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個軟肋,讓她們甘願忍受痛苦的婚姻

孩子這個軟肋,讓她們甘願忍受痛苦的婚姻

1

「媽媽,張叔叔為什麼總是在外面打牌不回家?」

這是在我小學三年級,又一次看到張阿姨站在門口大罵張叔叔時,我問我媽的問題。

那一次,張叔叔又像平日一樣,跟張阿姨幹了一架,大夥勸了半天才拉開他們。最後,張叔叔揚長而去,只留下張阿姨坐在門口哭訴:「這日子還怎麼過啊?」

那時候的我,總是在想:張叔叔對張阿姨這樣不好,張阿姨為何還守在這裡?

我簡單地認為,過得不好走不就行了嗎?離開張叔叔,離開這裡。誰離開誰地球也照樣轉,說不準轉得更順溜。

後來我才明白,她能走,可是她的孩子呢?張阿姨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若是離婚,張阿姨或許能帶走女兒,也或許連女兒也爭不到。

她說:即使我離開了老公,但孩子沒在身邊,也很難過得幸福。

兒女是女人的軟肋,女人有了孩子後,就有了牽掛和顧慮。有多少女人,像張阿姨一樣,因為捨不得孩子,選擇待在痛苦的婚姻里,默默忍受。

2

身邊有位大姐,老公性格偏執,控制欲很強。對她好的時候是好,但鑽起牛角尖來,真真讓人難受。說幾件事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大姐喜歡花花草草,有一次買了一株蘭花回來,老公當時就不高興。沒過兩天,老公感冒了。他硬說生病跟蘭花有關,逼著大姐把花給扔了。

老公對大姐的外出控制得很嚴。比如大姐去親戚家,是去還是不去,什麼時候回,老公都要給定好。若讓今天回,卻明天才回,那就等著一場家庭大戰吧。

大姐家旁有學校食堂,本來有時沒空做飯可以去食堂吃一吃,可老公吃了一兩次早餐後,說食堂的不好吃,非讓大姐頓頓在家裡做,每次還得做幾菜幾湯。大姐也是上班族,只好每天6點多爬起來,去菜市場買菜回來,伺候好一家人才去上班。

長年累月地這麼折騰,任誰也受不了。大姐為此哭過好幾回,親戚們都支持她離婚,但她擦乾眼淚後,還是決定繼續過下去。

她只有一個兒子,如果離婚,老公肯定不會把孩子給她。以老公的個性,以後見孩子一面都難。

她最擔憂的,還是兒子的成長。她在,還可以護一護兒子,努力讓兒子少受老公性格的影響。若她也走了,兒子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女人,在沒有孩子之前,結婚離婚,只需自己來承受。而有了孩子,便不得不瞻前顧後。為了孩子,她們寧可忍受婚姻的不順遂。

所以,大姐寧願自己多一些委屈和痛苦,也要去遷就丈夫的狹隘,盡量顧全這個家。

所幸的是,在她的影響下,兒子性格隨她,很寬厚。

3

小時候經常聽我媽說起一個故事:寧要討飯的媽,也不要當官的爸。

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孩子。父母離婚後一個跟爸,一個跟媽。爸爸是當官的,媽媽經濟狀況很不好。爸爸後來很快娶了新媳婦,這後媽看孩子各種不順眼。起初,爸爸還護著孩子,但時間一久,爸爸也漸漸地和後媽一樣了。爸爸雖然經濟狀況好,但孩子心裡卻過得很苦。

而媽媽呢,雖然窮,但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委屈。有一碗飯,會給孩子大半碗。有點好吃好穿的,也大多留給孩子。媽媽帶著的孩子,在媽媽的愛中長大。

男人和女人,對孩子的感情是有差別的。女人十月懷胎,天生地對孩子難捨難分。而父親對孩子的感情,往往需要後天的接觸和培養。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男人可以為了小三,連兒女都拋掉,而女人,卻很難做到。

女人天生的母性,註定了她在婚姻中會更多地顧及孩子的感受。而當不幸的婚姻與孩子的幸福有衝突時,很多女人會選擇在婚姻中隱忍,來保全孩子的幸福。

4

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幸的婚姻,往往由孩子來買單。即使女人不離婚,對孩子也未必是好。

這話不錯。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婚姻不幸,女人離婚沒什麼,離婚後自己帶上孩子也可以。但女人唯獨忍受不了的是,孩子與自己生生分離。

我曾親眼看見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女人,離婚後帶著孩子,躲得前夫家遠遠的,在街上開了個小吃店。女人每天早早開檔,和孩子過得辛苦,卻也開心。

直到有一天,前夫帶著一幫人找到了她的店,不由分說,把孩子給搶走了,還放下狠話,一輩子不許女人去見孩子。

這可憐的女人,平時怎麼難都不見她慫過,這時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被搶走,哭得那個慘。

對於這個女人來說,孩子是支撐她走下去的力量,是她的希望。有孩子在身邊,多苦多難都能扛過去。而沒有了孩子,母親的半條魂都沒了。

並不是每一對夫妻都能好分好散,離婚後仍然讓孩子與母親好好相處。那些為了孩子而忍受不幸婚姻的女人,她們與其自己一人過得不好,還不如在破爛的婚姻里,儘力給孩子抵擋嚴寒,給與溫暖。

不離婚,選擇隱忍和遷就,不是她們本性懦弱,只因她們是母親。

這就是生活最讓人慾哭無淚的地方。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佛學弟子 到底該以善行事還是該以經驗行事?
什麼契機讓你發覺自己是個丁克?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如何讓家人脫離傳銷組織?
身為小受要如何照顧bf和持家?

TAG:婚姻生活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