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佛法對神通的中道觀(版主 註:此為一篇樹立對神通正見的精品好文章)

【推薦】佛法對神通的中道觀(版主 註:此為一篇樹立對神通正見的精品好文章)

我個人一直以來有打算要寫一篇關於樹立神通的正見的帖子,湊巧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是dy8358,曾經也看過這位師兄寫過很多不錯的正見佛法文章,個人感覺這是一位非常具有圓融佛法正見的師兄。dy8358師兄這篇關於神通的文章,看後覺得幾乎就應該是我自己預想所寫的那樣,故直接轉載於此,加為精華,願大家都學習,樹立關於神通的正見,以避免以後種種不必要的爭論。(dy8358師兄在地藏緣論壇的註冊名是  聖住)

佛法對神通的中道觀

作者:dy8358

經常能看到有關神通問題的爭議,有人認為有神通表明一個人一定有修行;有人認為有神通就應該出來顯現,乃至於抱怨佛菩薩和有神通的修行人為什麼不廣現神通;有人認為無論任何情況,顯現神通就是破戒,從而得出一些示現神通度化眾生的禪、密二宗大德是外道的結論。

其實,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佛法中的經文和戒律自有對神通問題有相關的論述和規定,開遮持犯皆次第鮮明,真正明白後就不至於產生上面那些偏見了,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也可以根據「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作出中道的結論。故在此列出一些相關的經論並參考部分大德或學者的文章整理出一些佛法對神通的觀點,供同修們參考。

(神通的具體內容不在本文探討之列,有興趣的同修可自己查閱《大智度論》卷五及卷二十八、新譯《華嚴經》卷二十八〈十通品〉、《法華經》卷六〈如來神力品〉、《長阿含經》卷13的《阿摩晝經》、《瑜珈師地論》卷四十三等相關經論的內容。)

神通可以隨意顯現嗎?

不可以。因為:

1、神通不是佛法的目的,也不作為有修行的判據,既不可恃,也不可執。

神通確實不是佛法的目的,佛法是為了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出離三界,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而許多鬼神諸天乃至魔王也有漏盡通之外的五種神通。如果一味宣揚神通,而不最終導入戒定慧的修學,必令魔王得其便利而大行其道。佛陀為防弟子一味沉於五神通中,乃告誡弟子智慧成就才是第一義,在《雜阿含經》中記載:「世尊告曰:戒德具足,心游道法,意在四諦,欲至涅盤,此是比丘之所求也。」「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沒有證得漏盡通的神通不是了生死的究竟之法,唯有戒律和真實的智慧才是值得我們究竟依靠的,是邁向佛道的必經之路。

在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① 中記載,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用神足通飛到佛所反而不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迅捷,佛對疑惑的目連尊者解釋說「汝不於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無有量,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從心也;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大目連聽後默然了。這段公案清楚的表明了智慧超越神通,才是學佛究竟之法。

大正藏經集部的《佛說黑氏梵志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種神通的梵志叫迦羅,他很善於說法,常常感動天龍八部及閻羅王也來聽法。有一天閻羅王聽法後告訴他因為嗔心尚未斷,雖然具足四禪五通,幾天之後,就會因嗔恚墮到地獄道來,他非常煩惱,一些善神指點他去請教釋迦牟尼佛,於是梵志拿了兩棵梧桐合歡好色華樹飛來供佛,佛陀看見他一進來,便說:「放下!」於是他放下右手拿的花,佛陀又說:「梵志,放下!」他又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說:「梵志,放下!」梵志不解地說:「我已兩手空空了,為什麼您還叫我放下呢?」佛陀說:「我並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要你將你的六根、六塵、六識,全都放下。」五通梵志終於聽懂了佛陀的話,立刻身心放下, 頓證不退轉地。——五通梵志尚不能了脫生死,需要進一步的修行,足以說明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出離三界相對於神通更具有重要性。

2、神通不可隨意妄顯。

妄顯神通不但不能增進道德、脫離煩惱,有時反而成為進趨解脫之道的障礙。 不論是在家、出家乃至證果的聖人,除了度人,是都不能妄顯神通的。

如果一個出家人有神通而隨意顯現神通會招來大眾更多的供養,對於有戒行、有道德還沒有神通的出家人卻常會被一般大眾誤認為沒有修行反而不易得到供養,所以佛門中有相關的戒律,這裡不便細談,但那些不是為了度人而妄顯神通、貪圖利養、破壞戒律的出家人自然會受到僧團的懲戒和擯除。

