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產業研究:商業健身行業研究報告

行研君

導語

2011-2015年我國健身器材銷售收入分別為265.8億元、292.1億元、282.4億元、324.3 億元、350.2億元,健身器材銷售市場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家用健身器材市場、商用健身器材市場、社區健身器材市場等面臨巨大的成長空間。

PS:添加微信公眾號子號ID:  report58 ,保持聯繫。公眾號有置頂功能,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都可以在公眾號主頁進行設置,方便查閱。

一、國家政策促進健身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健身服務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活動社會化、產業化、消費化的產物。它以體育健身項目為中介,為參與者提供各種滿足健身需求的服務。健身服務業是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一項有關飲食、運動和健康的全球戰略明確指出:不健康的飲食和缺乏運動是導致那些最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Ⅱ性糖尿病以及一些癌症。科學的運動健身可以起到強壯體格、幫助減肥、減少糖尿病危險、防治心臟病、防治腰背及關節疼痛、改善失眠、維護心理健康等作用。近年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進健身服務產業發展。

 

圖表 1  中國促進健身服務產業發展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免費行業研究報告,微信號【report88】

供企業、投資人、券商、投行、風控等相關人員參考交流

二、居民健身人數明顯增加,健身呈現多樣化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來越成為人們的重要訴求,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針對20-69歲人群的調研發現,我國有51%的人群進行健身運動,比2013年提高1.5個百分點。2011-2015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上升,201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近4億人,龐大的健身人口未來將為健身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

 

圖表 2  2011-2020年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不同年齡階層的消費者對於健身擁有不同訴求:在尼爾森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實行的調查中,除了增強體質這個共同的原因外,70、80後重視通過科學系統的運動健身在緩解壓力的同時有效預防運動損傷,而85後則重視通過高效的運動內容設計達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後則將運動作為社交的重要一環,喜歡通過曬運動照、曬運動成果在社交網路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圖表 3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年齡分布

數據來源:體育總局、中商產業研究院

 

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者對健身的需求和目的也存在較大差異。以消費能力劃分,經濟型用戶更多的是為了減脂、增強體質,屬於健康生活範疇;健身愛好者則受到了國外崇尚身體和意志的健身文化影響,對自身外形要求較高,健身目的更多是為了塑形;而對於高凈值用戶來說,健身更多的目的在於社交和解壓。

 

圖表 4  以消費能力劃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資料來源:尼爾森、國家體育總局

 

城市人群工作壓力較大,有通過健身鍛煉體質、塑形美顏、放鬆壓力、擴大社交的需求,而受休閑時間的限制,長期穩定地參與多人球類運動的機會很少,可選長期運動方式有限,如室外跑步、室內個人運動(俯卧撐、仰卧起坐、啞鈴等)和健身房運動。相比較而言,健身房對於城市人群參與體育運動而言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三、商業健身:需求方興未艾,行業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

 

健身服務業按經營性質可分為公益性,半公益性和商業性三類。商業性健身服務業主要由各種商業性體育俱樂部構成,而體育俱樂部主要為健身俱樂部。根據地理位置和經營特點,健身俱樂部可分為以下五種:

 

圖表 5  國內健身俱樂部主要類別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健身俱樂部的服務主要為提供健身指導、教授各種健身技能以及各類健身培訓例如舞蹈、體操、各類武術和身體恢復培訓等。隨著我國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加強,健身俱樂部數量及會員人數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根據AASFP對我國60多個城市健身俱樂部統計,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達到4425家,同比增長20.8%,目前商業健身俱樂部一般採取會員制收費,健身房會員總數和健身房收入關聯較大,近兩年有意願參與健身運動的人越來越多,會員數量出現了顯著的增長。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38萬人,同比增長21.3%。健身俱樂部會員比例達到1.47%。

 

圖表 6  2011-2015年中國健身俱樂部數量

數據來源:AASFP、中商產業研究院

 

圖表 7  2011-2015年中國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及會員比例

數據來源:AASFP、中商產業研究院

 

與美國為首的北美市場相比,我國在健身俱樂部數量和健身會員數量上都有著較大的差距。根據AASFP數據,北美共有36742家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5600萬,絕對數量都是我國的9倍左右,如果以總人口計算會員滲透率,北美健身俱樂部會員率為15.8%,而我國僅為1.5%左右,商業健身行業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

 

