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澎:新教皇會是一位「改革者」嗎?

劉澎:新教皇會是一位「改革者」嗎?發布時間:2013-04-01 11:28 作者:劉澎、張菲菲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1316次

  編者按:2013年3月14日,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總主教在梵蒂岡被選為天主教第266任教皇,這是一千三百年以來天主教首位非歐洲藉的教皇。天主教為什麼會選出一個來自拉美國家的教皇?新教皇上台以後,天主教會有哪些變化?新教皇會成為一位「改革家」嗎?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將會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網記者張菲菲採訪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宗教問題專家劉澎教授。以下是這次訪談的記錄。

  張:作為全世界超過十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皇的選舉備受世界關注。但是這次選舉的教皇卻是千年以來第一位「非歐洲」的教皇,是什麼原因促使了這一狀況的發生?

  劉: 首先,這與天主教今天在世界上的存在狀況有關。從世界範圍看,拉丁美洲是天主教信徒人數最多、佔總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目前,全世界共有11.68億天主教徒,其中4.83億天主教徒生活在拉丁美洲,約佔全球天主教信徒總數的41.3%。而整個歐亞非三大洲的天主教信徒加起來也不過5.91億人。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各國都是主流宗教,佔有絕對優勢。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之後,天主教的重心開始向歐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國家轉移,拉美國家的天主教徒人數與影響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天主教勢力卻在日趨衰落,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至今。今天,拉丁美洲已經成為天主教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地區。天主教的實力在拉美,天主教的希望也在拉美。既然天主教需要拉美、離不開拉美,選出一位來自拉美的教皇也就順理成章、不足為奇了。貝爾格里奧總主教當選新教皇,反映了天主教高層對當今世界範圍內天主教生存發展狀況的清醒、現實的認識。

  其次,這是天主教對在世界範圍內面臨的各種危機與挑戰的回應措施。當今世界,羅馬天主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下的消費主義、世俗化正在消解昔日天主教的權威。教皇和羅馬教廷在同性戀、墮胎和節育問題上的傳統立場遭到了越來越多的反對。天主教在歐洲各國的衰落無可挽回,眾多教堂門可羅雀,神學院、修道院難以為繼。即使是在天主教勢力最強的拉丁美洲,天主教徒流失也很嚴重。許多天主教徒改宗到了基督教新教,或者完全離開了教會。天主教神職人員短缺、老化,年輕神甫、修女的人數減少的趨勢日益嚴重。全球各地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性醜聞事件更是讓教廷雪上加霜、狼狽不堪,一些基層教區不得不為性醜聞的訴訟支付巨額賠償,甚至因此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神職人員信譽嚴重受損,教會的公信力喪失。環顧全球,天主教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這是一個無可置疑而又令天主教高層極為痛苦的現實。面對這樣一種嚴峻的局面,羅馬教廷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帶領天主教走出危機、戰勝挑戰的教皇,使天主教能夠走出危機、在各方面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因此,從天主教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南半球的拉美地區挑選一位具有號召力的新領袖,無疑是天主教界的最高共識。

  張:參加教皇選舉的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們對21世紀的天主教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意見分歧比較大,因此通過了5輪選舉才最終選擇了弗朗西斯,弗朗西斯被選擇的最重要原因什麼?

  劉:拉美雖然是天主教的大本營,但如果單純考慮天主教徒人數和天主教影響的話,拉美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國家是巴西,而非阿根廷。那麼為什麼是來自阿根廷的貝爾格里奧而不是來自巴西或其他拉美國家的主教當選教皇呢?這不能不說是與貝爾高利奧個人的因素有著極大的關係。

