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見皮膚病

春節臨近,親朋好友免不了聚一聚,樂呵樂呵,可能比尋常日子多喝幾杯酒,多吃幾塊肉,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千萬要注意一個度,尤其是肝病患者及有皮膚疾患的朋友,辛辣刺激之品及魚兵蝦將等可能會引起皮膚問題加重或發作,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

下面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皮膚病,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有不當之處,請朋友們賜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皮膚性病科劉翠娥

皮炎濕疹:皮炎濕疹是皮膚病中的一大類病,屬於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病因與遺傳過敏性體質有關。濕疹是其中常見病之一,下面簡述濕疹的特點:1.劇烈瘙癢,嚴重時影響睡眠,導致白天精神恍惚、神疲乏力。2.反覆發作,纏綿難愈,濕疹容易反反覆復,急性期治療不當,易於轉為亞急性及慢性濕疹。慢性濕疹若處理不當,又會導致急性發作。3.滲出性:見於急性期濕疹及亞急性期,或慢性濕疹急性發作。 4.皮疹多形性:皮疹包括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等原發損害,可因搔抓引起抓痕、血瘕等繼發損害。5.對稱性、泛發性:濕疹可以局限於身體某個部位,如耳部、陰囊手部等,也可泛發全身。濕疹的診斷較易,而治療困難,一般要採用綜合療法,內服外用中西藥共用。如治療不當,容易加重病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祖國醫學稱銀屑病為「白疕」,是常見的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的皮膚病。其特徵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全身均可累及。部分患者有季節性加重現象,表現為冬春季節容易複發或加重,而夏秋季緩解。銀屑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銀屑病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關節病型、膿皰型及紅皮病型,其中尋常型佔99%以上,其他類型多由尋常型銀屑病外用刺激性藥物、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過程中突然停葯以及感染、精神壓力等誘發。銀屑病的治療根據不同的類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首先告知患者解除精神負擔,盡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目前對銀屑病的各種治療只能達到近期療效,不能防止複發,尋常型銀屑病對身體危害不大,切不可盲目追求徹底治療而採用可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藥物(如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以免使病情加重或向其他類型轉化。

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暗瘡,中醫古代稱面瘡,酒刺。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等皮損。青年男女多見,多發於頭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痤瘡病因複雜,主要與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導管異常角化、痤瘡丙酸桿菌增殖及遺傳等因素有關。部分患者的發病還與遺傳、免疫、使用化妝品、飲食刺激和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有關,表現為痤瘡的家族性聚集、暴發性痤瘡或與月經周期相關的痤瘡發作等。治療原則為去脂、溶解角質、殺菌、消炎及調節激素水平。

手足癬:(特別是足癬)是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廣泛流行,夏秋季發病率高,常表現為夏重冬輕或夏發冬愈。皮損多由一側傳播至對側。根據臨床特點,手足癬可分為三種類型:水皰鱗屑型、角化過度型和浸漬糜爛型。足癬(尤其浸漬糜爛型)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潰瘍,並繼發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織炎或丹毒,炎症反應明顯時還可引髮癬菌疹。所以應注意及時、徹底地治療淺部真菌病,消滅傳染源;本病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用藥,療程一般需要1~2個月;角化過度型手足癬或外用藥療效不佳者可考慮內用藥物治療。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徵,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痛,但多在皮損完全消退後或1個月內消失,少數患者神經痛可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稱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是最常見的併發症。治療原則為儘早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併發症。

疣:臨床上常見有尋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銳濕疣等,疣狀表皮發育不良也被認為與HPV感染密切相關。本病傳染源為患者和健康帶病毒者,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病毒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破損進入機體並複製、增殖,引起上皮良性贅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及外傷者易患此病。本病多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內用藥物治療多用於皮損數目較多或久治不愈者。

蕁麻疹:即老百姓俗稱的「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時隱時退,退後不留痕迹。本病較常見,約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確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蕁麻疹尤其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非常複雜,在除外全身性疾病的同時要逐一進行排查,如周圍環境的變化、季節氣候的變化、是否伴有精神緊張、消化道功能障礙、是否存在藥物因素、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灶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病因的去除至關重要。

瘙癢症是一種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損的皮膚病。本病病因較為複雜。多種內外因素可引起全身性瘙癢症,其中內因包括個體皮膚性狀、神經精神因素、系統性疾病(如肝腎疾病、血液病、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寄生蟲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慢性病灶等)、妊娠、藥物或食物過敏等;外因包括環境因素(如季節、溫度、濕度、光線、工作和居住環境等)、生活習慣(如肥皂、清潔護膚化妝品、穿著衣物等)。某些原發皮膚病尚可引起局限性瘙癢症,如感染(真菌、滴蟲、陰虱等)、衣物刺激、藥物刺激等引起的女陰瘙癢症和陰囊瘙癢症,痔瘺、肛裂、蟯蟲感染等引起的肛周瘙癢症等。瘙癢症的治療,首先要明確有無系統性疾病並及時治療,避免局部刺激,包括搔抓、洗燙及不當治療,忌食刺激性食物;外用及內服藥物治療。

推薦閱讀:

皮膚病患者哪些食物吃不得?
中醫專家揭秘蛇皮病(魚鱗病)真諦
怎樣應對濕疹的各階段癥狀
皮膚的結構 | LEO Pharma
皮膚癌離你很遠嗎?警惕這些皮膚出現的問題

TAG: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