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 虎牢關之戰

武德四年 虎牢關之戰

本文轉發自:虎撲步行街·開放區 https://bbs.hupu.com/18592699.html

作者:洛陽漫雨

(一)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白居易《七德舞》

在李世民征戰一生的過程中,虎牢關一戰征服竇建德王世充兩大勢力進而奠定李唐皇朝統一天下的基本格局,被後世認為是其個人軍事生涯的巔峰

就在統軍攻打洛陽之前不久他作為主帥擊潰盤踞於馬邑依附於突厥的劉武周,宋金剛集團,收復了河東地區,此時的中國本土,隋末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已所剩無幾,定都長安的唐王朝坐擁關中,巴蜀,河東,並在戰爭中消滅了隴右的薛舉,河西的李軌,代北的劉武周等勢力,鞏固了自己的後方。而在河南地區,原隋朝軍事長官王世充通過政變控制了東都政權,並以奇襲一舉消滅隋末最大的農民軍勢力瓦崗軍,瓦崗首腦李密投奔李唐,瓦崗大部或投降王世充或跟隨李密投靠唐朝,而實際把持東都政權的王世充也在不久後迫使隋皇泰主楊侗禪位於己。在大河以北,農民軍領袖竇建德憑藉其個人出色的軍事與統率能力佔據河北大部,並在洺州建國稱帝,由此,北方形成了唐帝關中,鄭據河南,夏王河北的局面

唐皇李淵決心率先消滅盤踞洛陽的王世充,於是在武德三年七月以其次子秦王李世民為主帥,統領諸路大軍會攻洛陽。此次唐軍的具體兵力不詳,但根據日後所舉行的獻俘閱兵活動中『陣鐵馬一萬騎,甲士三萬人』以及在慈澗戰鬥中出動的五萬軍隊的規模可以推斷出,唐軍主力至少在五萬人以上,因為唐朝的北疆還毗鄰強大而富有侵略性的突厥汗國,南側還有定都江陵的蕭銑勢力,此時李淵已經預備讓趙郡王李孝恭與名將李靖南征,因此唐軍難以將所有部隊集結至洛陽前線

而王世充在聽聞唐軍預備東征的消息後,也著手進行戰爭準備,他徵調各州的驍勇雲集洛陽,分別派往洛陽四城,並派出子侄前往懷州,虎牢關,襄陽等重鎮,而他自己則留有一支三萬人的精銳步騎軍作為野戰主力以預備同唐朝的戰鬥

唐軍的前鋒將領羅士信率部包圍谷水河畔的慈澗城,王世充率三萬主力救援慈澗,而知曉鄭軍的行動後,李世民率領輕騎趕赴鄭軍營地,試圖窺探鄭軍的舉動,但在行動中突然遭遇鄭軍大部,由於李世民只攜帶了少量的輕騎兵,面對著佔據數量優勢的鄭軍而言顯得十分薄弱,又因為谷水河附近地勢險惡而無法逃脫,這支小部隊被重重包圍。但李世民顯露出他的鎮定與勇氣,他依靠出色的騎射技術頻頻射殺敵軍士兵,並俘獲鄭將燕琪,唐軍在主帥的帶領下衝擊鄭軍,並迫使其後退,李世民得以衝出包圍圈。次日唐軍近五萬的主力進攻慈澗,王世充只得放棄據點撤回洛陽

王世充的後撤讓唐軍得以四處出擊,行軍總管史萬寶從宜陽方向進軍伊闕龍門山,截斷洛陽的南翼;大將劉德威自太行道東下河內,包抄洛陽城的北面;上谷公王君廓率軍佔據洛口,切斷鄭軍的運輸補給線;懷州總管黃君漢則從河陰出發攻佔回洛城進逼河陽;而李世民本人則親率主力沿北邙山一線連營布陣監視洛陽守軍。唐軍的意圖在於拔除洛陽四周的要地,使王世充陷入四面羅網的絕境,掐斷他和外界的聯繫

(二)

黃君漢部以舟師襲擊回洛城,並成功地佔據了這座黃河南岸的要塞,唐軍還截斷了河陽南橋,使得鄭國黃河南北兩岸失去了聯繫,黃河以北孤立無援,王世充在黃河北岸設置的眾多堡壘聚點紛紛投降。王世充調遣他的太子王玄應率軍猛攻回洛,意圖奪回這座要塞,但無功而返,只得在城西側建築月城工事同唐軍對峙

