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後為何先封賞背叛過自己的雍齒?

文/晚風暮雨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霸王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2月28日,劉邦于山東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氾(音煩)水之陽官堌堆舉行登基大典,即位為帝,國號為漢,史稱西漢或前漢,西漢王朝定都洛陽,同年5月改遷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劉邦是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漢高祖。劉邦稱帝後,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太子,同時分封張良、蕭何、曹參等二十餘位功臣為侯,其餘功臣大肆爭功,劉邦一時無法決定高下,停止封賞。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看到一群未被封賞的功臣聚集在水濱,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在商討事情,劉邦不知其意,就詢問留侯張良,張良說:「陛下所封賞的都是故人、親朋,殺掉的都是有仇怨的,這些人擔心追究之前的過失而被誅殺,就聚在一起謀劃造反了。」劉邦詢問解決辦法,張良讓劉邦趕緊封賞一位平生恨之入骨的功臣,這樣,其他人都可以看到被封賞的希望,就不會在謀反,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辦法。第二天,劉邦在南宮宴請群臣,當眾封雍齒為什邡侯,食邑2500戶,在所封開國功臣中,位次居57,未被封賞的功臣們看到連雍齒都被封侯了,自然個個喜出望外,等待封賞,不再有二心。這個被劉邦痛恨的雍齒是何許人?雍齒是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和劉邦是同鄉,為沛縣世族,屬於當地豪強,出身遠遠高於劉邦,史書上面說雍齒「素輕劉邦」,從內心深處一直看不起劉邦,這恐怕也是後來雍齒背棄劉邦的主要原因。雍齒和同為豪強出身的王陵交往甚密,王陵也有點看不上昔日的手下劉邦(劉邦從張耳處返回家鄉後,曾在王陵手下做事),一直不肯跟隨,直到楚漢戰爭爆發後,才投奔劉邦,後來在「蕭(何)規曹(參)隨」之後成為西漢王朝第三任丞相。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雍齒形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起義,不久,起義軍攻佔陳縣(今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劉邦由於私放去驪山徒役,流落到芒碭山(今河南省永城市一帶),此時已經擁有上百人的隊伍,趁機天下大亂的時機,佔領沛縣,被蕭何、曹參等擁立為主,號稱「沛公」,雍齒這個時候開始跟隨劉邦。劉邦在沛縣徵兵,隊伍很快就擴充到三千餘人,這支隊伍後來成為漢軍的核心,西漢王朝諸多開國功臣和初期閣僚,都出身這支隊伍,擴軍後的劉邦隨即攻略周邊郡縣,先後攻佔胡陵(今江蘇沛縣和山東魚台之間)、方輿(今山東魚台)和自己的老家豐邑,劉邦稱帝後,將豐邑從沛縣分離出來,設置豐縣。佔領家鄉豐邑的劉邦,留下雍齒防守,自己帶隊去攻打薛縣(今山東滕州東南),豐邑不僅是劉邦的家鄉,也是劉邦部下很多軍官、士兵的家鄉,他們的家屬、親朋都在豐邑,如此重要的地方,託付給雍齒,可以看到劉邦對雍齒的倚重和信任。此時的劉邦軍中,可以說是人才濟濟,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周苛等,都是日後叱吒風雲的英才,而劉邦卻唯獨安排雍齒留守老家豐邑,可以說,雍齒還是有一定才能的,可惜的是,不久,雍齒的才能就讓劉邦吃盡了苦頭,甚至直接改變了劉邦的命運!