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縱慾的本質

縱慾真的能給人帶來快樂嗎?下面看看真實的情況:

根據2004年4月18日新快報《廣州性放縱隱私群體》報導,接受記者採訪的女士說:「我曾經選擇了放縱自己,但我並沒有獲得快樂。」一位29歲的導遊小姐對記者說:「在很孤獨和空虛的時候,我常常放縱自己的身體,但是過後,我得到的是更多的空虛,還有對人性的懷疑--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對誰產生真情。」

記者在採訪調查時注意到,幾乎所有參與這一活動者都存在著心理問題--他們緊張、冷漠、空虛……,他們中絕大部分都不容易在這種出軌生活中得到快樂,甚至更加無助和空虛。

《中觀四百論》中說:「貪蔽如搔癩,不見欲過失,離欲者則見,貪苦如癩者。」可以現量觀察到,縱慾者內心慾望的竄動如饑渴者一般,由於貪慾不斷串習,已經增長到極強的程度,因此一旦稍遇外境的挑逗刺激,內心的慾望就會難以抑止地湧現。這種慾望發泄的過程,如同痲瘋病人渾身痛癢難止,要用手搔撓一樣。在搔撓過程中,伴隨癢痛的緩解,痲瘋病人往往感覺舒適快樂,實際上在此期間,皮膚傷口被越抓越大,而且日趨腐爛,但病人已經在所不惜,為了求得短暫的快意,其他則全然不顧。對照縱慾者來說,在其慾火焚燒之時(其實這正是被分別念逼迫之苦),為了短暫一刻的歡娛,也是不顧理智和倫理道德,將這些拋在腦後。

然而,誰會把痲瘋病人的搔癢看作是一種快樂呢?這種搔癢正是疾病侵擾的痛苦體現。同樣的道理,深染貪慾之毒的縱慾者在貪慾煩惱的逼迫下,在短暫時刻中慾望得到滿足,也不是真實的快樂,而是煩惱痛苦的體現。其慾望渲泄之後,給人帶來的只有空虛無奈,而且慾望被越挑越大,對慾望的貪著更加嚴重了。從離欲者的視角來看,縱慾者和痲瘋病人很相似,都是痛苦的病人。以大乘修行者來看,今世這些縱慾者在貪慾毒癮的推動,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慾望狂瀾,就如同失去自控能力的病人發作一樣,真是可悲憫者。

現在有些人將縱慾的後果看得過於簡單,他們認為這有如喝水,喝完水就完了,縱慾者沒有因果的概念,只想到縱慾過程的短時快樂,卻不知慾望如同烏雲,會把自身籠罩在輪迴之中,千生萬劫難以解脫。

邪淫危害

起源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曾席捲了美國和歐洲,數十年之後,人們發現由此帶來的許多社會問題,諸如男女關係混亂,傳統家庭解體,婚姻關係脆弱和隨意,單親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的犯罪問題,這些導致人類倫理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今天這股西風也已經在中國慢慢興起,人們在行為道德上越來越喜歡模仿西方人的觀念,特別是年輕一代,不但在物質生活的享受上向西方看齊,而且行為道德和兩性關係上深受西方影響。

對於邪淫的危害,以下講當今最嚴重的兩種:墮胎和愛滋病。

1、墮 胎

目前中國每年的人工流產為1千萬例,有一半是未婚女性,據報導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統計分析了1991年至2000年近10年來人工流產的情況,未婚青年人工流產數佔全部人工流產的55. 33%,其中年齡小於20歲的未婚青少年人工流產數佔16. 5%。

2002年7月18日,廣州市海珠區某中學一名高中女生在自己家中產下一名男嬰,因害怕父母的責怪,居然用剪刀插男嬰的喉嚨和心臟,後見男嬰未死,便將男嬰扔下5樓。基於現實原因,現代人把墮胎看成很隨便的事情,但從因果方面來看卻是殺生行為。

2、愛滋病

邪淫帶來的另一惡果,就是愛滋病。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4年愛滋病流行報告》,目前全世界的愛滋病感染人數已突破3900萬人,有300萬患者在這一年死去。至今已有2500萬患者死於愛滋病,在未來10年中,愛滋病患者可能超過1億。愛滋病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疾病。