王世充將軍陣布置在洛陽西禁苑青城宮一帶,李世民也率領大軍同其針鋒相對,王世充意圖與李世民講和,但被這位年輕的統帥斷然拒絕。戰爭繼續進行,但形勢對鄭國而言愈發危急,從太行東下的劉德威部攻陷懷州(即漢晉時期的河內),而南陽一帶的州縣也紛紛投降唐朝,襄陽與洛陽之間的交通被完全掐斷,王世充布置在南方的力量已經成為孤軍,同時南線的史萬寶部也挺進洛陽南郊的甘棠宮,西南方向的軒轅關被王君廓部攻佔,對洛陽的包圍網進一步縮小,在鄭軍連戰連敗的情況下,河南大批州縣降唐,但王世充仍然決意死守洛陽

李世民則同他的偵察騎兵們登上了北魏宣武帝陵附近,伺機尋找戰機,王世充趁機出動大部隊,意圖吃掉這股小部隊,鄭軍中有『飛將』稱號的單雄信帶領突擊騎兵直衝李世民,意圖捕獲唐軍統帥,但他遇到了強勁的對手——秦王身邊最富盛名的勇士尉遲敬德嘯吼著沖向單雄信,並將後者刺傷墜地,同時鄭軍的攻勢也被擊退,而李世民則開始了他的反攻,他與尉遲敬德二人帶領這支騎兵部隊反覆衝擊鄭軍陣型,一直堅持到屈突通帶領援軍趕到,王世充的突襲行動遭到慘敗,唐軍捕獲了近六千名裝備著盾牌與長矛的精銳步兵

洛陽西側的千金堡,硤石堡兩座堡壘也在羅士信的猛攻下丟失。同時在洛陽的東面,鄭軍的局勢一樣危如累卵,東側的滎陽管城等地原本是李密的勢力範圍,王世充任用了大批原瓦崗軍降將鎮守這些地方,而李世勣則運用他同這些人的舊交說服他們投靠唐朝,戰爭進行到這一年的歲末,原本還為王世充堅守的許州亳州等地也相繼投降於唐軍,唐軍在戰爭第一階段拔除洛陽外圍據點,佔據河南,孤立洛陽的戰略目標完成的十分成功。但王世充依然做猶斗困獸,他再次率軍襲擊唐軍中守備力量較為薄弱的屈突通,竇軌兩部,並一度動搖了這一部分的唐軍營地,但隨即,李世民出動了唐軍中最為精銳的玄甲軍前往救援

關於玄甲軍,史書上是這樣描繪的『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這是一隻擁有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他們披掛著黑中帶紅的甲胄,騎乘著高大的戰馬,以做工精良的長矛馬槊為武器,由軍中最為驍勇的騎將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翟長孫等人統領,而每到戰役開始的時刻,李世民則換乘他的愛馬如颯露紫,什伐赤等,率領著這支驍猛的重騎兵衝擊著敵方的陣地。此刻,玄甲軍同鄭軍騎兵展開激烈交戰,並大敗鄭軍,俘獲鄭軍的騎兵將領葛彥璋,王世充狼狽逃回

(三)

戰爭進行到了第二年,李世民開始進行圍攻洛陽的戰線推進,當軍報遞交到李淵面前後,他向前線的軍隊做出了將東都的財帛全部分賞給將士的許諾

二月十三日,唐軍將陣地轉移至青城宮,還未修築好工事,王世充再一次率軍出擊,憑藉著舊馬坊的牆垣溝塹作為工事,依託著谷水以抗拒唐軍,因為鄭軍的突如其來和浩大的聲勢,不少將領感到懼怕,但他們的主帥卻氣定神閑,他帶領騎兵前往北邙山,登上宣武陵觀察鄭軍態勢,隨後他對身邊將領說到:敵人的情勢已經非常困難了,現在傾巢而出,希望通過僥倖一戰挽回頹勢,只要今天擊敗他們,以後就再也不敢與我們交戰了!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領五千步兵渡過谷水進攻敵軍,並告誡他一旦交戰就燃放煙霧。等到煙霧在戰場上升起,李世民立即帶領騎兵從邙山上衝下與屈突通合戰

