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應該是你的好朋友嗎?單身者算是人嗎?

譯者: 雲鬢香腮雪 原作者:BELLA DEPAULO, PH.D 發表時間:2015-01-23 本文從研究方法學的角度,批判了另一篇聲稱「和摯友結婚有助於婚姻幸福」的文章,證明配偶是不是自己的好友與幸福沒多大關係。語言犀利尖銳(相信你已經從標題看到其批判已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在過去幾天里,媒體們都為一項新研究興奮著,該研究稱,結婚使人更幸福。像我之前說過的,你大概也一直懷疑這種言論。而且我也已經很詳細的證明,那些引起注意的特定研究並未實際證明結婚可以讓人更幸福。

如果你需要證明結婚使人更幸福(儘管事實不是這樣),那你首先要向人們證明那些已婚人士過得比單身人士更幸福。一旦你完成這第一個證明後,你要繼續論證,是婚姻(而不是其他因素)使人們感到幸福。但如果分析正確的話,作者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在歐洲中部和東部、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還是南亞、東南亞,單身人士都比已婚者過得幸福;就算是在西歐(包括英國)和獨聯體國家(包括俄羅斯)單身人士也和已婚者一樣快樂。

在此,我得說下Grover和Helliwell兩位作者的另一項聲明,他們解釋說已婚人士之所以更快樂(儘管事實並非如此),是因為結了婚的人(至少他們中的一部分)有配偶,在與配偶之間密友知己般的親密關係中享受到美好。紐約時報認為這項發現建議人們「找個可以當你摯友的人結婚」。

在他們的文章中(工作文件,並非發表在行業雜誌上的文章),他們預測說:「與配偶有良好友誼的人會比其他人從婚姻中獲益更多。」有時作者說這樣的話實際上是他們並未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他們想要的結果是已婚者生活更美好)。於是他們就用那些過得很好的已婚者與所有的單身者作比較。

這樣的話,如果作者想要證明是與配偶間的友誼使婚姻美滿(忽略事實儘管經常不是這樣),那他們就需要證明友誼對婚姻的重要性,或者至少證明友誼對婚姻生活比對單身生活更重要。

我想這些作者到底是明白這些的。如果他們明白了,那他們應該是證明這件事的第一人——儘管這在研究法上是件非常簡單的基礎性的事。(把夫妻間存在友誼關係的已婚者與所有單身者進行對比,就好比忽略運動的作用,卻將一種包括運動在內的節食計劃與其他節食計划進行比較一樣,這是在作弊。)

以下是一段作者寫在文章開頭的話,討論了友誼的重要性,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友誼使婚姻美滿,那我們可以想像其實友誼和婚姻是可以替換的,而且相對於已婚者來說,友誼對未婚者更為重要。因為已婚者已經從婚姻中得到了對友誼的需求。」

對啊!就是這個思路嘛,至少這是一條重要的思路。(我還得說說別的事,比如我們需要考慮人們更傾向於花時間獨處還是和其他人相處,以及如何達到他們理想的孤獨-社交比。沒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儘管我的「靈魂單身」調查結果顯示了研究這件事的潛在意義。)

我曾熱切的尋找正確的分析及其結果。已婚組應該分為兩個亞組:(1)已婚並將配偶視作自己摯友的人,(2)已婚,但並不認為配偶是自己的摯友。單身組也需要細分為兩組。「友誼組」可以算一類,就像已婚組中的第一類,有個摯友或知己,或者是和別的朋友生活在一起(但不是性伴侶,或不止一個朋友)

要證明友誼對婚姻的特殊意義,作者就得證明已婚者因摯友般的配偶所得的益處比單身者因朋友(或因和朋友生活在一起)獲得的益處要多。

作者確實將已婚者(僅包括當前是已婚狀態的人)按照是否將配偶視為摯友分為兩組。他們發現將配偶視為摯友的人比其餘的人滿足感更強。在未婚但與愛人同居的人群中,他們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

單身者組的情況是:他們是一個集體!

於是他們說「友誼和婚姻可以相互替代,而且無論已婚還是未婚,友誼都是更重要的因素。」其中「未婚」這個詞實際上指的是未婚情侶。而「單身」要麼指未婚,要麼壓根不算人。不管怎麼說,我覺得對這些作者來講,「單身人士」就是一大坨定義不清的墨團。

這些作者覺得他們是在幫我們理解因果關係。而記者們,比如《時代周刊》的那位,就是趕著要寫出因果主張,就像告訴人們:如果想幸福快樂,那就跟好朋友結婚。

但是這份研究真的能說明如果你和你的摯友結婚了,你就幸福了?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而且任何一個上過一節研究方法學的人,包括這些作者,都應該知道的),實驗研究是做出因果主張的金標準,而在實驗中,樣本人群是要被隨機分配到不同條件中去的。顯然,沒有哪種研究可以驗證這些作者提出的論點。人們無法被隨機結婚或保持單身,而且也不可能被隨機分配一個摯友般的配偶。

所以作者向我們說明的是:聲稱自己的配偶/伴侶是摯友的人過得比那些沒把配偶/伴侶當做自己摯友的人過得開心。這難道能說人們過得更開心就是因為他們有個摯友般的配偶?也許當配偶真的變成摯友的時候,那些希望配偶是摯友的人會更快樂;也許有人就是那種相信那些「你是我的一切」、「我只想成為你的一切」這類愚蠢歌詞的人;也許那些摯友並非是自己配偶的已婚者就是喜歡這樣;也許有人能迫使他們的配偶變成摯友,結果他們少了很多快樂;也許有人不喜歡稱一個人為「那個人」;也許他們更喜歡擁有「那些人」。

也許有些人確實更適合單身。

現在還有不計其數的文章與Grover和Helliwell的研究相關,你還沒有聽說過,但它們已經像垃圾一樣拋在媒體環境中了。

註:(1)感謝ErinAlbert,KimCalvert,CarolHynson,以及ElizabethSaenger對最新一輪「婚姻熱」的關注。(2)在工作文件中,作者要求任何人引用時附上包括版權在內的完整的榮譽信息。於是我聲明,本文歸功於Grover和Helliwell。[版權符]2014ShawnGrover和JohnF.Helliwell,NBER工作文件20794。(3)如果需要閱讀其他有關婚姻有關幸福的批評文章,請點擊這裡。閱讀其他批評婚姻有助於健康或長壽或性愛或其他社會關係的文章,可以點擊這裡。另外,第2章SingledOut永遠是考慮評估婚姻狀況和其他生活結果的良好開始。

推薦閱讀:

做過愛還能做朋友?」「呵呵」
熱淚
朋友不是用來感恩的
要分辨和接納不同層次的朋友,朋友可以區別對待
生日快樂 朋友

TAG:朋友 | 單身 | 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