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明紀行

文明紀行

總想著寫一些東西來抒發內心的混沌。倒也不是我到底有多麼清閑,清閑到非要寫一些無用之言語以道清心中之混沌,若要說清閑時,時下卻是有許多無謂的事要忙(縱是無謂,卻也依舊要煞有介事地去做).然而心中有些念想,若不趁彌留之際書寫下來,恐怕就會像空中的風杏子,隨風逐流,不再可循了。我先前確也有寫一本書的打算,自然不是如此胡寫一通。我要寫書,首先,是必然要擬定一個主題的,一個能引起數萬萬人共鳴的主題,一個即使我被時間的流光吹散,即使人類在數萬萬世紀後滅亡,依舊能在整個宇宙放歌的亘古不變的主題—-文明。

我要訴說的是一個民族的故事,是數十個先後產生又會相繼滅亡的文明的故事。歷史的悠悠古陌,幾個人走過,有將有幾個人走來。我們讚歎埃及金字塔的鬼斧神工,我們對於它的超乎不合理的集權導致的內憂外患扼腕嘆息。絲路之上,黃沙漫漫,若傾著耳朵,細心聆聽,那穿越了幾十個世紀的駝鈴聲聲和太陽炙烤大地的聲音不正在向後世訴說兩個文明的第一類接觸嗎?在此之前,是長達千萬年的地理阻隔。各個文明在彼此相對隔絕的條件下誕生,又經歷了獨自的發展階段。而後,文明孕育成熟,而這成熟的標誌便是具備了打破地理隔離的能力吧。於是,絲綢之路,連接了遙遠的東方和西方,開始了兩個文明的衝撞和交融。

有些歷史學家說沒有不曾被征服或從未企圖征服別人的文明。因為從歷史的觀點看,所有的文明都曾面臨被征服的境況或者當這些文明發展的過分壯大,彼此的經濟和文化已經失衡之時,他們必然會萌生一種征服周邊弱小文明或者將其同化的念想。當羅馬文明強盛之後,他們渴望統治更大的土地。這種野心最後導致了與另一個強國迦太基的矛盾。於是才有了歷史上的三次布匿戰爭。而在那之後是羅馬成為了地中海霸主。再經歷了多次版圖的擴張,最終在世界的西方形成了另一個舉足輕重的級:羅馬帝國。想來羅馬的擴張必然會帶來很多文明的交融和吞噬。羅馬在打敗了迦太基之後難道看著這座城市心中就沒有要毀滅這座城市的念想?難道在羅馬最終統治了龐大的歐洲大陸之後竟沒有頒布像秦始皇一樣的焚書坑儒,車同文,書同軌的規定?難道在統治亞非歐大陸長達數十個世紀後依然不能消除他們自己文化的印跡而在每個公民心中烙上羅馬文化的烙印?難怪羅馬有一句習語,不是我愛凱撒淺,而是我愛羅馬深。我不知道當羅馬帝國最終分裂,衰弱,消亡之後,那些分裂出來的新的土地上會不會還有從前文明的記憶。我也不知道在羅馬滅亡後那些土地上會不會還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曾經是羅馬的公民。

文明的衝撞和交融,恐怕不只是隨著羅馬的擴張才有的。一個文明吞併另一個文明,或者兩個文明融入一起,在歷史的舞台,共同發展,共同謝幕。這倒是使我想起來了樓蘭古國。樓蘭古國也是位於絲綢之路的一個文明古國,或許是匈奴勢力的壓迫吧,又或許是那裡滾滾的黃沙不再事宜文明的發展吧,一個文明就這麼消失了。好在它留下的印跡還在,一座廢棄的空城屹立在沙漠之濱,向過往的人講述著一個文明的發展與衰落的故事。或許,這就是我們都將走的路吧!只是,歷史的時間尺度是漫長的,好在我們還有時間和機會。另一個鮮活的例子,渤海國曾是盛唐的附屬國,他們雖然只有很小的國土,但是他們兢兢業業地建設他們國家和外交事業。然而愚蠢的東瀛人竟然以高度發展的文明之邦自居企圖成為渤海國的宗主。然而渤海對東瀛只是當成地位平等的外交對待,長期不對等的外交關係導致兩國衝突不斷,最終渤海國被契丹人滅國,這個時候唐朝並未出手相助大抵也是因為唐朝其實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已先於渤海而亡。渤海國建國先後不過三百年,這是一個短命的文明,但是這個文明在這短短的三百年間卻一直在努力地發展,依仗天朝上國希冀和其他國家和文明發展平等的外交,卻終於為契丹所滅。我想,這國家滅了,文明必然也就蕩然無存了把,或者面臨兼并,或者被吸納產生一種全新的文明。