戰鬥進行時,李世民想要知曉對方陣型的厚薄情況,便率領幾十名騎兵衝擊鄭軍陣型的背部,但這支微型部隊卻因衝擊太過兇猛,加上長堤的限制因而失去了同大部隊的聯繫,王世充的騎兵追趕著李世民和將軍丘行恭二人,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因為箭矢的殺傷而死去,丘行恭力戰保護著統帥,並將自己的坐騎讓與秦王,而他自己卻手持長刀步行前進,因為丘行恭的搏命廝殺才使得李世民突出重圍返回部隊,這一次戰鬥從清晨打到了中午,唐鄭兩軍在谷水畔邙山下經歷了血腥的搏殺,據記載,兩軍的陣型散而複合的次數多達四次。一直到王世充下令撤軍,李世民把握住戰機,在鄭軍後撤的途中展開追擊,一直打到洛陽城下,此次大戰唐軍斬殺俘獲近七千人,此後鄭軍再無力同唐軍正面決戰。於是唐軍開始了戰爭的第二階段,圍攻洛陽宮城

洛陽宮城有著精心修築的堅固的高大的城池與守備工事,同時鄭軍還配備了精良的守城器械,有射程達到兩百步能拋擲五十斤重飛石的拋石機,有能發射鏃如巨斧,射程近五百步的八張弓合成的巨型車弩,唐軍連日血戰卻始終不能攻破城池。而洛陽城內有想要配合唐軍攻城的人都被發現並處死,攻城不果的情況下,將領都商議班師退回關中,但李世民卻拒絕了這個提議,他堅定要攻下洛陽的決心,並下達了『洛陽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的嚴酷命令

王世充拒絕投降,因為他還希望著河北的竇建德可以前來救援,在武德三年,唐鄭交兵之時,竇建德的中書舍人劉斌就向他指出,如今天下三分,一旦唐擊敗鄭,則夏國有唇亡齒寒的危機,因此應當早早救援鄭國,表裡夾擊,保持鼎足而立的局面,如果擊敗唐軍後可以趁鄭國微弱攻取洛陽,并吞河南後再長驅直入攻取長安,成就霸業。竇建德十分讚賞這個謀劃,並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勸說李淵罷兵。李淵也不願在唐鄭交戰時夏國再橫生枝節,所以也派遣使者與竇建德交好。竇建德雖然不願鄭國滅亡,但也沒有迅速支援,在唐鄭戰爭白熱化時,他卻渡過黃河率先擊滅盤踞曹州的孟海公,一直等到洛陽被重重包圍,城內饑饉橫行,餓殍遍地,再難繼續進行戰爭的時候,他才決定救援王世充

(四)

夏國的參戰讓局勢頓時變得撲朔迷離,此前經過連番苦戰,唐軍消耗極大,已經出現師老兵疲的狀態,而竇建德剛剛吞併孟海公,並迫使兗州的徐圓朗也加入己方的陣營,夏軍在拼湊了多方勢力後組建了一支近十萬人規模的軍隊,從曹州出發,在三月二十一日達到酸棗,夏軍聲勢浩大接連攻陷管城,滎陽,陽翟等地,溯河西上,水陸並進,在汜水東側廣武板渚一帶布置營地。並派遣使者前往唐軍營地,意圖勸說李世民退兵

竇建德大軍的到來令唐軍壓力倍增,同時國內還受到突厥頻頻南下的奏報,大部分將領都建議李世民退避夏軍的鋒銳,但大將郭孝恪與記室薛收卻反對退兵,他們建議李世民佔據汜水西側的要塞虎牢關,憑險抗拒夏軍,他們認為絕對不能讓竇建德大軍到達洛陽城下與王世充會合,現在應當分兵看守洛陽,由李世民本人率領驍銳佔據成皋一帶,使得夏軍難以前進,乘險據守,以逸待勞,一旦打敗竇建德,那王世充將會不攻自破,混一天下在此一舉!但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等重臣卻反對這個極其冒險的計劃,他們認為以疲憊的軍隊去同銳氣正盛的夏軍交戰是不明智的選擇,建議李世民將軍隊退往新安一帶,再做部署。但李世民卻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他分析現今王世充已經上下離心,不堪再戰,竇建德雖然新近擊破孟海公,但也因此而將驕卒惰,只要我們佔據虎牢,扼住他的咽喉,只要他敢冒險與我們交戰則可以一舉擊敗他,如果他拖延不進,那麼只需一個月,王世充將會不攻自破,到時候竇建德勢單力孤便可以一舉兩得,如果我們不快速行動,一旦讓他佔據虎牢,那就會大事去矣

