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主要詩人、詞人背景

【講師簡介】精齡老師,獨立語文教師,「一起學語文」課程講師、專欄作者、資源編輯。《高考閱讀齡丹妙藥》、《古詩詞鑒賞閱讀齡丹妙藥》系列課程主講人。微信號:happychunling(加關注請備註「一起學語文讀者」及身份)孟子曾提出過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意思是說鑒賞古詩詞時我們既要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又要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所以,這一講我們要扒一扒主要詩人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為人,和時代背景等知識。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陶淵明20歲開始遊宦生涯,以謀生路。先後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其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王勃(649-676),字子安。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水身亡,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陳子昂(661-702),字伯。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台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被譽為詩骨。所作《感遇詩》和邊塞詩,其內容豐富,剛健樸質,現實性很強,實踐了他的理論主張。以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掃蕩齊梁餘風,開啟了一代新風。代表作:《登幽州台歌》。王之渙(688-742),字季陵。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與王翰、王昌齡被稱為邊塞三王。以描寫西北邊疆風光著稱,其詩氣勢磅礴,音韻優美。絕句成就很高,可惜流傳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稱佳品。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詩作清幽閑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蘊藏著深厚的情感,頗受世人推崇。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代表作:《春曉》、《過故人庄》、《臨洞庭上張丞相》、《秋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絕句與李白齊名,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與高適、王之渙齊名,與王翰、王之渙被稱為邊塞三王。代表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出塞》、《閨怨》。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追求理想,嚮往光明,抨擊時弊,揭露奸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內容十分廣闊。各種題材和主題的抒寫,各種形式和語言的運用都能隨心速所欲,揮灑自如。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於豪邁奔放的熱烈抒情中,蘊含著一種雄偉俊逸之氣,於瑰麗絢爛的色彩里,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王維(701-761),字摩詰。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作品主要是山水詩,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刻畫細緻,變化多彩。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高適(702-765),字達夫。年少窮苦落魄,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寫了大量邊塞詩,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氣勢雄渾,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感情真摯,富有浪漫主義特色。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代表作:《別董大》。杜甫(712-770),祖籍襄陽,生於鞏(河南鞏縣)。人稱詩聖,世稱杜工部,自稱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別號少陵,與李白並稱李杜。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頓挫為主,思想深厚,境界廣闊。藝術上以豐富多彩著稱,有時雄渾奔放,有時沉鬱悲涼,有時辭藻富麗,有時平易質樸。他的五七言古詩在敘事中夾雜議論,把重大政治事件和抒情寫景交織在一起,為後來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樂府運動開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詩注重聲律對仗,著力錘鍊,更臻成熟,視為典範。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憂國憂民,飽含愛國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稱為「詩史」,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岑參(715-770),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長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想像豐富,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色彩濃烈,變化多姿,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邊塞詩人中最傑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768-824),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主張文道合一,在文章內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對駢文,文風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與柳宗元合稱韓柳。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員外郎》。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以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時政得失為其長。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晚年則以閑適詩為主,瀟洒曠達。世稱詩魔、詩王、白傅、白文公。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暮江吟》、《錢塘湖春行》、《觀刈麥》、《長恨歌》、《琵琶行》。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用比興寄託手法,為時人推崇。善於吸收民歌的精華,並多反映社會生活。政治諷刺詩,觀點鮮明,風格剛健爽朗,諷刺辛辣有力。代表作:《烏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石頭城》、《竹枝詞》。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詩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凈,風骨凜然。代表作:《江雪》。元稹(779-831),字微之。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與白居易同為早期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詩亦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其實,無論是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還是詩歌藝術,元稹都遠不能與白居易相比。代表作:《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李賀(790-816)與李白、李商隱被稱為唐詩三李,人稱詩鬼。善於熔鑄辭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在語言形象上精思獨造,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形成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代表作:《雁門太守行》、《南園詩》。杜牧(803-852),字牧之,宰相杜佑之孫。人稱杜紫薇,又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杜牧的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豪邁的,一是香艷的。前者以詠史抒懷為主,豪爽清麗,自成風格。後者受晚唐詩歌辭藻華麗的總趨向影響,也有注重辭採的一面。但這種重辭採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贈別》、《江南春》。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而她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被人嫉恨,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擅長律、絕,想像豐富,富於文采,構思精密,形象優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詞麗句,具有獨特風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細緻而又曲折的表現出來,耐人回味,能引起人們不少聯想,感悟力強。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的詞在內容上,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然沒有擺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凄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前期創作主要是「不平則鳴」,注重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後,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後期創作「窮而後工」,致力於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蘇軾首次進京應試,就受到主考官歐陽修的稱讚一時聲名大噪。後因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在此期間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蘇軾曾任職杭州,疏浚西湖,築造「蘇堤」,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後又幾經召回貶謫,曾流落南島儋州並在此辦學堂。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為凄涼悲痛,抒發懷鄉悼亡情感也寄託強烈亡國之思。其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創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投身軍旅,因此寫了大量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的愛國詩篇。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抗敵理想屢屢受挫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熱愛生活的他也留下了大量充滿閑情逸趣的田園詩歌。另外,陸遊年輕時曾和前妻唐婉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他悼念前妻的詩歌,情真意切,令人動容。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辛棄疾(1140-1207),南宋愛國詞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雲野鶴的村居生活。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著名詞作有《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推薦閱讀:

港台樂壇十大作詞人,方文山第六,第一被稱為「詞壇教父」
【宋代詞人列傳】—李清照
黃霑:狂狷詞人
秋蘆飛雪祭詞人·杭州日報

TAG:詩人 | 詞人 | 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