2002年6月27日,聯合國愛滋病中國專題組在北京發布了有關2001年中國愛滋病形勢的報告,該報告稱,中國目前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數可能已超出100萬。報告特別提出,中國雲南省等7個省份目前已出現愛滋病的局部流行。在雲南瑞麗,普通人群中的愛滋病病毒陽性檢出率竟然高達1. 4%。

衛生部愛滋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曾毅院士指出,根據預測,如果中國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2010年全國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將達到1000萬人。曾毅院士說:「類似大規模的輸血感染今後不會再有,吸毒感染的情況雖然還會發展,但今後更重要的是性途徑。」

世界銀行報告認為,愛滋病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後果,除非採取措施,許多國家將會瀕臨崩潰的邊緣。患愛滋病死亡的人往往是青壯年,他們留下的子女無人照顧,隨著疾病的擴散,孤兒的撫養和教育將是沉重的社會負擔。南非這個非洲最繁榮和安全的國家,現在由於愛滋病的纏繞,致使經濟大幅衰退。基於社會行為生活方式和特點,最容易感染愛滋病的人往往是青壯年,在非洲一些地方,很少能見到有勞動能力的人,只剩下兒童和老人,人的平均壽命從60歲下降到30歲,造成整個社會年輕人短缺、社會心理恐慌甚至絕望。

這種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今天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非事出偶然,這本身就是因果報應,這是人類放縱不羈、顛倒人倫、漠視因果法則所帶來的沉重苦果。因此,在世人想方設法阻止這種惡疾蔓延擴散的同時,還應讓每個人心中明白:如果不依因果規律荒唐妄為,就必然要在今生來世遭受苦果。

情慾的對治

在這個世界,是否人人都將欲樂執為人生的最大快樂而緊執不舍呢?並非如此,在修習不凈觀的行者眼裡,人間欲樂如同糞堆、火炕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脫離愛欲染縛的成就者則見欲樂猶如空花,了不可得。這是由於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層次上照見了事物的真實本相,從而遠離了普通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們按照佛菩薩的教言來觀修,同樣可以化煩惱為清涼,使情慾之火當下止息。

以下就所貪對象一生的無常遷變、不凈幻化本質和慈悲觀作相應的分析,以期息滅情慾煩惱。

1、所貪對象一生的無常遷變

為方便起見,以下均以女性為例說明,對於男性應作同類觀察。

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停留在女子一生中短暫的光耀時刻,應該觀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從出處開始觀察,她是從父母精血腥臊交媾而來,從污穢之處降生,又從一個意識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漸成長。雖然在她容顏光耀、青春艷麗的數年中,人們最願意去留意她、關注她,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將走下坡路,女子青春易逝,誰也無法挽留,即使花樣年華再如何光艷照人,也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蝕,一旦容顏衰敗,便會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

如果她結婚生育,操勞家務,日常生活的煩惱和痛苦將接踵而至,在歲月風霜的侵襲之後,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病魔和精力衰竭將籠罩著晚年,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無能為力,一旦被死魔抓住就再難逃脫,最後在茫然無助中死去,往日的身姿此時蹤影全無。試問:曾經容顏俏麗的美女和夢幻泡影又有何差別呢?

再思維這個曾經嬌媚俏麗的身體死時會是多麼令人生畏:膚色逐漸變成青淤,身體膨脹腐爛,一塊塊化為膿水,然後蛆蟲從腐血中爬出,時間長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經長年風化,一切都將蕩然無存。一個生命不論她生前多麼風光,外表多麼迷人,最後的結局都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現前的絢麗一刻而為之迷惑,應當把時間拉長,把一個人一生的整個過程連起來觀察思考,這樣再熾熱的慾念也會止息。如果再多多思維一個女人一生飽嘗的痛苦艱辛,則同情心悲憫心也會油然而生。

可嘆的是,縱慾者往往被眼前眩人的一刻所迷倒,情緒不能自控,而深陷其中,由於以往耳聞目睹的都是對欲樂的鼓吹,從未對眼前的現象和情慾的實質作過冷靜深入的觀察,因此才會做出種種顛倒妄行。所以我們不應被世間的愚痴粉飾所矇騙,如果順應世間的矯揉粉飾,永遠也不會見到真實面目,理智的人們不應躲避,而應面對真實的本相。

