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的曝光技巧(轉)

數碼攝影的曝光技巧(轉)
摘自《照相機》2010-6-12 10:45:00
在數碼技術問世前,精確地控制曝光還是一項頗具難度的專業技術。對數碼相機來說,這一切都變得異常輕鬆,可以隨時檢驗曝光。但輕鬆是相對的,其中的技巧也有不少,只有掌握嫻熟,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 數碼攝影曝光初步 曝光的定義,如果予以科學的解釋,即是:光線的強度乘以光線所作用的時間。定義中的「光線的強度」,是指CCD受光線照射的強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單位是勒克司)。定義中的「光線所作用的時間」,是指感光片受光線照射的時間,即曝光時間(以下代表曝光時間,單位是秒)。曝光量的計算單位是勒克司·秒。若要取得一定的曝光量,則光強度愈大,曝光時間愈短;光強度愈小,曝光時間愈長。如果光的強度增加一倍,曝光時間就需減少一半,假如光強度為2,時間為4,曝光量則為8;如果光強度為4,時間為2,曝光量仍為8。 那些富有經驗的攝影家,從攝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得知,儘管每組快門和光圈均能產生等量的曝光效果,但畫面中景深與動體清晰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採用哪一種曝光組合,必須認真考慮。是用較小的光圈去獲取較深遠的景物清晰範圍呢?還是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去抓取被攝動體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極短的景深使背景虛化以突出主體?還是以較慢的快門速度增強動體的動感?這一切都需要攝影者動腦筋來思考並加以選擇,這決不是那些「自動相機」所能解決的,因為「自動相機」並無思維能力。具有形象思維能力的人可以得心應手地操作照相機去完成自己的構思,這或許就是相機的「自動曝光」與人的主動「選擇曝光」的區別所在。 數碼相機和傳統相機測光原理相同,無論是白色的棉花和黑色的煤炭都將被視為中性灰,這樣拍攝的結果顯然差距甚遠。一般情況下可按相機指示的曝光量或讓相機自動曝光拍攝,但在很多時候都要攝影者進行曝光補償。以米色、淡灰色或皮膚為標準,拍攝較深色的物體時,可以減少0.5-1檔曝光量;要是拍攝黑色物體時,要減少1.5-2檔曝光量。同樣道理,在拍攝淺色調物體為主肘,就要酌情增加0.5-?檔曝光量;拍攝接近白色或者白色物體時,要增加1.5檔甚至2檔曝光量,不然難以得到真正的白色。 有時需要在被攝主體背光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如夏天,攝影者正對太陽方向拍攝,結果是相片中主體曝光嚴重不足,黑乎乎看不清楚。其實在背光環境進行拍攝時,不要使用多區域平衡測光模式(Matrix),而改用單點測光模式(Spot)或中央重點測光模式(CenterWeighted)。這樣數碼相機的測光系統能夠更準確地對被拍攝主體進行測光,而得到合適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來進行曝光。另一種方法,仍然使用多區域平衡測光,並利用數碼相機的內置閃光燈或外置閃光燈來對被攝物進行補光,這同樣可以解決背光拍攝時的問題。採用這個方法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閃光燈的輸出強度要調成較小的級別,以避免被攝主體出現過度曝光。在使用以上任何一個解決辦法之後,可在背光的情況下得到一張被攝主體和背景物都曝光正常的圖像。 通過LCD屏幕上觀看照片效果往往不十分準確。環境亮度高,屏幕圖像偏暗,亮度低,則色彩將更加飽和。理論上,確定數碼照片質量,最好通過質量較高的計算機屏幕——當然顯示器反差和色調等都要預先調節到最佳。在拍攝時通過LCD屏幕只能了解構圖細節的大概狀況,即使放大3-5倍,因為解析度低(一般只有12萬像素左右),圖像反差、層次感等質量狀況在如此低解析度的屏幕上是難以得到完全展示的。有條件的朋友最好將自己拍攝的各種未經處理的原始圖像刻錄成光碟,到蘋果電腦上觀看。相對來說,蘋果機作為圖像處理和平面設計人員用的專業機,顯示器色彩還原更準確。 數碼人像攝影曝光 人像攝影始終是以人物為表現主體,曝光值始終要根據人物臉部的效果而定。