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種族滅絕——基督教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塗鴉與種族滅絕政策

西方文化的種族滅絕——基督教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塗鴉與種族滅絕政策

(2012-02-20 17:42:52)

轉載

標籤: 加拿大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種族滅絕基督教文化 分類: 基督教文化論壇

西方文化的種族滅絕——基督教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塗鴉與種族滅絕政策

作者:白凡 文章發於:作者博客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202/294579.html

================================================================================================

(維基百科對Vandalism的定義: is the behavior attributed originally to the Vandals, by the Romans, in respect of culture: ruthless destruction or spoiling of anything beautiful or venerable. The term also includes criminal damage such as graffiti and defacement directed towards any property without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在萬維這場文化爭論中,有人提出了文化優劣論。據說文化的優劣,是可以通過量化分析來稱出斤兩來的。在他們的稱斤論兩之後,西方文化是「優等」的,而我們中華的文化則是「劣等」的。所以我們最好主動投降,放棄我們的」劣等「文化,擁抱西方的」優等「文化。尤其重要的是,我們要擁抱西方據說是非常崇高,具有終極關懷的基督宗教。有了這些,中國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世界從此就可以大同了。這使我想起一段被這些人有意無意遺忘了的關於文化征服的故事。這段故事,是本人在加拿大學習人類學的時候,從一位印第安女教授的一個關於美國和加拿大寄宿學校的課程中了解到的。今天看來,很有必要與各位有良知的中國人分享一下。至於那些已經被民教洗腦的,或者吃著別人嘴軟,說不定就是在為西方的文化抹黑政策效力的人,我不指望對他們有任何意義,那就再次當我是自說自話好了。

在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102名搭乘「五月花」號來到美洲的基督徒們,經歷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後,活下來的移民只剩下50來人。當時美洲這塊土地的主人印第安人,給這些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並且教導他們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來自歐洲的新移民逐漸習慣了在當地的生存方式。在歡慶豐收的日子,他們邀請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的賜予。這就是延續到今天的「感恩節」的由來。雖然美國人至今仍然年年慶祝這個節日,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印第安是這樣一個有四萬多年的文化,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在歷史上曾建立過四個帝國,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發明過瑪雅文字,對天文學研究的造詣也相當深,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紅柿、煙草、可可等作物。歐洲殖民者對於這樣一個文明和文化,不僅沒有真正感恩,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他們不僅帶來疾病和瘟疫,還搶奪了他們的土地,奴役和屠殺他們的人民。據維基百科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最後,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北美的情況更糟,根據獨立研究的結果估計,直接因為美國政府行為而導致的印第安人口消滅,高達一千萬至一億一千四百萬(between 10 million and 114 million)之巨(根據 D. Stannard:American Holocaust (Oxford Press, 1992) )。就是在由美國美國政府資助的相關研究里,也承認至少有一到四百萬印第安人被殺。在1720年的時候,據說美國人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就可以獲得高達100鎊的賞金。試想這是多麼殘酷的殺戮。在加拿大,98%的原住民遭到殺戮。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當地人口所佔比例小於5%。在今日美國,當年這塊土地的主人印第安人僅佔總人口的1%左右。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在西方人所謂「優質」文化和「崇高」宗教的名義之下,在民主美國建立之後,以政府行為的方式進行的。

在使用血腥武力的種族滅絕之餘,殖民者更進行了長期的文化種族滅絕的行動。所謂文化種族滅絕,由拉斐爾萊姆金(Raphael Lemkin)在1933年的《文化種族滅絕/塗鴉》(Cultural Genocide/Vandalism)所定義,其原則為聯合國2007年《關於原住民權利宣言》所採用。他的一個關鍵詞–Vandalism,這樣一個英語當中指破環,打砸搶,塗鴉,的普通詞語(willful damage or destruction of any property with no other purpose than damage or destruction of said property.),被上升到一個種族滅絕的嚴重性,是因為這種破環行為是針對一種文化進行的,而其目的在於針對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文化價值,民族認同,生活方式而進行破壞的行為。而這種破壞(destruction,destroy),是以對該民族進行同化 (assimilation or integration )為目的。從十九世紀20年代起,迄於20世紀9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通過所謂的寄宿學校(residential school/boarding school),對劫後餘生的印第安人進行了長達近兩百年的這種文化滅絕和破壞活動。

