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准研究院丨立足已知,展望未知,幼兒教育該何去何從?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世界是靈活多變的,兼具已知與未知。因此,教育不僅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準備,即為孩子在將來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打下基礎。教育需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啟發孩子的智慧、增進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
作者:趙子蔚
指導:譚瑩
?
. 01 .育人以應未來之「變」
小明2002年開始入讀小學,剛好今年大學畢業。應屆畢業生隊伍浩浩蕩蕩,他只是其中的1/8200000。
從2002到2018,世界在這16年間變化巨大。一方面,世界變得越來越容易「觸達」,生活在中部的人們可以輕鬆地在線購買西部和東部的特產;每日的出行因為共享交通變得更加靈活便捷;太空旅行的夢想因獵鷹重型的成功發射距離大眾又近了一步……隨著集體世界的越發變小,個人接觸的世界則越發廣闊與複雜;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有人稱區塊鏈將對未來公司組織形式帶來徹底變革,大數據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人們開始議論隱私安全問題,也有人擔心人工智慧將在未來10年取代50%的工作……誠然,挑戰伴隨機遇,但在找到機遇的入口之前,我們不得不先思考如何應對眼前的挑戰。
小明和同學一起趕了很多場招聘會,最近收到人生中第一個offer,似乎不是最想做的工作,可最想做的又是什麼呢……小明突然想到初入社會還有一堆事情和變化等著去完成、適應,「想做」或「不想做」這份工作,似乎已經排不上最要緊之列了,於是「算了,還是先做著吧」。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世界是靈活多變的,兼具已知與未知。因此,教育不僅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準備,即為孩子在將來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打下基礎。教育需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啟發孩子的智慧、增進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 02 .回到教育的入口:幼兒教育如何響應未來號召
世界知名的幼兒教育體系包括蒙台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瑞吉歐教育、福祿貝爾教育、DAP教育等,其中,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簡稱蒙氏教學法)的理念受到我國多位學前教育專家的認可。蒙台梭利教育萌芽於20世紀初期的義大利,由義大利史上首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台梭利建立。蒙台梭利女士終生致力於智力缺陷兒童和正常兒童的研究與教育,曾連續三年(1949年-195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資格,被譽為20世紀歐洲和世界最偉大的、科學的、進步的教育家之一。
蒙台梭利教育基於對兒童自出生到長大成人整個成長過程的科學觀察,進行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其教育核心是「在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中,使兒童自我發展」,即認為人是發展的,雖然基本模式和發展程序主要由基因決定,但行為和個性可以在經驗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下塑成。如此一來,適宜的環境和自身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賴於教育和成人從旁協助,既要適合兒童的發展,又要適應社會的需要。
蒙台梭利教育倡導的一些觀念,體現了對「如何開展適應未來社會的幼兒教育」的思考。
- 強調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注重兒童的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這與我國的「因材施教」「啟發誘導」「
- 強調給予兒童足夠的自由、獨立的機會,但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要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自由、自主權利的同時又自願服從紀律。因為兒童終將成長為社會的人,所以需要學會控制自己,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
- 通過引導孩子使用教具的練習,鍛煉其感知能力,這有助於孩子通過自主探索後對事物形成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理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注意力、毅力、好奇心與自學力;而告訴孩子要愛護教具,遵守拿取和放回的規則,則可助力孩子責任感的養成。
- 會適當開展集體活動,並允許孩子互相關心、互幫互助,使孩子在自主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可以有發展語言和社會性的機會。
回顧蒙台梭利教育的百年發展史,雖廣為發展但也歷經曲折,既有讚揚,也有批評和反對。發展前期主要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批評家、頻繁的戰爭等因素影響,甚至在某些國家曾一度中止發展;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即蒙台梭利本人逝世後,其主張又在教育舞台上重現。這種教育模式經受考驗的能力尤其體現為其在美國的發展歷程,即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衰落後又獲得復生。同樣地,蒙台梭利教育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教育領域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03 .幼兒教育要博採眾長,也要本土化
從文章開頭提到的「教育不僅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準備」這一觀點出發,我們會發現,其實不止蒙台梭利教育,一些其他現代教育模式的理念也都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但「學習「,應該是建立在理解這些教育精華的精神實質這一基礎之上,並結合實際情況,吸收這些模式的精華,然後再實踐到每日的教學中。
1、要理解想要借鑒的教育模式之精神實質
比如,蒙台梭利教具是其教學的一大亮點,有的機構不惜成本去購買高價蒙氏教具,但倘若理解了其教育的精神實質,再結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未嘗不可循著方法自制教具;而且只要教學方法得道,即使免去教具,也可貫徹蒙氏教育的精髓。
2、兼聽則明,再結合實際情況
不論是蒙台梭利教育還是全球其他的經典教育模式,都是時代與文化的產物,它的產生背景跟其所處的歷史階段和區域實情密切相關。拿蒙氏教育法來說,它誕生於20世紀初的義大利,能夠流傳至今足以說明其確有經典之處,但其產生的背景與我國當前的國情又是如此不同。所以,在實踐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照搬蒙氏教育模式或任何其他的經典教育模式。
3、考慮實際教學實踐中的差異性
有必要考慮每個地區、教育機構、孩子之間的差異,保持對這種差異性的高度靈敏。在確保使用值得普及的教學法的基礎上,也要保證教學法的革新與發展。因為在教育問題上,我們無法偷懶。
誠如新中國學前教育學科重要奠基人盧樂山先生所言:「我們要做能普及的幼兒教育,必定是吸收百家之長、又結合具體國情的東西。當然,即便是有這麼一個東西值得普及,具體到幼兒園、具體到每個兒童的特殊性也需要照顧,照搬照套怕是行不通的」。
編輯 ?? : 陳文洋
【轉載須知】
1、本報告為鯨准(ID:rong36kr)旗下專業的數據研究分析機構【鯨准研究院】原創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依法享有彙編權及注釋權;
2、轉載請聯繫微信:wuyaoguaiguai,取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3、禁止商用轉載,禁止二次編輯轉載。
推薦閱讀:
※我的女兒,請一定要選擇那條更加艱難的路!
※幼教行業的沉痾頑疾,該如何解決?
※土登翁修堪布:做孩子最好的玩具
※千之菩苗 丨 馬云:藝術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
※寶寶學步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