證果的聖人也不可隨意妄顯神通,賓頭盧(Pindolabharadvaja)為十六大阿羅漢之首,據《雜阿含經》卷二三、《十誦律》卷三七等述,因其為了一個缽而對未受戒人現神通力,被釋迦佛所呵責,驅擯於西瞿耶尼洲,並命不許入涅槃,常住此世界,為眾生福田。在大正新修大藏經 第五十四冊 No. 2123《諸經要集》也記載了此事,抄錄如下:昔有樹提伽長者。造栴檀缽。著絡囊中。懸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門婆羅門。不以梯杖能得者。即與之。諸內外道。知欲現神通。皆挑頭而去。賓頭盧聞是事。問目連言。實爾不。答言。實爾。汝師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連懼佛教不肯取。賓頭盧即往其舍入禪定。便於坐上。伸手取缽。依四分律。當時坐於方石。縱廣極大。逐身飛空。得缽已還去。佛聞呵雲。比丘為外道缽而於未受戒人前現神通力。從今盡形擯汝。不得住閻浮提。於是賓頭盧。如佛教敕。往西瞿耶尼。教化四眾。廣宣佛法。閻浮提四部弟子。思見賓頭盧。白佛。佛聽還座。現神足故。不聽涅盤。敕令為末世四部眾作福田。其亦自誓。三天下有請悉赴。

另外,蓮花色比丘尼曾為了早一點見佛而用神通現作轉輪王身,也遭到了佛陀的呵責。

即使是度人,也不是都能適宜以神通來吸引大眾,教理和智慧才是永恆的,如:《長阿含經》卷十六中記載,有一名叫堅固的長者子,請求佛陀每當有不信佛的婆羅門、居士、長者子來到僧團,希望佛陀都能命令出家比丘們展現神通給對方看,以彰顯佛陀教法的偉大來折服對方。但是佛陀回拒他,並告訴他: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因為如果比丘現各種神通,被相信的人看見了,去向不相信的人宣傳佛弟子有神通;那些不相信的人,就會露出懷疑的神情,譏嫌毀謗地說:那還不是施用咒術的結果,那有什麼真正的神通呢?堅固!我何必因為叫比丘現神通,而讓一些人心生不快說出毀謗的惡語呢?所以我教導弟子們專心修行,有德莫彰,有惡莫隱。……並且我的神通法中,最重要的是教誡神通,就是依我的教誡努力修行,而終至四大永滅,煩惱永斷,得漏盡通而解脫入涅盤。

3、 神通本身改變不了因果,也敵不過定業。

業力是由十二因緣的相續所形成的,要解除消除業力,是要靠自身以智慧破除無明煩惱的纏縛,並非可以依靠神通的力量,投機取巧規避自己應負的行為後果。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不理解佛陀所說定業難轉的話,在琉璃王攻打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城時,以神通飛入被軍隊圍得水泄不通的城內,用神通把五百位釋迦族盛放在缽內,認為能夠保護這些釋迦族,可是過後看缽,五百位釋迦族已變成了一灘血水??????

雖然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也無法扭轉自己母親的業報,在《盂蘭盆經》中,當自己的母親生前多造惡業,落入餓鬼道,他用神通送去的食物到了母親口中化成了黑炭,急得這位大神通者大哭,佛囑其於七月十五,僧解夏自恣之日,設盂蘭盆供,仗十方僧寶的修行功德迴向方才解脫了母親的苦難。

最後,這位具足大神通力的證果聖人被外道用石頭擊斃(當然,需要提醒大眾的是,這種死法並不能障礙這位證果聖人的解脫),示現了神通敵不過業力的道理。(此事參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18,《大正藏》第24冊,頁287a~c。或見《增壹阿含經》卷18,《大正藏》第2冊,頁639a~641a。)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中,亦記述有四個修得五神通的外道梵志;四人知道自己壽命將盡,伺命使者將來抓他們,於是他們一人躲在空中,一人入海,一人躲在山腹,一人鑽入地底,但都同時死了。佛陀談及此事告訴諸比丘欲得免死,唯有修行四法: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滅盡為涅磐。

筆者身邊的一位當代具有大神通的智者在示現了神通、化導了無量有情信受佛法後,也是示現了病象離開了人間,再次警醒世人正確地看待神通和因果業力的關係,也許就是這些遊戲生死、具足神通三昧的智者共同的願望吧。(將來因緣成熟的話,我也希望能用手中的拙筆把這位智者所示現的事迹介紹給大家)

