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跪九叩·禮儀

三跪九叩  這是舊時最重的禮儀。行禮時,須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

  本來,古時以再拜作為朝會大典的常禮。《通典》卷一百二十三《皇帝至正受群臣朝賀並會》稱:「樂止,群官客使等皆再拜,侍中前承詔,降,詣群官東北,西面稱:『有制。』群官客使等皆再拜。宣制曰:『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_。』(冬至云:履長之慶,與公等同之。)宣訖,群官客使等皆再拜,訖,舞蹈三,稱萬歲,訖,又再拜,侍中還侍位。」北周宣帝(宇文贇)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到了明代,據《明會典》:臣見君行五拜禮。這在《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一回中有具體描述:「當下駕坐寶位,靜鞭響罷,文武百官,九卿四相,秉簡當胸,向丹墀五拜三叩頭禮,進上表章。已而有殿頭官身穿紫窄衫,腰系金廂帶,步著金階,口傳聖敕道:『朕今即位,二十礻巽(原文為

)於茲矣。艮岳告成,上天降瑞,今值履端之慶,與卿等共之。』」

  到了清代初年,改一跪三叩頭為通制,朝會大典則三跪九叩首。清·昭槤《嘯亭雜錄·內務府定製》:「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按照清王朝的規定,皇帝舉行朝會大典時,乘輿至保和殿,降輿後先到中和殿升座暫息,接受在典禮中的侍班、導從、糾儀、執事各官行三跪九叩禮。到太和殿升座之後,在丹陛大樂聲中,文武百官再行三跪九叩禮。在元旦、冬至、萬壽節這三大節日的朝會之後,皇帝還要到乾清官接受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等人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然後再接受皇子皇孫的三跪九叩禮。此外,在重大祭祀時,也行三跪九叩禮。《清會典》載其行禮過程云:「至少昊金天氏陵門前,降輿,由中門入,至殿內,詣香案前,三上瓣香,行三跪九拜禮。仍由原進門出,升輿。」

  三跪九叩,在清代白話小說中也有描寫。《三俠五義》第六回,寫包公奉旨進殿除邪時,「來至殿內,見正中設立寶座,連忙朝上行了三跪九叩之禮。」

  辛亥荸命以後,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三跪九叩禮也被廢除了。南京臨時政府遷往北京以後,雖然由袁世凱竊居了總統職位,但鑒於形勢,他也不得不宣布:男子禮節為脫帽鞠躬,大禮三鞠躬,常禮一鞠躬。不過,三跪九叩之禮在民間仍有極深的影響。魯迅《集外集拾遺·關於<子見南子>》:」舊曆朔望,例須拜孔,行三跪九叩禮。」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八:「於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紅布掛枝頭,俞文芊三跪九叩,拜了大柳樹做乾娘。」
推薦閱讀:

南茗佳人【趣談普洱】二:茶桌上的禮儀有哪些?【圖】
【西餐就餐禮儀】
商務禮儀-你知道多少?
禮儀——男士西裝的選擇
座次及用餐禮儀

TAG: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