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應聘60家公司 寫出最牛面試寶典網上熱傳

北大女生應聘60家公司 寫出最牛面試寶典網上熱傳

  近日,一份「最牛面經」在網上熱傳。作者是今年從北大畢業生的一名女生。她抱著「體驗不同公司面試」的態度,用三個月時間給60多家公司投簡歷,參與70多次筆試、面試。依據面試經歷寫下近3萬字的「面試寶典」。

  網上熱傳三萬字「面經」

  昨日,在人人網上,一則題為「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的帖子受網友熱捧。

  這份「面經」約三萬字。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北大畢業生黃曄3個月來參與數十家公司面試的體驗。並總結面試經驗。

  作者總結三大要點

  在「面經」中,作者從向會計師事務所投簡歷,到參與每家公司筆試、面試,從如何製作成功的簡歷,到面試時如何自我介紹、如何化妝、著裝等,都現身說法。

  「第一,寫一張美麗的簡歷;第二,把簡歷中的每句話都擴展成一個至少可以講5分鐘的故事;第三,準備一個有邏輯的自我介紹,能帶領面試官讀簡歷。把這三件事做好並不容易,我琢磨了幾個月,也沒做到完美……」

  招聘高峰到來前傳心得

  「感動之餘,受益匪淺。」「好好學幾招」……昨日,網友們對「面經」好評如潮。

  昨日,作者黃曄說,她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專業07級本科生,於今年7月畢業。目前就職於天津一家知名公司。

  「一開始,我找的並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找工作的經歷。」黃曄說,去年9月份,北京秋季招聘會舉行,她產生了體驗不同公司面試,總結「面經」的想法。

  在去年年末近3個月時間內,她先後參加70多場面試、筆試,經歷近百位面試官,共收到7家公司的錄取通知。

  從今年年初開始,她將篇篇面試心得連載到網上。「新一年的校園招聘會又要到來,想給學弟學妹們一點參考。」

  「超長面經」節選

  1、簡歷放在最好拿到的地方:如果磨磨蹭蹭掏不出簡歷很影響第一印象。所以進門之前,一定把簡歷放在馬上可以拿到的地方。

  2、減少手勢:過多地使用手勢可能會分散面試官的注意,保險起見,盡量控制手勢吧。

  3、進門敲門,離開關門:這是很基本的禮貌,但面試時因為緊張很可能會忘記。

  4、帶走紙杯:很多面試官會在面試時給你倒一杯水,但面試中,你很難停下來喝口水。即便這杯水你從來沒碰過,也不要把它留在辦公室里就走,禮貌地在臨走前喝一口,然後帶走紙杯。(摘自黃曄《我的超長綜合面經》)

   講述

  40分鐘電話面試遭遇「查家底」

  昨日,黃曄說,她希望借面試機會看看各類公司里的人,體驗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和面試方式。

  在諸多面試中,她講述了一次40分鐘電話面試的遭遇。

  「那天晚飯後回宿舍的路上,我接到一個電話面試,我站在寒風中回答了40分鐘問題。

  她說,前幾個問題沒有什麼特別的,後幾個問得相當涉及個人隱私。她說,對方問我父母的工作情況,我和父母的關係如何,之後問我的朋友多不多以及我的交友原則。再之後,對方「八卦」起來,問我有沒有最好的朋友,是男是女。

  「最後問你一個個人問題,這和面試無關,你有男朋友嗎」?黃曄說:「當時我說沒有,他說那曾經有嗎?我說有,於是對方很開心地說,我覺得在大學沒談過戀愛不太正常。『口試』持續了40分鐘。 」

  感言

  「依我的面試心得,一定要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哪怕剛開始薪水低也沒關係。做自己喜歡的事,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面試的時候,不要不自然地「裝」,一定要做好自己,哪怕覺得自己很平凡,但敢於表現真正的自己,往往最受面試官欣賞。」――黃曄

 

附文:北大光華女的超強面經(節選)

  作為非常受到政府重視的合資企業,上海大眾的內核是大國企的風範,同時由於外資部分在管理和技術上的參與,它又具有了外企的皮膚。這種特質在招聘過程中的表現就是,工作內容、福利待遇基本是國企式的,而招聘方法、選人標準又是外企式的。