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後,命令部下周巿(音服)攻略魏地,周巿迅速佔領魏地大片領土,擁立戰國時期魏國王室後人魏咎為王,建都臨濟(今河南封丘東),復興了魏國,魏國復國後,周巿率領部隊繼續收復原魏國領土,一直打到沛縣,並包圍了劉邦老家豐邑。周巿捎信給雍齒:豐邑原為魏國領土,如今魏國已經復國,豐邑如果回歸魏國,將賜給雍齒爵位,並且繼續駐守;如果抵抗,魏軍攻破豐邑後,將會屠城。雍齒在周巿的威脅利誘之下,再加上一直不甘心屈居劉邦之下,就接受了條件,改換門庭,就這樣,豐邑成為魏國領土,雍齒成為魏將。其實,沛縣豐邑一帶原本是春秋時期宋國領土,戰國年間被宋國被齊國攻滅,成為齊國領土,之後五國伐齊,沛縣輾轉成為楚國領土,直到被秦國攻佔,成為秦朝泗水郡的屬縣,和魏國沒有任何關係,那周巿為何還要佔領這裡呢?陳勝起義後,齊、楚、魏、趙、燕五國先後復國(韓國在秦二世二年六月復國),雖然有秦國這個共同的敵人,但各國之間,因領土歸屬,互相攻伐不斷,和春秋戰國時期並無區別。劉邦北上先後擊敗薛縣、戚縣(今山東棗莊市薛城東)秦軍,兵鋒直逼亢父縣(音抗府,今山東濟寧南),就在劉邦連戰連捷的時候,秦將章邯率領秦軍東出函谷關,以摧枯拉朽之勢,陸續擊殺陳勝部將周文、田臧、張賀,陳勝作戰失利被車夫庄賈(音鼓)殺死,同時,秦帝國邊防軍也在王離率領下東渡黃河,威逼邯鄲,趙國將領李良殺趙王武臣後,投降秦軍,面對秦軍強大攻勢,劉邦決定避其鋒芒,退軍回到沛縣,走到半路,收到情報,雍齒叛變家鄉豐邑已經歸屬魏國,劉邦率軍火速南下,與雍齒交涉未果,率軍攻城,卻被雍齒擊退,失利的劉邦只好退到沛縣,重病一場。劉邦對家鄉父老跟隨雍齒背叛自己之事一直耿耿於懷,稱帝後,劉邦下詔永久免除沛縣的徭役和租稅,而豐邑卻不在享受此種恩惠的範圍內,後經沛縣父老多次請求,劉邦才勉強同意豐邑享受沛縣的待遇。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漢高祖形象秦二世二年一月(秦朝以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尾,即同年一月在十二月之後),陳勝部下將領秦嘉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擁立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自立為上將軍,繼續抗秦,輾轉來到留縣(今江蘇沛縣南)。此時在沛縣的劉邦身體已經康復,就前往留縣投奔楚王景駒,在路上,劉邦遇到了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二人一見如故,張良決定追隨劉邦,共同加入到楚王景駒的陣營,之後的劉邦在景駒麾下攻城略地。二月,劉邦攻下碭縣(今河南永城芒山鎮),收編士兵六千人,三月,劉邦率軍第二次進攻豐邑,再次被雍齒擊退,四月,項梁殺死楚王景駒和秦嘉,擁立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為楚懷王,景駒部下基本上歸順項梁,二次攻打豐邑失利的劉邦投奔項梁,借兵五千,第三次進攻豐邑,這一次,雍齒抵擋不住,逃往魏國。此時的魏國,正遭到秦軍的大舉進攻,首都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被圍,齊王田儋和楚將項它率軍救援,被章邯擊敗,齊王田儋戰死,楚將項它(音坨)率殘兵退回楚國。失去外援的魏王魏咎,與秦軍談判,魏咎自焚而死,保全魏國百姓性命,魏咎的弟弟魏豹趁亂逃往楚國,從楚懷王處借得數千兵馬,重新奪取魏國的領土,被封魏王,這是後話。臨濟城破,魏地被秦軍攻陷,逃到魏國的雍齒,遂改投趙國,不久,王離率領秦帝國邊防軍將趙王包圍在巨鹿,章邯也率軍北上,兩支秦軍配合作戰,趙國向其他諸侯求救,巨鹿之戰拉開帷幕,項羽率楚軍前來解圍,擊敗秦軍,取得巨鹿大戰的勝利,雍齒看到項羽兵強馬壯、器大活好,又改投到項羽的麾下。楚漢戰爭爆發後,雍齒一直在楚國陣營,項羽獨斷專行,又無識人之明,部下的范增、季布、鍾離昧、周殷、龍且(音居)等人,尚且不被重用,才能遠不如他們的雍齒,在楚國基本上坐冷板凳。