然而文明互相兼并終究不是歷史上的個例,一個文明要是想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生存下來並且不斷壯大那麼它必須得適應歷史的變化。然而歷史有時候是這樣的:不斷會有新的文明會誕生,同時不斷會有舊的文明被滅亡。人們常常在滅亡中忘卻了自我,產生了一種復仇形態,於是滅亡和被滅亡的案例常常在一個地方兜兜轉轉幾個世紀。聖城耶路撒冷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每一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裡朝聖。最開始是迦南人發現了這一座疑似被人遺棄的古城,他們重建了這座城市並將其稱為耶不似。後來,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希伯來人迫於古巴比倫的殘暴統治遷移到了這裡。相對於迦南人,希伯來人自然是作為夷邦,是受到排擠的,於是雙方衝突不斷。他們的衝突貫穿猶太人的歷史,直到現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常年因歷史遺留的因素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這是兩個文明的悲哀,因為一座城市,兩個文明的衝撞導致了他們所生活的地區長期的動蕩。

讓我們依舊回到絲綢之路,回到歷史上兩大世界體系的第一次對話:古羅馬文明和古中國文明的對話。羅馬當時被稱為大秦,又稱暹羅國,大抵是寓意其在西方之地位有如秦朝之於東方。漢武帝執意開通絲綢之路除了要與羅馬及西域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之外恐怕免不了要宣揚漢朝的國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了吧。這條路貫通了西亞和歐洲的眾多國家,也必然聯繫了眾多的文明,古羅馬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以及發源於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在交流的過程中彼此促進,共同發展,這其中又何曾沒有交融的產物呢?我們自不必抱著一種高度文明的心態去審視這個問題,他們這些小國固然吸取了大量漢文化的精髓,但是我們的精神內核也在漸漸滲透夷邦的文明精華後不斷進化不是嗎?引入佛教之後,其對我們產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影響自當不容忽視,就是連其所起到的精神教化和社會道德養成之用上也是值得稱道的。文明就在這條凝聚著無數汗水和鮮血的路上彼此作用和諧地發展著。

時移事易,現今我國又再提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要延續歷史上地絲綢之路,繼續加大國家與國家的交流合作。這未嘗不是一種返璞歸真。雖然歷史的趨勢似乎總是文明間的互相兼并,但是合作共贏也許更加符合人類發展的需要。或許過了數萬萬年之後我們依舊會因文化的衝撞而發動戰爭,但是我們曾經有過合作共贏的光輝歷史,我們又為什麼一定要讓文明在歷史的演化中互相吞併呢?我們可以讓智慧之光水乳交融,創造出更加璀璨的文化。這需要我們怎麼做呢?這需要國家怎麼做呢?這又需要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怎麼做呢?

中國確實曾一度出現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盲目排外思想,我們也確實出現了天朝上國地大物博閉關鎖國的錯誤態度。應該認識到,我們正在改正啊!一個封閉的文明最終會面臨獨自消亡的命運(就像非洲的一個長期不被世界承認的小國家,通貨膨脹嚴重,人民以賣錢為生,處境十分艱險。)一個總是盲目排外的文明必將在內憂外患中分崩離析,就像處於長期衝突的迦南文明和希伯來文明一樣。我們應當樂納舶來品,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吸收,同時建立牢固友好的外交關係。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應當促進各個發源不同的文明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而非兼并。


推薦閱讀:

文明進化章程
為什麼數千年來,亞歐文明一直碾壓其他大陸
—和— —與《易經》
毛猩猩Chantek曾經犯了錯誤,人類至死無法原諒他;人類犯了錯誤,上帝會不會原諒我們?
天下:多樣的文明

TAG: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