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之成吉思汗鐵木真傳奇

蒙古帝國之成吉思汗鐵木真傳奇

1170年,任得敬(夏崇宗李乾順任皇后父親,1156—1170年專權)迫夏仁宗李仁孝分夏國疆土之半歸其統治。

1170年八月,夏仁宗得金世宗完顏雍(西夏「宗主國」)幫助,處死權相任得敬,粉碎其分裂國家的陰謀,使夏國「轉危為安」。

1195年—1198年,北方蒙古、塔塔兒等游牧部族不斷南下侵擾,金章宗完顏璟先後派遣夾谷清臣、完顏襄和完顏宗浩多次北伐漠北各部,大敗蒙古、塔塔兒部。為防禦北方游牧部族的侵擾,金章宗還在北方邊界修建了界壕。

1195年十一月,金國設行省於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完顏襄籌划出兵鎮壓起兵抗金的北方部族阻(即韃靼)等族。

1196年,鐵木真與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顏襄擊殺塔塔兒部部長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與王汗聯兵,大敗正在會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聯軍。

1201年,鐵木真率軍大破札木合組織的鬆散聯盟。

1202年,鐵木真遭乃蠻聯軍進攻,退入金邊牆內,大敗乃蠻聯軍於闊亦田(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勝攻滅塔塔兒四部。因勢力漸強,引起王汗嫉恨和敵視。

1203年,鐵木真遭王汗突襲,敗走班朱尼河(呼倫湖西南),以飲濁水與從者盟誓,共度難關。再轉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收集潰散部眾4600(一說2600)余騎,經過休整,逐漸恢復元氣。後偵悉王汗驕怠不備,夜襲王汗大營,大潰其眾。王汗隻身敗逃,被乃蠻人捕殺,克烈部亡。

1204年,鐵木真建怯薛(護衛軍)。不久,乘乃蠻首領太陽汗來攻,巧布疑陣,擒殺太陽汗,征服其部眾,迫哈答斤、朵魯班等部來降。

1205年,蒙古第一次攻西夏。鐵木真正式入侵西夏,發動第一次征夏戰並洗劫了夏邊疆朝的一些市鎮。

1206年,南宋丞相韓侂胄派兵北伐金國,金章宗完顏璟派仆散揆、完顏匡擊敗了宋朝的北伐,並逼南宋殺死韓侂胄以議和。

1206年,夏桓宗李純佑(夏仁宗長子)之母羅太后因與夏桓宗堂兄李安全(夏崇宗之孫,李仁友子)通姦,竟然廢掉自己的親生兒子,立李安全為帝,即夏襄宗,李純佑不久被殺掉。

1206年,蒙古高原百餘個大小部落先後敗亡,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均統一在鐵木真的旗幟下。鐵木真遂在斡難河(鄂嫩河)之源舉行大聚會,建立也客·蒙古·兀魯思(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鐵木真將怯薛擴充至萬人,稱大中軍。以兵民合一的千戶制編組民眾,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命「四傑」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為四怯薛長。

1206年,木華黎與博爾術被成吉思汗首命為左、右萬戶。

1207年,蒙古軍第二次攻西夏,因西夏軍隊抗擊而以失敗告終,破兀剌海城(內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南)而還。

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金章宗皇叔衛紹王永濟繼位。同時成吉思汗叛金自立,開始進攻金朝的北方,並迅速佔領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

1209年,蒙古佔領高昌回鶻,這使西夏的河西地區失去蒙夏間的緩衝。

1209年,蒙古第三次攻夏,蒙古由河西地區開始入侵,攻擊斡羅孩。西夏將領兼夏襄宗兒子李承禎戰敗,其大將高逸被俘。蒙古後來拿下斡羅孩城,逼近克夷門——都城中興府的最終防線。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實行伏擊計劃,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蒙古兵圍西夏都城中興府,夏襄宗求救於金,金坐視不救,遂獻女向蒙古求和,並附蒙攻金。

1209年,完顏永濟派使臣赴蒙古,要成吉思汗跪拜接旨。成吉思汗卻把那位昏庸無能的新皇帝痛罵了一頓,讓金國使者羞辱回朝。從此,蒙金關係徹底破裂,掀開了蒙金逐鹿中原的歷史。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克魯倫河畔聚軍誓師,揭開了7年侵金戰爭的序幕。金軍在北線可調動的兵力為40至50萬。蒙軍的兵力,依據當時編有95個千戶推算,約為10萬人。加上藩屬諸部的雜牌部隊,最多不超出20萬。