  貝爾格里奧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父母都是義大利移民。他在2001年當選為阿根廷樞機主教。貝爾格里奧上任後,強調信仰、重視侍奉,堅持教會傳統,深得天主教內人士贊同。他為人謙遜、作風儉樸,長年租住公寓,自己下廚做飯,乘坐公交車上下班,定期走訪阿根廷的貧民窟,為單身母親呼籲,熟悉基層教會,了解民眾疾苦,貼近教眾。作為一位掌握大權的天主教阿根廷樞機主教,貝爾格里奧以與窮人親善而著稱,是一位典型的具有平民風格的主教。同時,從宗教背景上說,他還是一位以「信仰堅定、紀律嚴明、學識高深、強調獻身」而聞名的耶穌會士。西方有媒體報道說,在2005年的教皇選舉中,貝爾格里奧得票數位居第二,僅次於教皇本篤十六世。無論這個消息是否可靠,貝爾格里奧都是一位在天主教的基層與高層同時享有極高威望的人物。這樣一位來自南半球的「充滿了同情心的保守派人士」,正是當今天主教需要的領袖。可以說,貝爾格里奧個人的出身、品質、學識、風格、才能,在天主教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的大背景下,促成了他在教皇選舉中的勝出。

  張:這是否是天主教一種標誌性的變化?新教皇會是一個偉大的改革者嗎?

  劉:教皇弗朗西斯的當選,毫無疑問會給天主教會帶來一些改變。每個新的教皇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教皇弗朗西斯的當選,創造了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位來自南半球的、非歐洲人的教皇;第一位選用弗朗西斯做名號的教皇(天主教的翻譯叫做方濟各,寓意「安貧樂道、周濟窮人」。通用的中文譯名叫弗朗西斯,但不能叫弗朗西斯一世。「某某一世」是此人過世之後,取了同樣名字的後人為了與前人相區別而對使用此名的前人追加的稱呼。如果某人在世,不存在叫「某某一世」的問題);第一位耶穌會士出身的教皇。教皇弗朗西斯在就職典禮上不使用前任教皇的高級特製防彈車、不穿前任教皇的紅色特製皮鞋、不戴黃金鑄造的象徵權力與地位的漁夫戒指、繼續佩戴1992年被任命為輔理主教時的鐵質十字架,給人一種樸素清新的感覺。

  但教皇弗朗西斯帶來的這些改變,只是天主教世界和羅馬教廷中的一股新風,不是根本性、實質性的轉變。從神學觀上看,教皇弗朗西斯在對禁止女性晉鐸、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等問題和本篤十六世在核心教義立場上並無分歧,教皇弗朗西斯不會改變教廷和天主教會的傳統立場。教皇弗朗西斯是一位具有平民風格的、親近教徒的「平民教皇」,不是要改變天主教傳統、改變天主教基本教義的「造反者」。教皇弗朗西斯曾教授過文學、心理學、哲學和神學等課程,他有神學的、超乎世俗的一面,也有哲學的一面,有人據此預測教皇弗朗西斯一世可能會將教皇的角色從神學導師變成教徒牧師。即使如此,那也僅僅是新教皇在作風與風格等外在形式上與前任教皇的差別。教皇弗朗西斯的使命是在新時代維護和發展天主教的傳統,而不是搞「改革」。

  有些人期待來自南半球的教皇弗朗西斯能夠更多地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例如飢餓、貧困、疾病、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等、戰爭及暴力衝突帶來的大屠殺、環境與資源、婦女兒童權益等,以便更大程度地發揮天主教和羅馬教廷在國際政治和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對此,我認為是一種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教皇弗朗西斯無疑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但他的關注點可能更多的是在如何提高天主教徒的信仰與教會發展等相關的宗教問題上。教會之外的世俗事務,不太可能成為新教皇的關注點。

  張:本篤十六世在位時,因為神職人員性侵兒童等問題飽受批評,這次新教皇的選舉是否意味著一個新的改革開始?

  劉:長期以來,性醜聞,特別是對兒童的性侵事件是困擾天主教會的一大突出問題,也是對天主教會的最大打擊。許多受害者都以法律手段向教會提出控訴與索賠,導致了天主教會公信力的極大降低,許多捲入性醜聞的教會神職人員不得不引咎辭職。為此,新教皇為了維護天主教的根本利益,不能不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管理,以便減少性醜聞事件對教會的負面影響。但從長遠來看,要想依靠任何一個教皇個人的努力,消除天主教內的性醜聞都是不現實的。天主教內涉及性醜聞的神職人員只是極少數,但這種現象卻是長期的,有著深刻的內在原因。事實上,任何政黨、機構、企業、社團、宗教組織中都存在醜聞,但要看哪一方面是主流、是本質。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性醜聞是一種人性中罪惡的表現,但天主教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廣大天主教信徒的認可,天主教教會不會因此而停止發展。我相信教皇弗朗西斯和羅馬教廷會在加強教會管理、制止和減少神職人員性醜聞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張:外媒反對新教皇的聲音很多,有的甚至說新教皇的當選是「一個噩夢」,如何看待這種反對之聲?

