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總理是個大孝子,為何先後六次要求地方平掉周家在三地的祖墳?

有錢有勢之後,回家祭祖,順便修修祖墳,是很多成功人士的選擇。遠的比如寫了「大風歌」的漢高祖劉邦。近的比如江蘇無錫的那誰誰誰,大鵬就不說了,省得敏感了。可以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沿襲了幾千年的一個傳統。

但是凡事就有例外,周恩來總理雖然是個大孝子,但他當上一國總理後,不僅沒有回老家修祖墳,還先後用方法把紹興、淮安和重慶這三處的祖墳平掉了,這是怎麼回事?

周恩來的童年很不幸,不到一歲的時候,嗣父周貽淦就去世了,9歲時,生母萬冬兒因胃癌去世,10歲時,嗣母陳氏因肺結核去世,由於父親不在家,身為留守兒童的周恩來領著兩個弟弟(一個9歲,一個4歲),扶靈返回淮安,將其埋入祖墳。

據統計,在這塊墳地里先後安葬了周恩來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等13位親屬的遺骨。1918年2月12日,當周恩來從家鄉的來信中得知爹爹(嗣父周貽淦)和娘(嗣母陳氏)的墳,因為久未修繕,已經露出棺材在外邊時,心裡「越想越難受,恨不得即時回國,為家裡處置這些事情才好」。

1941年周恩來曾表示,希望抗戰勝利後能到母親的墳前掃墓。他曾對記者說:「38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恩情未報。」但是,建國後,為了增加耕地面積,周恩來決定移風易俗,帶頭平掉自己的祖墳。

第一次是1952年,周恩來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將其意見轉告淮安縣委。稱家裡的墳地如果能種,而群眾要求要分,可讓群眾分去耕種。」這是周恩來第一次向淮安縣委表示要平墳還耕,但是,沒人願意平掉周總理的祖墳。

第二次是1958年,周恩來親自寫信給淮安縣委商討平墳事宜。他寫道:「還有,我家有一點墳地,落在何方,我已經記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墳,有人認出,請即採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徵求我的意見。我先函告為證。」淮安縣委繼續使用拖字訣。

第三次是1965年,周恩來專門安排侄子周爾萃專程回淮安,敦促淮安縣委和家鄉的親屬平墳。農曆除夕,周爾萃、孫桂雲以及30多位當地生產隊的農民,來到周恩來祖塋地,平掉了墳頭,深埋了棺木。周恩來得知後非常滿意,從工資中拿出70元錢給生產隊寄去作為工錢,此後,全國上下掀起了大規模的「平墳還田」運動。

除了淮安的祖墳之外,在重慶沙坪壩小龍坎伏園寺墓地還有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岳母楊振德的墳。1942年,周父去世後,周恩來為父親披麻戴孝、守靈至拂曉,並為在父親墳前立了一塊墓碑,上面刻著:父親周懋臣大人之墓。落款是:男 周恩來 媳 鄧穎超 民國卅一年七月十八日敬立。

1952年,周總理就跟重慶市委建議,要把父親的墳地挖開平掉,因故沒有如願。1958年11月,周恩來委派童小鵬等前去重慶,並交代說:「老人的墳是我私墳,不能放在革命公墓。而且現在都提倡死後火化,不佔地,墳墓也沒有再保留的必要,應平掉深埋,讓出這塊地。」童小鵬按照周總理的要求,將棺材刨出,火化後又運回墓地深埋,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周總理的祖籍是紹興,1939年3月末,周恩來曾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的身份,回紹興認祖歸宗,並與家族長輩一同掃墓祭祖,周恩來的孝行在紹興一時被傳為佳話。

1964年8月2日,周恩來從紹興來信中得知,曾祖樵水公的墳,已經破爛不堪了,準備重修,就決定不準修墳,要平墳,起碼不準修。後來,紹興的周家遵照周恩來的意見,將周家在紹興的幾處祖墳都平了,棺木全部就地深埋。

周恩來是個孝子,為何又先後六次要求地方政府平掉自己三地的祖墳?因為周總理的孝是為國為民的大孝,而不是固守一己之私的封建孝道。雖然周恩來平掉了自己家的3處祖墳,卻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樹立起一座永恆的豐碑。


推薦閱讀:

[珍貴圖片]周恩來總理全圖集
中國三位總理的經典語錄
周恩來總理的「五德」
捕捉周恩來總理的十大超可愛瞬間 [圖片]
周恩來總理逝世全記錄:視頻

TAG:地方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