1211年二月, 成吉思汗自龍駒河率軍南下,越過陰山,襲擊金朝邊地,揭開了長達24年的蒙金戰爭序幕。首戰烏沙堡獲捷;再戰野狐嶺、會河堡,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縉山,大敗金軍十餘萬;還重創金軍於東京(遼寧遼陽)、西京(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來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1211年,木華黎隨從征金,大敗金兵於野弧嶺(張家門市西北)、會河堡(河北懷安縣東)等地,盡殲金軍精銳,進逼中部,後攻佔益都、濱、棣諸城,至霸州,招降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澤父子及肖勃迭等。

1211年,齊王李遵頊(李安全堂侄、李彥宗之子、夏崇宗曾孫)發動政變,夏襄宗李安全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李遵頊自立為皇帝,改元光定,成為西夏第八任皇帝。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通過科舉應試擢為狀元的皇帝(1203年狀元)

1211年,鐵木真攻掠金國西京大同府。

1212年,鐵木真破金東京遼陽府。

1213年,蒙古突破長城防線,進入黃河平原。

1213年,鐵木真進圍中都大興府。

1213年八月,駐守中都城北的金右副元帥紇石烈執中弒衛紹王完顏永濟(金世宗第七子),自彰德迎接金世宗完顏雍之孫完顏珣(完顏允恭之子)入中都,是為金宣宗。

1214年三月,鐵木真集兵中都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宣宗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金朝元帥左都監完顏弼﹑參知政事耿瑞義等建策金遷都南京(開封)。左丞相徒單鎰及宗室霍王完顏從彝等反對。金宣宗以金中都缺糧決意遷都。五月十一日,金宣宗下詔南遷,次日,金宣宗離中都南逃。

1214年六月,鐵木真以金朝遷都南京而「違約」為藉口,乘金國人心浮動及憋軍嘩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於1215年五月克城。為適應攻城需要,成吉思汗採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了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得數萬。隨後建立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了「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增快。善於發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1215年五月,蒙古攻陷中都。金宣宗南遷後,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反金,蒙古軍不斷南侵,金朝走向衰亡的最後階段。

1215年,上京行省完顏太平與蒲鮮萬奴勾結,受蒲鮮萬奴之命焚毀了上京宗廟等大規模建築,以及上京守軍在與抵抗蒲鮮萬奴的作戰中,上京城遭到了嚴重破壞。

1215年,蒲鮮萬奴叛金自立,稱天王,國號大真,建元天泰,東京諸猛安謀克多起而響應。1216年降於蒙古,繼又叛去。勢力所及,西北自上京城(黑龍江阿城縣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遼寧丹東東北九連城),兼及遼東半島,東南到曷懶路(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蘇聯海邊區烏蘇里斯克)。

金宣宗封建九公(金國自中都南遷汴京後,河北一帶陷入了戰爭連年的境地,金朝對於河北、山東等地再也不能進行實際意義上的直接統治):滄海公王福、河間公移剌眾家奴,恆山公武仙,高陽公張甫,易水公靖安民,晉陽公郭文振,平陽公故天作,上黨公張開,東營公燕寧。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準備西征。

1217年,蒙古第四次攻西夏。正月,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徵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遂以西夏不應從征為由,率軍四度攻夏(蒙古第四次攻夏)。十二月,蒙古軍渡過黃河進入夏境,直抵夏都中興府,夏神宗倉皇出奔西京,留太子李德任守中興府。旋遣使請降,蒙古軍始退。

1218年,鐵木真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1219年,金宣宗誅殺權臣術虎高琪(擁金宣宗繼位,嫉賢妒能,濫權營私,擾亂綱紀,殘害忠臣,一直佔據相位)。

1219年,鐵木真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台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裏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台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450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

1223年,夏神宗李遵頊命太子李德仁攻金國,李德仁認為金國兵勢尚強,應與之結盟,李遵頊拒而不聽,李德仁以削髮為僧相抗,卻被囚禁於靈州城內。御史中丞梁德懿上書好言勸奏,請求詔太子還宮複位。李遵頊勃然大怒,將梁德懿罷官。

