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其實歧視

2015-09-11 09:01 | 豆瓣:zeze

周末幾個朋友上山去玩,林小本和太太黎拉我們已經很熟了,林小本是學我們專業的,高大英俊黑人小伙兒,原先跟駱總干過,後來讀研究生的時候又成了同學。他太太黎拉是個半拉丁裔美女,性格溫柔低調,倆人有個四歲的可愛兒子小小本,現在黎拉又懷孕八個月,挺著圓滾滾的肚子,渾身上下卻依然苗條清爽,其他幾個朋友笑她:你是好萊塢假懷孕那種吧,拿個圓模子綁肚子上蒙我們?

林小本在我看來是一命運詭譎之人。首先,他幾乎不運動,卻憑空長了一個倒三角身材,肩膀有五頭寬,腰胯線條精鍊,身上全是腱子肉。有一次上山,他早上穿上緊身的跑步衣服說要去跑跑,簡直就是一匹油光鋥亮的黑馬!我都看傻了,以為奧運會短跑選手現身。黎拉在一邊兒笑:他其實根本不鍛煉的人!這實在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林小本同學,大學時候家境不佳,所以一邊讀書一邊在ups打工送包裹。這種大學打工的事情很多學生都做,但是萬事分程度,每周打工五個小時和50個小時區別可就大了。林小本上課都是按時去的,但是別人下課後在studio里做設計作業,他往往得去打工,然後半夜了回家開始做作業,一周40-50個小時,才能勉強負擔學費生活費。我算了算,哇塞,一天如果上課6個小時,再工作8個小時,做設計作業5小時,也就只能睡5小時了。這可真的不容易。後來大三的時候他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一個貴人,是我們行業屈指可數的一個老一輩黑人設計師之一,老人很賞識他的才華和韌性,就對他說:小夥子,你這樣下去不行,以後你學費我包了,你給我好好的去讀書!小本確實很努力,把他當作自己的大恩人,每次交設計作業都提前送去給他看,通過了才去交,這樣他就要比截止日期更提前完成。也就是說,他因為受到恩惠,更加拚命的讀書做設計。畢業之後,他也一直保持聯繫,經常去拜訪討教,很多年之後,這位老設計師準備正式退休,就對他說:林小本,你表現不錯,我很看好你!我退休之後,我的設計事務所就交給你了!

話說我們聽說這故事的基本都傻掉了--是勵志電影么親?

總之,林小本的故事很有意思。這次在山上,我們倆又坐下來聊天,聊到了我原來不太了解的一面。也許是兒時的經歷,也許加上老設計師多年前的經歷對他的影響,他對設計界黑人設計師的歧視問題有很多想法。他告訴我說,當年他不能每天在studio里根大家一起做設計作業,而是得去打工,他的教授非常不滿,他覺得還不錯的作業也給很低的分數,數次跟他說:你要不別念了。還有教授很「善解人意」的說:我知道你家裡有娃需要你養活。其實他根本沒有孩子,但是白人教授卻會直接假設他是那種年紀輕輕生了一窩孩子的「典型」黑人。他遇到貴人之後,又有人說他,「整天在外面拍有門路的黑人同胞的馬屁,認乾爹吧?」。去面試工作,見面就是驚訝無比的反應:哇,原來,你是,黑人啊,我看你作品集一點都沒有想到哎。。。

我大笑:人的偏見真是無處不在!原來我也不知道,後來還是別人告訴我的,設計行業對亞洲人的普遍偏見是我們都很善於埋頭苦幹但是缺乏創造力。這大概就像歐洲人認為所有美國人都很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就像中國人覺得廣東人都很精明,就像義大利人覺得法國人都很傲慢無理。做設計的,被直接默認為「缺乏創造力」還是挺大一個絆腳石的。如果本身又是移民而不是土生土長的abc,語言文化上的短板會讓這個「缺乏創造力」顯得更確實,雖然很可能我們不過是無法當場(比如開會時)表現出那麼豐富的想法、融會貫通的概念、精彩紛呈的方案。

旁邊的黑人女孩特瑞加進來說:我的名字很中性,可男可女可黑可白,我覺得對我就很有幫助--至少,在申請工作的時候我可以完全平等的去競爭一個面試的機會,而不致於看了簡歷上了名字就被刷掉。