美加政府建立寄宿學校,基於這樣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加拿大人認為,他們有義務「教育」和「關懷」這些在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印第安兒童。而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改變就是學英語,接受基督教(adopt Christianity ),和加拿大的生活方式(custom)。最理想的是,他們將會把學來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再傳給他們的下一代,從而在幾代人之間,使印第安傳統文化和習慣徹底消失。所以,他們制定了一個激進的同化計劃( 」aggressive assimilation」)而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所謂的寄宿學校(residential school)。美國人作出了一模一樣的決定,就是他們對待印第安人的政策,從「死掉的印第安人是最好的印第安人」(」The Only Good Indian is a Dead Indian「)改變為著名的」拯救印第安人的個體,同時消滅印第安種族「(」Kill the Indian, and Save the Man「)計劃。他們也稱呼這些學校為寄宿學校(boarding school).而且,美加一樣,這些學校由政府出資,由教會經營和運作,由政府僱員來管理。學生的就學是由牧師,警察和稅務官強制執行,反對的家長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印第安兒童從六到七歲,被強制從父母身邊帶走,學校都在上百英里之外,遠離學生家庭的保留地,而且在十六歲完成學制之前不得回家,不得與家庭團聚。以徹底隔斷他們與自己文化和語言的聯繫。在高峰期,加拿大的省份和地區,有上百這樣的學校在運作。總共約150,000原住民的兒童,包括印第安人,美體(Métis,土著女性與白人男子的後裔)和因紐特人的兒童被強迫離開自己的社區和家庭,去這些學校上學。最後一所這樣的寄宿學校,直到1996年本人到達加拿大數年之後才關閉。

寄宿學校的建立基於一個基本的觀念,就是印第安原住民的文化是一種「劣等」的文化,不能融入迅速現代化的社會,所以他們的兒童只有通過皈化基督教,講英語或法語,才能同化到(assimilated)主流社會(mainstream society)。所以這些兒童被禁止講自己的語言,和奉行自己的文化傳統。否則,一經發現,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所以他們大多受到長期的身體和精神虐待,包括長期的,大面積的性虐待。他們沒有機會經歷正常的家庭生活,寄回家的書信也是用英文書寫,所以家長並不能閱讀。兄弟姊妹即使在同一寄宿學校,也不可以見面和交流親情,因為男女在學校里是隔離的。學校通常不能提供合格的教育,因為這些學校往往地處偏遠,很難得找到合格的教學師資。而且許多學校把這些孩子當作免費的勞動力。所以當這些兒童在異己的文化中,受到長期的畸形的人格影響,在他們最後回到自己的保留地的時候,他們通常發現自己沒有歸屬感,沒有技能可以幫助自己的父母,同時更為自己的文化和身體而感到羞恥。這種同化和長期虐待(mistreatment)的結果對他們是致命的(devastation),導致印第安人保留地嚴重的酗酒和自殺現象。同時又形成他們對政府救濟和食品券的嚴重依賴,所以印第安保留地,往往是美國加拿大最為貧窮,犯罪率高,失業率高,酗酒,毒品和自殺現象最為嚴重的地方。

下面是根據寄宿學校倖存者的敘述,根據司法訴訟的記錄等,我們能夠看到的一些當年這些寄宿學校的原住民兒童生存實況:

最近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南達科他州的寄宿學校里,原住民學生被毆打,鞭笞,抖動(shaking),燒燙,扔下樓梯,被施以壓力,剝奪食物,以頭撞牆壁,和讓他們裸體在同學面前示眾。在寄宿學校蓬勃發展期間,無數兒童死於前往學校途中或死於學校內,有的死於試圖逃跑時的惡劣環境或者飢餓。最近的庭外和解表明,教會提供給這些孩子的教育特色不只是殘酷的體罰,而且還有猖獗的性虐待。在最近的一次理賠中關於西北和阿拉斯加地區的相關寄宿學校性侵害案件中,涉及的受害人就多達400名。而加拿大已撥出19億美元以支付超過20,000前寄宿學校學生倖存者們提出的相關索賠。2003年,南達科他州100多名前受害人訴訟蘇福爾斯和拉皮德城( Sioux Falls and Rapid City )的天主教教區,控訴該地的幾所(half a dozen)寄宿學校的牧師,修士,修女和一般僱員往往持續多年的強姦,雞姦和性騷擾。 法院的文件和教會的記錄,包含了上面描述的可怕的身體虐待和離奇,暴力和羞辱性的性虐待的細節(bizarre, violent and humiliating sexual abuse, along with the horrific physical abuse )。我們這裡有人喜歡談「性奴」的話題,對於這樣制度化的,系統而大面積的對於兒童的性侵害,不知他們做何感想。下面是霍華德旺納(Howard Wanna)的痛苦回憶:

「當我在四五歲第一次抵達特卡維薩(Tekakwitha)時,修女和神父似乎很歡迎,但他們是想要我把這裡當成是我的家。 這種友好持續了幾個星期。 然後有一天,坡倫帕普世(Pohlen Papoose)神父來到我住的地方,拉著我的手,帶我到教堂。我們來到祭壇後面一個裡面只有一隻椅子的小房間。

「坡倫神父讓我坐下來,解開他的褲子,把他的陰莖掏出來,並開始用它擦拭我的臉和嘴唇。 我嚇壞了。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來的幾次,有時在背後的祭壇,有時在他的房子。在接下來的一次,我突然被嗆住,什麼東西從我的嘴裡流出來。 他還把我轉過來,強姦我。他用雙手抓住我的頭髮,頸部或肩膀,傷得我很重。

「他讓我們五個小男孩輪班當值,這使我一度情緒迷亂。在不是輪到我的日子,我很感激,但又為我的朋友不得不為此而受害而恐怖。同時我也為輪到我的一天不久更會回來的事實而害怕。 糟糕的是,我沒有人可以求助,甚至不能向上帝求助,因為傷害我的正是上帝在地球上的代言人。

「不久,修女也開始性虐待我,她把我放在她的袍子里,抓住我的小手揉她的雙腿之間。這修女也對其他孩子那樣。 這很可怕,不僅因為她這樣做,而且因為那裡很黑,我無法呼吸。 其他虐待,包括用樹枝,軟管,甚至鐵鏟打我們。

「這種殘酷還奇怪地具有創意。 在洗澡的時候,我們必須排成隊,一隊赤裸裸的女孩,一隊赤身裸體的男孩,這本身就很尷尬了。 我們還得輪流跳進一個洗衣盆里擦洗,擦呀擦,擦呀擦,擦呀擦,就用擦地板的硬毛刷。 然後,我們得跳出洗衣盆,全身都是擦傷。

「有一次,在我試圖逃跑後,我得穿一件裙子,然後被帶往戶外,我被拴在樹上。

「特卡維薩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 你可能會覺得,有這麼些兒童,總會有吵鬧和笑聲。 但是,我們這麼多人被虐待,我們根本就不想說話。 我們太害怕。 這就像一部恐怖電影,其中的人並肩而行,但是卻無法溝通。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受的虐待減輕,可能是因為我不再是一個可愛的小玩具了,而且還因為我變得更直言不諱。 我記得我被罵作是一個聰明的混蛋(smart ass)。 當我是8歲或者9歲時(我們沒有時間感,因為在特卡維薩沒有像生日慶祝活動這類的時間標記),我的媽媽得到風聲,聽到關於發生了什麼事情,來到學校憤怒咆哮。 我聽到他們告訴她說:「帶你的小混蛋走吧。」我們就這樣才離開那裡。(更多的故事點擊這裡 http://indiancountrytodaymedianetwork.com/2011/07/28/south-dakota-boarding-school-survivors-detail-sexual-abuse-42420)