這一點聽起來簡單,在某些光線條件複雜的情況下,卻常常會被人忽略。許多有傳統相機拍攝經驗的影友,在拍攝人像時習慣在測光結果上增加一些曝光,這樣可以讓人物的皮膚看起來更白更光滑。這種方式對於傳統膠片很適用;對於數碼拍攝卻是錯誤的——目前CCD的曝光寬容度比傳統膠片要小很多,曝光過度只能損失更多的影像層次和細節。在數碼拍攝中,正確的方法是按照對臉部的測光結果曝光,然後後期在電腦里調整畫面的反差和臉部的效果。 自然光的變化永遠是最自然也最豐富的,你雖然不能讓太陽轉到拍攝所需的位置,卻可以調整自己和模特的位置。仔細觀察、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每一縷光線,可以在各種條件下創造出無限豐富的動人效果。 光線輔助工具的運用 很多時候僅有現場的光線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用到一些輔助光源,閃光燈就是其中的一種。閃光燈是調整光線效果最便捷的工具。閃光燈所發出的光線與自然界中的光線不同,自然光線是連續不斷的,而閃光是在曝光瞬間釋放出來的強烈光線,因此使用閃光燈時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很多人在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時,習慣性地將閃光燈與被攝物體垂直,以便讓光線變得均勻。但是在拍攝具有反光性的物體,例如玻璃、各種電腦板卡時,會在物體上產生亮斑,破壞畫面的和諧。這個時候應適當改變數碼相機的拍攝角度,從側面進行拍攝,這樣就能避免產生亮斑。不要以為只有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才需要使用閃光燈,有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也必須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在進行逆光拍攝時,主體與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顧及主體進行曝光,那麼背景必然曝光過度,而正常還原了背景,主體又曝光不足,這時就需要用閃光燈進行補光了。一般來說,夜景的拍攝不宜使用閃光燈,利用小光圈和長時間的曝光,能表現出美麗的夜景。在夜晚拍攝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閃光燈,如果直接打開閃光燈拍攝人像,人物還原是正常了,但是後面的夜景卻很暗,無法還原,那麼此時就需要使用慢速閃光功能。 室內拍攝時,攝影者可以將閃光燈的投射角度調節到與水平面成45°的角度,利用光線在室內的散射原理,均勻地反射在被拍攝物上。如果想增強閃光燈的光線散射效果,大家還可以在拍攝主體周圍,擺放一些白紙來進行光線的反射。 雖然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備有內置閃光燈,但在多數情況下並不足以完成高要求的拍攝。主要原因是內置閃光燈功率小,所拍攝的範圍小,而外閃的功率大,自然拍攝的範圍也廣一些。內置閃光燈已經固定,無法調節方向,而外閃可以靈活地進行上下、左右調節,使用上更方便。使用內置閃光燈時要注意相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距離太近會導致曝光過度,而距離太遠會使得光線分布不均勻,導致曝光不足。利用數碼相機進行微距拍攝,由於距離拍攝物很近,此時使用內置閃光燈只會導致曝光過度,所以需要進行減光處理。 反光板是用來反射光線的,通過反射來調整光比、減弱陰影。反光板是專業攝影師最常用的輔助工具,而使用數碼 相機的拍攝者卻很少用它,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沒有認識到它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反光板一般需要有另外的人作為助手參與進來,很多人會覺得這相當麻煩。其實反光板是取得專業效果的最簡單的工具,而且價格便宜。 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 大自然氣象萬千,光線變幻莫測,拍攝主題千差萬別,使得測光成為一個很複雜的工作,相機的測光容易產生偏差,這就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曝光補償。