4、通有五種,當仔細辨別: 

中觀部的論典《 寶藏論》及中國的《宗鏡錄》都將通分為五種,現引用《 寶藏論》的原文:通有五種。何為五通。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報通。五曰妖通。何謂妖通。狐狸老變木石之精。附傍人身聰慧奇特。此為妖通。何謂報通。鬼神逆知諸天變化。中陰了生神龍變化。此為報通。何謂依通。約法而知緣身而用。乘符往來藥餌靈變。此為依通。何謂神通。靜心照物宿命既持。種種分別皆隨定力。此為神通。何謂道通。無心應物緣化萬有。水月空華影象無主。此為道通。

上面五種雖然皆名為通,卻只有道通是究竟的,不究竟的通可以退轉,,若深執其中,顛狂成魔,造作惡業,命終必墮生死苦海。

在《雜譬喻經》曾有這麼一段故事,說明了顯現奇功異能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神通,也不能代表有道德有修行,我們還應該仔細觀察其是否戒律清凈:從前有一比丘,因破戒而被排斥 、擯棄,正當其懊惱、悲嘆哭泣行走之時,適逢一鬼,此鬼犯法, 也為毘沙門天王所擯棄。鬼問比丘:「你有何事哭泣而行?」比丘答 說:「我破戒違犯戒律,被眾僧所排斥;一切檀越所供養的全部失去。而且惡名到處被傳播,因此愁嘆、哭泣啊!」鬼告訴該比丘 說:「我能令你惡名聲消失,並且得到很大供養,你可站在我的左肩上,我讓你在空中行走。人們祇能看見你,而看不到我,唯你若因此得到大供養,應當先供養我。」該鬼就扛此比丘,於其先被擯 棄的聚落上空行走。此時聚落人們見此景象都感驚奇,而認為該比丘確是行道聖人;輾轉傳言:「眾僧不應冤枉擯棄得道聖人。」於是村人皆異口同聲呵責該寺眾僧,並且恭迎此比丘住於寺內,因此得到大供養.   此比丘則不違其誓約,將所得衣食諸物先供養該鬼。另有一天該鬼又擔此比丘遊行空中之時,正值毘沙門天王官屬巡遊,鬼見司官大感驚怖,馬上捐棄比丘,奮力逃走,此比丘因此墮地而死,身首碎爛。

這個故事中,鬼之騰空即為報通,破戒比丘之騰空即為依靠鬼魅他力、惑亂眾生之妖通,皆非神通。

5、 神通有大小,惟佛乃究竟。一些有神通的人以及羅漢、菩薩、佛雖然皆有神通,但大小深淺是有不同的,只有佛的神通才是真正圓滿無礙的。

後秦釋僧肇選的《注維摩詰經卷第九》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佛陀時代,曾有一人到舍利弗處求出家。舍利弗觀其宿命。八萬大劫不種善根。棄而不度。往五百弟子所。盡皆不受。於是到祇洹門下。悲泣懊惱。佛從外還見而問之。其人具以事答。佛即種種責舍利弗。汝智慧不深不見人根妄輕賤人耶。佛即受其人。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著身便成沙門。佛為說法即得阿羅漢。舍利弗問佛。此人何時種泥洹善根。佛言乃往昔過去無央數劫有佛名人可。時有一人。入林取薪虎從林出欲食其人。其人上樹虎在樹下。其人極大恐怖。時佛從空中飛過。其人見已稱南無佛。心生信樂極厭生死。深心誓願願離此苦。因此善根今得解脫。時舍利弗。向佛悔過舉身投地深自悲嘆。佛言。譬如石中有金。愚人不知棄而不取。金師見之知其中有金。即以兩囊鼓而出之。眾生無明石中有智慧金。今汝智慧不深故棄而弗度。如來深見根本。以禪定智慧囊鼓而出之也。

連證得聖果、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都有局限性,這個故事很說明問題,而被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宣化上人等高僧大德多次引用。(可見於《印光大師文鈔?復張覺明女居士書九 》、宣化上人講《佛遺教經淺釋》)

即使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在使用神通時也會有不準確的時候。《摩訶僧祗律》卷二十九中記載,有一次阿闍世王要攻伐毗舍離這地方,毗舍離城的師子將軍就去請問目連,請目連用神通預測究竟是誰會得勝?目連告訴將軍是阿闍世王會得勝。於是師子將軍回國召募勇士,抱著必死決心應戰,而阿闍世王聽到目連的預言,心裡很放鬆沒有戒懼,就被師子將軍乘其不備的打敗,阿闍世王和毗舍離的師子將軍都對目連有意見。當時諸比丘聽到這些批評譏嫌語,就告訴了佛陀,佛陀明辨此事,說目連只看到了戰爭前面的部分進程而沒有觀察最後的結果,並告誡目連應審慎看清楚明白些。