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李遵頊位於次子李德旺,成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李德旺是為夏獻宗。

1224年,鐵木真班師返漠北。

1224年,蒙古軍第五次進攻西夏,圍攻沙州(甘肅敦煌)、銀州(陝西榆林南)。五月,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師途中,聞西夏有異圖,遂率兵由河外攻沙州,月余不下。旋令軍乘夜暗挖掘地道,欲穴地而入,被西夏守將籍辣思義發現,夏軍縱火於地道中,蒙古兵多窒息而死。九月,成吉思汗久攻不克,恐銀、夏出兵赴援,遣總管華北諸州的國王孛魯、黑馬等分兵進攻銀州。西夏守將鹽府塔海出戰,兵敗被俘,蒙古軍攻破銀州,擊殺夏兵數萬,擄掠生口、牛羊數十萬。孛魯令都元帥扼守要地,自率軍還。十一月,夏獻宗李德旺聞銀州失守,漠北諸部潰散,遣使至蒙古軍中請降,許以子為人質,蒙古軍退走,沙州圍解。

1225年秋,經過了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1226年,蒙古第六次攻西夏。鐵木真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蒙古攻佔沙州、肅州、甘州(甘肅張掖)、西涼府(甘肅武威)、靈州(寧夏靈武西南)等地,進圍中興府。

1226年八月,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成功佔領應理、夏州等地,並決定圍攻靈州。西夏將領嵬名令公帶領援軍協助抗敵,但最後仍然失敗抵抗蒙古的入侵,更加戰敗身亡。

1227年七月,夏末帝李睍(南平王李睍,夏神宗李遵頊孫,夏獻宗侄)投降,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宣告結束。成吉思汗去世後,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銀川避免了屠城命運,併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軍民得以保全,西夏滅亡。

1227年七月十二(8月25日),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於在六盤山下清水縣(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台和拖雷遵此遺策,於1234年滅亡金朝。

1228年,大昌原之戰,金朝忠孝軍提控完顏陳和尚以400騎兵大敗蒙古大將赤老溫所率的8000之眾。此仗使完顏陳和尚聲名遠播,忠孝軍也因此成為抗蒙勁旅。

1229年,窩闊台親率大軍進攻山西,命大將史天澤攻打衛州。金哀宗命完顏合達等率軍10萬火速馳援,先鋒完顏陳和尚率3000忠孝軍出擊,擊退了蒙軍,衛州解圍,金都汴京也一度得以轉危為安。

1230年,窩闊台確定了滅金戰略:由其本人率中路軍,攻金國河中府,直下洛陽;蒙將斡陳那顏率左路軍直下濟南;拖雷率右路軍由寶雞南下,借道南宋境內,沿漢水出唐州、鄧州,次年春季全軍會師汴京。同年九月,蒙古三路大軍齊發。

1231年正月,窩闊台軍佔領鄭州,其前鋒部隊已抵達開封城下,金哀宗連忙讓正在與拖雷軍作戰的完顏合達部回師救援。與此同時,拖雷軍已進抵鄧州境內的禹山,遭到了金將完顏合達和移剌蒲阿等殊死抵抗。拖雷留一部分蒙軍加以牽制,親率主力直奔汴京。完顏合達和移剌蒲阿奉命率軍15萬馳援汴京,在鈞州以南三峰山遭到拖雷大軍的追擊,前面又遇到窩闊台部的阻截,頓時陷入蒙古軍的重圍之中。當時正值大雪天氣,金軍糧草用盡,人困馬乏,刀槍上又蒙雪結冰,戰鬥力大減。蒙軍圍而不戰,輪番休整,而後有意讓開通往鈞州的一條路,等金軍從這條道北上突圍時,突然發起致命一擊,金軍頓時全線崩潰。15萬人馬幾乎全部被英勇的蒙古軍所殲滅,移剌蒲阿和完顏陳和尚被蒙軍俘虜,拒絕了蒙古人的勸降,不屈被殺。完顏合達率殘部退入鈞州城內。蒙軍圍城。金軍寡不敵眾。城旋繼被攻克。完顏合達力戰而死