我說:有時候也不一定,做少數族裔也有好處哦,比如一些大公司比較講求平等和多樣性,有可能會專門找一定比例的少數族裔。再比如,我跟你們講,我們設計專業畢業的亞洲學生越來越多,貼出招實習生的帖子,回應的有一半都是亞洲孩子,也不知道是真的一半學生都亞裔啊,還是亞裔學生找工作比較積極,看到機會就馬上行動。有好幾次,我看著面試的10個人裡面,6,7個都是亞裔,頭疼啊--我自己是亞裔,我的隊伍里已經50%是亞裔了,再招亞裔,一個隊伍70%以上都是一個明明應該是少數族裔的種族貌似有點兒過分吧。所以,如果需要兩個人,排名前兩位都是亞裔,我選一個第一名的,可能就會放棄那個第二名,而去選哪個第三名非亞裔的候選人。如果兩個孩子選一個,一個亞裔一個非裔,一切條件都差不多,我很可能會去選非裔的孩子哦。這其實對一樣優秀的亞裔也是不公平的不是么。

小本也表示:也對,當你是那個特別少見的種類,倒也容易獨樹一幟,被人注意呢!

學設計做設計的黑人確實比較少。我們也討論到這是為什麼。問題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可能有一些因素,比如我們比較容易選擇周圍人群和父輩所從事的行業,設計從歷史上就不是一個典型的美國黑人行業,而更多吸引比較偏中產以上的階層,雖然近幾代一些黑人家庭富足起來,接受了高等教育,設計對多數人來說還是很小眾的。其實即便在生產大國比如中國,也要經過很多年才有大批設計學院興起,多數學生也是家境比較好的,才有從小的熏陶和訓練,選擇專業的時候才有可能考慮到這個。比如我當時選擇學工業設計之前就根本不了解這個專業,完全是陰差陽錯。

小本又告訴我,有一次,他下班之後幫一白哥們去刷牆,就是臨時幫個忙那種。到了之後哥們給他一套牛仔褲舊tshirt換上,開始刷之後,就有當地熟悉的鄰居出來,給了那哥們一瓶水,但是卻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刷完了他換上自己的正裝褲子白襯衫離開,鄰居們都看傻了眼。

我指著自己正穿著的牛仔褲白t-shirt說:你看我今天穿的,就絕對不會穿到公司去,因為我長得太單薄瘦小,顯得太年輕,總被人當junior,再這樣穿,就該被當實習生了,哈哈哈。咱們也都挺不容易的哈!

特瑞還說到:我覺得好多人好奇怪,總說我們黑人長得太相似分不清,黑人也是很多不同的族群背景的好么,我跟林小本根本就不像的!

我說:這個有意思,因為對我來說亞洲北部的人和南部人長得就很不一樣,但是外國人,包括你們,一般都分不清楚。我從小生長在北方,長了一張典型的南方臉,經常被人點出來。但是在這裡,大家連我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韓國人泰國人越南人都分不清。我讀過一個理論,說嬰兒時期有幾個月是我們大腦專管認臉的部分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當時我們身邊都是某一種族的人,長大以後對其他種族的人臉辨識能力會比較低。我甚至遇到過一隻狗,因為主人是亞裔,所以一見面就對我格外親熱呢。無論人還是狗,對熟悉的東西更親近,對不熟悉的搞不清狀況,這也沒辦法哈。

我們還說到,大學時一個教授竟然對小本說:你人高馬大長得精神,找工作沒問題。讓他很無語:請問您是評價我的水平,還是我的,嗯,長相呢?我說你就別抱怨了,長得好看是好事嘛!然後我講了我原來一個同事的故事。這位女同事前輩,60出頭,看著跟40似的,在行業做了40年,本公司做了10年,vp級別,被公司內部政治鬥爭擠走,臨走去見某大老闆,竟然被對方說:哎呀,我不擔心你下面的職業發展,你看,你人這麼美......真是寒啊。所以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種事兒,真是黑也不行,白也不行,美也不行,丑更不行。

我原來沒有仔細想過我們行業黑人的歧視問題,也從來沒有把林小本和我其他的少數族裔的朋友當成什麼特殊的人來看待,可能也是因為我並不希望被人當成「某個亞裔女生」,而只想做我自己,推己及人,很少用種族性別等去區別別人。但是仔細聊起來,他們各個也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觀點和苦衷。

