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G標準聯想站隊的真相——先支持高通後支持華為

5G標準聯想站隊的真相——先支持高通後支持華為

這是昨天社交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情。有人爆出3GPP舉辦的5G標準表決會議上,因為聯想沒有投票給華為。導致華為以微弱劣勢輸掉了5G標準。

一時間網路上一片聲討聯想。

對此聯想方面 發表聲明澄清:在投票表決中,聯想集團包括旗下摩托羅拉移動,所投的均是華為的贊成票。

怎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究竟是聯想說的有理,還是網路上的文章可信呢?

筆者就此做了一番考證。

首先簡單介紹下3GPP

簡單的說3GPP就是研究和制定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一個組織。組織的規模很大,目前獨立成員有300多家。還有3GPP還有TD-SCDMA產業聯盟(TDIA)、TD-SCDMA論壇、CDMA發展組織(CDG)等13個市場夥伴(MRP)。

3GPP給5G定義了三大場景:

1.eMBB:增強移動寬頻,是針對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

2.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用於無人駕駛等業務(目前,3G時延為500毫秒,4G為40-50毫秒,5G的要求為0.5ms)

3.mMTC:大連接物聯網,針對大規模物聯網業務。

其中每個場景的標準中又分數據通道和控制通道,數據通道和控制通道分別又有長碼和短碼標準需要制定

於是對於5G的標準的競爭主要是在美國,中國和歐洲三大標準之間展開。

LDPC 包括高通在內的一些美國企業主推

Polar 包括華為在內的一些中國企業主推

Turbo2.0 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的企業主推

其中歐洲目前在移動設備上勢微,基本沒有話語權。所以只能是扮演打醬油的角色。對於5G標準的爭奪主要是LDPC和Polar之爭。也可以理解為高通和華為的戰鬥。

據我了解,DPC和Polar兩種編碼方式各項性能互有勝負。所以誰能被寫入標準,說是技術上的PK,其實也是話語權的較量。

當然為了避免4G時代的高通一家獨大把專利費收的比天還高的狀況出現。大多數企業還是傾向於在5G的標準用LDPC+Polar

這樣的組合方案來避免一家獨大。

然後各個成員就對5G的標準的分配進行了各種提案,討論和投票。因為投票是採取保密制的,所以我們並不能知道聯想確切投票對象。但是我們能從成員們在會場上的主張來看出投票的端倪來。

關於5G eMBB場景的標準制定。3GPP先後開了兩次會議討論。總共投票了三輪。

第一次會議時間是2016年10月4日 在葡萄牙里斯本召開的大會(就是媒體上稱的86次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高通的LDPC在長碼上的優勢很大。得到了大部分企業的支持,包括聯想在內的國企。只有華為和海思主張在長碼標準上用華為的Polar標準。(自己的標準當然要堅持)所以聯想站隊高通,客觀上不影響結果。

但華為的Polar在短碼標準上的競爭力還是有的,這點也是這次會議爭議的焦點。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所有的中資企業都站隊華為。唯獨聯想站隊了高通。網友們熱議的「聯想投票給高通」的事情的由頭就來自這裡。

總結一下86次會議的討論結果:

聯想提案: 長碼LDPC 短碼LDPC

華為提案: 長碼Polar 短碼Polar

其他中資企業觀點: 長碼LDPC 短碼Polar

會議結果:長碼LDPC 短碼以後再說

然而此次會議由於吵得太凶,所以沒有得出任何結果。所以3GPP就決定短碼方案延期再議。

於是時間就來到了2016年的11月17日,地點美國。(87次會議)這次聯想支持了華為的Polar碼方案。這次經過激烈的爭奪和利益平衡,華為終於拿到了eMBB場景下短碼的標準。

總結一下87次會議的結果:

聯想提案:長碼上次會議已定 短碼改支持Polar

會議結果:數據信道 長碼上次會議已定 短碼Polar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1. 聯想的確是站隊支持過高通。但是之後態度轉變轉而支持華為。媒體上的文章和聯想的澄清均只是一面之詞。

  2. 關於聯想左右整個投票結果致使華為失去5G標準這一說法不實,不可信。

  3. 本文的證據來自網路和知乎大神們的分析和提供的3GPP的會議記錄。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以下載過來自己去研究下。

需要下載鏈接的朋友也可以私密我。

4.投票的結果屬於商業機密不會被公開,所以聯想究竟投票我們只能通過聯想的提案里分析得出。聯想最終的投票結果只有大會組委會知道。

對於5G技術和3GPP大會,本人也只是個一直由關注的愛好者。歡迎有業內人士來說下更深的內情。本文有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斧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熱衷於購買kindle這樣功能不如手機又沒有實體書的質感的東西?
VR晚報:蘋果又遭爆料 第一個AR產品並不是iphone 8
怎麼看待網路上很多故意寫的錯別字?如蟹腰等……
如何解釋二維世界與三維世界的差異性?
鎚子科技論壇刪帖封IP的員工是不是真心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會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