楚、漢在滎陽、成皋進入拉鋸戰時,劉邦派韓信率軍攻魏、滅趙、降燕、破齊,對項羽進行合圍,此時,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漢軍傾斜,雍齒看到項羽日薄西山,完蛋是早晚的事,就腆著臉,重歸漢營。劉邦看到雍齒,恨不得立刻殺了他,但此時項羽未滅,還是用人之際,且殺雍齒會影響到漢軍豐邑沛縣元老的團結,就留下了他,但心中余恨未消。劉邦稱帝後,為了安定群臣之心,鞏固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封雍齒為什邡侯。雍齒是幸運的,同為背叛者,曹無傷卻沒有這份幸運,曹是劉邦部下左司馬,向項羽告密,引發了鴻門宴,然後被安全脫身的劉邦誅殺,而雍齒,卻得以善終。前往封地的雍齒,始終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擔心有一天會被清算歷史問題,直到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繼位的漢惠帝劉盈寬厚仁慈,雍齒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雍齒去世,謚肅侯,葬什邡西郊,雍齒的後人承襲爵位,直到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被削掉爵位。雍齒也常常被拿來和韓信來比較:為漢朝打下三分之二國土的韓信,對劉邦可謂是忠心耿耿,滅掉齊國後,韓信手握數十萬重兵,先後被項羽派來的策士武涉,和自己帳下辯士蒯通勸說叛漢自立,韓信沒有動心,楚漢戰爭剛結束,韓信就從齊王被貶為楚王,很快被誘捕奪兵權,貶為淮陰侯幽禁在長安,直到命喪長樂宮。為何忠心的韓信被誅,貳心的雍齒卻能夠善終?在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度下,才能高又不會收斂鋒芒的人物,往往會遭殺身之禍,韓信和後來南朝宋的檀道濟、南宋的岳飛等,如戰神一般,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為朝廷立下大功,但他們又都鋒芒畢露,不會收斂,讓皇帝感到難以駕馭,自然不會得到信任,再有同僚進讒言,就會引起猜忌,最後被羅織罪名誅殺。對皇帝來說韓信、檀道濟、岳飛等人,會不會造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有能力造反,而且一旦造反,就極有可能成功,任何皇帝也不會讓威脅自己江山的人活在世上!唐朝的李靖和郭子儀,能力和戰功不在韓、檀、岳之下,卻能得以善終,其中的差別就在李、郭二人深諳韜晦之策,收斂鋒芒,磨平稜角,小心翼翼,謹言慎行,這樣的將領,皇帝覺得自己完全能夠駕馭,且朝廷也需要這樣懂事又有能力的大臣,於是,君臣和諧相處,皆大歡喜!再說雍齒,兩次在豐邑擊敗劉邦,有一定的才能,但和韓信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即便真的造反,也掀不起多大風浪,朝廷派遣一名將軍就可以將其剿殺,而且漢初匈奴南下和異姓王謀反問題讓劉邦頭疼不已,就更顧不上雍齒了,讓其在封地自生自滅吧。雍齒的後代人丁興旺,逐漸成為當地大族,到了三國時期,成為益州大姓,雍齒的後人中,最出名的當屬三國蜀漢政權的雍闓(音凱),雍闓聯絡東吳,陰謀叛亂,被孫權任命為永昌太守,後聯絡朱褒、高定、孟獲等人一同造反,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南征,「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最終平定叛亂,雍闓也被鄂煥殺死。
推薦閱讀:

自己為自己算命有什麼難?看漫畫就...
自己需要什麼,是愛情?還是豪門?
怎麼做出自己與自己的合影
做最好的自己,上天自有安排
感人的鬼故事~觀察自己的女友~哭了(轉貼)

TAG:自己 | 背叛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