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兩周狂卷6億 觀眾「報復性觀影」?

《泰囧》兩周狂卷6億 觀眾「報復性觀影」?

  • 正文
  • 我來說兩句(7970人參與)

2012年12月24日00:30來源:搜狐娛樂

  • 列印
  • 字型大小 大|中|小
  • 保存到博客

《泰囧》兩周狂卷6億 (點擊進入專題) [保存到相冊]

 >>>>>>>>全國票房上周破160億元 《泰囧》累計達6.7億

   >>>>>>>>獨家評論《泰囧》票房奇蹟:極簡主義的勝利

 (蘭波文)《泰囧》的票房神話仍在持續。截止到上周末,這部投資僅為3000萬的國產喜劇電影,票房已經突破6億大關。在較好的觀影時段內,部分影院依舊「一票難求」——觀眾就像是嚴重的饑渴症患者,爭先恐後地奔去尋找食糧。

  如果換一個時間段上映,《泰囧》未必還能譜出這樣的傳奇。在2012賀歲檔,觀眾「突出」的熱情帶有些「報復性」的意味:報復只拍大片、不拍好片的成名導演;報復年年不變、吹噓為先的宣傳模式;報復這個本應歡樂的檔期,卻沒有出現與之對應的電影……

  《泰囧》歡樂突圍 觀眾就像是抓著了救命稻草

  近幾年來的賀歲檔上,所謂的「中國大片」導演一直在做加法,不僅拚命抄襲好萊塢大片的視聽轟炸手段(譬如借用3D和IMAX哄抬票價),並無所不用其極地採用各類營銷手段去忽悠哄騙觀眾入場,卻無視從底子上搭建一個故事和落實質量始終在基線之上的電影,要麼是技術泛濫,卻始終沒有聚焦在一個有效的故事內容上;要麼就是故事創意不錯,落實到技術層面時卻無比粗糙,體現不出精妙的想法。是以每年的賀歲片出來,首先就是罵聲一片,叫好聲卻是越來越稀缺,「中國式大片」們彷彿丟掉了娛樂的本能,卻拙手拙腳地東施效顰,愈發難看起來。

  因此出現了一部能點燃觀眾觀影熱情,正常激發大家笑細胞的喜劇電影彷彿已經是多年未見的稀罕物一般。加上受今年經濟不景氣和末日將臨說的雙重影響,中國觀眾們本需要在賀歲檔時節徹底放鬆自己的神經,偏偏第一波湧入電影銀幕的竟是一攤子悲情面孔,讓人心情更加沉重,這個節骨眼上,扛著歡樂暢快大旗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適時出現,讓心靈承載太多鬱悶的觀眾彷彿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引發了這一波可以說是「報復性」的觀影熱潮。

  當然,國人出色的從眾心理及行動力,也促進了《泰囧》的票房持續火爆——那誰看了,挺好笑——趕緊去買票吧!價錢還比那些轉制3D便宜——票比春運還緊張。

  讓你們手藝如此平庸 態度卻如此傲慢

  首先,應該說觀眾並不會排斥好看的電影,《少年派》的主題也很形而上,但不妨礙其票房直奔六億而去,甚至止步於七億。另外《2012》3D轉製版雖然是炒剩飯,票房居然也近1.5億。而《1942》和《王的盛宴》票房的不盡人意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其題材的沉重,關鍵在於馮小剛和陸川都沒拍出一部大家認為好看的電影,雖然想法都不賴,但實際製作出來卻未能牢牢吸引觀眾的眼光,應先去自我檢討,不要把影片失利的責任歸咎於觀眾。用馮小剛以前總結的話來形容這些中國大片:「對觀眾存在誤會,從形而上入手,卻不知道觀眾看的是形而下,手藝如此平庸,態度卻如此傲慢,能讓觀眾滿意嗎?」話說回來,《1942》自身這次也躺著中槍。

  其次是中國觀眾已經反感這幾年中國大片導演們的 「說教欲」和「3D或IMAX轉制搶錢潮」了,什麼故事都硬要貼上很多不必要的思想標籤和技術手段,彷彿不如此賣弄,大家就不解風情一般,非要強姦觀眾的視覺和心理,觀眾看不下去就粗暴指責觀眾不懂,他們忘了:板著臉孔講道理,最讓人反感討厭了,何況自己講的大多還是一個拙劣的故事。

  其實所有的外在技術手段和宣傳標籤都只是輔助手段,人們看一部電影,其觀影核心和興趣所在,還是在一部電影的「精氣神」上,這個東西才是不可或缺的,在喜劇類型片上,就是能讓觀眾哈哈大笑還是哼哼兩聲而已,而在動作片上,就應該節奏緊張,驚心動魄,以此類推。建議中國的大片導演們先優先做好取悅觀眾的本質工作為好,切忌貪心。即使在好萊塢,諾蘭也只有一個,《盜夢空間》和《蝙蝠俠》也是個例,功力不夠就切勿模仿,損人害己。

  吹噓營銷的反噬:誰能每次都上同樣的當?

