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帶來的反思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把每一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定為光棍節。光棍節,本來是對於青年未婚男女交友難、婚戀難的一種調侃,但時到今日,光棍節的意味卻變了,從2011年起,淘寶為了盈利,在網上大賣東西,當天的成交量就突破了52億元。從這時開始,每年的雙十一,就成了電商們的賣物狂歡節。

首先,對於這樣的一個節日,要關注這種現象。單身問題,時下成為了青年男女最為困惑的問題,越來越發展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光棍節之所以成為了一個民間組織自發的節日,主要說明了中國的光棍數量正在擴大。而當前,青年人本來應該純潔無暇的戀愛,在中國虛高的房價和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中顯得黯然失色。年紀輕輕的青年人,要麼負債纍纍,要麼煢煢孑立。而社會上當大款官員「包二奶」「養情婦」成為時尚、開著名車帶著嬌妻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的時候,光棍節更加顯現的是青年人生活的苦澀和壓力,萬般的無奈和感慨,和官員的超標準生活比較,更是一種自嘲自諷。

其次,對於這樣一個節日,要理性對待購物狂歡。自2010年起,淘寶把每一年的光棍節定義為「購物狂歡節」後,一時間雙十一成為了無數宅男宅女心目中的「盛大節日」,我們在感嘆電商們大賺特賺以及嘆服中國底層人士強大的購買能力外,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反思。雙十一光棍節,本意是提醒單身男女早日「脫光」,一旦變成了購物狂歡節以後,意在用購物的喜悅來減輕單身人士內心的苦楚,這是逃避問題,避實就虛的做法。從來沒有聽說過物質的富有可以排遣精神上的空虛,只聽過說精神的富足可以彌補物質的匱乏。購物狂歡,其實不是購物者的狂歡,更是電商們的賣物狂歡。購物者在這天不理性的購物,等待他們的是第二天癟下去的錢包所帶來的感傷。不管是購物者,還是商家,都該反思這種「狂歡」所帶來的問題,將雙十一購物神話早日納入商業文明的正軌中來。

最後,對於這樣一個節日,要疏導這種文化現象。光棍節是基於婚戀難的社會問題而出現的,其本質是一種人性的關懷,希望青年男女早日結束單身狀態,因此交友應該成為了光棍節的主題。而不是讓電商們吆喝,電商們關注的只是自己的錢包如何變得充裕,而不是真正關心青年男女婚戀難的問題。且在光棍節以購物狂歡來遮擋青年婚戀難的問題,更顯得青年人對物質的追求,顯示的是青年人一種浮躁的社會心態,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問題。所以,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發現光棍節背後產生的文化基因,進一步疏導青年男女的心理問題,進一步重視社會中的單身問題,讓光棍節回歸本質,讓更多的青年男女早日解決婚姻問題,讓社會早日減輕負擔和問題。


推薦閱讀:

雙十一晚會明星主持有哪些人?
雙十一晚會有什麼內容?
雙十一的利弊有什麼?
今年的雙十一跟去年的有什麼不同?
關曉彤主持雙十一晚會,鹿晗送戒指給關曉彤?

TAG:購物 | 反思 | 狂歡 | 雙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