另一方面,我們也都很容易把過多的結果歸咎於某一個特定原因。比如小本刷牆被忽視,除了他的膚色是一個原因,其實也有穿著的原因,也有他的哥們在那個義大利人區很熟的原因--人家早認識他所以給他水而已。當他已經有了多年積累下來的被歧視的經歷,發生什麼事就容易直接認定原因如此,但是其實我作為一個並不處於種族問題風口浪尖上的亞裔,女性,也會遇到異曲同工的問題。而一個跟我一樣體型、顯得過於年輕的白人女孩,如果穿得再高中生一些,被當成實習生、不被重視,也不奇怪。或者,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在別人面前就容易顯得不夠勇猛果敢,一個身材高大壯的人就容易顯得不禮貌,一個說話有口音用詞不準確的外國人或外地人就容易顯得不夠聰明受教育不足,一個身材比較肥胖的人(很可能是基因或疾病導致)就容易被當作不注意健康和飲食、甚至層次比較低。所以,到底有幾分是「人」的局限和偏見,又有幾分和種族、性別、外貌等等有關,也很難說。在美國做黑人不易,他們顯然是受到更多的負面歧視的,但也未必他們受到的所有對待都是歧視或跟歧視有關。這些,恐怕只能自己心中衡量,也只能自己選擇如何相信,怎麼面對。

另一方面,我們的種族和性別等,也給了我們很多別人無法企及的優勢啊。比如林小本的超級身材,英俊面容,因為高大英俊,加上膚色,他在工作中永遠不會被當成背景牆。我雖然羨慕別人的身高和曲線,嘿嘿,希望自己能有天生的強大氣場,但是也知道,身為亞裔女性,我不會被直接當做威脅,容易給人比較好相處的印象,這也是有用的。林小本的家庭雖然沒有給他富足的生活,但是父母幸福讓他身心健康,也娶到了一樣讓他很幸福的太太,如果他不是黑人,而是一個一樣努力一樣艱辛的韓裔,那位老前輩也未必會資助他吧。我也感謝基因,讓我有比較強的語言能力,感謝家族前輩的經歷,讓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很少畏懼。跟世界上無數人比,我們已經非常幸運,而真正有意義的是,我們如何抓住我們擁有的,更好的往前走。

我想要把這些對話寫下來,還有一個原因,是周末在山上的朋友中,有一個姑娘,一整個周末都讓我很無語。首先,這個姑娘平時就特別能說,幾乎強迫症那種吧啦吧啦吧啦說起來沒完,有她在別人幾乎就完全不用開口了。我對這個也沒有意見,她多說點兒,作為主人,我也不用覺得我必須得說話來提起氣氛。但是這個姑娘這幾年貌似越來越變本加厲,越來越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這次她第一次見到其他幾位,偏巧都是黑人或拉丁裔,她的大嘴巴就關不住閘門的就種族問題說來說去,還自以為很幽默。比如,她好幾次使勁說:我在邁阿密長大的,我們小時候學校里好多海地人,我基本上就是一個海地姑娘。其實她真的從內而外非常白--這個也沒什麼啊,比如我從內而外就很中國,哈哈。關鍵是有必要把自己說成另外的樣子么?她不斷的提起各種跟種族問題有關的新聞和話題,都是負面的,很多我們在場的人都沒聽說過,也不關心。她兒子和小小本一起玩,玩得狠開心,她拍了一張很可愛的照片,她也要說:看呀,這簡直就是「種族大團結」海報啊!我和其他幾個朋友原來聚會的時候,種族問題幾乎就沒有提起來過,這次被這個姑娘一攪和,整個氣氛都怪怪的,我注意到一開始大家還應和她,後來幾乎就是她說說說,然後大家集體沉默。好在,無論話題是什麼,她自己說半天無人響應也並不覺得難堪。

很明顯,她心中對種族問題很不舒服,面對幾個新朋友的膚色也不舒服,才會如此。話題間我們幾個提到去中國玩,林小本出差去過多次,對美食依然很懷念,大家說,下次咱們一起去!這個姑娘就說:矮油,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我完全沒有興趣去旅遊,這麼說你可別在意啊: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中國--人太多了!!我平淡的說:我怎麼會在意呢,中國已經有那麼多人了反正......

從這個角度,我也真的很贊同林小本:有些(白)人,真的還是算了.......呵呵。倒也不是白人,或者漢族人,或者誰,可能「多數人」都如此,畢竟,有多種族經歷和文化融合機會的人是少數,可能處於社會的「主流」的人更容易視野狹窄自大愚蠢。所以,我也是挺同情他們的。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妻子起訴離婚稱遭歧視 丈夫稱已睡12年沙發
可以讚美外向,不用歧視內向
我就是顏好有錢又喜歡浪,才去留學的呀!

TAG: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