  我申請的崗位是「價格分析」,屬於財務部門。上海大眾的招聘方法是我前文提到的第一種,即列出具體的職位。但事實證明在招聘過程中,是將同一部門的所有職位捆綁起來篩選,而應聘者最終被分到哪個職位也並不是一定的。

  簡歷關通過之後,是一次上機的筆試。很抱歉我已經完全不記得筆試的內容了,只記得是在北大機房進行的,組織得不算太好,這一撥的人還在考試,下一撥的人就在門口等待,於是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下提醒看官注意----之前有同學問我群面的技巧,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我是虛線----

  縱使不記得筆試,第二輪群面實在是印象太深刻了。作為一個上海的公司,筆試和群面外包給了北京的人力公司(智聯?中華英才?)來完成,所以群面時只有一個外包的HR作為面試官。40分鐘,8人一組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討論話題是一個汽車公司的公關危機。在我經歷的群面中,這個話題本身的難度屬於中等偏下,然而這次群面卻幾乎成為最艱難的一次。究其根本原因,是群面時將應聘所有崗位的同學都混合在了一個小組中――當時8位同學,5位是技術背景應聘技術崗位的,2位應聘管理類崗位(包括我),1位同學應聘物流――這是我第一次置身於技術背景學生的海洋中進行群面。

  群面一開始,我就傻眼了:一位男生提出先請每個同學輪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另一位男生朗聲附和。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並非一個是與非的問題,需要提綱挈領分條回答,綱領尚且沒有一個共同意見,談何個人觀點?但是在群面的最開始對兩位男生提出反對意見,是很不明智的,於是我耐心地聽完了第一個同學的發言,並抓緊時間架構自己的綱領。第一個同學發言完,我看了一下時間,對大家說,現在剛有一個同學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就用去了3分多鐘,如果我們每個人說完自己的觀點,需要20多分鐘,這樣一半的時間就過去了,不如我們先討論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框架,然後大家針對每一條發表意見?沒想到這個建議遭到了那兩個男生的強烈反對,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還是先完整聽一下大家的意見,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這後半句話讓我看出來,他們是在抑制我成為leader的可能(插一句,其實我很少在群面中做leader,這時候也並沒有這個意思,只是想推進效率),於是「忍聲吞氣」繼續聽後面同學的意見。按照「順序」,我是第六個發言,前5個同學發言的時候我一直在醞釀:不能放棄引導大家向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向行進,而是及時變換一種引導的方式。輪到我時,我非常舒緩地說(這種有意為之的態度是也為了應對之前兩位男生認為我過於aggressive),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哪哪哪三個方面展開(我想好的綱領在這兒),對於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剛才幾位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比如什麼什麼什麼(之前5位同學的意見在這兒,體現我在傾聽和整理),我再補充一點自己的意見,什麼什麼什麼(我自己具體的意見在這兒,體現我有貢獻)。之後另外兩個同學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8個人都說完之後,確實過去了20多分鐘,好在綱領在這過程中已經初見雛形。於是我們比較自由地進一步進行了討論。這一段時間裡我又面臨了空前的壓力,還是來自那兩個男生(其實是因為其他幾個人幾乎不說話)。大約因為專業背景的原因,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非常不同,我認為這件事情本質上是公關危機,重點在於怎樣處理公共關係,而他們就認為只要把技術的問題解決了,公眾和媒體不會為難公司。在這樣的基本邏輯下,我自然會對他們提出的意見進行態度友好的反駁,而他們則對我說的話嗤之以鼻,其中一個男生還在我說話的時候時不時地投以令我非常難受的目光。但「久經沙場」的我沒有被他的眼神殺死,依然非常淡定地提出我的觀點,並盡量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此處常用句式是「嗯,我覺得你說得很對,我們應當表明這樣的態度。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怎麼怎麼……」期間物流女對我給予了支持,雖然語氣有些不夠給力,我依然覺得很欣慰。

