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辭的力量: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工具

言辭的力量: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工具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

一位學員向我分享了她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病例。一個12歲的小男孩因大腦感染,變成了植物人,沒有了自己的意識。沒有感覺,也不會說話,不能運動。到了16歲時,他逐漸恢復了意識和感覺,但依然不能說話,不能運動。但別人還是把他當作植物人。

剛看到這個病例時,我不由得感到害怕,這種場景太黑暗,太恐怖了。大家想想,你自己明明還活著,明明可以聽懂別人說的話,看到別人做的事情,感受到別人觸摸你的身體。但你什麼也做不了,說不了話,一根手指頭都動不了。

小男孩名叫Martin Pistorius,我們接下來稱呼他為馬丁。

馬丁12歲時,發作了閉鎖綜合征,成了植物人。16歲時開始恢復意識,19歲時,其意識已經和常人無異,可惜運動能力幾乎為0,只是眼球可以微弱地動一動了。

幾年後,一位照顧他的女護工發現了這一點,通知了馬丁的父母。父母帶他去大學裡的實驗室,結果顯示,他已經不再是曾經的植物人狀態了,他恢復了自主意識,可以通過控制眼球的運動,在電腦屏幕上挑選出字詞,組成長句子,然後和他人交流、溝通。

這時,他已經25歲了。離第一次發病過去了13年,離他從植物人狀態清醒過來,已經有9年。

9年里,他被誤當成植物人,被當成隨意擺弄的物件,連植物都不如。

當他可以「說話」後,他說出了這些年來的痛苦。一些糟糕的護工會用語言羞辱他,虐待他的肉體,甚至性侵他。那些護工以為他聽不到,也感受不到,但他既聽得懂,也感受得到所有的惡意和傷害。

他的母親和父親因為要照顧自己這個「廢人」而心力憔悴,母親在情急之下甚至說,他還是死了更好。

她的母親以為馬丁聽不到,但馬丁聽得到。可是,馬丁就算心裡想以死來讓父母解脫,行動上也做不到。

與更糟的情況相比,馬丁是個幸運兒,他的病情自25歲往後一直在好轉。現在他還不能說話,腳也不能動,但雙手已經可以運動了。也就是說,他不用再通過眼球加輔助軟體來和他人溝通了,他可以打字了。

2015年,馬丁登上TEDx演講,說是演講,其實是用機械化的聲音播放他實現打字完成的演講稿。我想給大家翻譯其中的一些片段:

我開始重塑自己的命運,在工作時多說一些話。我開始對周圍人說,自己需要獨立。有了交流的工具後,一切都變了。我能使用語詞和意志的力量來反抗那些偏見,那些別人對我的偏見,那些我對我的偏見。

溝通是人之為人的本質。正是溝通,讓我們和周圍人形成了靈魂深處的聯結。我們彼此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慾望,我們認真傾聽他人的訴求。世界因此明白我們是誰。如果沒有溝通,我們會變成什麼樣?

真正的溝通能增加理解的程度,能創造更多關愛與同情。曾經,我被當作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孩,腦中空空如也,沒有心靈和思想。今天,我不止於此。我是丈夫、兒子、朋友、兄弟、企業主、一等榮譽畢業生、敏銳的業餘攝影師。正是我的溝通能力,給了我這一切。

有人說,行勝於言。但我很困惑,行動真的比言辭更有力嗎?我們的語詞,不管是用自己的聲音來說出那些詞,還是用眼球來打字,或者用非語言的方式告訴別人,再讓別人代我們說話。這些語詞就是我們最強大的工具。

為了和大家見面,我用靈魂和語言把自己從暗無天日的處境中拉了出來。你們今天用行動來傾聽我的話語,給了我更多的光明。如果說我的溝通還有什麼障礙,那就是語調的缺失。這機械化的聲音聽起來全都一個樣。如果大家願意,請你們用最溫暖的語調想像下面兩個字:

謝謝。

我從小便能說會道,如今也長於撰文、遣詞造句。從語言工具中,我受益無窮,處於正態分布的右端。

眺望另一個極端,我們能看到那些語言能力極低的人。這些人並不是啞巴,也不是不懂禮貌用語,而是不知道如何在恰當的時候使用恰當的語詞。

我要說的不是詩人們常用的語詞,而是研究者們常用的語詞。比如,機會成本、邊際收益、雙盲實驗、認知失調、工作記憶、可得性啟發法、邏輯謬誤、貝葉斯概率、本體論承諾等各個學科的精華概念。

藉助這些概念的力量,藉助這些稍顯生僻的語詞,我們可以談情說愛,談天說地,談論最新的電影和最近發表的論文,談論2000多年前古希臘人的想法,談論2000多年後的科幻世界。

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工具。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說話,那些傷人的話,那些暖人的話,那些關於美與丑的話,那些關於善與惡的話,那些關於真與假的話。這些話,有人愛聽,有人不愛聽。有人該聽,有人不該聽。

不知道我的這番說辭,大家是不是已經聽得耳朵都起繭了。我推薦的那些書,大家會去讀嗎?

我猜,正如本文一樣,大多數人不會讀。只要搜索「Martin Pistorius」這個關鍵詞,就能聽到他的演講,但大多數人不會去搜。

但我還是要說,還是要寫,還是要反覆強調那些我在書中或課上已經反覆強調過無數遍的道理。因為我知道,說和寫就是行動,語言和行動一樣有力量。這種力量能摧毀一些東西,能催生一些東西,還能鞏固一些東西。那些東西,值得去摧毀、催生、鞏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瞧瞧咱這歐洲的語言(一)
法語真的是世上最動聽的語言嗎?
熱點 | 李敖的英文水平如何?看了這些可能就知道了
基本語言溝通技巧大全(1)
愛的五種語言

TAG:語言學 | 語言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