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有兩個「地球」?

太陽系外有兩個「地球」?

2013年04月20日 03:11

來源:現代快報

.share{float:right; padding-top:16px;position:relative; width:200px} .relateNews a { color: #004276;}.recNews a { color: #004276;}a { text-decoration: none;}a:hover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a:link { color: #004276;}a:visited { color: #004276;}a:hover { color: #BA2636;}a:active { color: #004276;}.adList3 a { color: #416571;}.adList2 a { color: #416571;}.labList { background: url("http://img.ifeng.com/page/label_2_bg.gif") repeat-y scroll right top transparent; float: left; width: 601px;}.con2 {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DDDDDD #DDDDDD; border-right: 1px solid #DDDDDD;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display: inline; float: left; padding: 15px 10px 10px; width: 579px;}

 分享到: 更多
0人參與0條評論

據美國媒體4月19日報道,美國NASA「開普勒」任務天文學家披露,美國天文學家們藉助NASA「開普勒」望遠鏡的幫助,已經在距地球1200光年的天琴座「開普勒62」恆星系統中發現了兩顆和地球最相似的天外行星,它們不但像地球一樣位於所處恆星系統的「適居帶」(適合生命居住區),並且它們都由岩石或冰組成,大小也和地球極為相似,科學家甚至相信這兩顆行星上都有水的存在。

位置:距地球1200光年

據悉,這兩顆最像我們地球的天外行星位於距地球1200光年的天琴座「開普勒62」恆星系統中,它們是由美國印第安那州聖母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們通過NASA的「開普勒」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的。「開普勒」望遠鏡於2009年3月發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科學家們觀測和尋找天外「類地行星」。「開普勒」望遠鏡可以通過觀測恆星亮度周期性變暗的現象來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存在,當科學家通過「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天外恆星時,如果有行星經過其母恆星前面,母恆星的亮度就會稍稍變暗,而這一亮度變化能被「開普勒」望遠鏡靈敏地捕捉到。

美國聖母大學物理學教授賈斯汀·克雷普稱,美國天文學家們總共在「開普勒62」恆星系統中發現了5顆新的天外行星,這5顆行星都繞著一顆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運轉,但其中兩顆行星——「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它們不但位於類似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適居帶」位置,並且它們也是天文學家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像地球的天外行星,堪稱是地球的天外「雙胞胎姐妹」!

推測:可能有液態水

據克雷普教授稱,他在一年前就觀測到了「開普勒62」恆星系統中的一個微弱黑點,以美國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天文學家威廉·波魯基為首的天文學家們經過好幾個月的觀測後,最後終於找出了「開普勒62」恆星系統的5顆新行星——62b、 62c、 62d、 62e 和62f。儘管在過去4年中,天文學家通過「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到了3000多個可疑的「天外行星」式天體,並對其中數百顆天體進行了研究,但「開普勒62」恆星系統的5顆行星,卻是科學家迄今發現的最重要的天外行星系統,而在這5顆行星中,「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更是兩顆和我們的地球特徵最為相似的行星,因為它們都位於所謂的「適居帶」中,該區域由於距母恆星的距離適當,「適居帶」行星上很可能會有液態水存在,從而適合生命出現的機會尤其高!

據美國科學家稱,「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都由岩石或冰塊組成,它們距離自己「太陽」(母恆星)的距離以及它們的表面溫度,讓科學家相信它們上面可能有液態水,甚至可能有生命存在。

體積:地球的1.4倍和1.6倍

其中「開普勒-62f」是由華盛頓大學的天文學副教授埃里克·艾戈爾鑒定發現的,它是一顆體積約為地球1.4倍的岩石行星,繞其「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263.7天,它從其「太陽」身上接收的熱量和輻射度,大約為地球從太陽所受熱量和輻射度的一半。而另一顆「超級地球」——「開普勒-62e」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122.4天,它受其「太陽」的輻射通量要比我們地球高20%左右。由於「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和地球的特徵是如此相似,以至於科學界和媒體甚至將它們稱為「地球二號」、「地球三號」!綜合

聲音

@不是所有男人都叫小白:從地球出發!經過幾十代人也許會到!

@啥莫:盡整些沒用的,坐啥去啊?坐火車地鐵飛機嗎,車票多少錢?