  這樣,我們在40分鐘內基本完成了對綱領問題的探討,但其實並沒有太多深入的細節,時間太緊我也只能作罷。最終由另一位男生做了總結陳述。話說對總結陳述機會的給予,也是群面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當時在時間將近的時候,這位男生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於是我順勢接上話說:「他總結得很有條理,我們就請他做總結陳述吧,大家有什麼補充意見可以告訴他。」

  小組討論都結束之後,HR對每個人提一個簡單的小問題,要求用英語回答。技術背景的幾位同學們在這個時候確實顯現出了多年未張口說英語的弱勢,坦白說當那個妄圖用眼神殺死我的男生結結巴巴詞不成句的時候,我是頗有一種復仇的快感的。當然他回答的問題其實很tough,問的是「如果你沒有通過今天的面試,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他一聽到這個問題整個臉就變了色,加上口語不流利,回答得相當狼狽。(插嘴,遇到這種問題完全不用緊張,HR只是希望你分析自己表現得不好的地方,並不是告訴你你沒有通過,而且HR面試是結構化的,問題很可能是隨機從一張清單上挑選的,並不是在針對你)輪到我回答問題時,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用三個詞形容自己」,腦中的「答案庫」里早有精雕細琢的準備,當流利的英文句子從我口中流出時,復仇的快感就更強烈了。(我是不是有點腹黑―_―)

  說說這個群面的結果,最終offer簽約會的時候,看見了我們組的另3位同學,包括做總結陳述的技術男、物流女、不說話的某技術男。那位和我過不去的兄弟不知道是群面被HR姐姐斃掉,還是單面告終。

  接下來的單面本來應該由財務部門的主管對我進行面試,由於他事務繁忙,由HR部門代勞。共有3個中年男子圍坐著考驗我,其中一位最年輕的是主問。非常有趣的是,一上來第一個問題是讓我從高中時代的事情開始談起,雖然沒有對這個問題做過準備,但豐富的素材還是幫助我很快理出頭緒,順利展現了一個美好的高中生形象。之後就是對大學期間經歷的提問,還簡單考察了一下英語。聊了三四十分鐘之後,看得出來他們還是比較滿意的,於是和我談起了福利待遇。之後告訴我財務部門的主管會打電話給我面試。

  一周以後,在晚飯後回宿舍的路上接到了這個傳說中的電話面試,於是我站在寒風中「口」試了40分鐘。前面的問題沒有什麼亮點,後半段問得相當個人。先是問了我父母的工作,和父母的關係如何;之後問我朋友多麼,交朋友的原則是什麼;再之後,八卦就來了,他問我有沒有最好的朋友,是男的女的,我知道他是要問我什麼,於是回答「目前是女的」,然而他沒有聽出我的話外之音,在最後的最後,還是非常八卦地追問了一句,最後問你一個個人問題哈,這和面試無關,你現在有男朋友么,我說沒有,他說那曾經有過么,我說有,於是他很開心地說,恩,我就是覺得一個人大學沒談過戀愛不太正常,我趕緊附和說,對啊對啊,那說明人際交往障礙啊。於是這個面試就結束了。

這個電面中,其實有一段引發我深思的對話。經理問我有沒有什麼挫折的事,我講了一個大一學高數學不好然後調整學習方法加強練習最後提高了成績的橋段。之後他問我,你後來是提高了成績取得了成效,可是如果你努力之後還是沒有改進怎麼辦呢。我自然積極上進地說,那我會總結為什麼這樣的方法還是不對,把教訓運用到以後數學課的學習中。他說,其實我想告訴你,就算沒提高也沒什麼,為什麼非要總是做到很優秀呢,工作中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啊。

  我不想評論什麼,希望有心人思考這段話,也許你能比同齡人多悟出點什麼,畢竟這是一個長者的觀點。

  上海大眾的這個職位,我曾經認真地動心過。第一,汽車行業是個不錯的行業;第二,汽車行業中的價格分析是個有含金量的職位;第三,福利待遇非常誘人,其它不便透露,單一條提供住宿就解決了畢業生的心頭大患;第四,工作地點穩定,扎在我一直比較喜歡、父母也比較傾向的上海;第五,弱弱地說,同事中有很多優秀靠譜的工科男……