三峰山之戰是蒙金戰爭決定性戰役,金軍不僅精銳盡失,還損失了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兩位主帥和完顏陳和尚等主要的將領,至此,金朝已經是搖搖欲墜,離覆滅不遠了。

1232年三月,蒙古軍攻克洛陽,進而進逼汴京,金哀宗棄城出逃,經歸德逃往蔡州。而此時,南宋已正式決定出兵助蒙古滅金。

1233年九月,蒙軍進圍蔡州城。十月,南宋以名將孟珙為主帥,率軍二萬,運糧30萬石,履約與蒙古軍合攻蔡州,十一月宋軍抵達蔡州城南,孟珙與蒙將塔察兒約定了雙方的圍城地界,約定互不侵犯,同時相互配合攻城。金軍頑強守城三個月,終因彈盡糧絕,難以支撐。

1233年,窩闊台命皇子貴由及諸王按赤帶率左翼軍討蒲鮮萬奴,蒲鮮萬奴兵敗被殺東夏國亡,立國共十九年。

1234年正月十日(儒略曆1234年2月9日),蒙古軍攻破蔡州城西城、宋軍破南門,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後自縊身亡,殘餘金軍或戰死,或自殺殉國,無一投降,完顏承麟(完顏阿骨打四子金兀朮(完顏宗弼)曾孫)也被亂軍所殺。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半天,更有說指出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1236年,印行交鈔。以括中原民戶分賜諸王貴戚,實行五戶絲製,設達魯花赤和官吏管理軍民財政,以探馬赤軍鎮戍各地。

1236—1241年,拔都西征(又名長子西征,蒙古汗國第二次西征)。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

1247年,統一吐蕃

1247年,薩班智達代表吐蕃各部與闊瑞達成協議,承認吐蕃歸屬蒙古,他在《致烏斯藏納里僧俗諸貢領書》中,確認吐蕃接受蒙古大汗管轄。在薩斯迦派帶動下,吐蕃諸部大多歸附蒙古,蒙古通過薩斯迦領袖確立了對吐蕃的領導權,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中央政權管屬。

1251年,蒙哥被拔都擁立為大汗。即位後,以忙哥撒兒為斷事官;以孛魯合掌宣發號令、朝覲貢獻及內外聞奏諸事;以海雲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闊闊術等掌帑藏;孛蘭合剌孫掌斡脫;阿忽察掌祭祀、醫巫、卜筮;以只兒斡帶掌傳驛所需;以孛魯合掌必赤寫發宣詔及諸色目官職。

1252年,蒙古命忽必烈征大理,諸王也古征高麗。

1252年九月,蒙哥汗命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統軍,兵分東、西、中三路發動對大理國的大規模征伐。

1253年,蒙哥遣旭烈兀西征,塔塔兒帶撒里等征欣都思(印度)、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國。

1253年,蒙古滅大理。

1253年十月,忽必烈親率中路軍過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長歸附,獻計用革囊渡江,蒙古軍遂用皮筏渡江,到達麗江(即元跨革囊)。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勸降,大理相國高泰祥主張堅決抵抗,殺了使者。12月,忽必烈大軍一路直下,長驅直入,進軍龍首關,兀良合台率領蒙古西路軍也渡江到麗江縣塔城、巨甸、石鼓。東路軍過金沙江到達楚雄、姚安。這樣,三路大軍對大理城形成包圍之勢。大理國內各族貴族分子紛紛降蒙。

段興智與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戰,慘遭大敗,棄城而逃,各奔一方,蒙古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大理都城。忽必烈命令姚樞裂帛為旗,上寫止殺,分頭號令各街巷,於是軍民安定。姚樞搜集大理圖書檔冊,高泰祥在姚州被俘殺(後來,高氏子孫有的被封為姚安、鶴慶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襲30多代,直至改土歸流)。

「元跨革囊」是雲南歷史的里程碑。此後,雲南以一個行省的形式被納入中國版圖。自唐以來大理城作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代結束,雲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

1254年,忽必烈北歸,留兀良合台繼續進攻。同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興智。段興智被擒後,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見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懷柔,賜金符,令其歸國,繼續管理原屬各部。大理國從段思平至段興智,共傳22代,歷317年,於此滅亡。

