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厲國剛 |如何積極地生活:對一位95後佛系青年的回復

厲國剛 |如何積極地生活:對一位95後佛系青年的回復

來自專欄廣告學長

厲國剛 |如何積極地生活:對一位95後佛系青年的回復

前幾日,一位95後同學給我發了一條這樣的消息:上大學之後才發現沒有興趣愛好,沒有寄託,自己日常活得比較空虛辛苦,常常感到沒有事情可做或者有事情不想做。

當時我把這條信息發到了群里,大家認為這是一個佛系青年,並給她提了一些建議。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兩三天,但我總覺得群里的討論不夠完整,有必要詳細具體地展開來寫一寫,也算是對這位信任我,給我發消息的同學的正式回復吧。

作為佛系青年,是一個低慾望的人,如果在低慾望狀態能夠得到滿足倒也罷了,還有一些人並不滿意這種狀態,這位同學就是這樣,因此她才會覺得空虛無聊,沒有寄託。在我看來,這種狀態不是個例,也不完全都是最近這些年才有的所謂「佛系」,很可能是人生某一階段都會出現的心理狀態。

在經歷了殘酷、忙碌、充實,或者說是按部就班,不需要多想,只要為了高考而努力學習的中小學生活之後,進入了沒人管束,失去目標的「真空」狀態,人生就會迷茫,心理就會空虛,各種問題就會出現。

遙想自己的大學和青年時代,這種類似的心理和狀態也不是沒有過,但到了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是自己變得成熟了,還是生活變得忙碌了?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吧。

我想這種低慾望狀態是在消極地對待生活,因此,正確的方向就是讓自己積極起來。那麼,如何積極地生活,如何才能讓這位95後同學生活得更加充實和美好呢?

(攝影:厲國剛)

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接觸更多的人

這位同學提到,他過得比較空虛辛苦,為什麼會覺得辛苦,不是因為平時的學習和工作太忙太累,而是由於缺乏與朋友交流溝通,缺乏來自朋友的支持和安慰。她太局限於自我的小天地,而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蜷縮在自我空間里,沒有來自外面的新鮮空氣,看不到社會的疾苦,感受不到人類發展的脈動,那麼一是沒有人生目標,二是缺乏社會責任感,三是會放大自己身上的苦惱而陷入不良心理的循環中去。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95後一代雖然顯得非常自我中心,不過,為了少些空虛無聊和狹隘淺薄,而與更多的同學老師、親朋好友、社會上的人接觸,跟他們交流溝通,深入地了解這個社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是很有必要的。

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也許這位同學衣食無憂,物質上不必自己太操心。然而,社會上還有很多人生活得很艱難,陷入困境需要別人幫忙,如果發現有這樣的人,及時地伸出你的手幫一把,可以為這個並不像很多人想像那樣美好的社會增添一些美好。

其實,助人為樂,不一定都是重大的事情,一個小小的提醒和舉動,一點點的錢,一個微笑和鼓勵,對別人來說都可能是一種莫大的幫助。幫助別人可以給你帶來快樂,讓你覺得人生更有意義。

當然,在與別人接觸,幫助別人的時候,需要鑒別真偽,需要保護好自己。這個社會的道德在下滑,人心險惡、存心不良者也是挺多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而不去接觸,不去助人。任何善意舉動都可謂是一道光,發光的人多了,這個世界才會更光明、更美好。

(攝影:厲國剛)

結交一兩個可以交心的朋友

在廣泛的接觸中,需要結交幾個志同道合,聊得來,可以交心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不必太多,也很難會有很多,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那麼一兩個知心朋友,你的煩惱和痛苦就可以少很多。

從此,苦惱時可以有人傾訴,無聊時可以有話聊,失意時有溫暖的關懷,緊張時有人會幫你緩解情緒,有了可以一起「瘋」,也可以一起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人。

總之,人生有這樣的朋友是很重要的。不要總是等著他們找上門,很多時候需要你自己敞開心扉,主動結交。

找一位相愛的人生伴侶

作為一個青年,其實有些苦惱來自愛情。沒有愛情,心裡會孤單寂寞;遇人不淑,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更是痛苦。

讀大學期間,正值青春年華,一方面需要好好學習,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談談戀愛,主動去尋找一位彼此相愛,值得一生相托的人生伴侶。這樣的人也許緣分天註定,一見鍾情,一吻定終身,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自己主動去尋找。

如何去愛一個人,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的,它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摸索的。相愛是美好的,有一個相愛的人,人生是幸福的。

(攝影:厲國剛)

培養自己的興趣,發現自己的愛好

這位同學提到自己沒有興趣和愛好,這一方面是可以理解的,由於中小學教育往往是應試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至少在我讀書的時候,我對此的體驗是非常強烈的,最後雖然考上了大學,但是五音不全,唱個卡拉OK都困難,更不用說琴棋書畫之類的。因此,到了大學,發現由於過去除了刷題,就是考試,如今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擅長,是很多同學的真實感受。

另一方面,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對於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愛好的事情,才能做到極致。

既然,已經到了大學階段,那麼就重新開始,勇於去嘗試各種新事物,看看自己會不會喜歡上它,或者,選定某一事物,並堅持下去。有了興趣和愛好,你會主動地投入時間,反過來,在某件事上投入的時間多了,很可能也會成為你的興趣和愛好。

制定周計劃、日計劃,先做好一件件小事,讓自己充實起來

這位同學提到,經常覺得沒事可做,或者有事也不想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上的無助感、無力感。有了興趣和愛好,自然會改變很多。如果能夠學著制定計劃並按照計划去做,那也會好很多。

可以先從制定短期的周計劃、日計劃開始。下一周要做哪些事情,明天做什麼事情,有了這樣的計劃,你的生活就有了方向,就不會覺得無所事事了。

並且,未必馬上就著手考研、出國這樣的大事,可以先從一件件小事開始,把這些小事做好了,自己就會充實起來,並逐漸具備做大事的自信和勇氣。

尋找人生目標,規劃自己的人生

每天的生活開始變得充實起來之後,就可以找個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一番自己的人生了。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沒有規劃,沒有目標,就可能會過得糊裡糊塗。如果有科學、合理、美好、長遠、有意義的人生目標,那麼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困難和挫折,就會覺得算不了什麼。

從而,遠方在前面召喚著你,而你會目光堅毅,充滿信心地走下去。

(厲國剛 博士、副教授,廣告學長<ggxzhang>公眾號原創出品56號)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廣告學長。這裡有傳播、廣告、大學和考研故事!

推薦閱讀:

給「佛系青年」的如來神掌
【無二 ideas】第一代90後,願你心中有佛,但一生朋克
佛系留學生,我們為自己代言
新世相與岳不群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呀。

TAG:佛系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