媽課堂特邀中科院心理所江蘭老師獨家撰稿。

為了保持家中環境的秩序感,你花了兩個小時整理了房間,家裡整整齊齊,每個玩具都在它們應該在的地方。

只過了二十分鐘,家裡就像是遭到龍捲風襲擊一樣,滿地又散落著孩子的積木、軌道、娃娃、畫筆……

雖然你一再告訴孩子,要物歸原處!收起一個玩具,才能玩另一個玩具!只可以在客廳玩玩具!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聽見。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有內在的秩序感嗎?怎麼他們又這樣喜歡混亂?你忍不住再次教育他一番。

一歲多的寶寶,剛剛拿起筆畫了人生中第一幅畫。你看著那完全不直的線,忍不住告訴他,應該怎樣拿筆,應該怎樣畫直線,順手給他畫了一條很直很直的線。

四歲多的孩子,非常有熱情地幫你洗碗。你看著被他弄濕的地面和衣服,一陣氣惱,忍不住對他說:「你太小了,這事你做不來,還是去玩吧!」

孩子某一次未能遵守晚上9點睡覺的承諾,你嚴肅地告訴他:「一個人不能信守承諾,是不會有出息的!」

七歲多的孩子,回來告訴你她在班上和小朋友發生的衝突,她感到很不開心。你告訴她說:「不開心沒有什麼用!你需要去想著解決問題,你應該告訴對方……」

你懷著羨慕的心情看著電視節目裡面的各種神童秀,轉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孩子,同樣的年齡,只知道「傻玩」,雖然嘴上什麼都沒有說,心底一聲嘆息,或者自我安慰說「開心就好」。

如果類似的情況在你的家庭中時常發生,並且你覺得這沒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那麼或許你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完美主義。

以下6條,看看有哪些與你比較相符?

如果發現有4條以上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那麼你需要警惕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

1、擔心錯誤:把錯誤等同與失敗,並認為失敗後將失去他人的尊重。

2、過高的個人標準:對自己要求過高,並且這些要求在自我評價中佔了過分重要的比重。

3、父母的期望:你認為自己的父母為自己設立了非常高的目標。

4、父母的批評:你感到父母常常過分地批評自己。

5、行動的疑慮:常常懷疑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

6、強調條理性:對秩序、條理和整潔的強調。

完美主義是一種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人格特徵。完美主義以制定個人高標準、有較高的自我懷疑傾向、恐懼失敗、追求條理與整潔為主要特徵。

不可否認,完美主義有積極的一面,正常的完美主義是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它促使人們為自己設立較高的標準,驅動自己成為有能力、有成就的個體。

正常的完美主義者允許自己在自我評價時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並不期待自己在所有的情境下都表現完美,能建設性地應付自卑感。

完美主義的消極一面也是非常突出的。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設置並嚴格堅持不符合實際的高標準,並以是否達到這些標準來判斷自我價值。

這種高標準與恐懼失敗相聯繫,讓人不堪重負,恐懼導致迴避行為,而迴避行為意味著一個人必須不斷地處於警戒和防禦中,以避開他所恐懼的事物,可能會仔細檢查、反覆考慮、拖延或者放棄。

想想你自己,有多少次,因為擔心失敗而放棄挑戰?有多少次,因為擔心犯錯,而一再的檢查修改工作報表、報告,而導致拖延?有多少次,因為擔心得不到別人的喜歡,不得不掩飾自己的錯誤?又有多少次,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而深感痛苦?

