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後主與七夕

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這首《秋夕》是關於七夕最膾炙人口的詩作,這首詩描寫一名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星,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孤寂,表現了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其實,若無深宮之中這樣的背景,這首詩反倒有一種歡快愉悅的感覺,這才是七夕所應有的。

每逢七夕,除了杜牧這首詩,也許我們還會想起「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想起「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七夕是個浪漫的日子,然而,七夕又不完全是關於愛情的,它還與一位古人有著不解之緣。他就是千古詞帝——李煜。

李煜出生在七夕這一天,「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他,優柔典雅,美秀多文,是吟風弄月的高手。雖然他也具備一目重瞳(歷史上舜和項羽都有這一特徵,這被認為是帝王之相),但卻無帝王的雄才大略。李煜排行老六,正常來講皇位是怎麼也輪不到他的,可是他的哥哥卻相繼離世。他本不是一個當帝王的料,但歷史卻陰差陽錯地選擇了他。

終於,李煜成為了南唐的第三位君主,南唐傳到他手中的時候,已是大勢已去。彼時,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已行將結束,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大宋,並逐步統一了北方,剩下的,就是偏安江南的西蜀和南唐了。公元975年,趙匡胤派大將曹彬揮師南下,金陵這座六朝金粉繁華地的帝王之都再次「一片降幡出石頭」,李煜奉表出降,從此完成了從九五之尊到亡國賤虜的角色轉換。

李煜到達汴京之後,被封為違命侯。據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召李煜到汴京來覲見他,但李煜擔心會被宋庭扣住,託病不去。於是宋以此為借口進攻南唐。南唐被滅後,李煜被押到汴京,宋太祖為羞辱他,便以其不奉召來覲見為由封他為違命侯。宋太祖在世時,儘管封李煜為違命侯,稱呼不好聽,但李煜的日子倒也不算難過。可宋太祖去世後,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就沒有兄長那樣的胸懷了。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至此,李煜的心境與詞風有了巨大的轉變,他沉湎於故園之思,亡國之痛,過了三年「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生活。這一切都在趙光義的掌控之中。

公元978年,又是一個七夕,這一天是李煜42歲的生日。像以前那樣,李煜叫手下人在房子里張燈結綵,還叫來舞女和樂隊等,一來慶祝自己的生日,二來也讓歌舞麻痹一下自己抑鬱的心情。這樣的氛圍又勾起了李煜的故國之思,悲從中來,於是提筆寫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並讓樂工奏樂,舞女歌唱,眾人都沉浸在了這哀怨的歌聲中。很快,這個消息傳到了趙光義那裡。趙光義認為李煜還在想著南唐故國,野心不死,遂起殺機。於是以祝壽為名,派秦王趙廷美為李煜獻酒。李煜曾與趙廷美談詩論道,頗為投機,於是未加防備,便飲下了這牽機毒酒,當場斃命。生於七夕,歿於七夕,一代詞帝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李煜的詞,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的詞,多為香艷之作,真正讓李煜流芳千古的,是他被囚之後寫的詞,真可謂句句如血,聲聲凝淚。李煜之前,五代詞一味追求華麗詞藻的堆砌。從李煜開始才有了突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李煜拓寬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內容,他把白描的手法引入詞的創作中,從而使詞走向了一種新的繁榮。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這是李煜之幸,也是其不幸。李煜在七夕離開了那個時代,而他開創的另一個時代,卻剛剛開始。

典故知多少詩詞|典故|歷史


推薦閱讀:

七夕到了,推薦些適合單身人士聽的歌?
七夕送禮推薦!10款最美禮物!禮物送得好,女票笑開花....
迎七夕在家做牛排,愛烹澳洲牛排9折!
七夕有腔調 | 有傘的孩子,不必努力奔跑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淵源與別稱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