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謊言還是真理?

延遲滿足,謊言還是真理?

來自專欄神經營銷學習筆記

NYU 的華特教授重新用更多測試者做了著名的棉花糖試驗。

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學教授做的棉花糖試驗說,當幼年時期,表現出能延遲滿足的小朋友,未來的成就更大。

這次華特教授用了更大的樣本量--918 個,更廣泛的測試樣本 --原試驗只用了斯坦福大學社區的孩子。

這次觀察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延遲滿足能力能稍微預示孩子們到青春期以後的部分成績,但再長大以後,就幾乎和成就沒有關係了。

阿甘說,社會學實驗就像一盒巧克力糖,重複一次試驗,可以得到不同結論。

基於上一個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大約有成百上千的衍生品了,比如,如何培養兒童延遲滿足的書,延遲滿足的課程等。但關於訓練兒童延遲滿足,其實並無大用的實驗,還只有這一個NYU的。所以如果我寫幾百個字,也算利國利民,有利於世界和平,宇宙平衡。

關於延遲滿足這個事情,其實是一個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的權衡,太小的小朋友沒有後果的概念,所以不權衡。很多成年人,明知短期小收益可能帶來長期大惡果,還是執迷不悟。對,我說的就是抽煙。 順便說一下,今天5/31 是世界無煙日。

早上不想起床,貪睡一下是短期收益。延遲這個滿足,堅持按時起床,不被公司老闆幹掉,就可以年底拿獎金買自己熱愛的玩具,這是長期收益。

下班回家當沙發土豆是短期滿足,去健身房揮汗如雨是長期收益,大多數人都選擇做沙發土豆,直到微信可以朋友圈發健身照片,這個頹勢才得以挽回。 朋友圈就是無需等待的短期收益。

從實驗結果看,其它因素對個人成就的影響明顯要大很多。

話說清朝末年有個窮苦人家的小孩小羅,家貧無以為生,痛下決心,自己一刀閹了自己,準備去入宮做太監。可你猜怎麼著?大清亡了。

推薦閱讀:

正確處理孩子的脾氣,幫助他發展健全人格
沒想到霍思燕是這麼開明的人
小故事大道理
「高手」用遊戲提高成績
對幼兒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

TAG:行為學 | 兒童教育 | 個人成長 |