美國宣布發現三顆「新地球」 體積比地球大一圈

美國宣布發現三顆「新地球」 適合人類生存  

http://tieba.baidu.com/p/2284637986據美國媒體4月19日報道,美國NASA「開普勒」任務天文學家披露,美國天文學家們藉助NASA「開普勒」望遠鏡的幫助,已經在距地球1200光年的天琴座「開普勒62」恆星系統中發現了兩顆和地球最相似的天外行星,它們不但像地球一樣位於所處恆星系統的「適居帶」(適合生命居住區),並且它們都由岩石或冰組成,大小也和地球極為相似,科學家甚至相信這兩顆行星上都有水的存在。  「新地球」體積比照圖:從左到右依次為開普勒22-b、69-c、62-e、62-f、地球。  在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現狀下,不少研究人員都在探求著與地球生存環境相近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美國宣布發現三顆「新地球」,「宜居」問題遭德國強烈質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開表示,開普勒天文望眼鏡已經觀測到了兩顆太陽系迄今為止「最像地球、可能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一個溫潤如夏威夷,另外一個則酷寒如阿拉斯加,距離地球有1200光年」。與此同時,NASA另外一個研究小組也宣告,在更遠的地方也發現了另外一顆「適宜居住的星球」,而這些行星的發現也讓很多人認為「人類走向找到類似家園又更近了一步」。消息曝光後,英國媒體立即發布新聞呼籲人類發現了「地球二號」和「地球三號」,不過也有很多媒體都表示了質疑的態度,距離地球上千光年的星球就算是適合居住,人類也是不可能真正的移居的。  在研究報告上可以見到,在一個名為開普勒—62的行星系統的「宜居帶」中發現了兩顆行星,這裡的溫度條件都是十分的逼近地球,按照理論上來說表面可能有液態水,有少許的大氣,甚至可能還有新的聲明存在。NASA開普勒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博魯奇則說:「這是我們到目前為止發現最適合居住的行星」,因為已經在了「宜居帶」就說明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說行星離恆星太近的話,上面的溫度會太高,也就不會適合生存。   美國媒體則發聲明表示:「大小合適,位置合適」,開普勒—62行星系統距地球有1200光年,位於天琴座。在這個系統中可以看到,有五顆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更小、更老和更冷的恆星運行,而開普勒—62e和開普勒—62f則是其外圍的兩顆,它們的體積分別是地球的1.6倍和1.4倍,受到的熱量成都自然也會比地球低,公轉的周期則分別為122天和267天。德國馬克斯—普郎克天文研究所科學家則表示,開普勒—62e的溫度可能就是五月的華盛頓。研究人員還猜測,這兩顆行星主要是岩石和冰構成,只有在獲得了相關的大氣特性後,才能夠完全的確定下來是否適合居住。如果說上面的行星上有生命,那也一定是非常高級的。另外一顆「新地球」開普勒—62c是位於開普勒—69行星系統上,在天鵝座,離地球約2700光年,體積是地球的1.7倍,公轉周期則為242天,材質還不確定,除了這個之外,這兩個行星系統的其餘四顆行星公轉的周期也都僅僅只有10多天,這也就意味著它們都是非常熱的,並不適合人類生存。

紐約時報:1200光年之外,另有兩個「地球」
1

加拿大加易中文網 來源:紐約時報 編輯:晨曦 日期:2013-04-24 http://isay2.info/htm/chinanews/2013-04-24/8866.html

  天文學家周四表示,他們已經發現了迄今所知宇宙間與地球最相似的星球,這兩顆行星看來具有支持生命存在的能力,它們圍繞一顆距離地球1200光年、位於北方天琴座(Lyra)的恆星運轉。

  它們圍繞著一顆發黃色光、較太陽略小略暗的恆星運轉,是五顆行星中最外側的兩顆,在此之前這顆恆星無名,如今在宇宙歷史書上,它將被稱為開普勒62(Kepler 62),以發現它們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命名。這些行星差不多大出地球一半,據推測是由岩石構成的球體,表面可能覆蓋有海洋,空氣潮濕,有雲層籠罩,當然所有這些最多不過是一種合理推測。

  可能永遠沒人會知道,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也很可能只會在快過光速的夢中到達那裡,但這一發現還是讓天文學家欣喜若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開普勒項目負責人威廉·博魯茨基(William Borucki)在描述其中一個新發現的星球時說,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開展四年的對其他地球的搜尋中,這些是迄今為止最適合「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他花自己的錢請研究小組成員一起去吃了披薩、喝了啤酒,慶祝這一發現(這可是自動減赤[sequestration]的年代)。「這可是件大事,」他說。