6、不持戒律、不斷煩惱,開發神通有害無益。神通也可因為貪、嗔、痴等煩惱及破戒因緣而失去。

如果修行人不持戒律、不斷煩惱,用硬壓六識的制伏法開發五神通,貪嗔痴之根未除,一遇外境就或喜或悲,魔即可乘虛而入。如開天眼通,能見惱怨自己之事,嗔心未斷,極易發怒而致墮落,或見到男女情愛之事,生起貪色之心,而招情移入胎之禍。若貪求神通,本身即是貪根,常有人藉此以圖名利恭敬,可謂背道而馳。惟有證了法空或能嚴持戒律的修行人,開五通後隨緣度眾,可以拋開美惡親疏情愛喜怒之別,能平等自在、順逆一如,否則根本未得,反容易為神通所誤。

曾有一位有天眼、宿命二通的修行人,因為貪心未除,把持不住自己,為財色所惑,反而造下了無間地獄之業,令人惋惜不已。各位同修不妨試想一下,如果自己在煩惱未斷的當下擁有了五種神通,你一定能如法的應用到弘法利生上嗎?

《諸經要集》卷第十二 曾記載,釋迦佛的前身一角仙人「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 得五神通」,卻因為對淫女產生了淫心、淫行而失去了神通。

有神通一定不能顯現嗎?

不是的。

在佛教中,如果深入經藏和看看佛教史,我們就會看到佛、菩薩以及一些有神通的智者賢人用神通弘法度人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在以弘法利生為主的菩薩乘佛教(大乘)里,對待神通的態度和以自我解脫為主的解脫乘佛教(小乘)有很大的不同,可以這樣說,神通的正確運用是大乘佛教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資糧。《華嚴經?凈行品》中說:「若見華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則說:「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身充滿十方,令諸眾生或見、或念、或聞說法、或因親近、或得開悟、或見神通、或睹變化,悉隨心樂,應時調伏,舍不善業,住於善行。善男子!當知此由大願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薩解脫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大般若經?凈土方便品》中說: 「諸菩薩摩訶薩非離神通波羅蜜多有能自在成熟有情、嚴凈佛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故神通波羅蜜多是菩提道。諸菩薩摩訶薩皆依此道,求趣無上正等菩提」、「如鳥無翅不能自在飛翔虛空遠有所至,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無神通波羅蜜多,不能自在宣說正法與諸有情作饒益事,是故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引發神通波羅蜜多,若引發神通波羅蜜多,則能隨意宣說正法、利益安樂諸有情類」、「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遊戲神通波羅蜜多,若遊戲神通波羅蜜多,則能成熟有情嚴凈佛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大智度論》中說:「菩薩離五欲,得諸禪,有慈悲故,為眾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眾生心清凈,何以故?若無希有事,不能令多眾生得度。」當代高僧宣化上人既曾開示過不能隨便顯神通,也曾開示,你要是能用神通度人儘管去用(請注意,是「度人」時用哦,可不是讓你炫異惑眾!)如有罪業他來背,怕的是你沒有。

在解脫乘的佛法中,也不是所有的示現神通都是犯戒的。不犯戒的前提就是看其是否依於凈戒,是否住於慈悲,所以有下面的規定: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已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現無罪。

律部記載大目犍連有一次因救被盜匪綁架的給孤獨長者的兒子而現神通;另外畢陵伽婆蹉比丘因為同情一位牧牛女沒有華服不得參加慶祝會而暗自哭泣,就現神通為牧牛女變出漂亮的服飾;這兩件事都被其它比丘向佛檢舉,佛以他倆是基於慈悲心而現神通,所以判他們無罪。

神通雖然不究竟,是修行的副產品,不可執著,但也不是絕對不可學習的。

如《雜阿含經》卷十八中說:是故比丘,禪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為種種物悉成不異。比丘當知,比丘禪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議。是故比丘,當勤禪思,學諸神通。

《長阿含經》卷13(20)《阿摩晝經》說:彼以定心清凈、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一心修習神通智證能種種變化。變化一身為無數身,以無數身還合為一;身能飛行石壁無礙,游空如鳥,履水如地;身出煙焰,如大火煙焰;手捫日月,立至梵天......