會議結束,李世民迅速做出決斷,令屈突通等人輔佐他的四弟齊王李元吉繼續圍困東都,而他本人則帶領三千五百名最為精銳的騎兵日夜兼行趕赴虎牢關。唐軍從北邙山出動,在明晃晃的太陽照射下,耀武揚威地渡過黃河抵達河陽,之後又折向洛水旁的鞏縣,讓王世充無法判斷李世民的行動

(五)

虎牢關在洛陽以東二百餘里,東瀕汜水,北望黃河,南靠嵩山,地形險要,山河交錯,是洛陽周圍極其重要的要塞和天險

三月二十五日,唐軍抵達虎牢關,次日,李世民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夏軍營地偵察,在從虎牢關到夏軍的二十多里的道路中,李世民分道埋伏騎兵,讓李世績,程知節,秦叔寶分道統領,而他自己則帶領四五名騎兵連同尉遲敬德一起前往,李世民豪氣萬丈地對身旁的尉遲敬德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李世民行進到距離夏軍大營只有三里的地方,竇建德的游騎發現了他們,但他們以為只是普通的斥候,並未在意,李世民卻大聲呼叫道:我秦王也!並同時搭弓射箭,射殺一名夏軍將領。夏軍大為震驚,出動了五六千騎兵追趕李世民,跟隨的士兵都感到恐慌,但李世民卻讓他們前行,而他和尉遲敬德兩人留下殿後,等到夏軍追騎迫近,李世民便運用他嫻熟的射術射殺追兵,夏軍前鋒感到懼怕便逡巡不進,過了一會再度追趕,卻又被一箭斃命,就這樣經歷了三四回,每次迫近時總有士兵被射殺,而尉遲敬德也擊殺了十餘名敵騎,因此追騎不敢靠近他們二人,而李世民卻將他們逐步引誘進埋伏圈,在路旁的李世績等人從側翼衝擊,攔截這些追趕的夏軍,唐軍斬首三百級並俘獲了夏軍的兩名驍將,在同竇建德的初次交戰中獲得大勝

竇建德迫於虎牢關的阻礙,難以繼續西進,剩下的一個多月夏軍在虎牢關外徘徊不進,幾次強攻都以失敗告終,而李世民又派遣王君廓帶領一千多騎兵抄擊夏軍的糧道,意圖在夏軍內部造成恐慌。在唐夏對峙的時候,竇建德的謀士凌敬建議他改變進攻方向,全軍渡河攻取河內河陽,越過太行山進入上黨地區,沿汾水攻取河東諸州,逼近蒲阪關,威逼關中,尤其是現在唐朝內部空虛,守備力量薄弱,而夏軍則可以趁機拓地收眾,圍魏而救趙,迫使唐軍回援。竇建德的妻子曹氏也贊同凌敬的建議,並勸說竇建德聯絡突厥抄截關中。但竇建德卻猶豫不決,而王世充派往求援的使者日夜催促竇建德出兵,同時他手下的將領幾乎都不同意改變行軍計劃,他們執意要攻佔洛陽,對於這些草寇出身的人而言,近在咫尺且富麗堂皇的東都比遙遠的關中更加具有吸引力,並且一旦夏軍撤離虎牢很難保證王世充會不會即刻投降,而翻越險惡的太行山脈似乎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因此竇建德並沒有採取凌敬的獻策,繼續同李世民在虎牢關對峙

當戰爭進行到這一年的五月時,唐軍刺探到夏軍將會乘唐軍在牧草耗盡,於黃河北岸牧馬的時機偷襲虎牢關。李世民於是決定利用這個情報引誘竇建德迫使他主動進攻。五月初一這一天,李世民渡過黃河,在西廣武一帶留下了一千多匹戰馬放牧,第二天竇建德果然傾巢而出,從板渚到牛口渚一帶布置陣型,北靠大河,西薄汜水,南近鵲山,連亘近二十里的長陣,一邊敲打著鉦鼓一邊進軍

(六)

李世民在高丘觀望到夏軍的行動,他對各位將領分析:竇建德在山東起兵還未遇到過勁敵,現在越險攻擊,軍陣喧嘩,是軍隊沒有紀律,逼城布陣,是有輕敵之心,只要我們現在按兵不動,等到他氣衰勢竭,陣久卒飢,軍陣動搖的時候,再度出擊,必定能擊敗他們,我和諸公約定,一過日中,必定能擊敗他們!