  然而有一天晚上,當我盤點這5條理由時,發現與我求職之初預設的所有目的都相悖,不禁鄙視自己貪圖安穩的盧瑟心態,於是毅然決然地把體檢邀請拒絕了。

  好在,還留下了這麼一個長長的故事~

  **韓國SK**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SK和SKII是兩碼事,前者是韓國最大的財團之一,在韓國壟斷著能源和通信兩個行業,章魚般的觸角還涉獵了無數行業,包括房地產、消費品、酒店、娛樂業等等;後者是寶潔公司的高端護膚品牌。兩者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兩者都跟我挺有緣分。

  關注SK一方面是因為我對能源企業都感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親愛的小楊菁。SK在招聘的整個過程中是一個極端靠譜的公司,的的確確做到了「以應聘者為本」,下面我細細道來。

  SK的招聘放得很晚,但因為一直關注,所以一出來就被我抓住了,於是立即發現有「一對一面談」這麼一件事。一開始以為只是一般的談話,到了現場才發現原來就是一個短面試,通過的人能夠直接通過簡歷篩選。而大家也許不知道,SK的簡歷篩選非常嚴格,從今年筆試的狀況來看,整個華北區只有大約100個同學進入筆試環節,與其它公司「海筆」的習慣大不相同,尤其是本科生,如果沒有參加面談,簡歷通過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當然,韓語、韓國交流、SK商意大賽、SK實習有明顯優勢,不需要面談應該也能過)。面談是由已經入職的同事和少數幾位高級別的領導一起進行,一個會議室里同時在進行著很多組,所以非常簡短,只是簡單地問一些基本情況、為什麼對SK感興趣,測試一下英語水平如何。我不是特別清楚面談的篩選標準究竟是什麼,我和我的幾位同學去了面談都通過了簡歷,但網上吐槽面了談還是沒過簡歷的,也大有人在。

  今年的筆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性格測試,非常注重個人的幸福感,這與公司文化關係莫大;第二部分是類似於行測的測試,分為很多個小部分,包括文字、數理、邏輯之類,每一個部分的時間是固定的,但提供給你遠遠多於能完成數量的題目,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固定時間內完成一半的題目,所以我猜也是更看重正確率的。說到這裡,我認為練習行測是應對大部分筆試的最好方法,只是我雖然在筆試完廣移後說了「此仇必報」的豪言壯語,事實上後來也並沒有做什麼練習,非常慚愧……

  筆試的通過率大概少於50%吧,我能夠給出的確切數據是,經營支援類全國範圍進入面試的是20個人左右。面試是我最喜歡的super day――半天搞定四輪,四輪成績綜合評定。

  第一輪是general interview,面試官是兩個部門主管(它們叫team長),這些主管的中文都非常好,但還是會配上一個翻譯,翻譯一些複雜的問題,面試內容也較平常,注重過往的經歷尤其是實習經歷和海外經歷,另外會問到對韓國的看法和對SK的看法,由於面試時間已經是12月初,自然也會問到應聘的狀況,怎麼比較SK和手上的其它offer,總的來講非常nice,面試者幾乎都會在末尾得到很正面的反饋――比如我的,「祝你今後的學業順利,在明年夏天加入SK成為我們的同事。」

  第二輪是case interview,給一個實際的案例,並給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輔助材料,包括背景介紹、組織架構介紹、往來郵件、相關新聞報道等等,50分鐘準備時間內要閱讀材料、完成項目策劃、描述細節,準備一個5分鐘的pre,並在大白板上把pre的板書寫好,所以時間非常緊。這一輪面試就不像前一輪那麼nice,韓國的主管不斷challenge我的想法,到最後的最後才肯定了我的某一小個創意。出來後和其他面試者交流,發現大家拿到的案例是一樣的,可是做出的方案卻五花八門,相信面試官看起來也很有樂趣。