  劉:天主教是一種跨越國界的世界性宗教,有著悠久的歷史,廣泛的影響,龐大的信徒群體。教皇是天主教12億信徒的最高領袖,掌握著巨大的權力,在國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代表著巨大的利益。因此,任何時候,基於各種原因,都有人反對教皇;任何一個教皇上台,都有人反對。有人反對教皇,是正常的,沒有人反對,是不正常、不可能的。對於反對天主教和教皇體制的人來說,新教皇的產生當然是一個噩夢,但對12億天主教徒來說,則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教皇弗朗西斯能否當選、當選以後能否勝任世界天主教領袖的工作,能否造福於世界和平,主要取決於教皇本人與天主教會自己,外媒的評價沒有實質意義。但外媒的批評也許可以從反面幫助教皇和羅馬教廷認識天主教與當代社會其他團體之間的差距,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反對教皇的聲音也有其存在的價值。

  張:在選舉期間,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公開對羅馬教廷的管理不透明公開表示不滿,這相當於是在對抗那些長期佔據教廷內部職位的少數同事。這種不滿會成為今後教皇改革的方向之一嗎?

  劉:天主教內部的民主化是梵二會議之後天主教的一個重要趨勢。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對羅馬教廷管理不透明的不滿,在天主教內由來已久。但改變羅馬天主教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層面的政策調正。事實上,近年來羅馬教廷和教皇在教會內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特別是關於主教任命和財務的管理上),已經通過各種形式擴大了樞機主教的發言權,但天主教的權力結構與管理體制決定了天主教決策模式不可能完全透明。世界各地樞機主教對羅馬教廷管理不透明的不滿,恰恰也是基層天主教信徒、基層神甫、修女對擔任各地教區、大教區負責人的主教們的不滿。如果天主教的管理體制不改變,各種教友組織、神職人員團體再多,教友代表大會、神職人員大會再多,也滿足不了教會內部對管理透明化、民主化的要求。天主教如何在保持傳統與創新發展、承接歷史與承認現實之間;在教廷與各國天主會、教區與基層教堂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對任何一個教皇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教皇弗朗西斯將來會採取何種措施滿足各國樞機主教在教廷管理中不斷高漲的民主化要求,現在還不清楚,需要我們拭目以待。張:新教皇被媒體形容為是一個謙遜的人,但是他強烈反對墮胎和同性戀,您如何看待這位新教皇?

  劉:反對墮胎和同性戀是天主教和歷任教皇的一貫立場,新教皇弗朗西斯也不例外。從歷史上看,教皇弗朗西斯在阿根廷任職時,忠實執行了教廷和教皇在反對墮胎和同性戀問題上的原則,他強烈反對阿根廷政府在2010年頒布的關於同性婚姻的法律,聲稱這是「對上帝的安排的毀滅性打擊」。他在寫給布宜諾斯艾利斯修道院的一封信中說:「我們不要太天真,我們不是在談論一個簡單的政治鬥爭。這是反對上帝安排的一個破壞性意圖」。他把同性戀收養孩子的行為稱作對兒童的虐待,並稱這是對兒童的歧視。教皇弗朗西斯一貫認為同性戀人群是「對人性的背叛」以及「對和平世界的威脅」。天主教之反對墮胎和同性戀不是偶然的,涉及到天主教的教義和對聖經原則的理解,有著深刻的神學依據。因此,無論教皇弗朗西斯是否謙遜,在反對墮胎和同性戀這個關乎天主教基本立場的原則問題上,他都會繼續堅定地維護天主教會的傳統觀念,不會有任何改變,這與他的個人風格沒有任何關係。

  張:在教皇選舉出之前,就已經有聲音說有可能會選出一個非歐洲的教皇,也可能會出一位亞洲教皇,您怎麼看待亞洲天主教的發展?