  快速成長的中國電影這幾年最讓人詬病的是就是營銷環節了,因為檔期的緊湊,排片的激烈競爭和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一部電影上映前的營銷準備關係到首周影片的上座率和曝光度,間接影響到整部電影的票房,因此,製片方和營銷方都拿出吃奶的力氣想盡辦法忽悠觀眾,但同時,國產大片的營銷手段上除了明星拉攏粉絲、僱傭水軍刷分、讓得了好處的公知和影評人輪番交口這三招,並沒多大的新意。且幾乎所有的國產大片,走的都是這一套宣傳套路,動輒就以華語影史上最牛最好看投資最大等字眼不斷上綱上線,騙取觀眾的注意力。反觀好萊塢的營銷運作,卻不斷在推陳出新,今年的《飢餓遊戲》和《普羅米修斯》就是極好的業界案例,《飢餓遊戲》從脫口秀到平面報刊,引發美國全民討論「大逃殺」話題,《普羅米修斯》則以精準好看的病毒營銷硬生生把一個停擺二十年的異形系列激活,都是中國電影應該學習的榜樣。

  正因為宣傳上的拙劣多年來,中國觀眾的耐心和好奇心都已被這些過度吹噓自我的「中國大片」消耗殆盡,並且都學精了:你們說啥我都不信,要等普通觀眾口口相傳的口碑出來後,才會進影院觀看,今年賀歲檔這個現象尤為突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票房過億,但第二周和第三周竟不降反升,越戰越勇,雙雙達到1.6億。而《泰囧》第一天票房就達到3900萬,周末口碑一爆棚,立馬演變成類如「春節購火車票」般的觀影熱潮,一票難求。首周六周日票房均達到8000萬,次周票房出爐,相信也將在3億左右,年度華語票房冠軍已經鎖定,那些動輒吹噓製作成本過億,票房將過十億八億的「中國式大片」面對如此局面,情何以堪?

  正確的時候需要正確的事:求求你,逗逗我

  如今中國觀眾已經養成了在年底看一場電影的習慣,而這個檔期的膨脹和中國院線日益增多的銀幕數量也容納了越來越多差異性的電影可供大家選擇。但人們最願意在影院消費的還是娛樂和祥和,其次是要有一個相對溫情的大團圓結局,能讓心底祛除一年來積鬱內心的寒意和不痛快,並對來年的生活有所期盼,網友們都總結道:中國人已經很悲劇了,我們更需要喜劇來讓悲催的生活加點笑料。好的賀歲片就應該盯住這兩點需求,做好文章。理想的境界應是:左手笑料,右手溫情,保持平衡,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結尾則把淚點控制好,最好笑中帶淚。

  在中國本土的電影市場中,喜劇恐怕是一個最容易在口碑和票房雙成功的影片類型了。最近業界都在討論《泰囧》的成功秘訣以及喜劇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其實就是徐崢導演對於類型片的深度挖掘,喜劇電影發展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遠遠不是傳統湊段子或者類似相聲和小品混搭就可以應付觀眾了,搞笑演員的搭配也不是萬能的,趙本山師徒在電影市場上越來越勢微的例子已經說明了一切。

  歸根結底,喜劇片的成功還得各方面精心打磨才行,從劇本的橋段、台詞到演員的臨場發揮及彼此的化學反應,徐崢在這些環節上落實都較到位,「囧神」組合也發揮出色,影片的元素混搭也是一大看點,成功延續了2010年《人在囧途》對於風光片、公路片和喜劇元素相結合的嘗試,且把各自優勢融會貫通。尤其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片尾迎合屌絲男們對於「范冰冰」的性幻想而設計出一出精妙的結尾,很好地呼應了片中情節,這也是徐崢完全懂得「觀眾要什麼」的佐證,很接地氣。所以說商業電影創作懂得迎合觀眾,就必然能迎合市場,那些埋怨觀眾看不懂或者聲稱自己不是為了討好觀眾的導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假作清高,要是真不在乎觀眾,還接受什麼採訪呢?這種導演最好不要進商業院線,繼續自擼。

  《泰囧》是一個以劇情為框架,喜劇元素大都是因為情節或者性格而生,並不矯揉造作,但是同時又保證了戲劇場面的精彩,以及密集笑點的電影,這種整體的狀態設定將是中國喜劇類型片發展的方向,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徐崢還繼續發表了自己對於喜劇片的見解:「我覺得故事本身比演員的表演更重要。有些導演認為拍喜劇片就要找相聲演員、小品演員來參加,結果卻事與願違。我們不缺好的喜劇演員,缺的是能真正讓人發笑卻又不傻笑的劇本。」一語中的,國產電影缺少的正是這個層次的產品,題材新穎,劇本合格,表演出彩,類型片做到極致就是勝利。

    搜狐視頻熱播劇

推薦閱讀:

觀看《將軍在上》男女觀眾比是多少?
馮小剛痛斥影評人差評:別腆著臉引領觀眾 丟人|影評人|馮小剛
《將軍在上》觀眾為何不買賬?
馮小剛:中國垃圾電影太多 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
國產類型片迎來春天:越新鮮越容易贏得觀眾(第528期)

TAG:觀眾 | 報復 | 泰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