2、觀察所貪愛對象的不凈本質

比如星級賓館的廁所燈光輝煌,裡面灑有高級香水,點上濃香,擺放著各種鮮花,並有侍應生站著服務,然而不論如何修飾美化,都改變不了其藏污納垢的本質。同樣,一個女人無論以什麼飾物、化妝品打扮自己,無論表面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變不了其為活動廁所的本質,在身體裡頭所包裹的仍然是五臟六腑、腥血屎尿,更何況其內心深處還有無量的五毒煩惱,這裡里外外有何可貪之處?

有關人體的常識告訴我們;不論男女,都是由三十六種不凈物堆聚而成,三十六種不凈物是:毛、發、爪、齒、薄皮、厚皮、筋、骨、骨髓、脾、腎、心、肝、肺、小腸、大腸、胃、胞、屎、尿、垢、汗、涕、淚、唾、膿、血、黃、白、痰、陰、肪、脂、腦、膜。所謂的美妙身軀就是由這些不凈物組合而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餘可稱為身體的了。

我們再略述有關不凈觀的教言:

首先歷歷明觀貪執難捨的有情身體,以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從右眼處剖開表皮,將它撕下。隨著表皮的撕裂,沽沽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後,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著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漸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籍,四處撒落,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而且五臟六腑、胃液、濃痰、膽汁、屎、尿一併湧出,臭氣熏天,流布滿地。

這樣清晰觀想之後,就能清楚地了知人體實際為一堆不凈物。這個軀體不用等到死後,活著的時候就是活動廁所。

《入行論》中說:「不明他不凈,猶非希奇事,不知自不凈,此則太希奇。」每個人都應當以自身為例一一對照觀察,這副皮囊到底是何模樣,自己的心應該一目了然,再比較他人之身,自然也別無二樣,縱使國色天香的女子也不過是一付加以粉飾的臭皮囊而已。了知此理,如何會生起擁抱親近之心?如何會與之如膠如漆、纏綿不舍呢?然而就是這樣一堆不凈物,經過分別念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後,反而變成悅意清凈的相。相反,通過細緻全面的觀察,也能使我們看清楚它的本來面目。

以上道理對於冷靜思考的人來說,並沒有多少艱深難懂的理論,關鍵是人們沒有這樣冷靜地思考過。

3、觀察身體的幻化本質

進一步深入觀察下去,這三十六種不凈物,每一種又歸於地水火風空五大,五大可分析至微塵,最後析為空幻,這樣經過分析觀察,所得到的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人體如同空花水月。

然而,人們以非理作意卻將此泡影般的身軀見為美妙的軀體,認為與此「美妙」身軀相處是人生的快樂所在。由於心識被蒙蔽,人們以非理作意再三猛烈串習,不加抑止反而火上添油,致使相續中的慾念像森林中的大火遇上狂風一樣愈演愈烈,深陷迷亂不能自撥的人們對這層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鬆,在長劫生死中,多少辛酸淚,都付痴情中。

4、慈 悲 觀

佛在《四十二章經》中教導我們:「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當情慾熾盛之時,應當想到自己這個猛烈的佔有慾望和禽獸相差幾何?自己作為一個人,就要有人的賢善之心,要想老者同自己的母親無異,年長者如同自己的姐姐,年少者如同自己的妹妹,年幼者如同自己的子女。世間的眾生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深陷於輪迴痛苦之域,未曾解脫,不得自在,何況他們無始劫以來曾經做過自己的親生父母,如果自己不加克制,非禮妄為,實在是太下劣卑鄙了。如此反覆思維,就能息滅貪慾惡念,由衷生起深厚的慈悲之心,進而生起救度眾生的菩提心。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醒地認識到所謂性解放是多麼荒誕不經的學說,所謂縱慾是多麼荒唐的行為,再看看當下這個世界如飛蛾撲火一般的縱慾者,又如何不令人發出一聲深深的嘆息!