《大般若經?凈土方便品》中說: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於中都無分別執著。謂作是念。此是五眼等。由此為此而修五眼等。是三分別執著皆無。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是所修五眼等。能自饒益亦能饒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得涅槃故說為善法。亦名菩薩菩提資糧。亦名菩薩摩訶薩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眾行此道故。已得當得今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令有情已當今度生死大海證涅槃樂......

大乘菩薩戒里對於神通更有與小乘戒完全不同的戒律。需要提醒一點的是,當一個大乘修行人同時受持了兩種戒律的話,對於兩種戒有衝突的戒條,是應以大乘戒為準的,用現代的辭彙來說,就是對於弘法利生的大乘修行人而言,大乘菩薩戒有相對於小乘解脫戒的優先權。

菩薩三聚凈戒中「饒益眾生戒」第11條「示現神通調伏」的戒相——有神通不當現而現犯戒,當現不現亦犯戒。這應該是大乘佛法對待神通問題最中道的看法。在《菩薩地持經》卷四的原文是這樣的: 以神通力示現惡道,令眾生畏厭眾惡,奉修佛法,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在瑜伽菩薩戒第43條輕戒「不隨現神力折攝戒」如此規定:「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具足成就種種神通變現威力。於諸有情應恐怖者能恐怖之。應引攝者能引攝之。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著僻執。是惡外道誹謗賢聖。成就邪見。不現神通恐怖引攝。無有違犯。」作為菩薩來講,應該要採取各種手段,去折服有情。該嚇唬的時候就要嚇唬,該震撼的時候就要震撼,該引攝就要引攝。菩薩的度眾生有兩種方式,一是折,一是攝。折就好比是用拳頭說話,包括開除記過等處罰手段;攝就好比是撫慰,用柔軟的語言進行開導。所以,發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有神通而「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有時為了怕麻煩,怕自己顯神通之後引起一些困擾(比如現在網上對一些顯現神通接引眾生者的大肆攻擊)而「不顯種種神通變現威力」,也是屬於犯戒的。菩薩戒中共五種開緣可以有神通不現而不犯菩薩戒: a、:若彼眾生更起染著(  如果眾生、菩薩現神通恐怖他、攝化他,會使眾生著迷、生愛染心,也想求神通,而弄巧成拙,則不現神通恐怖、引接,亦不違犯)。b、 外道謗聖( 若大菩薩現神通,外道見之會生起毀謗佛法之聖教,則不現神通亦不違犯)。c、 成就邪見,一切不犯。(  或是眾生見到菩薩現神通,不但沒受益,反而生起種種邪見,如貪求神通,或好奇務怪,不走正路等,即成就邪見,如此,不現神通攝化,亦不違犯。一切不犯乃總指上面三種,不現神通皆不違犯。)d、 若彼發狂( 彼指眾生,若菩薩現神通攝化此類眾生,其見神通會發狂,引起反效果,則不現神通不違犯)。e、若增苦受( 若現神通攝化,眾生會由此增煩惱,受到很多苦惱,則菩薩不現神通亦不違犯)。

明白了大乘菩薩戒與解脫戒不共的詳細相關規定,我們就不至於跟在一些人後面攻擊和誹謗大乘修行人為了度化眾生而隨緣示現的神通了(記得論壇上就出現過有法師和居士暗示宣化上人有時隨緣示現神通度人是破戒的錯誤論調),也不至於象某些同修那樣向佛菩薩和有神通的大乘修行人抱怨「為什麼不向我示現神通,一示現我就信佛」等問題了。

在佛教中,示現神通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1、救苦救難時。

最具代表意義的就是以大神通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了,《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里說,當眾生遭遇苦難的時候,所謂火水刀兵七大難,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即時解除我們的困厄,碰到無法解決的疑難,菩薩甚至會出現於夢中,以指點我們的迷津。觀世音菩薩以廣大的神通來度化眾生,排除一切的災難,因此成為眾生心目中無助時的依怙、苦難中的希望。

民國初年有一位人稱金山活佛的妙善法師,一生奇行異事,屢現神通,解除眾生的痛苦。當時有一位小姐生了怪病去找金山活佛醫治,原來這位小姐喉嚨有一口痰哽在那裡,吐不出咽不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常痛苦,金山活佛看了之後,就叫小姐張開嘴巴,伸手到小姐的櫻桃小口中,把那口作怪的痰拿出來,圇囫吞食下去,還邊嚷著說:「這麼好吃的珍餚美味竟然不吃,太可惜了!」說也奇怪,小姐的病不藥而癒。

