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人文精神及其社會功能

大學人文精神及其社會功能

只有從人文精神的高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與把握現代大學的功能與精神:

一、大學知識的特性

1、大學所研修的知識,其主幹並非實用的技術規則,而是技術的原理,即「知識的知識」。原理性知識為各類職業技術所倚憑遵循,但並非其認知與傳授的對象(「百姓日用而不知」),唯有大學將各行業技術所根據的原理作為知識研討並傳授為學術傳統。這是大學與職業學校、乃至專才學院根本區別之一。知識體系本身的重要性超過了所研究的特定對象及其應用價值。大學精神之理念在此體現為「為知識而知識」、即「愛智」。此即古希臘最高科學的「哲學」(Philosophia)本性,它在近代以後的科學領域中體現為區別於特定具體科學技術的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科學及技術的原動力。科學精神構成大學精神之一。

2、大學知識超越實用技術的精神同時體現為對技術分工專業知識的綜合整合。「meta」(超、元)「physics」(物理科學)之「metaphysics」漢譯名「形而上學」,表明此「學」乃道體(本體)之大學問;而「愛智」之「智」,亦並非僅指近代科學意義的規律認知,而是真善美統一的人生最高智慧。因而,大學知識的整合性不僅指各科分支知識的系統化,而且更是指知識意志情感及相應各類學問與價值的有機統一。這種有機統一繫於人格的全面發展與完善,由此而指向大學人文教化的最高目的。

正是這種有機整合性與完整人性的教化目標,使大學的系科與古典人文學科密切關聯。以培養優秀自由民為目標的古希臘羅馬的「七藝」與塑造士君子的中國先秦「六藝」,在現代大學人文精神背景下轉化為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

大學人文精神的人文價值整合統一性是大學完整統一性的內在保證。大學文理工商諸專業相隔系科之所以聚於一校而不落於外在空間聚合,端賴此大學精神紐帶維繫。大學精神因而是超專業的。

承載大學人文精神的不僅是大學的專業知識,而且有那代代相傳的學術傳統風氣(重實證或重思想、「兼容並包」的自由學術,等等)與社會個人觀念(如「五四」以來北大突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使命感),還有大學社團活動、卓越教授的個人魅力、同學的聚合,乃至那古老的校園建築與林木古藤……大學是一個活的生命體,而且是個性化的生命體(北大之別於天津大學、耶魯之別於麻省理工,宛如一批卓而特立的優秀人士)。「大學校園」成為上述因素的統一體。因而將大學簡化為知識傳授,就抽去了大學的人文精神而不復為大學。電腦時代的信息網路教育或諸種遠程教育的「大學校」(Multiversity)之所以不可能取代大學,根本限定之一亦在於此。

二、大學知識分子含義

大學所培養的本源意義的知識分子,應是以人文關懷為理念的人文知識分子。這一意義的知識分子特別應注意與技術專家角色區別開來。

1、就其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深厚的超專業知識基礎而言,大學所培養的知識分子作為博學之士不等於專家,但又是專家與職業技師的母體源泉。這不僅指知識分子優秀的專業素質,而且指在專業技能與知識結構更新日趨加速的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知識分子深廣的基礎知識亦即原理性知識結構更新專業技術的「遷移」(transfer)能力與自學(自我教育)能力。

2、大學原理性思維培養了知識分子追根究源的精神品格。但如前所述,原理性思維與追根究源的「本體論」思維習性乃植根於終極性信仰。因而,大學知識分子理性究問的深層氣質乃是對真善美終極價值的執著嚮往。這一境界也是大學教育最深層亦即最高的培養目標。領略此一境界的大學知識分子從而可能超越一己利益與各類特定利益的狹隘限定,而得以以與民族國家有區別的「社會」的最高最長遠的公共性視野的思想行事。大學知識分子從而成為真正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公無私者。大學則不僅作為科學原理的創新基地,也成為社會道義的策源地。

上述大學知識分子的特性,若用Michael Confino關於現代知識分子的著名概括來表述,即:深切關懷一切有關公共利益之事;將公共利益視為自身之事;將政治、社會問題視為道德問題;有一種義務感,不顧一切代價追求終極結論;深信現狀事物須作改變。能夠如此立身行事者,即為知識分子:這當然不限於大學,但培養這樣的知識分子卻是大學的天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已指出:「學校,所以養士也。然古之聖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這不僅指有形之規章制度禮儀以學校為原型,而且「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於學校。」現代民主法制社會的最終根據不僅是理性的,而且是價值意義的,它們以教育機製為依託統一於大學。大學作為知識科學、理性與自由、公共精神的教化—策源中心,成為現代社會統一性的終極保證。因而,「大學教育乃是一個社會的心臟」——耶魯大學「Giamatti座椅」銘言。
推薦閱讀:

長者致信:桂林米粉之全國現狀與賺錢時機
了不起我的國人,匿名捐款15年 「蘭小草」去世後身份公開
韓遊客在台連遭性侵,是否會對台旅遊業造成影響?
為何戰俘寧願遭受嚴刑拷打,也不願意招供?
情景交融

TAG:社會 | 大學 | 人文 | 精神 | 功能 | 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