1256年,旭烈兀滅木刺夷

1253年7月,旭烈兀命令將領怯的不花率12000人率先進攻,為主力軍作準備。而旭烈兀則仍留在和林,繼續籌建主力西征軍,為長征作準備。

1254年10月,旭烈兀率西征軍出征。旭烈兀大軍經過阿力麻里(新疆霍城西北阿脫諾克),到達土耳其斯坦(土庫曼)。

1255年,西征軍駐在土耳其斯坦。

1256年9九月,西征軍攻進撒麻耳干(烏茲別克),駐留40日後,繼續進軍至鐵門關(烏茲別克南方),又在這裡駐留了30日。六年春,西征軍向木剌夷國(伊朗北方)進軍。當時的木剌夷國軍隊兵力約有100000人,在庫希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北部交接處)。由西征軍將領怯的不花領先鋒,進入木刺夷國境後,先攻陷幾個城池,再後包圍要邑古兒都苦。怯的不花部隊消滅了木刺夷軍一半兵力。後來西征軍通過撒麻耳干,向木刺夷接近。後來西征軍進入水干城,旭烈兀命令拜住帶領主力軍移往小亞細亞。之後,主力軍進攻至撒瓦。旭烈兀派庫喀伊爾喀支援怯的不花,攻打庫希斯坦。而後與主力軍聚合。主力軍經過徒思,抵達尼沙不耳州哈不衫。旭烈兀見不能一時戰勝,所以採用消耗戰。

1256年6月,魯克賴丁見到西征軍進攻,便派弟沙歆沙投降,又把要塞拆掉。後來,旭烈兀覺得魯克賴丁假意投降,便把西征軍分為三部,向木刺夷都城麥門底司堡(即現今伊朗劍北部吉蘭省內)進軍。魯克賴丁於11月19日投降。12月,西征軍進入蘭麻撒耳。當時塔亦兒不花軍和波斯軍攻打蘭麻撤耳堡,並將蘭麻撤耳攻克。至此,木剌夷國全部被旭烈兀佔領。

1258年,旭烈兀滅報達(巴格達)。

1257年9月21日,旭烈兀率軍向阿拔斯王朝(伊拉克)進攻。阿拔斯哈里發穆斯台綏木宣戰,建成7萬軍開戰。旭烈兀首先派怯的不花率領騎兵,進入木刺夷和阿拔斯之間的山地,打開從哈馬丹通往巴格達通道,接著,分三路進攻阿拔斯。11月,三軍同時向阿拔斯國首都巴格達進軍。中軍攻破開爾曼沙,於12月18日,進軍火勒完。這時,左軍佔領羅耳之地;右軍在塔克利特(巴格達附近)渡過底格里斯河,與阿拔斯軍遇見,拜住用水淹阿拔斯軍後殲滅阿拔斯軍。穆斯台綏木後令增強巴格達城牆,布置障礙防陣。

1258年1月,旭烈兀圍攻東巴格達。2月,穆斯台綏木帶領皇子、貴族和官員投降,阿拔斯國正式滅亡。旭烈兀之後繼續向西進攻。進入阿拉伯地區,戰勝巴爾蘇丹。

1258年9月,大軍進軍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敘利亞的軍隊約有100000人。蒙古分軍為三進攻。

1259年3月21日,蒙古大軍圍攻大馬士革。於4月6日大馬士革投降。蒙古帝國佔領了敘利亞大部份國土。阿尤布王朝至此名存實亡,僅統治著哈馬一隅。後來旭烈兀又繼續進軍小亞細亞並戰勝巴爾幹聯軍。旭烈兀命郭侃過海,攻陷富浪國(塞普勒斯)。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眾國均派使者與旭烈兀會面,有意聯盟。旭烈兀後來準備進軍埃及。但於9月,埃及軍隊在大馬士革南方阿音扎魯特大敗蒙古軍,制止了蒙古帝國的擴張野心。同時,蒙哥於合州戰死,怯的不花受旭烈兀命令,固守敘利亞,而旭烈兀則班師。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正式結束,蒙古三次西征正式完結。同年,旭烈兀波斯建立伊兒汗國。

1276年,蒙古滅南宋

1279年,蒙古消滅南宋殘餘勢力,統一中國。

推薦閱讀:

TAG:成吉思汗 | 蒙古帝國 | 帝國 | 蒙古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