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抑鬱症,男女有別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幾率大於男性,而且引發抑鬱症的病因學通路存在性別差異。

來源:「醫學界雜誌」微信

  

  「我最後一次自殺未遂後,昏迷在急救台,雖昏迷,意識卻異常清醒,感覺到醫生用針將我見骨的傷口縫合,聽見醫生嘴裡一次又一次低喃著:『這姑娘怎麼下得去手!你連死都不怕了,為什麼還懼怕活著?』每次我都回答:『割脈不需要勇氣,活下去才需要莫大的勇氣。』這樣簡單的問答後,總是長時間的沉默。」(一位女性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電影《抑鬱症》劇照(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幾率大於男性,而且引發抑鬱症的病因學通路存在性別差異。《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 J Psychiatry》)曾發表過一項研究,揭示了引發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存在性別差異,且某些因素偏向影響某一性別。據悉,這項研究是由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精神病學和人類及分子遺傳學所的Kendler博士等開展的,其結果可能有助於尋找抑鬱症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Kendler博士認為,鑒於遺傳和家庭環境對抑鬱症易感性的重要影響,必須通過試驗設計來控制這些背景變數,從而明確危險因素的性別差異。因此在該研究中,Kendler博士選用了不同性別的雙胞胎作為研究對象,並通過研究不同危險因素導致他們發生抑鬱症的影響,來探討抑鬱症病因學通路的性別差異。

  研究者對「雙胞胎們」開展了兩次訪談研究,並將20個危險因素分屬於5個發展時期進行考察。例如童年時期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父母對孩子缺乏溫情,孩子遭遇了性虐待或者失去父母;青春期早期時的危險因素則包括情緒穩定性、低自尊、早發焦慮和品行障礙;青春期晚期未受到良好教育、遭遇了終生創傷,或具有尼古丁依賴、酒精依賴和藥物使用障礙;以及成年期的離婚史、既往抑鬱症史、缺乏社會支持;除此之外,過去一年中婚姻滿意度降低、遠期生活應激事件以及相關及獨立的近期生活應激事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

  其研究結論為:抑鬱症的發病因素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人格和人際關係的失敗對女性抑鬱症的發病作用大於男性,而精神病理學外化性障礙(如行為障礙)、既往抑鬱史、急性壓力的特殊刺激對男性抑鬱症的發病作用大於女性。

  因具體內容涉及學術論證,欲了解研究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閱讀原文及專家視頻講解。  (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談談輕度抑鬱症
昆明會議——關於我們的事,不能沒有我們|回顧
抑鬱的「莫比烏斯」世界
抑鬱了?和我一起試試放鬆冥想訓練

TAG:抑鬱症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