惟需要提醒大眾的是,這些神通顯現都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如果受益的人只是臨時抱抱佛腳,就像地藏經中所說的「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而不是從此依教奉行,雖脫得一時之苦,是難以最終徹底脫離苦難的。觀世音菩薩等大菩薩神通廣大、有感則應,持念其聖號本身也確實就有消業的功效,可是我們如果得到利益之後卻不依教奉行,輪迴生死的大苦又有誰能替代呢?大菩薩尚且不能替代眾生的輪迴生死,一般的神通就更別說了。筆者曾經歷過這樣一個事例:一位未信佛的病人在發下修行之願後,一位有神通的居士伸手一揮,這位病人頸部的腫瘤就消失了,病人當時一下子就服氣了,開始按老居士的要求發願修行,可是不多久,這位病人即「脫獲善利,多退初心」,信心又發生了動搖,修行也懈怠了,結果頸部的腫瘤又出現了,終未免一刀之苦。

由此可知,在苦難中的眾生如果有緣得到神通這種外力的幫助,之後應該依教奉行,依照戒定慧去努力修行,才是究竟離苦的正途。苦難中的眾生如果無緣得到神通這種外力的幫助,卻能夠依教奉行,依照戒定慧去努力修行,息滅貪嗔痴,懺悔前愆,修集功德,離苦得樂的果報依然是可以得到的。如果讀到此文的某位讀者正在忍受著一些痛苦的煎熬,正在到處尋找自己的救星,希望本文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示,我們應該明白,唯有真正轉變自己、依教如法修行才是息苦得樂的良藥,也自然會感得佛菩薩不可思議神力的加被。

2、示現因果輪迴等佛理,度化有緣眾生時。在經論及佛教史上例子甚多,下面僅舉數例。

《地藏經》中,世尊這樣囑咐地藏菩薩: 「現在未來天人眾, 吾今殷勤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墮在諸惡趣」,經中的光母女也是在羅漢神通的幫助下才知道母親墮在惡趣的。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九中敘述目連奉佛陀的命令以神足飛到距離人間極遠的東方奇光佛國,那裡的人都是巨人,蔑視目連像一隻小蟲般地小,奇光佛為了折服比丘的慢心,讓目連立刻把自己變成比他們更碩大無數倍的大巨人,大到他可以左腳踩著人間的須彌山,右腳跨在梵天上,而奇光佛國的人相形之下竟然小的可以放入目連的缽中,被目連高舉至梵天,又拿到人間釋迦面前,然後再送返奇光佛國,使奇光佛國的人沒有了慢心。

《法句譬喻經》中,敘說佛以神通變成各種化人度化眾生的故事。例如〈無常品〉中,美女蓮華本欲出家,於路旁水中照見己之美貌,復生憐惜不舍之心,佛遂幻化成一勝過蓮華千萬倍的美女,共相談話,頃刻之間,幻人美女睡眠而死,身體臭爛出蟲,蓮華驚怖無常之速,即往詣佛所出家修道。又如〈多聞品〉中,羅閱祇國山中有五百強盜專殺奪路人財物,佛化成一滿載寶物的富賈從山中過,強盜心中正自慶幸:作賊多年,從無如此「肥羊」自動上門,遂將富賈包圍,富賈舉弓一發,五百強盜中箭求饒,富賈即現佛身,說理度此五百強盜皆受五戒。又如〈篤信品〉中,佛到江邊度五百餘剛強欺詐人家,村人聞法並不信受,佛便化一人從江對岸行走水上而來,村人大驚忙問化人何有此法術化人告以是佛所教。一村之人遂信佛有大威神力而信奉之。又如〈戒慎品〉中,波羅奈國山中有五沙門,出家經年忙於衣食不能入道,佛遂化成一沙門前往問訊說理,再現佛身,五沙門實時都得羅漢道。又如〈惟念品〉中,佛愍弗加沙王自行剃頭作沙門,尚未見佛又未聞經命即將終,遂化作一比丘,往弗加沙王借住的陶家窯窟中,為其說法並現佛身以度之。又〈放逸品〉中,有一在深山修道七年未能得道的沙門,見山中無主財寶便起貪心,呼兄喚弟共背寶物歸家還俗,走至半路,逢佛化成的比丘尼向其問訊,沙門見此比丘尼,敷粉畫眉手帶金銀頸掛瓔珞,即斥其非,比丘尼亦反問沙門:何以貪慾忘道,取非分之財並現佛身。沙門悚然而驚懺悔不已,佛為說法得羅漢道。又〈愛欲品〉中,佛為度兩個情慾熾旺的比丘,先行遣走其一比丘,佛再化作此人,邀約另一比丘共往妓女村,佛於村內,幻化出一妓女,二比丘共入此妓女室內觀女形體,於是妓女坦胸露乳臭氣四溢,幻人比丘即告另一比丘,女人之美實是虛表猶如皮囊盛屎,有何可貪化比丘即現佛身,另一比丘見之慚愧悔改,即得羅漢。而被佛遣走之比丘,回入室內見其友伴光彩異前問其原因,得道比丘即如實說佛之度化經過,此比丘頓時亦斷欲想而得法眼。

