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讓我們來說一說單身

語音丨伯凡時間

你還在以為

過個情人節就可以「虐狗」么?

單身也可以生活得獨立而幸福,

甚至可能是更幸福。

今天是情人節,在這個原本起源於一個宗教人物紀念日,後來被全球商家重新塑造出來專屬於情侶的節日里,我們卻想來說一說單身。

單身曾經被人們定義為一種不夠完美的生活狀態,或者說,人們把單身默認為進入婚戀狀態之前的「預備期」,所有的單身只是因為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婚戀對象而已,不過,這種觀念已經開始鬆動,主動選擇並且保持單身的人越來越多。

更高的單身比例、更長時間的單身生活,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越來越多人的早期成年時光都是在單身中度過的。全球範圍內,初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上漲,同時,與過去相比,離婚率也增加了,終身不結婚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1950年的美國,僅有22%的成年人是單身,同時,400萬美國人選擇獨居生活,佔到了美國住戶的9%。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居然超過50%的美國成年人處於單身,3100萬人選擇了獨居,這些數字在北歐國家還會更高。

在韓國,單人家庭數量呈現齣劇增態勢。2015年,達到了520.3萬,相較於25年內翻了五番。預計到2035年,韓國家庭約有超過三成的單人家庭。

而我國近三十年來,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持續偏高,如此積累下來,結果就是未來三十年內,步入適婚年齡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更悲慘的是,已經有超過36%的中國女性認為,不結婚也很幸福。看來,中國的一大部分人不得不單身了。

單身成為常態,催生了一種新的「單身經濟」。以往商家更注重情侶和已婚人士的價值,認為他們會約會、過節、購買禮物,但當單身人士成為一大批人的時候,他們的消費力就不容小覷了。

家電品牌紛紛推出了適合獨居者使用的迷你家用電器,商場中的火鍋店、日料店也開始設置單身座位,推出單人套餐,電影院也專門為單獨去看電影的顧客設置了「單身座」。更不用提今年的「雙十一」光棍節,僅天貓一家的總成交金額就達到了912億元。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說,一個日本單身女性,花在吃飯和買衣服方面的錢是相同已婚女性的2.7倍。總之她們可以在「提升自我」上每月合計花費五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80元。如同經濟學家F.T.McCarthy的觀點:單身女性消費更衝動,更有花錢的熱情。

甚至連Facebook想保持住未來的營收增長,也要尋求「單身狗」的幫助。公開在Facebook上表示自己分手的用戶,使用Facebook的頻率會比處在戀愛狀態時更高,這意味著單身用戶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同時,分手之後,他們購買旅行產品的意願更強,把他們的時間賣給廣告主,多給他們推送廣告必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單身社會》的作者克里南伯格把單身的浪潮,歸為社會變革的必然結果。由於現代社會女性地位的提升、通訊方式的改變、大規模的城市化,以及人類壽命的大幅延長,為「單身潮」創造了條件。

越來越獨立的女性,以及她們對自身身體權力的主張,徹底改變了當代兩性之間的關係,結果就是晚婚、成年過渡期的延長以及離婚率的增長。同時,通訊方式的變革讓任何人可以體驗到流暢的社交和娛樂活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讓你不需要身邊有個大活人,也能隨時能找到溝通和交流的對象。

而大規模的城市化,讓各種各樣的亞文化在城市中蓬勃發展,方便了在多樣化的城市生活中快速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並進一步改變整個城市文化——這些不僅存在於發達國家,對於那些遠離父母和家鄉,獨自闖蕩北上廣的年輕人們來說有所體會。

而且克里南伯格認為,單身的趨勢一旦形成就將是不可逆的。這一點猶如人口的增長,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非戰爭的自然條件下,人口增長率如果長期保持低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那麼人口將很難再次回到高增長的狀態。雖然經濟發展讓物質充裕,但以此帶來的觀念變化更可能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單身也可能如此。

你以為「沒人想要單身嗎」?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單身往往都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選擇的嗎?美國在2005年和2010年,對全美的單身人士做過一項調研,問「你是否渴望結婚」?,結果發現,竟然有超過一半的人回答,「並不渴望」。較為年輕的單身者普遍表示,他們正在尋找伴侶,只不過想法並沒有那麼強烈,對於離婚或喪偶人士,他們普遍不想結婚。

