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心理諮詢師考試案例簡答題集合(2015.11 二級專用)

系統脫敏療法

一、 系統脫敏法的原理是什麼?(二級教材p60)

系統脫敏法源於對動物的實驗性神經症的研究,原理是交互抑制。

即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複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

二、 簡述系統脫敏療法的過程。(二級技能P59)

1.學習放鬆技巧

2.構建焦慮等級

3.系統脫敏

三、 使用系統脫敏法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二級技能P62)

1.如果引發求助者焦慮或恐懼的情境不是一種,可根據不同的情境建立幾個不同的焦慮等級表,然後對每個等級表實施脫敏訓練。

2.系統脫敏時求助者想像次數的多少,依個體不同和情境不同而變化。

3.在系統脫敏過程中,當一開始焦慮分數超過50,僅靠重複放鬆就很難降低了。此時表明焦慮等級設計得不夠合理,應當將焦慮等級劃分得細一些,使每個等級之間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像和放鬆的方法降低焦慮水平,可考慮改用其他方法。

衝擊療法

一、簡述滿灌療法(衝擊療法)的原理。(二級技能P65)

1.滿灌療法又稱衝擊療法,是暴露療法之一,是用來治療恐懼和其他負性情緒反應的一類行為治療方法。2.滿灌療法的原理是:讓求助者持久地置身於最恐懼的對象面前或情景中,儘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極強烈的焦慮或者恐懼反應,並且對這種強烈而痛苦的情緒不給以任何強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給一點),任其自然,最後迫使導致強烈情緒反應的內部動因逐漸減弱乃至消失,情緒反應自行減輕乃至消除,即所謂消退性抑制。

二、請簡述衝擊療法的基本過程。(二級技能P63)

1.篩選確定治療對象,排除不適合的求助者;

2.簽訂治療協議;

3.治療準備工作;

4.實施衝擊治療。

三、衝擊療法的注意事項

1、要求求助者對沖療法有足夠的了解,經求助者同意,簽訂協議,可採用此方法。

2、求助者反覆要求退出治療,或者而是家屬要求取消治療,經諮詢師勸說無效,治療應立即停止。

3、求助者出現通氣過度綜合征、暈厥或休克,也應停止治療。

厭惡療法

一、厭惡療法的原理、過程、注意事項(二級技能P 67)

厭惡療法的原理是經典條件反射。即通過附加某種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進行不適行為時,同時產生令其厭惡的心理或生理反應。如此反覆實施,結果使不適行為與厭惡反應建立起了條件聯繫。以後儘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進行這種不適行為,厭惡體驗照舊產生,為了避免厭惡體驗,求助者不得不終止或放棄原有的不適行為。

二、厭惡療法的過程:

1、是確定靶癥狀

我們要改變求助者的什麼行為,應該把它明確下來,這個行為應該是單一而具體的。

2、選用厭惡刺激

刺激的形式可以是電刺激、藥物刺激,也可以是想像刺激等。

3、是把握時機施加厭惡刺激。

要把厭惡體驗與不適行為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多次的結合,產生條件反射,最終使行為得以改變。

三、使用注意事項:

1、不具備使用條件的諮詢機構或個人,不可採用厭惡療法。

2、如果採用厭惡療法,求助者與諮詢師一定要簽訂知情同意書。

3、靶癥狀要單一而具體。

認知療法

一、在諮詢中,心理諮詢師使用了認知行為療法,請說出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及特點。(二級技能P79)

1、原理:認知行為療法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目的。

2、特點:求助者和諮詢師是合作關係。假設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認知過程發生機能障礙的結果。強調改變認知,從而產生情感與行為方面的改變。是針對具體的和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療。強調家庭作業的作用,賦予求助者更多的責任。

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其具體程序是什麼?(二級技能p84)

1.通過角色扮演和想像使求助者面臨一種可以引發焦慮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評價他們的焦慮水平。

3.教給求助者覺察那些他們在壓力情境下產生的引發焦慮的認知。

4.幫助求助者通過重新自我陳述來檢查這些想法。

5.讓求助者注意重新評價後的焦慮水平。

三、按照貝克的理論,求助者的歪曲認知包括什麼?(二級技能P87)

1.主觀推斷 :沒有支持性的或相關的根據就做出結論,包括「災難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況和結果。

2.選擇性概括:僅根據對一個事件某一方面細節的了解就形成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並且整體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視。這其中所包含的假設是那些與失敗和剝奪有關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過度概括:由一個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種極端信念並將之不適當地應用於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誇大和縮小、

5.個性化:個體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將一些外部事件與自己聯繫起來的傾向。

6.貼標籤和錯貼標籤:、

7.極端思維:用全或無、非白即黑的方式來思考和解釋,

四、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其工作程序是什麼?(二級技能P80)

1.建立諮詢關係

2.確定諮詢目標

3.確定問題:提問和自我審查的技術

4.檢驗表層錯誤觀念:建議、演示和模仿

5.糾正核心錯誤觀念:語義分析技術

6.進一步改變認知:行為矯正技術

7.鞏固新觀念:認知複習

五、如果本案例使用阿倫·貝克的認知療法,其可以使用的五種具體的認知治療技術是什麼?