竇建德看到唐軍按兵不動,十分輕視他們,派遣三百騎兵前往唐軍挑戰,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領二百名裝備著長槊的步兵前往應戰,兩軍不分勝負各自退還。夏軍大將王琬的坐騎是隋煬帝的御馬,明艷的鎧甲讓人矚目,王琬還十分高傲地在陣前誇耀,李世民讚賞的說道:彼所乘真良馬也!尉遲敬德請求奪取這匹馬,李世民阻止他,他不能因為一匹馬而讓猛士入險境,但尉遲敬德卻執意前往,同高甄生,梁建方二人結伴而行,直衝敵陣,尉遲敬德再次展現出他恐怖的力量與令人讚歎的馬術,他在萬軍之中俘獲王琬並將他生擒而歸,同時隋煬帝那匹寶馬也被他帶回,如此,夏軍中卻無人能阻止他的行動

就在唐夏僵持的時候,李世民秘密召回了那一千匹戰馬,他已經開始預備對夏軍發動進攻。一直到了中午,戰鬥並未發生,而整裝待陣的夏軍士兵卻已經疲憊不堪,饑渴讓他們心慌意亂,夏軍的陣營已經開始了騷動,而此時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帶領三百騎兵經過竇建德軍陣的西側,往鵲山方向沖馳,並告誡他如果敵軍沒有行動便回來,如果他們行動了,便將敵軍引往東翼。等待了一個上午的夏軍果然開始了追擊,李世民望見塵埃漲天,便下令唐軍開始行動,配合從河北歸來的一千騎兵,唐軍涉過汜水,鐵騎直撲夏軍大陣

竇建德那時還在接受群臣的朝謁,唐騎突如其來的攻勢讓他措手不及,夏軍的中央大營混亂不堪,竇建德命令騎兵前去抗拒唐軍,但卻因為營地的一片混亂而無法及時趕到,進退之間唐軍的騎兵卻已經開展了兇猛的攻勢,竇建德在士卒的掩護下退往東面的山陂,意圖依託地形整頓陣型以此來抗擊來勢洶洶的唐軍。而原野上的戰況卻愈發激烈,由於眾寡懸殊,唐騎難以繼續撼動夏軍,李世民率軍增援,淮陽王李道玄孤獨一騎在萬軍之中來回衝殺,幾次突進突出夏軍陣地,他身上的甲胄布滿了箭矢,如同一隻刺蝟,但即便這樣他卻依然奮勇搏殺,李世民將自己的副馬讓給了他,讓李道玄跟隨著自己衝殺

夏季的炎日高掛蒼穹,空氣之中瀰漫著塵埃與血腥,讓人窒息的氣味飄散在河灘與大地,遮天蔽日的箭雨呼嘯而來,李世民和他的將領們卷裹著唐朝的旗幟奔襲到夏軍陣後,越過重重疊疊的屍首與崎嶇的丘陵,一面面醒目的唐旗隨著飄蕩的風展開出現在夏軍身後,久戰不下的夏軍望見身後那紛紛揚揚的敵軍旗幟,望見那些馳突奔襲的敵軍騎兵向自己衝來,這數以萬計的軍隊就在這一瞬間垮掉,他們猶如一群鳥獸四散開來,竇建德本人則在牛口渚被唐軍騎士捕獲,此戰唐軍斬首三千,生俘五萬,餘下的士兵潰散逃走,並擒獲夏王竇建德

大戰過後唐軍將俘虜帶至洛陽城下,王世充望見淪為階下囚的竇建德泣不成聲,他最後的希望也破滅,只得開城投降,就這樣,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血腥征戰後,秦王李世民以一戰大破王竇兩大勢力,使得李唐皇朝得以一統北國,由此李世民的個人聲望也達到頂點,在凱旋長安之後,其父李淵封無再封因而獨出心裁地開創了天策上將這一封號以作為封賞

推薦閱讀:

魏延奇襲子午谷之謀探疑
許穆夫人,有一顆愛國的心
漢之西(30)
民族英雄文天祥(四)

TAG:軍事 | 政治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