英語中的「spinster」起源於14世紀中期,本意是「紡織娘」,到了18世紀,這個詞逐漸被用來表示那些「過了適婚年齡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歷史和文學中出現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姑娘,從狄更斯《遠大前程》到《我最好朋友的婚禮》,老姑娘通常舉止古怪、尖酸刻薄、瘋瘋癲癲的,這都是曾經的歷史觀念所賦予的單身女性形象。

到了2011年,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題為《那些單身女人》(All the Single Ladies)產生了很大反響,作者認為單身女性應該是一個積極浪漫的形象,而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老姑娘。更著名的日本暢銷書《敗犬的遠吠》,講述了一些幸福而獨立的單身者,以充滿詩意的方式為單身者正名。

同時《婚姻史》(Marriage,A History)的作者斯泰芬尼·庫恩茲(StephanieCoontz)總結了當今人們對於婚姻的看法:「不管在哪裡,婚姻都越來越成為一個選項,而且越來越脆弱。」我們正處於「婚姻和家庭生活層面的全球歷史性變局之中」。

所以說,可不只有「非誠勿擾」式的婚戀交友網站或公司,也有專門針對想保持單身人士的商業公司。SingleEdition就是這樣,它教你如何應對單身生活,從單身職業生涯規劃、財務諮詢到如何面對父母逼婚的糾纏,讓你成為一個高品質的單身主義者。

單身真有那麼不好嗎?或許你曾聽說過,有科學研究表明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幸福,生活的各方面都更加優越,但其後卻發現這全都是誤導。「婚姻對心理健康的助益,其價值超過了十萬美元」這一說法甚至激怒了許多社會學家,因為這項對已婚人士的草率分析而得出的結論,是在撇除了那部分,超過40%的對婚姻厭惡而選擇離婚的人。新婚那陣子確實能讓人比以往幸福得多,但那也僅僅是暫時的「蜜月效應」,一年以後,他們快不快樂,其實跟單身的時候並沒有多大區別。

恰恰相反,與未婚人士相比,已婚人士才活得更「自我」,反而是單身人士對父母的關注更多,與兄弟姐妹來往更頻繁。此外,單身者的生活也更加經濟,他們消耗的能源要小於他們結婚時或與伴侶生活在一起時的消耗。

很多父母在勸誡孩子們走入婚姻時,一個殺手鐧理由是:即使你們今天過得很開心,等老了該怎麼辦?在根據日本NHK特別節目組採訪「現代人的孤獨老死」這個話題推出的《無緣社會》這本書中,透露出最令人擔憂的,同時也是單身者的終極挑戰:老年單身者缺乏自理能力該怎麼辦?

在日本的獨居老人數量不斷增加之下,催生了一種新的「代理親屬」的職業。他們與委託人在生前簽訂協議,負責他們的財產遺物和一切事後的處理。此外還有諸如專門的遺物整理、收屍和去逝者家打掃房子的特殊清掃服務、祭祀等等的生意。

拜不間斷的技術革命之賜,家用型機器人已經能夠協助你完成日常的居家事項,如清潔、娛樂到更為智能化的陪伴型功能,可不僅僅是你家的掃地機器人那麼簡單,人工智慧很有可能最先在家庭看護這個領域實現落地。

比如,Robosoft就是一家機器人開發公司,其生產開發的機器人已經能對獨居的老人或不方便外出的單身人士提供便利了。通過接入互聯網能夠及時與家人、朋友及醫療服務人員取得聯繫。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居人口城市,這裡有為年輕人、離婚人士和老人設計的全新集體單身住宅,再加上優渥的設施環境和高福利的制度,已經讓斯德哥爾摩成為最適合單身人士居住的城市,足以令全世界單身者們投來羨慕的目光——甚至不只是單身者們,因為現在就連一些配偶也開始主動選擇兩人各自獨立居住的生活方式。

當單身變得普遍,人類紛紛選擇獨自生活的時代才剛剛開始,我們不得不思考這一變革將對我們的生活、城市甚至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也越來越擺脫對於「單身」的刻板印象,高品質的單身,也許會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理想,一種不比婚戀差、甚至比婚戀更好的人生狀態。


推薦閱讀:

情人節特稿(1):女人必讀:結婚前一定要想好的事(圖)
這三個生肖的人,情人節後腳踩狗屎運,說發達就發達
專屬於十二星座的情人節玫瑰
情人節送什麼禮物
2012七夕情人節簡訊傳達對Ta的愛 微語錄七夕簡訊

TAG:單身 | 情人 | 情人節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