在《賢愚經》這類弘揚因果正理的佛經中,佛以宿命通宣講某人的前因後果的故事也有不少,算是佛陀時代的因果實錄吧。在此僅錄一品作為範例以作讀者參考: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品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國中有大長者。生一男兒。面首端政。既生數日。復能言語。問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復更問曰。尊者舍利弗阿難等。悉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見子生便能言。謂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問佛。佛言。此兒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歡喜。還歸其家。兒又啟曰。唯願二親。為我請佛及比丘僧。父母告曰。請佛及僧。當須供具。非卒可辦。兒又啟曰。但掃灑堂舍。莊嚴床席。施三高座。百味飲食。當自然至。又我先身之母。今猶存在。居波羅奈國。為我喚之。父母隨語。使人乘象。馳奔召來。所以作三高座者。一為如來。二為本生母。三為今身母。佛與眾僧。既入其舍。次第坐定。甘膳美味。自在豐足。佛為說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聞法歡喜。盡得初果。此兒轉長。便辭出家。精勤正業。獲致羅漢。阿難白佛。此沙門者。宿種何德。生於豪貴。小而能言。又復學道。逮得神通。佛告阿難。此人前身。生波羅奈。為長者子。父亡沒後。家業衰耗。漸致貧窮。雖值佛世。無以供養。念此不悅。情不自釋。便舍豪姓。求為客作。終竟一歲。索金千兩。豪姓問曰。卿欲娶妻耶。答曰不也。豪姓又問。用金何為。答曰。欲用飯佛及於聖僧。豪姓告曰。若欲請佛。吾當與金並為經營會於我舍。貧者唯諾。便設餚膳。請佛及僧。由此因緣。命終之後。生在長者家。今復請佛。聞法得道。佛告阿難。往昔貧人者。今長者子沙門是也。佛說此時。一切眾會。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在大藏經本緣部的經典中,可以發現描述佛陀菩薩的神通度人故事非常眾多,其他部的經典中也是隨處可見,難以一一列舉。

在佛教史上,一些大德示現神通度化眾生也是隨處可見。在此僅舉一例。如高僧傳記載,東晉時期的佛圖澄大師就曾用宿命通開示晉王石虎,使其對三寶的信心不至於退失(高僧傳卷第八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後晉軍出淮泗。隴比凡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虎乃嗔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問澄。澄因諫虎曰。王過去世經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六十羅漢。吾此微身亦預斯會。時得道人謂吾曰。此主人命盡當受雞身,後王晉地。今王為王豈非福耶。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謝焉。

當代高僧宣化上人也曾在講法時用宿命通隨緣開示一些前因後果,以令弟子們深信因果輪迴之理,如兩隻鴿子的因緣、青花蛇的因緣等等。可見後附。

在天津的萬新村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年青婦女劉某患上了尿毒症,已病入膏肓,腎功能完全喪失,每周須作兩次到三次透析,生活已無法自理,經濟上也陷入了絕境,在2003年的冬天她有緣遇到了一位佛教的善知識,這位素未謀面的善知識初次見面卻是迎頭棒喝,痛斥她在做販賣邪淫物品的勾當,害了不少無知的青少年,並直接告訴她所得之病與此有關,劉某當下震驚了——她痛哭失聲,說出了自己所作的生意:販賣黃色光碟!在善知識的指導下,她表示要痛改前非,當時就讓丈夫下樓砸毀了所有的黃色光碟,並發心從此斷殺茹素,持戒念佛,努力懺悔前愆,以念佛功德迴向眾生,結果奇蹟發生了,當時在場的眾人發現她早已失去血色的臉上現出了紅暈!如法修持一個星期以後,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你的腎功能正在恢復,只需每周作一次透析了。」之後不久,她的腎功能即基本恢復,一個曾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從此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逢人就宣傳是佛法救了她。在這個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小小的神通示現也能在當機時起到顯示因果、接引初機、拔苦與樂的功效。