一系列研究發現,完美主義與拖延、神經性厭食症、強迫性人格障礙等多種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有關。

人們形成完美主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兒童自身的氣質因素,也有社會文化的壓力的因素。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父母的養育行為。

研究者們認為完美主義是習得的,主要來自童年期與父母的互動關係。也就是說,你的完美主義傾向可能源自於你和你父母的早年互動。

而作為父母,你的完美主義傾向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以下的養育觀念可能導致孩子的完美主義:

1、父母認為必須要給孩子定下最高的標準,否則孩子很可能最終難成大器。

2、孩子必須完全勝任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這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3、如果孩子犯了錯,就應該被懲罰。

4、期望孩子在各方面都是最出色的。

5、在我家裡,只有把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才能說得過去。

以下的養育行為可能導致孩子的完美主義:

1、父母對孩子的贊同或者表揚不一致。這樣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取悅父母,因為他始終無法讓父母同時滿意。

2、父母有條件地讚賞孩子,即只在子女做得完全正確、或者表現完美時才給予表揚。孩子可能會想:「如果我能表現得再完美一些,父母是會愛我的。」

3、只表揚孩子的成績(達到的成就),忽視孩子的努力。

4、讚揚孩子的特徵(比如聰明、漂亮、好脾氣),忽視孩子的努力。

5、很少鼓勵孩子。

6、時不時給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打分。

7、火眼金睛:對孩子的錯誤從不放過,加以責備、懲罰或羞辱,卻很少理解孩子的錯誤。兒童對這種環境的應對機制是儘可能讓自己變得完美,以逃避虐待或減少進一步的虐待或羞辱等。孩子會想「如果我完美無缺,就沒有人會傷害到我」。

8、父母過於焦慮,過分關注子女的錯誤和消極面,子女為了避免錯誤以滿足父母的要求就會發展完美主義傾向,可能會掩飾自己的行為。

9、父母過分保護子女以避免子女犯錯誤。比如常常教育子女「當心犯錯誤」,提醒子女一旦犯錯誤時他人可能給予消極評價甚至威脅子女如果犯錯誤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導致孩子發展出完美主義傾向,以避免可能犯錯誤,從而免遭各種可能的懲罰。孩子可能會迴避有挑戰、可能犯錯誤的情境。

10、從不表現出對孩子的期望,也不指導孩子的行為。在這種情境中,孩子用完美主義來應對父母的忽視,他們給自己制定很高的標準來消除沒有標準的不確定感,或者用來迴避父母的懲罰。

11、父母自己總是處處表現完美。

父母會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對父母造成影響。克服完美主義意味著整個家庭的人都要付諸努力。

作為成年人,如果父母能嘗試先做一些積極的調整,不僅可以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也會讓你自己放鬆一些。

完美主義的父母需要付諸的改變:

1、嘗試把每個人看作一個普通人,把你的孩子看作一個普通的孩子。

2、嘗試接受你自己的錯誤,把犯錯誤看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用輕鬆的語氣和孩子談你自己犯的錯誤,向孩子傳達一個信號:在你的家裡,即便犯錯了,也是安全的。

3、區別對待行為者和行為。孩子犯了錯,他的那些行為讓你難以接受,但並不表示你連他整個人都要嫌棄了。

4、欣賞孩子的進步。孩子半個小時就把屋子搞亂了,哦,上周是二十分鐘就亂了,進步了十分鐘。孩子畫的直線不直,那又怎麼樣?這可是孩子第一次拿筆,畫的每條線都彎得那麼美麗!

5、運用「我」的表達方式,「抱怨」孩子的錯誤。如果你不按時睡覺,我擔心你明天早上是否能按時起床。

6、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同情他的遭遇。

十全十美是從來都不存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面,對完美的追求和對不完美的焦慮,讓人不堪重負!

在擺脫自己完美主義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會遇到挫折,這很正常,時刻記在心中的是:期待進步,而不是完美!

推薦閱讀:

從父母和家庭的角度來看,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小孩該不該揍?
剖腹產全程拍攝,淚流滿面...母親節必須轉給全世界的男人和孩子看!
生個啥屬相的孩子會讓12生肖越老越有福?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孩子 | 父母 | 心理 | 完美主義 | 焦慮 | 人格 | 發展 | 影響 | 強迫 | 強迫性 | 主義 | 健康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