l 、識別自動性思維2 、識別認知性錯誤

3 、真實性驗證4 、去中心化5 、憂鬱或焦慮水平的監控

求助者中心療法

一、請簡述求助者中心療法諮詢過程的各個階段。(二級技能P103)

第一階段:求助者對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階段,不願主動尋求治療和幫助。

第二階段:求助者開始「有所動」階段。

第三階段:求助者能夠較為流暢地、自由地表達客觀的自我。

第四階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但在表達當前情感時還有顧慮。

第五階段: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當時的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帶有一些遲疑。

第六階段:求助者能夠完全接受過去那些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他的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

第七階段:求助者幾乎可以不需要諮詢師的幫助,就可以繼續自由地表達自己。對自我經驗的排斥、歪曲越來越少,對治療的領悟會從某一具體問題的解決擴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經驗,變得自由而開放。

二、簡述求助者中心療法的人性觀。(二級技能p105)

1.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

2.人擁有有機體的評價過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三、求助者中心療法的自我理論。

1.自我理論是一種人格理論,強調自我實現是人格結構中的唯一的動機。

2.自我理論的概念:

(1)經驗、自我概念、價值的條件化

四、如使用求助者中心療法,諮詢過程中求助者所發生的變化是什麼?( 10 分)

1、求助者自我變得較為開放2、求助者自我變得較為協調3 、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4 、求助者變得更適應了5 、求助者願意使其生命過程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

五、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其工作程序是什麼?(二級技能P80)

1.建立諮詢關係

2.確定諮詢目標

3.確定問題:提問和自我審查的技術

4.檢驗表層錯誤觀念:建議、演示和模仿

5.糾正核心錯誤觀念:語義分析技術

6.進一步改變認知:行為矯正技術

7.鞏固新觀念:認知複習

六、如果本案例使用阿倫·貝克的認知療法,其可以使用的五種具體的認知治療技術是什麼?

l 、識別自動性思維2 、識別認知性錯誤

3 、真實性驗證4 、去中心化5 、憂鬱或焦慮水平的監控

生物反饋法

一、若使用生物反饋法,說出其基本原理。(二級技能P73)

1.使用現代電子儀器,將個體在通常情況下不能意識到的體內生理功能予以描記

2.將這種記錄轉換為數據、圖形或聲、光等反饋信號,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狀態

3.讓求助者根據反饋信號的變化,調節自己體內不隨意的內臟機能及其他軀體機能

4.通過調節生理狀態,達到消除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

神經症

一、神經症的診斷依據舉例:

(一)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疑病神經症。

診斷依據:

1.按病與非病的三原則,主客觀統一、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自知力完整,沒有幻覺和妄想,排除精神病。

2.心理衝突性質:變形

3.根據許又新教授神經症的評分,

(1)病程:持續時間較長,超過三個月。

(2)痛苦程度:痛苦到無法自行解決,需要求助別人。

(3)社會功能:社會功能已經受損、工作效率下降、內心痛苦無法擺脫。

(4)據此神經症的診斷成立

4.該求助者的主導癥狀是對自己身體的過分注意和憂慮,具備一併神經症的特徵。

二、引發求助者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1、生物性因素:年齡、性別、軀體。

2、心理因素:

1)、成長中的錯誤觀念、認知產生。

2)、現實問題有誤誤解和錯誤評價。

3)、內心世界的新舊觀念或對人、對事的持久偏見事例。

4)、記憶中的持久的負性情緒。

5)、有無反邏輯思維習慣和不良的歸因傾向。

6)、老眼光

7)、人生價值觀的問題

8)、心理發育停滯

3社會性因素:

1)、生活事件、人際關係

二級其它相關問答

一、在心理診斷階段,可以從哪些方面收集求助者的資料?(10 分)

答:1、主訴

2、家屬報告3、攝入性會談

4、臨床觀察

5、心理測驗

6、作品分析

7、其他

二、還應收集該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資料?

1.該求助者的出生情況及婚戀情況。

2.該求助者以往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3.該求助者的早年回憶,有無負性情緒記憶。

4.該求助者對未來的希望。

5.該求助者性慾的發展及性生活的相關情況。

6.該求助者的生活狀況。

7.該求助者的社會交往情況。

8.該求助者的娛樂活動。

9.該求助者個人內心世界的重要特點。

10.該求助者的家族史。

11.該求助者的疾病史。

12.該求助者的既往心理諮詢史及心理測驗情況。。

13. 該求助者的家庭成員關係。

14.該求助者的價值觀、信念或理想。

三、在本案例中,可能影響諮詢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l0 分)

答:在本案例中,可能影響諮詢效果的因素包括:

1、求助者潛在的適應能力與生長、復愈的能力;

2、希望改善自身狀況的動機 3、對諮詢師的信心;

4、諮詢師對求助者的尊重、關切;

5、有針對性的諮詢;

四、在諮詢時,怎樣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10分)1. 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是心理諮詢的核心內容。(2.5分)2. 正確的諮詢態度是建立良好諮詢關係的重要基礎。(2.5分)3. 建立良好關係的途徑與方法是: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

