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我的習得性無助與社交焦慮

隨筆我的習得性無助與社交焦慮

我回憶起人生中最絕望的那個夜晚,當時還不知道這世界上存在自殺和自虐,也不知道會有能自己決定自己狀態的一天,還只是13歲剛熬過一場大考,卻陷入另一種終點之後又是起點的循環。

  那時,寄住在控制欲旺盛的奶奶家,每日都要為了迎合他們的要求而學習到深夜卻不能發出半點聲音。別說廣播,就連翻書頁也要慢慢的、小心翼翼的。為了不驚動她,甚至養成了少喝水盡量不去衛生間的習慣。

  那時十分想念我的母親,倒是也想念我的父親,不過他忙,也從不能保護我反而在我奶奶盛怒的時候讓我去當擋箭牌,於是指望不得。有些怪罪我的母親離婚時說服了我,讓我住在似乎更能好好培養我、有個男人保護的奶奶家。也整日盼望著她能看清我奶奶在輝煌人生後面真正的面目,把我和這個情緒不穩定、離異多年的單身老年婦女隔離開,卻也怪罪著自己不懂得體諒母親的無奈而總是為自己要求許多。

  明白這些要求是合理的,已經是許多年後的事情了。

  話說回來那個夜晚,寫完作業神經還有些興奮,於是偷偷的把耳朵貼在半導體上想要聽晚上的音樂節目助眠。其實從小就耳朵好,從靜音按一下+而響起的聲音,還是被奶奶聽見了。這也難怪,在奶奶家也不准許我關門或者使用其他保護隱私的方式。其實只一句從另一間屋子傳來的『怎麼還不睡?』就連忙答應『這就睡了。』然後關上燈和廣播。

  其實還是站著的,默默的,在黑暗裡對著窗戶,站著。

  眼淚就啪嗒啪嗒無窮無盡地掉下來。

  想著,生活真是諷刺啊,父母十分喜愛我並且以我為榮、甚至奶奶也用我和父親對比作為她教育成功的例子,周圍的同學、朋友總是羨慕我似乎並不費力就能應付功課,而深夜裡我的恐懼,從來都不值一提。

  這些我都不想要,無論是朋友還是學業,想要用我所擁有的一切去換一個美滿的家庭。

  想變成無知得殘忍的那種幸福的孩子。

  想要不顧母親的能力局限,請求她帶我走,不要只是周末給我美夢,周一再把我扔回給那個只要我去姥姥家就罵我白眼狼不要臉的奶奶。

  然而我無能為力,總是說著想要努力保護自己重要的東西、重要的人,但是到了夜裡、真正面對自己的時候,只能感覺到無能為力。

  那是第一次絕望,但只是一次開始。即使覺得生活已經滿目瘡痍,即使維持表面上的光鮮讓我費力又分裂。還是一直在掙扎著,想要讓大家都好過一點。

  但這些大人,要麼說著『你不懂』『你要孝順』,然後完全不負責任的把我推給情緒不穩定的人做安慰劑,去迎合去討好;要麼一次又一次對我發泄著不滿,無論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生活在前一秒還笑著說愛你,後一秒就翻臉罵你是個垃圾廢物的大人們身邊。

  我想,我喜歡的人,其實都是討厭我的吧。

  我想,我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讓喜歡的人喜歡我的吧。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習得性無助吧。

  如今,我身邊有很多可愛的人,他們努力、積極、向上、善良。

  他們閃閃發光,即使是缺點,即使遇到挫折,我也覺得他們前途無量。

  所以我越發覺得自己黯淡無光、一無是處,恐怕我無論多努力,也配不上青睞與喜歡。

  我不想努力,或許那樣的話,看起來就不會太落魄吧。

  當然我現在不只是這樣想了,現在雖然也很掙扎,但是也有微弱的聲音在反駁。我也想要試著去相信別人發出的信號,去享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一個人沒有回你,也許他真的不喜歡甚至討厭你,但原先喜歡你的那些人們還是會喜歡你。

  有一個人有一次沒有回你,但他也主動找你聊過天、說過一些親近的話,所以你也不能直接判他死刑說他討厭你,你就不要理他了。

  你看我還是有進步的,所以也不是一無是處┑( ̄Д  ̄)┍。

  想要相信明天會好的,現在會覺得只要真的相信,那麼總有一個明天會好的。:)

  啊這個時候應該響起那個音樂劇《安妮》裡面那首Tomorrow。


推薦閱讀:

「不轉發就XXX」究竟是什麼心理?
怎樣擺脫焦慮型依戀?
突然發現自己很孤獨怎麼辦?
如果你丟1000元,馬雲、王健林、李彥宏這類型的有錢佬破產了,你會幹嗎?
如何界定虛偽?為什麼人們普遍討厭虛偽?

TAG: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