我國大型連鎖健身俱樂部目前主要入駐一、二線城市,並主要集中少數一線城市。大型連鎖健身俱樂部設施齊備,環境優雅,地理位置優異,所以收費較高。一、二線城市人群收入較高,是健身風潮最初接受者,有經濟能力也有健身意願享受高端健身俱樂部的各項服務。目前健身俱樂部尚未有全國擴張的品牌,顯示出很強的地區性,在國內排名前列的連鎖品牌中,一般只在起源地開設較多門店,在其餘地方擴張幅度較小。而更多的連鎖品牌主要以區域市場為主。

目前國內大型健身俱樂部一般採用會員預收費的模式,會員通過辦理季度卡或者年卡的方式獲得進入健身房訓練的資格,並提供私教、團課等額外付費的增值服務進行營利,部分俱樂部會將增值服務和年卡相結合從而提高年卡價格。在定價模式上,俱樂部採取提高包月消費價格,延長包年預售消費周期,並輔以高昂的轉讓費。通過長期綁定消費者的方式,從放棄長期消費的消費者中獲取高額利潤,向堅持長期健身的消費者中進一步兜售增值服務,挖掘其剩餘價值。

 

圖表 8  國內健身俱樂部定價模式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四、健身器材:市場競爭激烈,擁有長期穩定成長空間

 

健身器材是用於健身的器械,分為室內健身器材和室外健身器材。室內健身器材是指安裝在室內,供人們進行健身鍛煉的器材,主要包括:跑步機、健身車、動感單車及各類力量訓練器材等;室外健身器材是指在室外安裝固定,供人們進行健身運動鍛煉的器材和設施,主要包括各類路徑健身器材。在全球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健身器材行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份,近年來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全球高端健身器材市場主要被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品牌佔領,如美國ICON 公司(愛康)、美國Life fitness 公司(力健)、西班牙HB 集團(必艾奇)、德國GYM80 等。隨著歐美國家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一些國際知名的健身器材企業開始大規模採用OEM 的生產模式,在牢牢掌握品牌運營,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將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生產過程轉移至勞動力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

 

在國內市場,健身器材主要存在三個梯隊的廠商:第一梯隊為國際知名品牌,受五星級酒店、高檔俱樂部等認可,其售價較高,質量上佳;第二梯隊為英派斯、喬山(台灣)、舒華、澳瑞特、萬年青等國內知名品牌,其中英派斯和喬山檔次略高一些,前者在健身俱樂部等商用領域影響力較大,後者在酒店市場份額較高,舒華近幾年發展較快,在個人消費市場和政府採購市場表現較好;第三梯隊為眾多中小廠商,主要為上述國內廠商貼牌生產或銷售低端廉價產品。總體而言,由於各類健身器材本身技術差異性不大,主要在產品舒適度、質量、價格方面存在不同,不同廠商都能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國規模以上訓練健身器材製造企業約有200 余家,加上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國內健身器材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2015年我國健身器材銷售收入分別為265.8億元、292.1億元、282.4億元、324.3 億元、350.2億元,健身器材銷售市場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家用健身器材市場、商用健身器材市場、社區健身器材市場、學校健身器材市場作為目前中國健身器材的主要市場,面臨巨大的成長空間。

 

圖表 9  2011-2015年中國健身器材銷售收入趨勢圖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圖表 10  中國健身器材市場需求及特徵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五、國內商業健身企業:加快市場布局靜待產業巨頭

 

商業健身行業競爭壁壘小,市場品牌分散。健身行業不依賴上游設備供應商,投入資金量可大可小,除了設備投入外只需要合適的選址和員工,行業進入障礙低,日益擴大的消費群體又吸引了大量新加入者。大量競爭者導致國內商業健身市場品牌分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國內商業健身行業在經歷洗牌後,大型健身俱樂部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1、威爾士健身(威康健身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威爾士健身隸屬於威康健身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威爾士成立於1996年,公司設立以來主要通過直營方式擴展門店,至今在全國範圍內已擁有超百家直營專業健身俱樂部,會員人數超過40萬人,累計服務會員超過160萬人。公司擁有3000多名員工,900多名私人教練,擁有23萬會員選擇私人教練服務。

圖表 11  威爾士健身運營情況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曆法《歷術甲子篇》的研究--王寶光(下)
聚苯胺在環氧樹脂塗層中防蝕性能研究
風水擇日信息的研究和應用
女人相研究(二)
訪談 | 李向平:「神聖」研究三十年

TAG:健身 | 行業 | 商業 | 行業研究 | 研究報告 | 產業 | 報告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