五、表達尊重時,諮詢師應該理解和掌握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尊重意味著諮詢師對求助者無條件的接納

2.尊重意味著平等

3.尊重意味著禮貌

4.尊重意味著信任

5.尊重意味著保護隱私

6.尊重意味著真誠

六、對求助者表達熱情時,諮詢師應該理解和掌握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在初診接待打好熱情的基礎

2.通過傾聽和非言語行為,表達熱情;

3.諮詢中認真、耐心、不厭其煩

4.諮詢結束時,使求助者感到溫暖

七、對求助者表達真誠時,諮詢師應該理解和掌握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真誠不等於實話實說

2.真誠應該實事求是;

3.真誠不是自我發泄;

4.表達真誠應該適度;

5.真誠還體現在非言語交流上;

6.表達真誠應考慮時間因素

7.真誠體現在諮詢師的坦誠上。

八、諮詢中面對求助者的種種不幸,諮詢師在共情中應注意什麼?(10分)

1、諮詢師應從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來看待求助者。

2、共情不是要求必須有與求助者相似的經歷感受,而是能設身處地的理解;

3、表達共情應因人而異;

4、表達共情應把握時機,共情應適度。

5、要善於把握角色。

6、善於使用軀體語言。

7、考慮求助者的特點與文化特徵

8、諮詢師應驗證自己是否與求助者產生共情;

九、表達積極關注時,諮詢師應該理解和掌握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辯證客觀的看待求助者;

2、幫助求助者辯證客觀的看待自己;

3、避免盲目樂觀;

4、反對過分消極;

5、立足實事求是;

6、目的是促使求助者自我發現與潛能開發,達到心理健康全面發展,這也是諮詢的最高目標。

十、諮詢中求助者出現了嚴重的阻抗,請說出如何應對阻抗。應對阻抗的途徑與方法:1、通過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解除求助者的戒備心理。2、正確地進行診斷和分析。3、以坦誠的態度幫助求助者正確地對待阻抗。4、使用諮詢技巧突破阻抗。

十一、使用面質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事實根據2、避免個人發泄3、避免無情攻擊4、要以良好的諮詢關係為基礎5、可以嘗試性面質

十二、轉介的注意事項:1、當出現不適合咨向的情況時,心理諮詢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利良好的職業道德,明智地進行轉介。2,事先徵得求助者的同意,並說明理由。3、向求助者介糾新新諮詢師的情況。4、向新諮詢師介紹求助者的情況,但不應透露隱私情況。5、不干涉新諮詢師的諮詢工作,不評論新咨向師的工作。

十三、通過諮詢,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得以解決,請說出如何結束諮詢關係。結束諮詢關係的程序是:1、確定諮詢結束的時間,一般以雙方都認為可以結束為宜。2、全面回顧和總結。3、幫助求助者運用所學的方法和經驗。4、讓求助者接受離別。

十四、在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是什麼? (三級技能P87)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地了解。2.激勵該求助者解除防衛、掩飾心理,面對現實,並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3.促進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4.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並善加利用。5.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

十五、對該求助者的臨床表現如何進行量化評定?

1. 如果此問題是針對神經症病人提出,應當使用許又新的量化評定方法。(p2)

2. 如果是針對重性精神病人提出,可以採用BPRS。

3. 如果是一般而論,可以選用有針對性的自評量表或他評量表。

十六、諮詢效果評估的指標有哪些?

(1)求助者對諮詢效果的自我評估。

(2)求助者社會功能恢復的情況。

(3)求助者周圍人士特別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對求助者的評定(他評)。

(4)求助者諮詢前後心理測驗結果的比較。(5)諮詢師的觀察與評定。

(6)求助者某些癥狀的改善程度。

十七、如進行遠期療效評估,請說出其步驟和主要內容方法。

1.社會接納程度評估

評估內容:

求助者的社會適應程度

評估方法:

家屬或四周人的觀察

諮詢師本身的審查。

2.自我接納程度評估

評估內容:

(1)自述癥狀與問題的減輕或消除情況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況

評估方法

(1)求助者口頭報告

(2)量表評估

3.隨訪調查

評估內容:評價原來的診斷分析是否正確,幫助指導是否有效。

了解諮詢是否有持續的成效,是否真的成功,以及是否實現了諮詢效果的遷移。常用的回訪方式:追蹤卡、通信、面談、電話

以上內容僅包含 二級技能專有內容,與三級通用的內容詳見同時推送的另外一篇《[小抄]心理諮詢師考試案例簡答題集合(三級、二級通用)》,或回到心優雅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考前背誦」,即可。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歷年簡答真題(二級)

↓↓↓↓


推薦閱讀:

「同性戀傾向」心理諮詢案例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你看到了哪些非專業人士會感到驚訝的人性的秘密特點?
諮詢理論及對比 筆記
服裝加工廠必須知道的驗廠常識
章子怡代言,高端增長200%,飛鶴奶粉逆襲洋品牌的奇蹟能複製嗎?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考試 | 答題 | 案例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