  第三輪是英語口語面試,純粹是對口語的考察。面試官是個中文其實無比流利的老外,相當有趣的一個人~面試開始先讓你讀一篇小新聞,然後概括主旨;之後是簡單的日常對話,我盡量選輕鬆好玩的事情說,所以還是挺愉快的。

  最後一輪其實是一個筆試,叫「in-basket",就是把你放進真正的工作環境中考驗你。題目是十幾封郵件,你需要逐個寫出怎樣回復和處理這封郵件,並列出面對這十幾封郵件所提事項時,你辦事的先後順序是什麼,並逐個寫出排列先後順序的原因。我覺得這個環節非常贊,首先非常獨特,其它公司從未見過,其次真的很考驗面試者在真實環境中處理繁忙事務的邏輯和能力。

  今年SK在中國最終發了27個offer,不知道簽下來的有多少。總的來講這是一份性價比很不錯的工作,他們很看重待遇問題的保密,我不方便再多透露什麼,就擱下這麼一句評價吧。

想要大讚SK的是,招聘過程給了很多物質上的支持:宣講會每人發一個USB擴展,參加面談送一個美麗的保溫杯,筆試、面試、薪酬說明會每次都發100塊交通補助(北京學生是這個數,外地更多),拿到offer的都給家裡送一束花,薪酬會後吃了飯、發了一個三星的移動硬碟。同時每一個環節出結果的時間都非常明確地給出,我們不必一直追著check,到了那天查郵箱就是。另外,SK大廈39-40樓真是富麗堂皇,裝修得非常非常非常精美,建議大家有機會去參觀~

  因為真的很喜歡SK,這也是留到最後的offer之一,拒掉的時候給HR寫了一封非常誠懇的信。

  「在整個招聘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SK對人才的重視與關愛,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這要感謝您和其他HR同事的辛勤工作。正如SK的招聘流程是我此次求職中最愉快的一段經歷一樣,SK一直是我最嚮往和最欣賞的企業之一,這也使得我做出這個決定非常艱難。也許是我年輕氣盛,最終我選擇了去挑戰一番不一樣的事業,我想如果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我的人生會有一些遺憾,相信您可以理解我的心境。」

  這是一個好offer,我本該把它留給更需要它的人。小傢伙,我在說給你聽呢,真的很對不起,希望你看到,希望你原諒我。

  **施耐德**

  先簡單說說施耐德的面試內容。群面加實務操作,群面是10個人的無比混亂的群毆,必須搶話說,要不就被默默埋沒了;實務操作是對Excel一些較高級功能的考察,我只做出來一半,還是靠著Help的,非常狼狽……

  想寫施耐德是因為,面了這家之後,我真正決定了不從事財務工作。

  我不知道大家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最看重的是什麼,在我來說,我最看重的不是薪水,不是工作地點,不是光鮮與否,甚至不是職業發展,而是在一起工作的人。施耐德的面試中我見到了9位會計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姐姐,見到了5位公司中從事會計工作的同事,從和她們在一起的第一秒鐘起,我腦袋中只有一個念頭――我實在不是跟她們一樣的人。這裡我絕不是談能力高下或是任何有絕對值的東西,純粹是指個性、處事方法和價值觀念,這東西有點玄,可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判斷,當你身邊的人和你氣場相合時,你有一種莫名的融入感和歸屬感,而當氣場不合時,即便你們都沒有在說話,你也能感覺到自己在被排斥。

  就是這種強烈的感覺,讓我斬釘截鐵地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施耐德的這一輪面試後,我直接打電話告訴他們我主動放棄,其它的實業財務崗位,也都基本上成為浮雲。

  這段時間在普華的實習,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工作,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它將成為你的生活;選一份工作,就是選一種生活方式,薪水不能補償你發自內心的痛苦,光鮮的外表也不能遮擋你臉上的愁容。所有的工作都是枷鎖,但無論如何,選擇能跳舞的那一個。

推薦閱讀:

男人眼中,女人什麼時候最有女人味?
偶然一次發現男友和前女友及其他女性朋友的聊天,就經常懷疑他?
第一次和喜歡的女生約會需要注意什麼?
有什麼好的去腿毛方法?

TAG:女生 | 公司 | 面試 | 應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