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台灣全面起飛基礎:藏富於民和藏智於民

1980年代台灣全面起飛基礎:藏富於民和藏智於民

2012年08月24日 16:37

來源:鳳凰網歷史 作者:秦風

字型大小:T|T
10人參與 3條評論 列印 轉發

核心提示:80年代是台灣全面起飛的年代,無論是經濟、科技乃至出版、電影、流行音樂等都表現出高度的創造力。人民求知若渴,知識性的雜誌、書籍和在職進修皆風行一時,而且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過去「藏富於民」逐漸過度成為「藏智於民」。

本文摘自《歷史照片的歷史問題》,作者:秦風,出版社:21世紀雜誌社

不少人對1949年後的台灣心存迷惑,無法想像被趕到海島上的這個獨裁腐敗政權如何力挽頹勢,使台灣經濟、科技、文化得到發展。事實表明,蔣經國的所作所為,對台灣半個世紀的走向至為關鍵。

1950年對於蔣氏父子而言,前途黯淡無光。這一年,蔣經國出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徹底改造政工制度,在軍中恢復了國民黨團,成立政工幹校,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現代知識學養的高級政工人員。這些畢業生日後不僅進入軍隊擔任政治指導員,同時也被分配到新聞、文化、出版、電影、表演團體等機構,控制和主導了整個意識形態。蔣經國的蘇聯背景讓美國無法真正放心。他手握大權,被一些前輩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仇視,卻我行我素,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凡跟蔣經國接觸過的美國新聞界人士幾乎都有類似的描述,他們很驚訝蔣經國位於台北市長安東路居家的簡樸,這位台灣第二號最具權勢的人物的住宅毫無大官的氣派,遠不比何應欽、白崇禧、張群等人的官邸。蔣經國通常穿著中國長衫,親自端菜招待客人,他的孩子們滿屋亂跑。有時候,蔣經國還帶著家人到電影院趕場,而且跟一般人一樣排隊買票。這也是蔣經國家庭生活最快樂的一段時期。

在蘇聯度過青春歲月的蔣經國,對美國並不推崇,持有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批判態度。他在對「救國團」學生做內部演說時,常常同時批判「紅色帝國」牗蘇聯牘和「白色帝國」牗美國牘。他對美式民主以及自由派和知識分子也抱著某種成見,認為後者虛偽、軟弱而且帶著濃厚的投機色彩。在美國人眼中,蔣經國是一個神秘的特務頭子,冷酷無情,他的蘇聯背景讓美國始終無法真正放心。不過在戰略上,蔣經國畢竟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周刊特派員馬汀形容蔣經國手握大權,被一些前輩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仇視,卻我行我素,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甚至輕車簡從,不帶任何保鏢四處走動,跟一般人一樣出入餐廳。

1950年至1960年間,蔣經國已充分掌控了軍內的政治思想、軍情機構和青年組織,加上1950年由陳誠執行的土地改革政策,獲得土地的佃農成了國民黨農村基層組織的骨幹,國民黨已有足夠的政治支持和強大的政治機器創造穩定的社會秩序,並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埋頭苦幹休養生息。可以說,在台灣島內,蔣經國的影響力日趨抬升。蔣經國整倒了有美國背景的吳國楨和孫立人,關閉了鼓吹建立現代民主憲政的《自由中國》雜誌,逮捕了持不同政見的雷震。他所運用的鬥爭手法十分簡單:先逮捕對方的一個部下,找到「證據」證實此人為中共間諜,然後以「包庇特務」的罪名將對方拘捕。

70年代末,因桃園縣長選舉發生了「中壢事件」和非國民黨人士在高雄遊行引發了「美麗島事件」,反政府的活動越來越多。對於不同政見者的活躍,大多數國民黨人士馬上聯想當年在大陸的情形,並主張用強硬的手段對付。

長期以來,國民黨內一直有一批受過西方教育、崇尚民主政治的自由派學人,他們一直堅信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是缺乏民主所致,因此認為國民黨在台灣重整江山首先在於民主建設。蔣經國顯然對這種看法不屑一顧,他認為這些自由派人士成天吵鬧,使得國民黨不知吃了多少虧,因此也沒有把自由派知識分子放在眼中。在十年間,他陸續整倒了有美國背景的吳國楨和孫立人,關閉了鼓吹建立現代民主憲政的《自由中國》雜誌,逮捕了持不同政見的雷震等人。蔣經國所運用的鬥爭手法十分簡單:先逮捕對方的一個部下,進行拷問,找到一堆的「證據」,證實此人為中共潛伏在台灣的間諜,然後再扯出一大串人,最後再以「包庇特務」的罪名將對方拘捕。

幾乎所有研究台灣史的學者都一致認為,蔣經國是1950年台灣白色恐怖時代的最主要執行人,所有重要的政治案都有他的影子,他應為那個時代許許多多精英人士家破人亡的悲劇負主要的責任。此時蔣經國明白,過去在大陸,人民上街反對國民黨,是因為他們餓肚子,要求有飯吃,為了不餓死,他們會跟任何提供糧食的政黨走。由此看來,人民餓肚子上街遊行與人民溫飽後上街遊行,其性質是截然不同的。正因為將發展經濟文化和滿足社會的物質需求放到首位,蔣經國「先發展、後民主」的思想在島內政界和民眾中受到擁護,打擊異端的過火行為也為創造財富的政策所掩蓋。在台灣社會遭受重大的外交挫折之際,蔣經國提出一項大規模的經濟發展計劃——「十大建設」。晚年,痛苦不堪的糖尿病一直纏著他。1987年,在他過世的前幾個月,蔣經國終於決定開放報禁與黨禁。

1972年,蔣經國接任台灣行政院長。那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簽署《上海公報》。接著,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關係正常化,台灣外交上受到嚴重打擊。這年蔣介石身心交瘁,昏迷不醒,由蔣經國獨撐大局。

1973年,在台灣社會遭受重大的外交挫折之際,蔣經國提出一項大規模的經濟發展計劃——「十大建設」,以快速推動台灣經濟發展。事實上,由1950年到1970年大約二十年間,台灣已完成由農業生產到輕工業生產的初期累積。

1971年,台灣對外貿易首次出現順差,接下來進入重工業的發展階段;雖然如此,因向外貸款過巨,仍遭到經濟專家的質疑,而蔣經國卻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力排眾議。事實上,他的考慮是多方面的。毫無疑問,那是台灣歷史上的黃金歲月。走過那一段路的台灣百姓不會忘記,自己買下第一間漂亮的公寓房子、創辦了第一家公司、接到第一張海外訂單以及第一次到海外旅行時的激動情形。

80年代是台灣全面起飛的年代,無論是經濟、科技乃至出版、電影、流行音樂等都表現出高度的創造力。人民求知若渴,知識性的雜誌、書籍和在職進修皆風行一時,而且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過去「藏富於民」逐漸過度成為「藏智於民」。

蔣經國晚年的時候,痛苦不堪的糖尿病一直纏著他。儘管年事已高病魔纏身,但他的執政主張始終沒有倒退。1987年,在他過世的前幾個月,終於決定遵照民願開放報禁與黨禁。


推薦閱讀:

台灣當局駐厄瓜多商務處也被強行改名,台灣為何接二連三沒完沒了被打臉?
張鐵志:蔣經國是台灣民主的推手?
台鐵訂票系統圖文全解│台灣
你對蔡英文這個人了解多少?
台灣到底好不好?

TAG:台灣 | 年代 | 1980年代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