總有一些專家學者為情慾放縱鼓掌,認為這是社會多元化和寬鬆社會氛圍的體現,即使口中沒有高呼縱慾,內心也是默認欣賞,而對潔身自好的規勸,反而抨擊為對人性的禁錮,這些人對縱慾享樂將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何種負面影響,卻隻字不提。相比於諸佛菩薩的教言,這些專家學者鼓吹情慾的言論是何等淺陋、誤人。

5、勵力對治情慾的貪戀

為什麼人們會感到男女之間的貪慾如此難以戒除呢?原因之一就是身處的環境之中只能聽到宣傳情慾快樂美妙的聲音,極少有機會去了知情慾帶來的苦果,對情慾的本質沒有冷靜清晰的認識,這樣浸泡在情愛至上的氛圍之中,怎麼談得上對治呢?

鼓吹享受情愛是現時代的一個特徵,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不通過學習佛菩薩的教言,對情愛的產生、情愛帶來的痛苦和危害產生一種深入透徹的理解,要對治情慾的誘惑還是很困難的,即使是世間的智者要在這一關突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明朝時,士子王大契曾問蓮池大師:「弟子自從看了大師的戒殺文,即持長齋素食,惟有色慾之心熾盛,不能滅除。請求大師方便教誨,使弟子觀欲樂如同殺生之慘害。」

大師回答:「殺生是件苦事,所以說慘烈容易。情慾是樂事,所以說慘烈難。現在打一個比喻,在明處將毒藥放在惡食之中,這是殺生的慘害,暗地裡將毒藥放在美食中,這是情慾的慘害,智者應當再三思考。」

正是由於貪戀情色能帶來短時間的感官欣悅,使得人們難以深入觀察思考,好比毒藥下在美食中,大家吃得歡暢開懷,卻不知已有喪身之害。佛在《四十二章經》中說:「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美色誘人,留戀忘返,如小兒貪戀刀刃上的蜜,卻不知其有割舌之痛。

其次的原因,就是沒有真實下功夫去對治,情慾這個敵人經過多生累劫的串習培養,力量如此強大,又如此隱蔽狡猾,如果不依對治力,就如同赤手空拳的人面對龐大的勁敵一樣,只能落得屢屢被其擊敗,成為情慾俘虜的結局,但如果依照教言對治,情慾這股看似無法剋制的狂風,也會日漸消減微弱,以至最終消失。

對於修行者來說,必須真實認識到情慾的危害,要有克服誘惑的決心,否則即使修持白骨觀,也可能變成「縱使白骨也風流」。修持的時候,要落實到自身的生活經歷上來,例如修不凈觀就把貪戀的真實對象拿來觀修,而不僅僅是觀想一個概念化的形象。

日常起心動念之時就應勵力呵斥,平時內心被外境的身色光影所擾亂時,自己應覺察到,及時修持對治。今時所面臨的環境確實比較惡劣,平時口中不要去談論挑動情慾的話題,要遠離那些煽動情慾的文字和影像。只要真實花上功夫,對治就一定會取得成效。

6、情慾導致生死流轉

欲樂如美食中難以覺察的毒藥,初嘗使人愉悅歡喜、趨之若鶩,然而就是這情慾將人死死繫於六道輪迴之中,如春蠶吐絲一般,一絲絲、一層層自身作繭,還將自縛。正因為歡愉,所以極難醒覺,於此之中沉迷最深。古往今來,聖者千呼萬喚也不肯清醒,世間無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難有第二者比此較更難看破。從古至今,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名流才士、普通百姓、少年老者,在這一關都難以跨越。而此情慾之縛極深極細,深是指多生累劫屢屢在此處失誤,為之纏縛流轉卻難以覺醒,細是指乃至一念一思都如同遊絲,不絕如縷,難以根除。雖然有短暫的愉悅,然而可誤何過於此,苦患何過於此。古人云:「愛不重不入娑婆。」《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由於情慾的重縛,導致我們在漫漫生死之中,難以解脫,如果不以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如何能斷絕這藕斷絲還連的痴情呢


推薦閱讀:

論愛情的本質
最大素數印成書,為什麼有人買這麼無聊的東西?
普通感冒與流感的本質區別是啥?6類人最該防流感 預防流感有6招
杜絕花架子,這才是太極拳的本質!| 名家馮志強
專家:我國強調依憲治國與西方憲政有本質區別|依憲治國

TAG: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