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厭學有什麼錯?家長忽視「內在動機」才是禍首!

回復「熱文」立即了解寶寶房 ·月子居家如何去甲醛。

媽咪Jane說

  孩子厭學與貪玩好像是疊加在一起的一對好朋友,當父母罵孩子貪玩時,他們必定在怕孩子耽誤學習。但是只要是孩子,他們必定會貪玩啊!所以,父母不必太糾結「貪玩」問題,而恰好應該找到讓孩子自覺愛上學習的方法。

  上周讀到我的孩子一篇小作文,貪玩的年紀卻對夢想有了清晰的描述:

  兒子的夢想令我非常感動!因為他告訴我們:夢想雖遠,但他有去彼岸的強烈興趣和願望。就是這個強大的興趣才能驅動孩子去學習,而有興趣的學習就如同「玩」一樣具有吸引力。羅玲老師在《孩子為什麼而學習》一文中說:「孩子要有夢想。他以後隨時都可以改變、繼續尋找,但此刻的夢想就是他此刻的樂趣和動力,並且,這種有夢想和動力的感受永遠都會在!」

  讓我們一起來讀……

內在動機才是學習的關鍵

對孩子而言,學習的動機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兩方面:

外在動機:我們為什麼必須要學習。

孩子學習的外在動機有很多:

為了考試

為了具備各種技能以便將來找工作

為了出國留學

為了讓家長滿意

……

外在動機當然很有用,它能給我們設定時間限制和硬性標準,讓我們有個清晰的目標和方向,也有了一定的壓力。它能提醒我們去自律。

但是外在動機的動力很有限,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必須要去學,那他的學習效率不會很高,結果也不會太好。

內在動機:你為什麼真心地想去學習。

這是優秀學生所需要的一個更強勁的馬達。我們也可以想出很多:

為了興趣

為了開發智商和情商

為了滿足好奇心

了開闊眼界

為了提高各種能力

為了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為了體驗自尊和自信

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我

為了能欣賞美

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為了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品格

為了做一個更好的人

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為了少生氣更快樂更幸福

為了有更強的受挫能力以面對人生的種種逆境

為了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

……

我所列出的內在動機要比外在動機多得多,可是在現實中,很多學生在多數時候都是被外在動機所左右,我想這也是學習效率低下的最根本的原因。

2

把握4點幫孩子找到內在動機

不少家長每天都在操心:孩子是否抓緊學習時間、作業和考卷都完成得怎樣、預習複習沒、有沒有學習計劃和所謂的錯題本、課堂聽講效率高不高、老師的好壞、有沒有權威的或名校的輔導資料、補習班教學質量如何、同學的影響、學校的學習氣氛、自己對孩子抓得緊不緊,等等。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要緊的。最關鍵的事情是: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整個中學階段,教育者的主要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具有自己的內在學習動機、並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這兩樣東西是一個人可以受用一生的,這體現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有些家長總是逼迫孩子去超前學習。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超前學習直接扼殺了學習興趣。孩子會由於課程難而沒了興趣,會由於重複學習課本而沒了興趣,並且還會由於沒有時間去接觸真正感興趣的知識、沒有時間去獨立探索而沒了興趣。

學習的最基本的興趣來自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很大程度上,興趣還來自學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家長應引導孩子遵循在舊知識的邊緣去擴充新知識的學習規律,循序漸進地學習即使學習內容有些枯燥,如果學生經過努力,迎接了挑戰,最終有了進步,那麼這種成就感就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興趣。

放下對成績的執著

很多家長因為愛子心切,容易陷入眼下的成績競爭中不能自拔,把學習變成了一個十分無趣的事情,損害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掩蓋了學習的真正意義。

決定成功和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智商、情商、財商、人際交往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等等。考試里的那些知識只佔很小一部分。何況中國目前的考試製度和學校教育都有很多不足之處,好成績常常不能反映真實的能力,好學校不見得就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家長不要讓掌握考試知識佔據孩子的全部時間和精力,而應想想究竟什麼對孩子未來的一生有真正意義,幫助孩子慢慢看到學習的樂趣,恢復對學習的興趣,這是我們家長能給孩子學習方面的最大幫助。

認識學習的真正意義

孩子生活閱歷有限,難以認識到興趣和內在動機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認識這些意義,例如,給孩子指出,周圍的親友或是公眾人物,他們的幽默感、優雅的談吐、迷人的魅力、對生活的熱情和生活情趣、成功的事業和家庭的幸福,等等,都是受教育的結果。

家長首先應讓孩子學會做人,並且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事情,樹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觀念,其他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學習成績這些事情,順理成章,自然會好起來。

幫孩子找到自己的使命

使命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成長的內在動力。一旦找到了它,它就會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追求卓越。

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每一個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心底一定有使命感作為動力。家長可以讓孩子多了解偉大人物的人生軌跡,可以擴充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對世界有更廣闊更深刻的認識。

要給孩子提供為他人付出的機會、提供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巨大價值。

要讓孩子從小先懂得義務、任務、責任這些概念,長大了他才會真正理解使命的概念。

要想讓孩子過上有方向有目標的一生,家長自己也需要有使命感,讓孩子親眼看到有使命感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要提醒孩子慢慢地去尋找、去發現自己的使命,讓孩子逐漸思考,自己打算拿這一生的時間去做什麼樣的事情。

當孩子知道自己學習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將來發揮潛力、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貢獻時,他會在學習上做到自主、自律,他會有強大的內在動力,他會發揮出最大的潛能,他會不怕失敗、不患得患失,學得更輕鬆愉快!

長大後,當他有了要在某個領域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望時,當他慢慢尋找到了他人生的使命之後,他的願望會調動起宇宙間蘊藏的無窮的力量,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助他達成自己的願望!(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我不想生孩子,但是父母不同意。人一定要有下一代嗎?
陳小春凶兒子,應采兒看到孩子眼神忍不住哭了?
怎麼追求高冷的女孩子
【溝通技巧】親子溝通:如何讓孩子願意和你溝通
這是我見過的,父母給女兒最好的嫁妝

TAG:孩子 | 動機 | 厭學 | 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