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都舞瘋子的舞瘋舞語16-6

舞瘋摩登舞基礎交流第十六講6

  男士的右手既然沒有實際握到東西,那它有什麼功能?

  1包圍著、扶著女士,給女士安全感,並保護女士的安全

  2提供女士一個框架(空間、位置),並給女士著力

  3 支撐女士的左手重量,感覺彼此的存在

  4 右手掌、手指要輕貼著女士的背,感覺並跟隨著女士身體的移動而移動,並與女士左、右手的張力對稱呼應,構成一個良好的握持連結

  5 當男士要煞車或改變方向的時候,可用以拉住女士。

  結論:最後,我把握持簡化成一句話:女士們,你們要能讓男士透過握持推到你的腳!換個說法就是:不管是男或女,必須要用手把對方推開,『要用手』,不要誤會,當然不是真的只用手,手是連結在身體上的!

  探討跟握持有關的七個問題

  1. 身體上的接觸,從整體握持來看,它是主要接觸點,還是輔助接觸點?身體的接觸點到底應該在哪裡里?身體的接觸會讓我們比較好跳還是會更難跳舞?

  1). 一般的說法,握持共有五個接觸點,男士的左手一個、右手三個、身體一個。身體上的接觸點到底應該在哪裡里?兩個人垂直站立時,身體自然該碰到的地方,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地方雖然可能會因為舞蹈過程中不同的身體位置而移動改變,但絕對不會在下腹部(臀部)的地方。『臀部』可以視為是身體重心的所在,維持臀部的自由度對擺盪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基本上身體的接觸是在心窩的右下方肋骨的位置附近,而不是在臀部(下腹部)的位置上。

  這點上有很大的分歧,大家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接觸點(面)。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接觸的位置應該是中、上腹部分。

  2). 身體的接觸是兩個人在舞蹈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因為這樣可以讓旋轉更容易(內外圈距離差變小),也可以讓引導與跟隨更容易(因為多了身體上的信息)。但,千萬不要忽略了它的基礎條件,是兩個各自平衡的身體。從平衡的角度看,其實有了身體的接觸反而會讓各自的平衡更困難,因為身體的自由度變小了。所以如果我們把身體接觸的優先度放在前面,那很容易就會犧牲了容易平衡的身體姿態(平衡能力變差),犧牲了平衡也就犧牲了一切。記著,身體的接觸是輔助,不是主要的握持接觸點,手上的接觸才是握持的主要憑藉,沒有身體的接觸我們一樣可以快樂自在的引導女士跳舞,但如果沒有手,只靠身體的接觸,那幾乎就不能跳舞了。

  3). 不相信我說的嗎?正常!因為我知道很多老師都非常要求身體的接觸,我沒有說那是錯的(因為最後的結果要這樣),但我確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男女都刻意的去找對方的身體,這個學習方法會比較沒有效率(因為身體的平衡就會比較困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米爾科和阿萊西婭的教學光碟,約在第31分鐘的附近,Mirko對這個問題有特別的說明。

  4). 另外,很多女士沒有先建立左手的握持能力(左手是松的),所以靠身體上的接觸去頂開上半身,試圖取代左手的握持功能。其結果就是男士的右側必須靠身體去移動女士,這是沒有效率且不聰明的作法!因為身體上的接觸點非常接近各自的軸心,這樣做就類似把兩個人的軸心綁在一起,那會使得各自的自由度變小,兩個人間的互相影響會變得直接而沒有彈性,男女的平衡都會變得更困難。

  蘇旋妮和曾穎峰的講習中也談到了這一點,女士要用左手連接把自己的姿態做好,而不是用肚子頂男士展開上身姿態。

  老師再和我搭手握持時也是用左手連接把自己的姿態做好的。所以這點,女士務必要注意的握持要點。

  5). 不要從看到的結果去學習舞蹈,身體上的能力是不能一步到位的,在每個階段設法找出需要的關鍵技術,然後克服它。如果學習順序顛倒了,很可能就會浪費時間!重點在平衡、平衡、平衡,早一點學會有效平衡自己的身體,就可以早一點學會跳舞!其它的,等到能跳了再來逐步要求吧!

  這句話告訴大家怎樣學習舞蹈。很多人都是從看到的結果去學習的,包括我也曾經是這樣的。結果學的沒有形,豎不直,橫不平,跳起來歪七扭八的。半年前一些老師級的女老師都不跟俺搭手,說我身體平衡沒有。總是東拉西拽,影響破壞人家的平衡。後來我自己訓練把力用在自己的身上,經過半年訓練,再合手,人家感覺非常好。

  6). 建議初學的女士千萬不要刻意去貼男士的身體,也不要怕離開男士的身體接觸。舞蹈過程中重點的重點是平衡!有了平衡才可能有其它的一切!所以,站上自己的重心、做好自己的身體姿態,然後身體一直對著男士,永不轉開!更不要誤以為身體的接觸是在下腹部的位置,事實上如果男士有正常的體態,當他拉直脊椎時,下腹部是在身體的偏後方的位置上,那個位置女士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容易碰到的,身體的接觸大約是在心窩到肚臍的範圍中間。

  站上自己的重心、做好自己的身體姿態,然後身體一直對著女士,永不轉開!俺就是這樣訓練的。
推薦閱讀:

平等院 | 末日凈土與鳳凰堂
26京都 | 地標建築——清水寺(二)
京都舞瘋子的舞瘋舞語15
青苔覆蓋的日本枯山水—西芳寺「苔寺」

TAG: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