  在這兩座行星的星空里,它們可以看到彼此的身影。兩顆行星繞恆星旋轉,距離分別為3700萬英里(約為5950萬公里)和6500萬英里,它們彼此間的距離大約是太陽系水星(Mercury)和金星(Venus)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它們的旋轉軌道都在適宜液態水存在的、溫度適中的「古迪洛克帶」(Goldilocks),而液態水對於「我們所知的生命」是關鍵元素。

  與它們相比,其他古迪洛克行星望塵莫及。

  之前發現的、軌道「適中」的古迪洛克行星所繞行的是紅矮星,這種恆星都要比太陽暗得多、溫度也低得多,科學家對這些星球的大小、質量,甚至於它們的存在本身都不十分確定,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戴維·沙博諾(David Charbonneau)說。沙博諾博士的專長是偵測太陽系外行星,也是開普勒項目的成員。

  「而這是第一顆全部符合兩項要求的行星,」沙博諾博士說,他這裡指的是最靠外側的行星開普勒62f。「它的大小、溫度都適宜。」開普勒62f大出地球40%,正好在適居帶的中間,一年為267天。在一次採訪中,博魯茨基將它稱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迄今發現的最佳行星。

  它的同伴名為開普勒62e,比它略大,大出地球60%,公轉周期為122天,它處在古迪洛克帶內圈邊緣。天文學家說,它的溫度略高,但也可能適宜居住。

  開普勒62星系與我們的太陽系相似,在太陽系也有兩顆行星處於適居帶:地球和火星(Mars)。在火星上也曾有水,如果它再大一些,並保留了其初始大氣層,那它如今也會是適宜生命存在的。

  這兩顆開普勒62行星延續了過去20年來的一系列突破,期間天文學家探測到了第一批屬於其他恆星的行星,即太陽系外行星,它們是體積超過木星(Jupiter)的熾熱氣團;到能夠辨別越來越小的、溫度較低的星球,例如像海王星(Neptune)那樣的冰球;而現在又發現了質量僅比地球大幾倍的行星,業內稱之為「超級地球」。行星大小很重要,因為我們無法生活在像木星上那樣的、氣體雲的巨大壓力之下。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形式都需要堅實的土地和液態水,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溫和的陸地環境。

  開普勒62星系新發現的這兩顆行星還不夠小,因此無法在嚴格意義上被認定為與地球一模一樣,但這一發現結果增強了天文學家已有的強烈信念,即銀河系中充滿數以十億計的地球大小的行星,或許每顆恆星周圍都有一顆,而且天文學家將很快發現他們口中的地球2.0——沐浴在外星太陽光中我們失散多年的雙胞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長期從事太陽系外行星探測的傑弗里·馬西(Geoffrey Marcy)說,「開普勒和其他一些實驗正在發現的行星,讓我們越來越多地想到我們生存的環境。這是科學領域的一個美妙時刻。我們尚未發現地球2.0,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它、聞到它,它就在那裡,我們離這一科學發現近在咫尺。」馬西也是開普勒項目的成員。

  由博魯茨基領導的一組60名研究人員,在周四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了這兩顆行星的發現,這篇文章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的網站上,他們還在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開普勒項目始於2009年3月,通過關注銀河系一個區域內的15萬顆恆星來尋覓行星,監視它們的亮度,並尋找行星繞過母恆星時引起的波動。迄今為止,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識別了115顆行星,還有其他2740顆候選。總的來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目前已經知道了近1000顆太陽系外行星。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期在去年春天被延長了4年,而它現在才剛進入黃金時期,因為至少需要發現三個波動才能開始將這顆行星進行註冊,而像地球這樣的、需要一年時間來完成一次公轉的行星,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記錄的數據中才剛剛開始引發關注。實際上,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僅僅記錄了新發現的開普勒62行星的三次公轉周期。

  但西格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警告說,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因為開普勒恆星如此遙遠,其距離達到數百、乃至數千光年,而且我們想要發現的行星是如此之小,天文學家永遠都無法完全確定,任何一個特定行星的成分,及其上面能否居住生命,或是否已有生命存在。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會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如果用聲音反映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只有「嘀」的一聲
地球生態哲學概論
有可以啟發小孩子學習科學的小詩嗎?

TAG:地球 | 太陽系 | 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