3、懾服外道時。

在《增壹阿含經》卷十四記載了佛以神通力降服毒龍、懾服一個叫優樓頻螺迦葉的外道的故事。

在《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二記載了佛和弟子們以神通度化須摩提女的外道夫家的故事。

在《賢愚經-降六師品》里詳細記載了佛和弟子們用神通降服六師外道的故事。

大藏經中的《龍樹菩薩傳》(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記載了龍樹菩薩用神通懾服外道的故事。這裡不妨引用一下:時南天竺王甚邪見,承事外道,毀謗正法。龍樹菩薩為化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經歷七年。王始怪問:「此是何人,在吾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聞是已,甚大驚愕,而問之言:「一切智人,曠代不有。汝自言是,何以驗之?」答言:「欲知智在說,王當見問。」王即自念:「我為智主,大論議師。問之能屈,猶不足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不問,便是一屈。」遲疑良久,不得已而問之:「天今何為耶?」龍樹言:「天今與阿修羅戰。」王聞此言,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欲非其言,復無以證之。欲是其事,無事可明。未言之間,龍樹復言:「此非虛論求勝之談。王小待之,須臾有驗。」言訖,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系而落。王言:「干戈矛戟,雖是戰器,汝何必知是天與阿修羅戰?」龍樹言:「構之虛言,不如校以實事。」言已,阿修羅手、足、指及其耳、鼻,從空而下。又令王及臣民、婆羅門眾,見空中清除,兩陣相對。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殿上有萬婆羅門,皆棄束髮,受成就戒。

佛教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初傳中國時,也有懾服外道的問題,當時佛教遭受到道教的抗拒,在明帝的安排之下,展開一場佛教史上有名的佛、道鬥法。皇帝命人在案桌一邊放了道教經典,另一邊放置佛經和佛舍利。道士們騰空、或者土遁而至。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佛教法師穿著法衣迤邐而來,道士企圖用神力將佛教的經典燒毀,但是不但佛經絲毫無損,佛陀的舍利卻放出萬丈的光芒,照到道教的經典,道藏燃燒化為灰燼。這時迦葉摩騰拂袖飛上天空說:「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納,丘無山嶽嶸。法雲垂世界,善種得開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愚蒙。」由於此次與外道神通鬥法的勝利,佛教終於得以在中國傳播並發揚光大。

4、講經說法時。

在宣講大乘經典時,佛經常放光、動地,啟發大眾對佛法的信心。這些事情都是真實不虛,絕非神話,即使是現代,只要你戒德清凈、所說的是正法無誤,這些神奇的現象也可能發生,令在場的大眾馬上於所宣講的佛理升起了敬信。

結 論

一把刀,無好無壞,工具而已——幼童玩刀可以把自己手割傷,惡人用刀可以殺生害命,而善良的智者正確使用刀也可以有切開美味的瓜果、驅趕強盜、保護大眾等等莫大的用途,關鍵是什麼人去使用它以及發心是什麼。

神通亦復如是,初學大眾如同幼童,尚不知持戒修德,貪戀執著神通會傷害自己的道業,不利於解脫;魔眾如同惡人,用神通增長眾生的貪、嗔、痴、慢、疑、邪見,用神通傷害眾生的法身慧命,把眾生引入邪途;佛菩薩以及有神通並發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善良的智者,為了利益、化導眾生,對當機者示現神通,可以立竿見影,拔苦與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將有緣人最終攝入佛道中戒定慧的修學,得到究竟的利益。

中國是大乘佛法流傳之地,當我們看到有人示現神通時,既不要盲目追求和崇拜,也不要急著攻擊和誹謗,而要仔細觀察其是否依於凈戒、住於慈悲,是否是發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且最終將眾生導入佛法戒定慧的修學。如果如上所說,就是值得我們恭敬和讚歎的,而那些靠示現神通炫異惑眾、追求名聞利養的情況才是值得我們反對和警惕的,應該及時的提醒大眾不要上當。

聖住 整理

2004年11月21日星期日
推薦閱讀:

初識佛、佛教、佛法
這一生過得苦不堪言,為什麼還是生不起出離心呢?要如何做才能斷煩惱求解脫呢?
壇經 般若品第二
能夠在家學佛超越六道輪迴嗎?
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譯者序

TAG:推薦 | 文章 | 佛法 | 精品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