  劉:亞洲大約有1.4億天主教徒,佔世界天主教人口的11.7%。在世界天主教中,亞洲天主教人數占的比例雖然不是很大,但亞洲對羅馬教廷來說卻非常重要。全球60%以上的人口在亞洲,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的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印度教、巴哈伊教)都源於亞洲。亞洲是世界宗教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持續了千年的爭端之地在亞洲,世界最大的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國家在亞洲。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宗教,亞洲還有人數眾多的民間宗教、民間信仰和強大的儒教文化圈(中國大陸、台、港、澳,韓國、新加坡),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中國、朝鮮、越南)。 「9·11」事件之後,亞洲又成了美國反恐戰爭的主戰場。因此,天主教在亞洲的狀況如何,對天主教在整個世界的地位與發展關係極大。從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到教皇本篤十六世,都對亞洲十分重視。儘管如此,亞洲畢竟不是天主教的傳統勢力範圍,天主教在亞洲基本處於邊緣狀態。亞洲國家中,天主教徒人數占多數的只有菲律賓一個國家。在羅馬教廷內部各機構擔任職務的神職人員中,亞洲人也是極少數。因此,選擇一位亞洲人做教皇,對天主教來說不太現實。但亞洲宗教市場的多樣性與複雜性,為天主教在亞洲的發展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空間。目前天主教在亞洲的人數正在增長,未來天主教在亞洲還會有相當的發展。

  張:對中國來說,新教皇來自發展中國家,將來中國與梵蒂岡的關係會有所改善嗎?

  劉: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梵之間中斷了外交關係。如何處理梵蒂岡和中國的關係(包括羅馬教廷與中國天主教的關係),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歷任教皇都未能解決的難題,也是新教皇弗朗西斯上任之後無法迴避的挑戰。

  今天,擁有13億人口、1千多萬天主教徒的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不斷上升的經濟和外交實力把中國推向了國際政治與全球事務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羅馬教皇是世界天主教的領袖,實現中梵關係正常化和雙方在宗教方面的正常交流,無疑對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前任教皇本篤十六世在位期間,曾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中國也以各種方式與教廷進行過溝通。但雙方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中國堅持中國天主教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梵蒂岡要求全世界的天主教會必須服從羅馬的教導,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立場存在較大分歧。

  對此,我認為,中梵關係的改善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現在,中國的新領導願意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對待西方社會;剛上台的新教皇也通過會見香港樞機主教表達了對中國的善意和對中國天主教徒的關心。現在正是雙方通過協商對話尋求打破僵局的好時機。主教任命固然是中梵關係中的關鍵問題,但本質上是一個宗教問題,而非政治問題。雙方在堅持各自原則的同時,需要有超越歷史恩怨向前看的勇氣和智慧。只要雙方以更加務實、更為靈活的方式處理雙方的分歧,就一定能找到雙贏的鑰匙。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梵能否改善關係、實現關係正常化,對天主教和羅馬教廷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在這個關係天主教重大利益的問題上,教皇是否來自發展中國家對教廷的對華政策不會有什麼影響。相反,新教皇弗朗西斯的耶穌會背景,倒確實對教廷改善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歷史上耶穌會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前幾年還專門舉辦了紀念第一個將天主教帶入中國的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傳教四百周年的活動。希望新教皇弗朗西斯能繼承耶穌會的傳統和利瑪竇的精神,在新時代為世界與中國的友好交往、全球天主教與中國天主教的共融合一做出貢獻。

來源: 共識網 | 來源日期:2013-4-1 | 責任編輯:王科力

推薦閱讀:

我老是覺得父母在精神上虐待我,好痛苦,我該怎麼辦?
2018,我想給媽媽租一個好房子
文化16首關於孝敬父母的經典詩詞,感恩為善!
小三與老爸

TAG:父母 | 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