(當年帕普世神父在教堂的祭壇之外,性虐待印第安兒童的房子如今依然存在。在今日美國的明媚陽光下,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故事)

教會,主要是天主教會利用這個系統和機會在西部得到了繁榮,大批的教堂,修道院,和寺院得以建成。今天,美國的政府和司法機構,還在有意無意地維護這些教會。2010 年,南達科他州立法會議員體諒到教會的困難並通過法律,該法律由一位教會的律師起草,禁止任何超過40歲的個人起訴如天主教教會這樣的機構(institution)對兒童的性虐待,儘管他們仍可以起訴個別肇事者。由於幾乎所有的這類原住民的原告都是40歲以上,和一些被指控的罪犯都已死亡,而南達科他州關於身體虐待的法規對於這些受虐人也早已超過追訴時限,許多觀察家都認為,該州的立法機關制定該法,是為了刁難印第安人並幫助教會。第二年三月,一名法官就引用該法,將18名原住民受害人扔出法庭大門。此案當前正在上訴之中。

我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是為了用血淋淋的事實,提醒大家,認同文化優劣論的人,不要忘了,既然你同意有的文化是優於別的文化的,那也就承認了優等的文化有理由消滅和同化劣等的文化。所以從身體上消滅劣等文化的種族清洗,繼之以從文化上進行的種族清洗(cultural genocide)也就很正常,自然而有理了。這樣的事情歷史上不絕於書,今天離我們也並不遙遠。有人告誡我們,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清洗,比起美國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清洗,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的事情。而美國人的文化種族滅絕,塵埃尚未從我們的眼前散盡。這些歷史絕不應被遺忘。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和批評,如果不是出於理解之同情,用錢穆先生的話來說,就必然成為「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國史大綱》引言)」

=========================================

【參考文獻】

  • http://youtu.be/5X9tEQqCpew
  • http://deal.org/the-knowzone/violence/indian-residential-schools/
  • http://indiancountrytodaymedianetwork.com/2011/07/28/south-dakota-boarding-school-survivors-detail-sexual-abuse-42420
  •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131.html
  • http://baike.baidu.com/view/966655.html
  • http://www.encyclopediecanadienne.ca/articles/macleans/residential-church-school-scandal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KrGu2cwT0&feature=related
  • http://youtu.be/_4-TYwFS-P0
  • http://historymatters.gmu.edu/d/4929
  • http://indiancountrytodaymedianetwork.com/2011/07/28/south-dakota-boarding-school-survivors-detail-sexual-abuse-42420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adian_Indian_residential_school_syste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ization_of_Native_Americans
  • http://wiki.answers.com/Q/How_many_Native_Americans_were_killed_by_the_US_government
  • http://www.cbc.ca/news/canada/story/2008/05/16/f-faqs-residential-schools.html
  • A lost heritage: Canada』s residential schools (1955 – 2002)
  • Remembering the bad old days in the residential school (1972)
  • Native leader charges church with abuse (1990)
  • A long-awaited apology (2008)
  • http://www.countercurrents.org/us-owatica110405.htm
  • 推薦閱讀:

    通用規範漢字表編輯詞條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配套規範,並與2009年8...
    世界上單身比例最高的國家,全國一半人都是單身,初婚年齡在35歲
    何為國家的根基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1)
    感恩國家資助的文章怎麼寫?

    TAG:國家 | 種族 | 文化 | 政策 | 西方文化 | 基督教 | 西方 | 基督 | 塗鴉 | 西方國家 | 種族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