一般情況下,由相機來測定整個畫面的光線亮度,並確定最佳曝光量。然而當拍攝白花和雪景等白色較多的對象時,相機會錯誤地判斷出「光線充足」,並自動拍攝出色調較暗的照片。相反,拍攝黑色毛線衫等純黑的對象時,由於相機不知道毛線衫是黑色的,因此檢測整個畫面亮度時會認為「亮度不足」,就會把照片調整到與平時相同的亮度。『結果就導致了圖像要麼太暗,要麼太明亮。 從相機測光的原理來看,大部分中低檔的自動相機都是採用獲取整個畫面的亮度,然後計算平均值或者有重點地選擇幾個區域,根據他們的亮度值來獲得亮度信息的,這樣的演算法顯然是比較粗糙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比如景物明暗對比強烈,拍攝主體不在中央,主體明亮而背景黑暗等,往往容易誤導相機,使得測光發生偏差。對於高檔相機來說,多採用TTL方式(透過鏡頭之意)測光,準確度在0.5EV以內,中檔相機的測光準確度在1EV以內,而低檔相機有不少是採用內裝外測式測光的,偏差可能達到2EV。 在數碼相機中,100%的都具備曝光補償的功能,即使是最簡單的全自動類型的傻瓜式數碼相機,也具備曝光補償能力。這比傳統相機方便多了。在數碼相機的菜單里,可以找到一個叫「EV」值的參數,這個就是曝光補償,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機測光不準確引起的曝光不足或過度,也可以根據攝影者的意圖創造特殊藝術效果的作品。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範圍都是一樣的,可以在±2EV內加、減,但是加減並不是連續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為間隔跳躍式的。早期的老式數碼相機比如柯達的DC215就是以1/2EV為間隔的,於是有-2.0,-1.5,-1,-0.5和+0.5,+1,+7.5,+2共8個檔次,而目前主流的數碼相機分檔要更細一些,是以1/3EV為間隔的,於是就有-2,-1.7,-1.3,-1.0,-0.7,-0.3和+0.3,+0.7,+1.03,+1.7,+2.0等共12個級別的補償值。 ISO感光度調節 對於傳統相機,ISO表示膠捲對光線的感光度,有100、200、400等值。感光度值越大越適用於光線昏暗的場所,但卻會損失色彩的鮮艷度和自然感覺。儘管數碼相機不用膠捲,但是卻配備了與此相似的機能,也能夠改變它的ISO感光度。這樣在使用時,當想讓拍攝效果更好的時候,就把ISO設置為100,而在光線不足時就將ISO設置為400。我們在拍攝時要防止在昏暗場所中發生手抖(手抖也會引起圖像的模糊),就需要適當提高快門速度。以三星Digimax410為例,可以根據不同的拍攝條件自動進行曝光修正,同時,利用獨立的可編程曝光補償功能,也可以調節不同的曝光參數。按下菜單按鈕,選擇ISO選項,就可以看到三種ISO設置。ISO感光度提高一倍後,將快門速度提高一倍能進行基本相同的曝光(鏡頭光圈保持不變)。我們把ISO感光度由100提高到了400,是提高了4倍。同時快門速度也加快到了原來的4倍。 軟體曝光修正 如果使用的數碼相機功能比較低端,就可能沒有曝光補償或者ISO調節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拍攝出來的照片出現曝光不準確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軟體的方式來進行修正。逆光拍攝人像時,若不使用點測光、閃燈補光或是使用反光板補光,人像的臉部常常會曝光不足,變成了一個大黑臉。在Photolmpact中,我們可以利用圖層和基底影像的相乘倒數運算,來改善這個曝光不足的問題。 數碼圖像的質量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層次是否豐富、色彩還原是否準確、是否將最亮至最暗的層次都反映出來。說到底,依靠圖像處理軟體調整隻是不得已而為之,調整總會影響圖像質量,而且使用軟體也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經驗,不然很容易使照片色彩和層次不自然,甚至適得其反。 (羅新華編輯整理)

推薦閱讀:

商業攝影大師教程終《大王叫我來巡山》
風光攝影裝備選購指南?
萬萬沒想到,那些奇葩的新生兒照竟然是這麼拍出來的!
北歐調和地中海 —— 攝影師 Reuven Halevi

TAG:攝影 | 數碼 | 數碼攝影 | 技巧 | 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